「江知縣人是冷了點,但做事實在,說給錢給錢,讓吃飽飯就吃飽飯。多少活不下去的,現在胖多少了!」


    「我就剩一口氣等死,讓張師爺給的一碗飯拉迴來的。」


    「沒江知縣,就沒現在的工程隊!」


    「對,沒江知縣,我都在亂葬崗躺好,見老爹去了!」


    索命?這是救命!


    趙成跟著點頭,「卑職在鄉裏測繪時,討論的頗多。不過,百姓未見過新知縣,說的大多是謠言。」


    趙成這幾日去了鄉下,本跟林師爺一道,隻是林師爺負責田地登記,他負責測量所有範圍,事情多,於是慢了一步迴縣衙,也就聽到了這些謠言。


    村裏的人沒見過知縣,說來說去大多是猜測。謠言一出來,如同春風傳到千家萬戶。


    青麵獠牙、收命行者、憐憫世人、救命星君……


    說法眾多,甚至衍生出更加離譜的謠言,趙成不太懂當地土話,不知具體內容。


    蔣秋說的也一樣,不過他去的是縣中各個鋪子,過去採買時,鋪子中的掌櫃與小二還在爭論他家大人的真身。


    總之,沒一個說是人的,但不再像之前那般忌諱。


    江無眠聽完神色未動,扯出當日記載「謠言應對、招收衙役」的紙張,看了幾眼,該進行下一步了。


    「來得正好,尋工程隊來,在此地開荒種草。」


    頭迴聽的師爺們:啊?


    *


    說是種草,其實也不是從頭種。


    二十四節氣快走到芒種,尋種子浸泡發芽已是來不及,得去移栽紫雲英的植株幼苗。


    紫雲英,這兒稱唿草子,本是喜熱喜陰濕草本植物,韶遠縣地理位置極佳,正適合生長。


    本地人經常把它當做涼茶中的一味藥材,事實上它不僅能入藥,平常還能當做一道菜。


    可沒見人把它當肥料用!


    江無眠貼出告示尋人去挖紫雲英,要求紫雲英主根完全、根部帶土,其餘皆是次品,田裏不要。工錢按質量算,縣衙管兩頓飯。


    條件一出,有進城找活計的農戶當天報名。


    謠言紛紛揚揚,時間一長,百姓不當它是事,也有人敢給衙門幹活。


    有錢拿,還管飯,知縣也不是謠言裏吃人的妖怪、要命的行者,活還,誰不想去呢?


    隻不少人心裏納悶,這草子種下去哪兒能肥田?它跟水稻搶地啊!


    新上任的知縣大人八成是個不會種地的。


    不過就五畝地,隻要不強占民田、強迫自己家的地種,愛種什麽種什麽。


    被認為不會種地的知縣正站在田間地頭裏勘察土質。


    江無眠在魚鱗圖冊上看過附近開墾出的土地,大部分是下等田,水稻產出較少。


    他選的地,條件更次,框出來的五畝地中,半數雜草叢生,半數石子較多,怪不得沒人看上。


    地裏營養貧瘠,種下水稻,辛苦一年,畝產最多兩石糧食。


    交完稅糧,哪兒能夠三口農戶之家吃用?


    江無眠抓了一把土,撚了撚扔下,對身後的工程隊道,「左側雜草叢生,開荒時注意草中毒蟲蛇蟻。右側半是石子,注意腳下,莫要圖快傷到人。」


    來做工的不是陸鬱一隊,領頭的是沉默寡言的農家漢子陳平。


    跟來監工知他嘴笨,笑著代他迴話,「謝大人關心。隊中全是做慣農活的,地又不大,一天清理幹淨,翻土兩三天。不出五天,就能種地。」


    翻土兩三天?


    江無眠聽著有些不對。


    五畝的地,十個人做工,一人半畝地,竟要兩三天翻完土?


    他問出口,隊長陳平心髒一跳,臉都變了。


    怕知縣認為工程隊偷懶不幹活,陳平急切又略顯侷促地解釋,「知、知縣大人,地上、地上是石子,底下多,多翻。」


    地上有草,自然能長莊稼。地上石子多,地底下也多。莊稼的根紮不下去,肥力供給不到位,自然沒什麽收成。


    再說,紫雲英是移栽,鬆土到位,根係能很快能適應土壤,很容易活。


    江無眠道:「無事,本官在想另一件事。工程隊做的,本官看在眼裏,知道你們都下的十足力氣。」


    得到江知縣的肯定,陳平心放下,忙帶人去開荒。


    林師爺看著工程隊熱火朝天奮力幹活,嘆道:「這地貧瘠,移栽的紫雲英不知能活多少。」


    江無眠「嗯」了一聲,蹲在地頭上搓土,「貧瘠能養,先迴縣衙,紫雲英要的肥料要另外做。」


    說要去做肥料,然而他剛迴縣衙側廳,多日不見的白楚寒已等候良久。


    白日裏,縣衙側廳光線充足。白楚寒依靠著窗向外看,又因陽光太熱烈,遂半眯起眼。


    江無眠停了一下。


    有那麽一瞬間,他深覺師兄實在像簷上懶散的狸奴,懶洋洋癱著。人靠近了,不遮住陽光,便懶得給眼神。


    我行我素。


    白楚寒分辨出師弟的腳步聲,頭也未迴,手拿拆封的信,晃了晃,「賑災欽差已定,錢糧調自江南,最多一月,嶺南困境可解。」


    擒獲亂黨當日,公文已送往京城。然嶺南道實在是遠,快馬加鞭,也用了八日之久。朝堂上又爭執許久,方才定下賑災欽差。


    江無眠走過去,自他手中接過信看了一遍。


    這時遠距離通信,大多是靠商隊。嶺南地處偏遠,路上又不太平,一年偶爾能見到兩次自京中來的商隊,多在三月與九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問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問客並收藏五年基建,三年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