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眼,瞧見方柳笑靨。
第99章 情報
聽聞霍隱所言,方柳與聞行道對視一眼。
自邊境戰亂以來,大周朝的軍隊節節敗退,還未有將領能摸清北邦民族軍隊的人數。隻偶爾聽人叫囂「三萬大軍可攻城」、「五萬大軍輕易拿下舊雍門關」、「五十萬大軍蓄勢待發直指中原」雲雲。
或是賊人刻意放出的假消息,或是大周朝臣人雲亦雲的推測。
霍隱即能如此自信,坦然給出十三萬兵力的數字,想必關外多年來的蟄伏收穫頗多。
方柳打趣:「看來關外這些年,霍掌門做得不止策反關內門派之事。」
尋常時的霍隱,全然不似入魔時易怒易躁,反倒十成十的好脾氣,瞧著老實且謙遜。
「霍某之所以策反常霖,乃是不信大周朝的文武百將,亦不信貪生怕死的門派。若來日賊寇攻城,如常霖之類的小人與敵人裏應外合,倒不如事先挑出來滅了滿門,便也不必憂心其他了。」
「果真如此,是否該誇一句霍掌門大義?」方柳卻似笑未笑道,「說著大義凜然的話,恐怕還是為了滅門之後,從旁的門派裏搜刮來的財物及功法,繼而收為己用。」
否則何必如此大費周章——調查、鋪墊加以威逼利誘,又有十數高手從關外翻越暗路行至關內,隻為將關內還未曾投敵的門派滅門。
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霍隱抿唇:「霍某不會否認確有此心。」
方柳但笑不語,靜候他接下來的話。
霍隱便繼續說道:「可歸根結底,一方門派隱藏關外並非易事,賊軍駐守的城鎮輕易去不得,絳雲刀宗也不過是占據三處村落,挖了堡壘地道才勉強延續至今,何況還要分出心神探查外邦兵力虛實?」
聞言,方柳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策反常霖一事,或許有提前清除奸細的道理,卻也是為侵占尋個正義的由頭。
古來起義者,多靠所謂百姓接濟、劫富濟貧,關外雖有許多子民仍心繫大周,可百姓尚且民生艱難受盡壓迫,又如何能支持得了絳雲刀宗的反抗。
何況門派掌門時常走火入魔,更適合做這等亦正亦邪之事。
方柳不做評價,不過時勢造就罷了。
聞行道雖未同去寒州城,卻也從霍隱的三言兩語中,推測出了事情的全貌。觀霍隱服下消散內力的解藥,他擰眉不悅道:「既如此,暗示常霖派奸細前往武林盟又是為何?」
自認出聞行道,霍隱便知他定會詢問此事,故而從善如流迴答道:「因霍某不信武林盟,希望能了解武林盟內的動靜,僅此而已。」
聞行道冷笑:「不信?霍掌門對武林盟又知曉多少。」
「不多。」霍隱直視對方道,「聽聞新國都建在尚京城,與武林盟總舵相距不遠。故此,霍某才令常霖派了奸細,探查武林盟是否也要如縮頭龜似的,夾著尾巴一退再退。」
大約是見慣了潰敗的周軍、舉宗搬遷的門派。
在霍隱心中,武林盟亦不過如此。
聞行道:「此事不必霍掌門操心,屆時武林盟自有決斷。」
霍隱:「可聞……將軍,你自小在武林盟長大,難道就不感到奇怪麽?」
不知所雲之言,聞行道冷眼相對。
霍隱並不在意,繼續說道:「武林盟自詡匡扶正道,武林盟主又是天下門派之主,然而自多年前合力剷除魔教之後,可還做過一件舉全武林門派之力,為天下百姓打抱不平之事?」
聞行道淡聲道:「霍掌門懂得揮刀之道,卻未必懂得各方製衡之道,若當時武林盟一聲令下,難道絳雲刀宗便願意上山入海聽從調遣?」
先前郭征當得盟主,為人處世自有他的道理。
江湖各門派人心不齊,各有各的利益考量,舉全武林門派之力並非易事。如今這番局勢,尚且是方柳一步步促成,天下門派並非武林盟的傀儡。
「是霍某想當然了。」霍隱神情平靜接受批評,「實不相瞞,若非常霖返迴寒州城多日,卻遲遲不曾迴信說明奸細是否潛入武林盟,霍某本不打算現在便對寒月宮下手。」
這樣一來,也就見不到方柳。
聽到此處,方柳施施然挑眉道:「如此,倒要怪我們剷除奸細了。」
霍隱忙低頭說:「不敢。」
算起來,他與方柳相識不過三四日,得見其真容更不過寥寥幾盞茶的時間,可不知為何,卻總下意識順著對方。
許是方柳能壓製走火入魔的自己。
又或許是因其令人不敢細瞧的容貌氣質。
「霍掌門心懷大義。」方柳似是稱讚道,「可依方某之見,照絳雲刀宗如今的行事,此生恐怕難見收復北境的那一日。」
霍隱緘默不言。
方柳又輕笑反問道:「難不成這難題,霍掌門打算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霍某如何不知。」霍隱皺眉,「可霍某更不信大周朝廷。」
說罷,他才想起現下身在軍中,曾經的武林盟天才弟子聞行道,如今已是大周朝的一名將軍。至於出身蕭然山莊的方柳,似乎也任了軍中軍師一職,且刻意隱瞞了武功高強一事。
實在是兩人一身俠氣。
誰能料想一介江湖中人,竟能坐到軍中此等重要的位置。
思緒千迴百轉之間,霍隱恍惚如受當頭一棒,驚疑道:「莫非二位是以武林身參軍?」
第99章 情報
聽聞霍隱所言,方柳與聞行道對視一眼。
自邊境戰亂以來,大周朝的軍隊節節敗退,還未有將領能摸清北邦民族軍隊的人數。隻偶爾聽人叫囂「三萬大軍可攻城」、「五萬大軍輕易拿下舊雍門關」、「五十萬大軍蓄勢待發直指中原」雲雲。
或是賊人刻意放出的假消息,或是大周朝臣人雲亦雲的推測。
霍隱即能如此自信,坦然給出十三萬兵力的數字,想必關外多年來的蟄伏收穫頗多。
方柳打趣:「看來關外這些年,霍掌門做得不止策反關內門派之事。」
尋常時的霍隱,全然不似入魔時易怒易躁,反倒十成十的好脾氣,瞧著老實且謙遜。
「霍某之所以策反常霖,乃是不信大周朝的文武百將,亦不信貪生怕死的門派。若來日賊寇攻城,如常霖之類的小人與敵人裏應外合,倒不如事先挑出來滅了滿門,便也不必憂心其他了。」
「果真如此,是否該誇一句霍掌門大義?」方柳卻似笑未笑道,「說著大義凜然的話,恐怕還是為了滅門之後,從旁的門派裏搜刮來的財物及功法,繼而收為己用。」
否則何必如此大費周章——調查、鋪墊加以威逼利誘,又有十數高手從關外翻越暗路行至關內,隻為將關內還未曾投敵的門派滅門。
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霍隱抿唇:「霍某不會否認確有此心。」
方柳但笑不語,靜候他接下來的話。
霍隱便繼續說道:「可歸根結底,一方門派隱藏關外並非易事,賊軍駐守的城鎮輕易去不得,絳雲刀宗也不過是占據三處村落,挖了堡壘地道才勉強延續至今,何況還要分出心神探查外邦兵力虛實?」
聞言,方柳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策反常霖一事,或許有提前清除奸細的道理,卻也是為侵占尋個正義的由頭。
古來起義者,多靠所謂百姓接濟、劫富濟貧,關外雖有許多子民仍心繫大周,可百姓尚且民生艱難受盡壓迫,又如何能支持得了絳雲刀宗的反抗。
何況門派掌門時常走火入魔,更適合做這等亦正亦邪之事。
方柳不做評價,不過時勢造就罷了。
聞行道雖未同去寒州城,卻也從霍隱的三言兩語中,推測出了事情的全貌。觀霍隱服下消散內力的解藥,他擰眉不悅道:「既如此,暗示常霖派奸細前往武林盟又是為何?」
自認出聞行道,霍隱便知他定會詢問此事,故而從善如流迴答道:「因霍某不信武林盟,希望能了解武林盟內的動靜,僅此而已。」
聞行道冷笑:「不信?霍掌門對武林盟又知曉多少。」
「不多。」霍隱直視對方道,「聽聞新國都建在尚京城,與武林盟總舵相距不遠。故此,霍某才令常霖派了奸細,探查武林盟是否也要如縮頭龜似的,夾著尾巴一退再退。」
大約是見慣了潰敗的周軍、舉宗搬遷的門派。
在霍隱心中,武林盟亦不過如此。
聞行道:「此事不必霍掌門操心,屆時武林盟自有決斷。」
霍隱:「可聞……將軍,你自小在武林盟長大,難道就不感到奇怪麽?」
不知所雲之言,聞行道冷眼相對。
霍隱並不在意,繼續說道:「武林盟自詡匡扶正道,武林盟主又是天下門派之主,然而自多年前合力剷除魔教之後,可還做過一件舉全武林門派之力,為天下百姓打抱不平之事?」
聞行道淡聲道:「霍掌門懂得揮刀之道,卻未必懂得各方製衡之道,若當時武林盟一聲令下,難道絳雲刀宗便願意上山入海聽從調遣?」
先前郭征當得盟主,為人處世自有他的道理。
江湖各門派人心不齊,各有各的利益考量,舉全武林門派之力並非易事。如今這番局勢,尚且是方柳一步步促成,天下門派並非武林盟的傀儡。
「是霍某想當然了。」霍隱神情平靜接受批評,「實不相瞞,若非常霖返迴寒州城多日,卻遲遲不曾迴信說明奸細是否潛入武林盟,霍某本不打算現在便對寒月宮下手。」
這樣一來,也就見不到方柳。
聽到此處,方柳施施然挑眉道:「如此,倒要怪我們剷除奸細了。」
霍隱忙低頭說:「不敢。」
算起來,他與方柳相識不過三四日,得見其真容更不過寥寥幾盞茶的時間,可不知為何,卻總下意識順著對方。
許是方柳能壓製走火入魔的自己。
又或許是因其令人不敢細瞧的容貌氣質。
「霍掌門心懷大義。」方柳似是稱讚道,「可依方某之見,照絳雲刀宗如今的行事,此生恐怕難見收復北境的那一日。」
霍隱緘默不言。
方柳又輕笑反問道:「難不成這難題,霍掌門打算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霍某如何不知。」霍隱皺眉,「可霍某更不信大周朝廷。」
說罷,他才想起現下身在軍中,曾經的武林盟天才弟子聞行道,如今已是大周朝的一名將軍。至於出身蕭然山莊的方柳,似乎也任了軍中軍師一職,且刻意隱瞞了武功高強一事。
實在是兩人一身俠氣。
誰能料想一介江湖中人,竟能坐到軍中此等重要的位置。
思緒千迴百轉之間,霍隱恍惚如受當頭一棒,驚疑道:「莫非二位是以武林身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