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告天下時,說什麽是因為廣寒宮玉兔下降凡塵,降下福澤,乃蒼天之命。但隻要有點腦筋便能知曉,此番說辭定然經過了文官的潤澤,隻為了讓聖旨聽起來不那麽離譜罷了。
那兔子分明隻是普通的野兔。
陸超總結:「但是聽聞一旬前,蕭妃娘娘已被打入冷宮了,現在得寵的似乎是幾名得了一夜恩澤的宮女……」
一句話,便說盡了皇帝的荒淫善變。
大周國的當朝國君行事荒唐,幾乎是舉國上下皆知的事。那些皇家的荒誕事,單是傳出來的,便能讓百姓關上門聊個徹夜,餘下還有多少事藏在宮牆內,便就不得而知了。
正是因為國君如此,大周朝才會三世而衰。
他們三人點到為止,未再多言。哪怕此處離國都尚遠,也不好如此明目張膽地議論皇家是非,稍有不慎便是掉腦袋的事。
顧擇齡繞開這個話頭,對方柳誠懇道:「救命之恩無以為報,日後但凡恩公用得著,顧某定然全力以赴。」
陸超:「陸某亦然。」
張園景:「張某亦然。」
「倒也不必。」方柳對他們口中的報恩不甚在意,「屋內嗆得很,先出來罷。」
說罷,便灑然轉身,離開了昏暗的茅草屋。
三名被磋磨的虛弱書生連忙跟上。
方柳走在前頭,問說:「既是赴考的舉子,怎麽會淪落到被山賊捉拿。」
聞言,顧擇齡頗有些好不意思道:「因為時間緊急,我與陸兄、張兄原本走的是水路。誰曾想船沉了水,幸而船上之人皆無大礙。後來我等轉了旱路,舟車勞頓之餘,停腳在前方不遠處的縣城歇息。」
方柳:「而後呢?」
一旁的張園景接話道:「是我不好。若非我心態不穩,勸說兩位同窗外出踏春,吟詩作賦調解心緒,我等也不會被山賊盯上。」他看向顧擇齡,眼神愧疚,「我倒也罷了,左右此去赴考不見得能取中,顧賢弟年紀輕輕便中了舉人,又是小三元,前途……」
顧擇齡打斷他道:「張兄言重了。若真出事,不過是時也命也,與張兄無關。」
「哦?」方柳側眸,瞧了顧擇齡一眼,調侃道,「隨意搭手一救,竟是難得一見的小三元?萬幸,險些將文曲星折在此處。」
顧擇齡此人麵薄又愚直,再度被方柳的言行弄得麵紅耳赤。
他慌亂不已地垂首,避開方柳流轉的星眸,擺手自謙道:「不敢當,是方、方公子過譽,顧某不過癡讀了幾年書罷了,哪裏稱得上文曲星……」
第19章 下山
顧擇齡本應該參加的,是去年二月的春闈。
但時逢顧母不甚染了風寒,顧父幾年前便已經過世,家中無人照顧生病的顧母,托給其他人又不放心。他便放棄了去年的春闈,選擇在家照顧老母,晚上三年再去赴考。
顧母為此愧疚不已,時常唉聲嘆氣,覺得自己耽誤了兒子前程,故而知曉今年有恩科後,便催他趕緊前往京城,莫要再耽誤兩年。
至於陸超和張園景,一個去年便落榜過一次,一個無甚信心昨年沒有赴考。
其實張園景今年亦無信心。
他覺得自己能中舉已是幸事,學識還需要繼續打磨、沉澱兩年。然而的父親張員外十分看中顧擇齡,聽聞顧擇齡要參加這次恩科,便無論如何都要讓他一同前去。
張員外的原話是:取不取得中另說,隻要跟著擇齡,定能學到不少,擴寬你在文人圈子裏的人脈。
顧擇齡能在這個年紀能考中舉人,且還是連中小三元,自然是博學多識之輩。若是能改一改平和的性子,入了朝堂怕是能攪出一番風雨,成為上舉足輕重的一員。
此時聽到顧擇齡又在自謙,張園景笑道:「顧賢弟莫要謙虛了,你兒時是潞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現在是文人交口稱讚的江南才子,若是參加會試,狀元還不是手到擒來?」
陸超附和道:「正是正是。」
文人多抱團取暖、清高自傲,但也不乏惜才之心,會對有才學者備為推崇。
顧擇齡被誇贊的露出了為難的表情。
他從小到大被人誇慣了才學,本該如穿堂之風,任其左耳進右耳出。可今日,他卻忍不住去看走在前方的方柳,想知道他對此是什麽表情。
誰知方柳正自顧自地往前走,似乎並沒有在意他們的聊天內容,好似方才故意打趣的人不是他一般。
顧擇齡心中劃過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之感。
察覺他的視線,方柳迴頭。
顧擇齡便立時慌亂地躲避他的目光。
方柳便不再理會他。
這時,石一走了過來,向方柳行禮之後,道:「稟公子,山寨內一共六十七名山賊,四十二名乃附近村鎮的百姓,餘下則是外地逃來的遊民。」
方柳頷首:「牽著,送到最近的縣府衙門去。」
石一抱拳:「屬下領命!」
便去捆綁剩下的山賊。
陸超老成圓滑,見狀適時說道:「最近的縣衙是魯陽縣的衙門,我們三人便是從那邊過來的。」
方柳:「既然順路,便送你們一程。」
陸超目的達成,連忙拱手道:「謝過方公子,待到迴城之後,陸某必有重謝。」
張園景也說:「我張家有些家底,方公子若是不嫌棄,此次迴城定備上厚禮相贈。」
那兔子分明隻是普通的野兔。
陸超總結:「但是聽聞一旬前,蕭妃娘娘已被打入冷宮了,現在得寵的似乎是幾名得了一夜恩澤的宮女……」
一句話,便說盡了皇帝的荒淫善變。
大周國的當朝國君行事荒唐,幾乎是舉國上下皆知的事。那些皇家的荒誕事,單是傳出來的,便能讓百姓關上門聊個徹夜,餘下還有多少事藏在宮牆內,便就不得而知了。
正是因為國君如此,大周朝才會三世而衰。
他們三人點到為止,未再多言。哪怕此處離國都尚遠,也不好如此明目張膽地議論皇家是非,稍有不慎便是掉腦袋的事。
顧擇齡繞開這個話頭,對方柳誠懇道:「救命之恩無以為報,日後但凡恩公用得著,顧某定然全力以赴。」
陸超:「陸某亦然。」
張園景:「張某亦然。」
「倒也不必。」方柳對他們口中的報恩不甚在意,「屋內嗆得很,先出來罷。」
說罷,便灑然轉身,離開了昏暗的茅草屋。
三名被磋磨的虛弱書生連忙跟上。
方柳走在前頭,問說:「既是赴考的舉子,怎麽會淪落到被山賊捉拿。」
聞言,顧擇齡頗有些好不意思道:「因為時間緊急,我與陸兄、張兄原本走的是水路。誰曾想船沉了水,幸而船上之人皆無大礙。後來我等轉了旱路,舟車勞頓之餘,停腳在前方不遠處的縣城歇息。」
方柳:「而後呢?」
一旁的張園景接話道:「是我不好。若非我心態不穩,勸說兩位同窗外出踏春,吟詩作賦調解心緒,我等也不會被山賊盯上。」他看向顧擇齡,眼神愧疚,「我倒也罷了,左右此去赴考不見得能取中,顧賢弟年紀輕輕便中了舉人,又是小三元,前途……」
顧擇齡打斷他道:「張兄言重了。若真出事,不過是時也命也,與張兄無關。」
「哦?」方柳側眸,瞧了顧擇齡一眼,調侃道,「隨意搭手一救,竟是難得一見的小三元?萬幸,險些將文曲星折在此處。」
顧擇齡此人麵薄又愚直,再度被方柳的言行弄得麵紅耳赤。
他慌亂不已地垂首,避開方柳流轉的星眸,擺手自謙道:「不敢當,是方、方公子過譽,顧某不過癡讀了幾年書罷了,哪裏稱得上文曲星……」
第19章 下山
顧擇齡本應該參加的,是去年二月的春闈。
但時逢顧母不甚染了風寒,顧父幾年前便已經過世,家中無人照顧生病的顧母,托給其他人又不放心。他便放棄了去年的春闈,選擇在家照顧老母,晚上三年再去赴考。
顧母為此愧疚不已,時常唉聲嘆氣,覺得自己耽誤了兒子前程,故而知曉今年有恩科後,便催他趕緊前往京城,莫要再耽誤兩年。
至於陸超和張園景,一個去年便落榜過一次,一個無甚信心昨年沒有赴考。
其實張園景今年亦無信心。
他覺得自己能中舉已是幸事,學識還需要繼續打磨、沉澱兩年。然而的父親張員外十分看中顧擇齡,聽聞顧擇齡要參加這次恩科,便無論如何都要讓他一同前去。
張員外的原話是:取不取得中另說,隻要跟著擇齡,定能學到不少,擴寬你在文人圈子裏的人脈。
顧擇齡能在這個年紀能考中舉人,且還是連中小三元,自然是博學多識之輩。若是能改一改平和的性子,入了朝堂怕是能攪出一番風雨,成為上舉足輕重的一員。
此時聽到顧擇齡又在自謙,張園景笑道:「顧賢弟莫要謙虛了,你兒時是潞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現在是文人交口稱讚的江南才子,若是參加會試,狀元還不是手到擒來?」
陸超附和道:「正是正是。」
文人多抱團取暖、清高自傲,但也不乏惜才之心,會對有才學者備為推崇。
顧擇齡被誇贊的露出了為難的表情。
他從小到大被人誇慣了才學,本該如穿堂之風,任其左耳進右耳出。可今日,他卻忍不住去看走在前方的方柳,想知道他對此是什麽表情。
誰知方柳正自顧自地往前走,似乎並沒有在意他們的聊天內容,好似方才故意打趣的人不是他一般。
顧擇齡心中劃過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失落之感。
察覺他的視線,方柳迴頭。
顧擇齡便立時慌亂地躲避他的目光。
方柳便不再理會他。
這時,石一走了過來,向方柳行禮之後,道:「稟公子,山寨內一共六十七名山賊,四十二名乃附近村鎮的百姓,餘下則是外地逃來的遊民。」
方柳頷首:「牽著,送到最近的縣府衙門去。」
石一抱拳:「屬下領命!」
便去捆綁剩下的山賊。
陸超老成圓滑,見狀適時說道:「最近的縣衙是魯陽縣的衙門,我們三人便是從那邊過來的。」
方柳:「既然順路,便送你們一程。」
陸超目的達成,連忙拱手道:「謝過方公子,待到迴城之後,陸某必有重謝。」
張園景也說:「我張家有些家底,方公子若是不嫌棄,此次迴城定備上厚禮相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