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歷史同人] 開局給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作者:爾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印象中的十五歲,可能是和成年人差不多的身高,發育慢的還很單薄,發育快的已經完成了身體脂肪的儲備初步有了女人的樣子,又或者是外國女孩那種十五六歲看起來和二十來歲差不多的成熟……」
伍愛華說完就搖頭:「但事實上漢朝的十五六歲,大家應該看的是二三十年前貧困山區的女童,看的是亞非拉美大陸上貧民區十幾歲的女孩。」
「在那個時代,不僅僅是肉食攝入量不合格,一個交不起賦稅會把孩子十三十四歲就嫁出去的人家,家中女孩子大概率是根本吃不飽的。」
「讓一個初中年級的女孩子嫁人生孩子,是因為什麽?」伍愛華說道:「是因為人口。」
「我們都知道惠帝初期都是呂後執政,可能有人問了,呂後自己都是女性,難道不知道結婚年紀太小容易難產嗎?」
伍愛華繼續自問自答:「我個人傾向於,呂後可能真的不知道,畢竟她嫁給劉邦的時候,已經二十多歲了。」
「呂後姐妹的成婚年齡並不早,這也可能是她們後來生孩子、跟著大軍輾轉奔逃依然健在的原因之一,因為當時意義上的晚婚反而讓她們在適合生育的年齡生育,減少了生育造成的損傷。」
「根據歷史推測,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大概率十五歲左右就已經嫁人生子了,」伍愛華解釋了一下推測的原因:「歷史記載,劉邦35歲的時候有了長子,長子還是一個私生子,當時劉邦沒有和呂後成婚,而惠帝在18歲的時候被呂後逼著娶了自己10歲的外甥女,也就是魯元公主在惠帝8歲的時候就已經生孩子了,如此推算,假如呂後是在劉邦36歲的時候嫁給他,第二年生了魯元公主,魯元公主生孩子的年齡絕對不可能超過17歲,懷孕年齡最晚也是16歲,而如果呂後是劉邦37歲才嫁人,那麽魯元公主15歲的時候就必須是懷孕狀態了。」
「所以根據推測,魯元公主大概率也是15歲甚至之前成婚。」
伍愛華差點引用了公元前xx年的說法,但是想到自己之前在三家分晉的時候有提及公元說法,立刻把時間改成了劉邦的年齡,畢竟時間一說出來,始皇他們肯定能夠立刻猜測到。
「呂後一生隻生了一兒一女,對於魯元公主是非常寵愛的,如果她知道並且認同過早生育對於女子的影響,或者認為15歲算早婚早育,那麽她不可能這樣對自己的女兒。」
呂雉聽了天幕的話,不由驚訝:「難道十五歲還不能生育孩子嗎?」
呂雉不理解,周圍大部分女性都是這個年齡生育的啊?
伍愛華詳細解釋道:「因為黃種人和白種人、黑種人的人種差別,身體條件是不一致的,所以我們僅僅以東亞地區為例。」
「白種人和黑種人?」唐朝已經有人聯想了:「說的是胡姬和崑崙奴嗎?」
「東亞地區,但凡是個還算做人的國家,女子最低成婚年齡是十六周歲,」為此伍愛華還解釋了一下周歲的定義:「出生滿一年,稱為一周歲。」
「而我們國家,女性結婚年齡需要二十周歲以上。」
「有人可能問了,難道這些國家不缺人口嗎?」伍愛華笑了笑:「東亞經濟稍微好一些的國家,幾乎都陷入了老齡化和少子化危機,願意生的人還真沒那麽多。」
「但是就算再缺人口,十六周歲這個年齡還能怎麽下調?再下調,就是母嬰一換一甚至一胎兩命?缺人口也需要抱住存量人口的情況下鼓勵多生育,而不是把一個長到了十幾歲的未來勞動力直接用生產這一模式害死。」
伍愛華這話一說,不同時空的劉邦和呂雉都陷入了沉思:女子生產死亡率高,竟然不完全是因為生產危險,還有因為生產時年齡太小的原因嗎?
呂雉想到了自己的女兒。
伍愛華在天幕上繼續說道:「而且東亞的規定,是建立本國女性能夠有足夠的肉蛋奶補充的基礎上,十六歲已經基本發育完成,如果天天隻吃主糧青菜,沒有肉蛋奶的補充,也沒有足夠的食物,那麽人的發育是會延緩的。」
「讓我們現代評判,就是古代缺少生理衛生知識和生物科學知識的認知,所以才將年齡定在了十五到三十歲,畢竟三十歲在古代已經可以當奶奶了,在古人看來,已經是生不出來的年齡,所以根本沒有繼續催婚的必要了。」
這個話題會被提起,是因為國家看到了伍愛華之前提及表情結婚的話題被引導,專門讓伍愛華要說說古代生育相關的話題,最好給古人普及一些科學知識,也是藉此看看背後之人有什麽目的。
伍愛華這話說出來,知道人口和土地就是財富的古代君王都坐不住了,紛紛讓人統計不同年齡成婚女子的難產情況。
伍愛華說完這個年齡問題,才繼續下一個話題:「剛剛提到第三個主要稅收種類,就是財產稅。」
「財產稅,是漢朝新出現的稅種,在漢之前,並沒有這一種稅收,」伍愛華解釋道:「主要是對於有錢人的動產稅。」
「這個稅收,也是我們漢武大帝想出來的,或者說是手下想出來,他推行的。」
「武帝時期,有一個『告緡令』,就是專門打擊偷漏稅的商人,其實說起來,這些稅和所得稅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相反,漢朝的商業稅並沒有財產稅收的多,商業稅收基本在關稅津稅,也就是過路費,和市租,也就是市場攤位使用費,這些稅收,秦朝也早就有了。」
伍愛華說完就搖頭:「但事實上漢朝的十五六歲,大家應該看的是二三十年前貧困山區的女童,看的是亞非拉美大陸上貧民區十幾歲的女孩。」
「在那個時代,不僅僅是肉食攝入量不合格,一個交不起賦稅會把孩子十三十四歲就嫁出去的人家,家中女孩子大概率是根本吃不飽的。」
「讓一個初中年級的女孩子嫁人生孩子,是因為什麽?」伍愛華說道:「是因為人口。」
「我們都知道惠帝初期都是呂後執政,可能有人問了,呂後自己都是女性,難道不知道結婚年紀太小容易難產嗎?」
伍愛華繼續自問自答:「我個人傾向於,呂後可能真的不知道,畢竟她嫁給劉邦的時候,已經二十多歲了。」
「呂後姐妹的成婚年齡並不早,這也可能是她們後來生孩子、跟著大軍輾轉奔逃依然健在的原因之一,因為當時意義上的晚婚反而讓她們在適合生育的年齡生育,減少了生育造成的損傷。」
「根據歷史推測,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大概率十五歲左右就已經嫁人生子了,」伍愛華解釋了一下推測的原因:「歷史記載,劉邦35歲的時候有了長子,長子還是一個私生子,當時劉邦沒有和呂後成婚,而惠帝在18歲的時候被呂後逼著娶了自己10歲的外甥女,也就是魯元公主在惠帝8歲的時候就已經生孩子了,如此推算,假如呂後是在劉邦36歲的時候嫁給他,第二年生了魯元公主,魯元公主生孩子的年齡絕對不可能超過17歲,懷孕年齡最晚也是16歲,而如果呂後是劉邦37歲才嫁人,那麽魯元公主15歲的時候就必須是懷孕狀態了。」
「所以根據推測,魯元公主大概率也是15歲甚至之前成婚。」
伍愛華差點引用了公元前xx年的說法,但是想到自己之前在三家分晉的時候有提及公元說法,立刻把時間改成了劉邦的年齡,畢竟時間一說出來,始皇他們肯定能夠立刻猜測到。
「呂後一生隻生了一兒一女,對於魯元公主是非常寵愛的,如果她知道並且認同過早生育對於女子的影響,或者認為15歲算早婚早育,那麽她不可能這樣對自己的女兒。」
呂雉聽了天幕的話,不由驚訝:「難道十五歲還不能生育孩子嗎?」
呂雉不理解,周圍大部分女性都是這個年齡生育的啊?
伍愛華詳細解釋道:「因為黃種人和白種人、黑種人的人種差別,身體條件是不一致的,所以我們僅僅以東亞地區為例。」
「白種人和黑種人?」唐朝已經有人聯想了:「說的是胡姬和崑崙奴嗎?」
「東亞地區,但凡是個還算做人的國家,女子最低成婚年齡是十六周歲,」為此伍愛華還解釋了一下周歲的定義:「出生滿一年,稱為一周歲。」
「而我們國家,女性結婚年齡需要二十周歲以上。」
「有人可能問了,難道這些國家不缺人口嗎?」伍愛華笑了笑:「東亞經濟稍微好一些的國家,幾乎都陷入了老齡化和少子化危機,願意生的人還真沒那麽多。」
「但是就算再缺人口,十六周歲這個年齡還能怎麽下調?再下調,就是母嬰一換一甚至一胎兩命?缺人口也需要抱住存量人口的情況下鼓勵多生育,而不是把一個長到了十幾歲的未來勞動力直接用生產這一模式害死。」
伍愛華這話一說,不同時空的劉邦和呂雉都陷入了沉思:女子生產死亡率高,竟然不完全是因為生產危險,還有因為生產時年齡太小的原因嗎?
呂雉想到了自己的女兒。
伍愛華在天幕上繼續說道:「而且東亞的規定,是建立本國女性能夠有足夠的肉蛋奶補充的基礎上,十六歲已經基本發育完成,如果天天隻吃主糧青菜,沒有肉蛋奶的補充,也沒有足夠的食物,那麽人的發育是會延緩的。」
「讓我們現代評判,就是古代缺少生理衛生知識和生物科學知識的認知,所以才將年齡定在了十五到三十歲,畢竟三十歲在古代已經可以當奶奶了,在古人看來,已經是生不出來的年齡,所以根本沒有繼續催婚的必要了。」
這個話題會被提起,是因為國家看到了伍愛華之前提及表情結婚的話題被引導,專門讓伍愛華要說說古代生育相關的話題,最好給古人普及一些科學知識,也是藉此看看背後之人有什麽目的。
伍愛華這話說出來,知道人口和土地就是財富的古代君王都坐不住了,紛紛讓人統計不同年齡成婚女子的難產情況。
伍愛華說完這個年齡問題,才繼續下一個話題:「剛剛提到第三個主要稅收種類,就是財產稅。」
「財產稅,是漢朝新出現的稅種,在漢之前,並沒有這一種稅收,」伍愛華解釋道:「主要是對於有錢人的動產稅。」
「這個稅收,也是我們漢武大帝想出來的,或者說是手下想出來,他推行的。」
「武帝時期,有一個『告緡令』,就是專門打擊偷漏稅的商人,其實說起來,這些稅和所得稅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相反,漢朝的商業稅並沒有財產稅收的多,商業稅收基本在關稅津稅,也就是過路費,和市租,也就是市場攤位使用費,這些稅收,秦朝也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