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他明白為什麽趙匡義這麽順利登上皇位了,若是有這個金匱之盟在,他的確是可以順理成章登上王位。
甚至他都可以想到這《金匱之盟》簽訂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一旁太後奄奄一息,臨終之願就是讓他簽訂金匱之盟,作為人子,他就算是哄老太太高興,也得簽下。
隻怕當時簽下這盟約的時候,他隻想著,自己還年輕力壯,未必會死在兩位弟弟的前麵。
殊不知,當他簽下這個盟約的時候,就已經給自己加了一道催命符。
雖然一母同胞,但是母親素來喜愛二弟。對二弟所求必會應下。否則的話,向來不理朝政的太後,為何臨終前唯一惦記的卻是讓他簽下這個盟約呢?
若說沒人在身後催動,隻怕連她自己也不信。
杜太後愣了愣後,迴過神來,掃了地上跪著的趙匡義一眼,心中心疼不已,於是道:「這盟約說的的確有幾分道理,萬一大權旁落,我趙家滿門豈不危矣。既然如此,這盟約不如……」
她的話還沒說完,卻聽天卷繼續說道:
【迴復16接上 先不說這個盟約是真是假,又為何在趙匡義登基六年後才被人拿出來。我們單說這位老太後的本意。】
【迴復17接上 老太後可能想著讓自家的子孫千秋萬代下去,對自己的兒子們一碗水端平,不讓他們分出高低貴賤。有皇帝也一起當。但是結果如何了呢?】
這一次,不僅是趙匡胤,趙匡義和杜太後都看向天卷,屏息凝神的認真聽了起來。
【迴復18接上 金匱之盟再現後,先是他的三兒子趙廷美無緣無故死了,然後是趙匡胤僅剩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去世。】
【迴復20接上 而本以為已經高枕無憂的趙匡義準備立太子的時候。他的長子趙元佐因為同三叔的關係很好,所以在三叔死後,他也瘋了。】
【迴復21接上 對了,有一個小插曲。太監王繼恩在趙光義當政時權傾一時。但趙光義駕崩時,他又想故技重施,矯詔傳位給瘋王趙元佐,結果失敗被擒,最終被趕出宮去。】
因為金匱之盟,大兒子死了之後二兒子繼位,結果把小兒子害死了,還把大兒子的兒子也都害死了。
最後二兒子的兒子瘋了,皇位還差點被一個太監弄權給一個瘋子。
她的兒子,她的孫子,一個個下場竟然都是如此的慘烈!
杜太後後麵的話說不出來了。
如果沒有這個金匱之盟,那他的兒子們,孫子們是不是都會保全。不會因為皇位之爭兄弟鬩牆,不會因為皇位之爭六親不認?他們還會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
天卷的話讓杜太後臉色蒼白。趙匡胤的臉色也不好看。隻有趙匡義眼神閃爍,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迴復22接上 最後,趙匡義的兒子趙恆繼承了王位,而這位趙恆,就是我們之前盤點的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至於宋朝之後的事情,也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迴復23接上 仁宗無子,傳位給侄子,宋徽宗時,靖康恥,徽欽二宗被擒。九子趙構南下偏安一隅,卻因無子傳給了太宗、也就是趙匡胤一脈的子嗣。趙光義一脈就此斷絕!】
「報應,這都是報應呀!」
杜太後搖搖欲墜,幸被身後的宮婢扶住,這才沒有摔倒在地。
趙匡胤見狀,連忙讓人搬了一把椅子來,扶太後坐下,又連忙讓人上了一杯安神茶。
稍傾,杜太後終於緩過了神,長舒一口氣後,看著不停閃爍的天卷,幽幽地道:「這金匱之盟,決不能立,決不能立呀!」
「母後稍安,兒子省的!」趙匡胤連忙安撫道。
隨後他站起身來,看向跪在地上的王繼恩:「朕賜你自裁,迴去準備準備吧,這也是朕給你的體麵!」
王繼恩知道,自己這次是真的活不了了,官家能給他一個全屍都是對他的恩典。
於是他不再多說什麽,隻是對趙匡胤重重的磕了一個頭,說了句「官家保重」就離開大殿,往後麵去了。
之後,趙匡胤又看向趙匡義:「皇弟,我看天卷,那後世大明的王爺尚能為國家守土戍邊。你隨朕征戰沙場數年,朕也讓你為大宋守土戍邊,你可答應?」
趙匡義臉色一變,自然知道這是皇兄想把自己遠遠地打發走,讓他永不得入京,永不能威脅他的皇位。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答應下來,否則的話,隻怕比王繼恩的下場好不了多少。縱然如今母後還在能為他遮擋一二,但是等母後去世之後,又有誰能護得住他。
所以,遠遠地離開京城,是對他最好的結果。
於是他咬著牙點了點頭:「皇兄放心,臣弟必不會讓您失望。」
趙匡胤抿了抿唇:「朕要幽雲十六州。」
趙匡義一愣:「皇兄……」
「當然了,你若是能夠繼續向北,為我大宋開疆拓土,自然更好。朕的大宋,決不能再像天卷所說的那樣懦弱窩囊了。就算是敗,咱們也要敗得轟轟烈烈,不可再失了銳氣!」
「是,皇兄!」趙匡義不想答應也得答應,這已經是他最後的出路了。
「不隻是你,廷美也是如此,隻不過他如今還小,等他長大後,也要為我大宋守土戍邊。」趙匡胤繼續道,「北方苦寒,弟媳和侄子他們就不必跟你去了,正好也在汴京給母親做個伴!」
甚至他都可以想到這《金匱之盟》簽訂時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一旁太後奄奄一息,臨終之願就是讓他簽訂金匱之盟,作為人子,他就算是哄老太太高興,也得簽下。
隻怕當時簽下這盟約的時候,他隻想著,自己還年輕力壯,未必會死在兩位弟弟的前麵。
殊不知,當他簽下這個盟約的時候,就已經給自己加了一道催命符。
雖然一母同胞,但是母親素來喜愛二弟。對二弟所求必會應下。否則的話,向來不理朝政的太後,為何臨終前唯一惦記的卻是讓他簽下這個盟約呢?
若說沒人在身後催動,隻怕連她自己也不信。
杜太後愣了愣後,迴過神來,掃了地上跪著的趙匡義一眼,心中心疼不已,於是道:「這盟約說的的確有幾分道理,萬一大權旁落,我趙家滿門豈不危矣。既然如此,這盟約不如……」
她的話還沒說完,卻聽天卷繼續說道:
【迴復16接上 先不說這個盟約是真是假,又為何在趙匡義登基六年後才被人拿出來。我們單說這位老太後的本意。】
【迴復17接上 老太後可能想著讓自家的子孫千秋萬代下去,對自己的兒子們一碗水端平,不讓他們分出高低貴賤。有皇帝也一起當。但是結果如何了呢?】
這一次,不僅是趙匡胤,趙匡義和杜太後都看向天卷,屏息凝神的認真聽了起來。
【迴復18接上 金匱之盟再現後,先是他的三兒子趙廷美無緣無故死了,然後是趙匡胤僅剩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去世。】
【迴復20接上 而本以為已經高枕無憂的趙匡義準備立太子的時候。他的長子趙元佐因為同三叔的關係很好,所以在三叔死後,他也瘋了。】
【迴復21接上 對了,有一個小插曲。太監王繼恩在趙光義當政時權傾一時。但趙光義駕崩時,他又想故技重施,矯詔傳位給瘋王趙元佐,結果失敗被擒,最終被趕出宮去。】
因為金匱之盟,大兒子死了之後二兒子繼位,結果把小兒子害死了,還把大兒子的兒子也都害死了。
最後二兒子的兒子瘋了,皇位還差點被一個太監弄權給一個瘋子。
她的兒子,她的孫子,一個個下場竟然都是如此的慘烈!
杜太後後麵的話說不出來了。
如果沒有這個金匱之盟,那他的兒子們,孫子們是不是都會保全。不會因為皇位之爭兄弟鬩牆,不會因為皇位之爭六親不認?他們還會是和和美美的一家人?
天卷的話讓杜太後臉色蒼白。趙匡胤的臉色也不好看。隻有趙匡義眼神閃爍,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迴復22接上 最後,趙匡義的兒子趙恆繼承了王位,而這位趙恆,就是我們之前盤點的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至於宋朝之後的事情,也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迴復23接上 仁宗無子,傳位給侄子,宋徽宗時,靖康恥,徽欽二宗被擒。九子趙構南下偏安一隅,卻因無子傳給了太宗、也就是趙匡胤一脈的子嗣。趙光義一脈就此斷絕!】
「報應,這都是報應呀!」
杜太後搖搖欲墜,幸被身後的宮婢扶住,這才沒有摔倒在地。
趙匡胤見狀,連忙讓人搬了一把椅子來,扶太後坐下,又連忙讓人上了一杯安神茶。
稍傾,杜太後終於緩過了神,長舒一口氣後,看著不停閃爍的天卷,幽幽地道:「這金匱之盟,決不能立,決不能立呀!」
「母後稍安,兒子省的!」趙匡胤連忙安撫道。
隨後他站起身來,看向跪在地上的王繼恩:「朕賜你自裁,迴去準備準備吧,這也是朕給你的體麵!」
王繼恩知道,自己這次是真的活不了了,官家能給他一個全屍都是對他的恩典。
於是他不再多說什麽,隻是對趙匡胤重重的磕了一個頭,說了句「官家保重」就離開大殿,往後麵去了。
之後,趙匡胤又看向趙匡義:「皇弟,我看天卷,那後世大明的王爺尚能為國家守土戍邊。你隨朕征戰沙場數年,朕也讓你為大宋守土戍邊,你可答應?」
趙匡義臉色一變,自然知道這是皇兄想把自己遠遠地打發走,讓他永不得入京,永不能威脅他的皇位。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答應下來,否則的話,隻怕比王繼恩的下場好不了多少。縱然如今母後還在能為他遮擋一二,但是等母後去世之後,又有誰能護得住他。
所以,遠遠地離開京城,是對他最好的結果。
於是他咬著牙點了點頭:「皇兄放心,臣弟必不會讓您失望。」
趙匡胤抿了抿唇:「朕要幽雲十六州。」
趙匡義一愣:「皇兄……」
「當然了,你若是能夠繼續向北,為我大宋開疆拓土,自然更好。朕的大宋,決不能再像天卷所說的那樣懦弱窩囊了。就算是敗,咱們也要敗得轟轟烈烈,不可再失了銳氣!」
「是,皇兄!」趙匡義不想答應也得答應,這已經是他最後的出路了。
「不隻是你,廷美也是如此,隻不過他如今還小,等他長大後,也要為我大宋守土戍邊。」趙匡胤繼續道,「北方苦寒,弟媳和侄子他們就不必跟你去了,正好也在汴京給母親做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