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因當初他大言不慚,說什麽「天下有能者居之……」等言語。
沒想到現在他還在糾結這件事,這件事真這麽重要嗎?
但是本著留言必迴的原則,雷小萌隻能再一次迴答他,不過這次,她的迴答更詳細。
【迴復1@斧光燭影皇太弟沒錯,靖康恥後,皇族中就隻剩了宋高宗趙構一個。他還是在江上海上漂泊了快半年時間,死裏逃生,才南下臨安。在南方偏安一隅,建了南宋朝廷。】
【迴復2接上 而在他在南方登基後,雖然在位幾十年,還當了太上皇幾十年,卻一個子嗣都沒留下。】
果然,果然是如此!
可是,怎麽可能一個子嗣都沒有?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腳。
而這個做手腳的人是誰,還用說嗎?
自然是誰做皇帝,誰最有嫌疑了!
趙匡義的臉上陰晴不定。
難道這皇位終究還是讓大哥的子嗣得去了?既然如此,他之前做這麽多,又有什麽用?
趙匡義心下一狠——不如他的心再硬些,讓大哥的子嗣再也無法承繼下去!
隻是,即便他將大哥的子孫全殺了一個不留,就能改變靖康恥,改變他的兒子趙構無子繼位的結局嗎?
最後還不是要找其他人來做皇帝?
一時間,趙匡義覺得,他大哥留下的兒子似乎也不那麽紮眼了!
就在這時,他聽到天卷繼續說道:
【迴復3接上 後來在獨子夭折後,趙構最終隻得過繼了太祖皇帝趙匡胤的七世孫趙伯琮,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昚。然後沒多久他就退位成為太上皇,讓趙昚當了皇帝。】
什麽,退位?
好好的皇帝做著,為什麽要退位?
趙匡義突然想到之前天卷曾經說過,宋朝是太上皇最多的朝代,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動不動就禪位?
結果他還沒仔細想,卻聽天卷繼續說道:
【迴復4接上 結果趙昚一腔熱血,在登基後想要中興大宋,不想大宋再像之前那麽窩囊。但是卻因為太上皇趙構不肯放開權柄,阻力重重。】
【迴復5接上 而在高宗死後,趙昚心灰意冷,也禪位給皇太子。沒過幾年,因為奸臣挑撥,他同兒子之間隔閡漸深,最終鬱鬱而終。】
【迴復6接上 最後,繼位的宋光宗突然幡然醒悟,在父親去世的同年,也禪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擴,也就是宋寧宗,不久也便鬱鬱而終。】
禪位!禪位?
怎麽都是禪位!
趙匡義的臉上表情凝重。
他們兄弟打下來的江山,為何到了最後,他們的不肖子孫們全都禪位了?
何時皇位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
作者有話要說:
第77章 心太軟12(二合一)
就在這時,隻聽天卷最後說道:
【迴復7接上 可嘆當初宋太宗趙匡義,斧光燭影間拿下了皇位。之後他的三弟又莫名其妙身死,他大哥的兒子也一個個莫名死去。趙家人除了他這一脈,都幾乎死絕了。】
趙匡胤:斧光燭影?什麽斧光燭影?
【迴復8接上 而如今竟然空有皇位卻無人繼承,到最後還需要他大哥的後代來繼承。】
【迴復9接上 而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時是多麽的意氣風發。可是登基後,卻在斧光燭影後離奇身亡,甚至連他的子嗣都無法全部保全。】
【迴復10接上 而到了最後,他的後代更是在繼承了皇位後,一個個的又將皇位讓了出去。寧願做閑散文人也不想做皇帝。這又讓這位宋太祖情何以堪?】
趙匡胤:不是在迴答這位「皇太弟」的話嗎?怎麽說起他來了?
不過這位皇太弟,好像口氣有點熟悉是怎麽迴事?
還有斧光燭影,看來他要同他的好弟弟狠狠喝一場酒了!
迴答完「皇太弟」的問題,終於到了最後一個問題,也就是「李二郎」的問題了,而「李二郎」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陛下了。
【v@鞠躬盡瘁李二郎:我大唐的節度使之製,最後真的導致國破家亡?】
不得不說,唐太宗的政治敏感度是真的高。
唐朝的節度使,在唐太宗時,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權力,隻是因為唐朝的疆域過大,設置的一個類似欽差的職位。
是到了後期,由於皇帝的懶政,讓他成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形成的弊端。
但是雷小萌隻是提到了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唐太宗就這麽敏感的意識到節度使的危險性,甚至提高到製度的高度上來,的確是不容易。
【迴復1@鞠躬盡瘁李二郎確切的說,是因為唐朝中後期,節度使的權力過大,讓節度使成為地方上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會導致唐末的混亂。以及唐後五代十國的長久割據局麵。】
唐末?五代十國長期割據?
聽到這兩個詞,李世民隻覺得唿吸一滯,心髒也有些抽痛。
看看此時他治下的大唐盛世,即便知道每一個朝代都有起始終結,但誰又會想到日後大唐會如此慘澹收場?
【迴復2接上 相反,在您……也就是唐太宗時期,因為太宗對官職的授予十分的謹慎,節度使其實隻是一個類似於欽差大臣的官職。】
【迴復3接上 那時,節度使並沒有任何實權,甚至還要經常遠離長安到遙遠的地方「出差」,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所巡視地域的敵人暗殺,並不是什麽好差事。】
沒想到現在他還在糾結這件事,這件事真這麽重要嗎?
但是本著留言必迴的原則,雷小萌隻能再一次迴答他,不過這次,她的迴答更詳細。
【迴復1@斧光燭影皇太弟沒錯,靖康恥後,皇族中就隻剩了宋高宗趙構一個。他還是在江上海上漂泊了快半年時間,死裏逃生,才南下臨安。在南方偏安一隅,建了南宋朝廷。】
【迴復2接上 而在他在南方登基後,雖然在位幾十年,還當了太上皇幾十年,卻一個子嗣都沒留下。】
果然,果然是如此!
可是,怎麽可能一個子嗣都沒有?一定是有人做了手腳。
而這個做手腳的人是誰,還用說嗎?
自然是誰做皇帝,誰最有嫌疑了!
趙匡義的臉上陰晴不定。
難道這皇位終究還是讓大哥的子嗣得去了?既然如此,他之前做這麽多,又有什麽用?
趙匡義心下一狠——不如他的心再硬些,讓大哥的子嗣再也無法承繼下去!
隻是,即便他將大哥的子孫全殺了一個不留,就能改變靖康恥,改變他的兒子趙構無子繼位的結局嗎?
最後還不是要找其他人來做皇帝?
一時間,趙匡義覺得,他大哥留下的兒子似乎也不那麽紮眼了!
就在這時,他聽到天卷繼續說道:
【迴復3接上 後來在獨子夭折後,趙構最終隻得過繼了太祖皇帝趙匡胤的七世孫趙伯琮,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昚。然後沒多久他就退位成為太上皇,讓趙昚當了皇帝。】
什麽,退位?
好好的皇帝做著,為什麽要退位?
趙匡義突然想到之前天卷曾經說過,宋朝是太上皇最多的朝代,難道就是這個意思?動不動就禪位?
結果他還沒仔細想,卻聽天卷繼續說道:
【迴復4接上 結果趙昚一腔熱血,在登基後想要中興大宋,不想大宋再像之前那麽窩囊。但是卻因為太上皇趙構不肯放開權柄,阻力重重。】
【迴復5接上 而在高宗死後,趙昚心灰意冷,也禪位給皇太子。沒過幾年,因為奸臣挑撥,他同兒子之間隔閡漸深,最終鬱鬱而終。】
【迴復6接上 最後,繼位的宋光宗突然幡然醒悟,在父親去世的同年,也禪位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擴,也就是宋寧宗,不久也便鬱鬱而終。】
禪位!禪位?
怎麽都是禪位!
趙匡義的臉上表情凝重。
他們兄弟打下來的江山,為何到了最後,他們的不肖子孫們全都禪位了?
何時皇位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
作者有話要說:
第77章 心太軟12(二合一)
就在這時,隻聽天卷最後說道:
【迴復7接上 可嘆當初宋太宗趙匡義,斧光燭影間拿下了皇位。之後他的三弟又莫名其妙身死,他大哥的兒子也一個個莫名死去。趙家人除了他這一脈,都幾乎死絕了。】
趙匡胤:斧光燭影?什麽斧光燭影?
【迴復8接上 而如今竟然空有皇位卻無人繼承,到最後還需要他大哥的後代來繼承。】
【迴復9接上 而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時是多麽的意氣風發。可是登基後,卻在斧光燭影後離奇身亡,甚至連他的子嗣都無法全部保全。】
【迴復10接上 而到了最後,他的後代更是在繼承了皇位後,一個個的又將皇位讓了出去。寧願做閑散文人也不想做皇帝。這又讓這位宋太祖情何以堪?】
趙匡胤:不是在迴答這位「皇太弟」的話嗎?怎麽說起他來了?
不過這位皇太弟,好像口氣有點熟悉是怎麽迴事?
還有斧光燭影,看來他要同他的好弟弟狠狠喝一場酒了!
迴答完「皇太弟」的問題,終於到了最後一個問題,也就是「李二郎」的問題了,而「李二郎」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陛下了。
【v@鞠躬盡瘁李二郎:我大唐的節度使之製,最後真的導致國破家亡?】
不得不說,唐太宗的政治敏感度是真的高。
唐朝的節度使,在唐太宗時,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權力,隻是因為唐朝的疆域過大,設置的一個類似欽差的職位。
是到了後期,由於皇帝的懶政,讓他成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形成的弊端。
但是雷小萌隻是提到了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唐太宗就這麽敏感的意識到節度使的危險性,甚至提高到製度的高度上來,的確是不容易。
【迴復1@鞠躬盡瘁李二郎確切的說,是因為唐朝中後期,節度使的權力過大,讓節度使成為地方上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才會導致唐末的混亂。以及唐後五代十國的長久割據局麵。】
唐末?五代十國長期割據?
聽到這兩個詞,李世民隻覺得唿吸一滯,心髒也有些抽痛。
看看此時他治下的大唐盛世,即便知道每一個朝代都有起始終結,但誰又會想到日後大唐會如此慘澹收場?
【迴復2接上 相反,在您……也就是唐太宗時期,因為太宗對官職的授予十分的謹慎,節度使其實隻是一個類似於欽差大臣的官職。】
【迴復3接上 那時,節度使並沒有任何實權,甚至還要經常遠離長安到遙遠的地方「出差」,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所巡視地域的敵人暗殺,並不是什麽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