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秦始皇一愣。
什麽意思。
難道說這位宋仁宗父親的功績,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到後人都不敢同其比擬,自慚形穢的地步了?
否則的話,若是些微末的小小功績,又怎麽可能讓後人不再封禪泰山?
不可能呀,天卷不是說,他的統一六合已經算是前無古人後來者的功績了嗎?所以封禪泰山理所應當呀!
大唐。
李世民看到天卷的話也是一愣。
雖然很多大臣都勸諫他以他的功績足可以封禪泰山了。但是他心中卻十分悽惶。
想到他這個皇位的來歷,想到他的大哥三弟,想到父王退位時悲憤的眼神。他就覺得坐如針氈。
雖然是為了自保,但他這個皇位終究是搶來的。他一日不敢懈怠,一日不敢讓大唐的國策有任何披露。就是怕日後被人戳脊梁骨。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也決定將此一生奉獻給大唐,卻絲毫不敢有半分封禪的想法。
隻是後來,在這個宋朝,有一個皇帝竟然終結了泰山封禪這種事,難不成也是心中有愧,無顏麵對皇天後土嗎?
想到這裏他也忍不住發了一條彈幕:
【v@鞠躬盡瘁李二郎:泰山封禪為何會終結?】
這種事情,不提還好,一提起來雷小萌立即打開了話匣子:
【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雖然沒什麽功績,但是卻覺得自己很厲害。在同遼國簽署了檀淵之盟後,覺得自己老厲害了。便打算去泰山封禪,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功績。】
【但是,由於泰山封禪需要有吉兆降臨,才能成行。他怎麽可能幹等這種虛無縹緲的吉兆?於是便自己「造」了個吉兆,然後大張旗鼓的前往泰山封禪。】
【不過可惜,他的功績真的稱不上有多大,卻如此好大喜功,讓後世的帝王們紛紛恥與他為伍。所以從他以後,世上的帝王再也不去泰山封禪了。】
這段歷史說起來又好氣又好笑。
但是雖然說宋真宗趙恆以一己之力終結了泰山封禪,但是對後世來說去未必是壞事。最起碼各朝各代的帝王,不會為了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勞民傷財了。
其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
正在看天卷的宋真宗:……
朕為何不能封禪?
同遼國簽訂條約,不過是區區歲幣,就讓遼國終止了侵略中原,還對我大宋稱臣,有何不妥。
就算……就算朕認了遼國太後做舅母,可那也是他自己的事,完全不用大書特書吧!
檀淵之盟讓大宋免於勞民傷財,他可是做了件好事呀!
宋仁宗看著天卷上發送出來的彈幕,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
他這個父皇呀……希望他此時做的事情,能讓他父王的名聲好一些。
封禪泰山這種事,可不是說去就能去的。
但是如今說什麽都晚了。
不管怎樣,他是絕不會再去了!
宋神宗看著雷小萌發出來的彈幕咬牙切齒:
他這位曾祖父也算是奇人一個了,不但娶了一個二婚歌女做皇後,還寵若珍寶,讓她獨領大宋朝政數十年。
還什麽檀淵之盟?
若不是這檀淵之盟,也不會讓他大宋不知進取,最終武功全廢。
而他絕不會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他要振興他的大宋。親手將燕雲十六州奪迴來!
【@壯誌難酬的理想青年:朕定要廢檀淵、滅西夏、驅遼國,逐金人。重奪燕雲十六州。】
視頻播放到這裏,有一條彈幕出現了。
雷小萌一看就認出來了,此人應該是壯誌未酬、英年早逝的宋神宗趙頊。想到此人一生的經歷,心中不勝唏噓。
【陛下雄心大誌,up主甚是佩服。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陛下的路還漫長得很。您一定要做好被後人唾罵的準備!您一定要堅持住呀!】
宋神宗:什麽意思?唾罵?誰敢罵朕,為何?
天卷自然不會立即迴答宋神宗的疑問,此時,在顯示了一大串宋朝各大文學家的長長名單後,天卷繼續說道:
【那屆蘇軾兄弟同榜進士及第的科考,正是歐陽修主持的。除了這兄弟二人,這場科考還選拔出了宋朝六大家之一的曾鞏,以及呂大鈞、張載、程顥等大儒。】
【這場科考被稱為宋朝科舉的龍虎榜,為宋朝選拔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說是神仙打架。】
一榜下來出了宋朝六大家中的四人,還有一人是主考官。另外還有其他人才!
這一網……不對……這一榜下去,實在是羨煞了無數的帝王。
多少帝王,多少朝代……終其一生,終其一朝恐怕都不會發現這麽多的人才呀!
這讓人怎麽不羨慕嫉妒恨?
正在讓人改良之前造出來的「火炮」的始皇陛下看著天卷也是羨慕不已。
他大秦的人才基本上全是官員舉薦,官職還可以世襲。所以並不存在後世所謂的科舉製度,要說有些類似的,就是商鞅變法時,讓大秦將士們通過軍功來掙官職的製度。
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科舉」。
不過,武將們好選拔,根據他們的軍功大小就可以判定他們到底能升幾級官,漲多少俸祿了。
更不要說之前他大秦兵士,還可以靠著上陣斬殺敵軍人頭,並以獲得人頭的數量來確定軍功的製度了。
什麽意思。
難道說這位宋仁宗父親的功績,已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到後人都不敢同其比擬,自慚形穢的地步了?
否則的話,若是些微末的小小功績,又怎麽可能讓後人不再封禪泰山?
不可能呀,天卷不是說,他的統一六合已經算是前無古人後來者的功績了嗎?所以封禪泰山理所應當呀!
大唐。
李世民看到天卷的話也是一愣。
雖然很多大臣都勸諫他以他的功績足可以封禪泰山了。但是他心中卻十分悽惶。
想到他這個皇位的來歷,想到他的大哥三弟,想到父王退位時悲憤的眼神。他就覺得坐如針氈。
雖然是為了自保,但他這個皇位終究是搶來的。他一日不敢懈怠,一日不敢讓大唐的國策有任何披露。就是怕日後被人戳脊梁骨。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也決定將此一生奉獻給大唐,卻絲毫不敢有半分封禪的想法。
隻是後來,在這個宋朝,有一個皇帝竟然終結了泰山封禪這種事,難不成也是心中有愧,無顏麵對皇天後土嗎?
想到這裏他也忍不住發了一條彈幕:
【v@鞠躬盡瘁李二郎:泰山封禪為何會終結?】
這種事情,不提還好,一提起來雷小萌立即打開了話匣子:
【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雖然沒什麽功績,但是卻覺得自己很厲害。在同遼國簽署了檀淵之盟後,覺得自己老厲害了。便打算去泰山封禪,讓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功績。】
【但是,由於泰山封禪需要有吉兆降臨,才能成行。他怎麽可能幹等這種虛無縹緲的吉兆?於是便自己「造」了個吉兆,然後大張旗鼓的前往泰山封禪。】
【不過可惜,他的功績真的稱不上有多大,卻如此好大喜功,讓後世的帝王們紛紛恥與他為伍。所以從他以後,世上的帝王再也不去泰山封禪了。】
這段歷史說起來又好氣又好笑。
但是雖然說宋真宗趙恆以一己之力終結了泰山封禪,但是對後世來說去未必是壞事。最起碼各朝各代的帝王,不會為了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勞民傷財了。
其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
正在看天卷的宋真宗:……
朕為何不能封禪?
同遼國簽訂條約,不過是區區歲幣,就讓遼國終止了侵略中原,還對我大宋稱臣,有何不妥。
就算……就算朕認了遼國太後做舅母,可那也是他自己的事,完全不用大書特書吧!
檀淵之盟讓大宋免於勞民傷財,他可是做了件好事呀!
宋仁宗看著天卷上發送出來的彈幕,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的。
他這個父皇呀……希望他此時做的事情,能讓他父王的名聲好一些。
封禪泰山這種事,可不是說去就能去的。
但是如今說什麽都晚了。
不管怎樣,他是絕不會再去了!
宋神宗看著雷小萌發出來的彈幕咬牙切齒:
他這位曾祖父也算是奇人一個了,不但娶了一個二婚歌女做皇後,還寵若珍寶,讓她獨領大宋朝政數十年。
還什麽檀淵之盟?
若不是這檀淵之盟,也不會讓他大宋不知進取,最終武功全廢。
而他絕不會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他要振興他的大宋。親手將燕雲十六州奪迴來!
【@壯誌難酬的理想青年:朕定要廢檀淵、滅西夏、驅遼國,逐金人。重奪燕雲十六州。】
視頻播放到這裏,有一條彈幕出現了。
雷小萌一看就認出來了,此人應該是壯誌未酬、英年早逝的宋神宗趙頊。想到此人一生的經歷,心中不勝唏噓。
【陛下雄心大誌,up主甚是佩服。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陛下的路還漫長得很。您一定要做好被後人唾罵的準備!您一定要堅持住呀!】
宋神宗:什麽意思?唾罵?誰敢罵朕,為何?
天卷自然不會立即迴答宋神宗的疑問,此時,在顯示了一大串宋朝各大文學家的長長名單後,天卷繼續說道:
【那屆蘇軾兄弟同榜進士及第的科考,正是歐陽修主持的。除了這兄弟二人,這場科考還選拔出了宋朝六大家之一的曾鞏,以及呂大鈞、張載、程顥等大儒。】
【這場科考被稱為宋朝科舉的龍虎榜,為宋朝選拔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說是神仙打架。】
一榜下來出了宋朝六大家中的四人,還有一人是主考官。另外還有其他人才!
這一網……不對……這一榜下去,實在是羨煞了無數的帝王。
多少帝王,多少朝代……終其一生,終其一朝恐怕都不會發現這麽多的人才呀!
這讓人怎麽不羨慕嫉妒恨?
正在讓人改良之前造出來的「火炮」的始皇陛下看著天卷也是羨慕不已。
他大秦的人才基本上全是官員舉薦,官職還可以世襲。所以並不存在後世所謂的科舉製度,要說有些類似的,就是商鞅變法時,讓大秦將士們通過軍功來掙官職的製度。
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科舉」。
不過,武將們好選拔,根據他們的軍功大小就可以判定他們到底能升幾級官,漲多少俸祿了。
更不要說之前他大秦兵士,還可以靠著上陣斬殺敵軍人頭,並以獲得人頭的數量來確定軍功的製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