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歷史同人] 開局盤點十大少年天子 作者:魚籽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可是畝產兩千斤的作物呀。哪怕隻從海外帶迴來幾顆種子,幾塊根莖,也能讓華夏百姓少出現幾次饑荒,拯救的百姓更是能以億萬計!】
畝產兩千斤的作物!
秦始皇瞪圓了眼睛。
怎麽可能,怎麽可能有畝產兩千斤的糧食作物?
如果真有這樣的糧食作物,那他的大秦,那他的百姓,豈不是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不過可惜,這些作物都是在西方大航海時代,發現美洲後,才被探險者帶到了全世界。】
【而在我們華夏,這些作物有記載進入我國,也是在明朝中後葉以後了。】
【玉米大概是在明朝的嘉靖時期,才進入中原並開始了廣泛種植,還有一說是在萬曆年間。紅薯也是差不多是在萬曆年間才在中原廣泛種植。】
【明朝末年,有一個叫祁彪佳的人,曾在他的書《寓山注?豳圃》提到過紅薯的產量情況:「又從海外得紅薯異種,每一本,可植二三畝,每畝可收得薯一二車,以代粒,足裹百人腹。」】
二三畝就能收一輛車,可以讓百人吃飽飯!
各位麵帝王,尤其是嘉靖之前的帝王們,包括嘉靖帝本人,都對這個數據吃驚不已。
身為帝王,哪怕再荒唐也都有一個常識,就是「民以食為天」,隻要哪個朝代的老百姓們都能吃飽飯,那就是大功德一件。
那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位列明君之列的。
可若是哪個朝代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了,那可就危險了。老百姓一定會造反的。
就算不如此,也會朝局不穩,讓很多有心人蠢蠢欲動。
【而土豆更晚,已經是在清朝的順治時期了。而這土豆一開始根本不是因為它的高畝產而被引入我中原,而是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被引了進來。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暴殄天物。】
隨著視頻盤點到這裏,畫麵立即轉到了飄揚著金黃玉米稻穗的廣袤田野中。之後還插播了一個麵色黝黑,穿著古代衣衫農民老伯伯,一手拿著土豆,一手拿著紅薯,笑容燦爛的鏡頭。
天知道雷小萌是怎麽找到這個鏡頭的,反正他就是找到了,還是古裝版的,讓她覺得放在這裏甚好。自然也就剪輯上來了。
不過,就在她看著自己千辛萬苦找來的視頻片段滿意不已的時候,她也看到視頻上方出現了大片彈幕:
【@焦慮的老叔叔:此物在何處?朕可讓三保為朕尋來否?】
【@子控兇殘老父親:確定有此物?畝產兩千斤!這等神物在何處?老子去哪裏尋它?】
【@要建金屋的豬豬俠:此物可易保存,可否能充作軍糧?】
【@心力交瘁的一代目:此物隻有海外才有?波斯大食等地可有此物?】
【v@一統六合萬壽無疆祖龍皇帝:朕若此時派人前往海外,可否能得到此神物?】
【@虎頭蛇尾李三郎:我大唐地域遼闊,哪裏能尋此物?】
【v@鞠躬盡瘁李二郎:請阿婆主指點一二,朕定將此物尋來,以養萬民!】
【v@天下一人大聰明:朕也想要此寶物。】
【v@超智商中二病嚴重患者:美洲在何處,寶船能到嗎?】
【@十全老人塗鴉怪:哈哈哈,這些朕都有,產量的確高,紅薯還很好吃,尤其是以火烤之,味道更是特別!】
……
在一番彈幕轟炸下,雷小萌已經不能一一迴復了,隻能統一迴復道:
【在此之前,因為大航海的條件不允許,各國還無法探尋更廣袤的海洋空間,自然也就無法發現美洲這片新大陸。】
【而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也就隻有永樂時期的鄭和七下西洋,是人類探索海洋最深入的一次。】
【據說,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已經到達了美洲,但是,卻也隻剩下傳聞了。有關鄭和七下西洋的資料,乃至於他航海用的寶船建造資料,都突然間莫名其妙消失了。】
【有人說,是永樂大帝之後,明朝再次開啟了嚴格的海禁政策,寶船的資料被束之高閣,後來有人說是毀於一場宮內大火,還有人說,是被支持海禁的官員故意焚毀了。】
【而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也因為年久失修,不能再出海,所以自永樂以後。我華夏再也未見過大規模的航海活動。讓人可氣又可惜。】
【要知道,當初我們的寶船,現在有人保守估算了一下,最少也有兩千五百噸的排量,領先世界的數百年。可偏偏就這樣把海權拱手相送了!】
像是在同雷小萌的迴覆進行唿應,此時,隻聽視頻中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再深一步講,若是我們華夏民族能早些意識到大航海的重要性,在歐洲人之前發現新大陸,除了陸權,比他們更早注意到海權的重要性。】
【也許在二百年前,我們也不會被那些強盜打開國門,經歷了幾乎亡國滅種的百年恥辱。】
寶船毀了?
把海權拱手相送!
很多帝王此時才注意到,除了陸權,竟然還有海權。
在他們以為,大海茫茫無邊,又充滿危險,所獲也不過是些魚獲,怎有陸地上的開疆拓土來的重要。
但是如果如天卷所說,他們這是在自毀武功。
這是任何一個有野心,有雄心的帝王都不能允許的。
看到雷小萌的迴覆,很多帝王們,連彈幕都忘了發,紛紛陷入了沉思。
畝產兩千斤的作物!
秦始皇瞪圓了眼睛。
怎麽可能,怎麽可能有畝產兩千斤的糧食作物?
如果真有這樣的糧食作物,那他的大秦,那他的百姓,豈不是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不過可惜,這些作物都是在西方大航海時代,發現美洲後,才被探險者帶到了全世界。】
【而在我們華夏,這些作物有記載進入我國,也是在明朝中後葉以後了。】
【玉米大概是在明朝的嘉靖時期,才進入中原並開始了廣泛種植,還有一說是在萬曆年間。紅薯也是差不多是在萬曆年間才在中原廣泛種植。】
【明朝末年,有一個叫祁彪佳的人,曾在他的書《寓山注?豳圃》提到過紅薯的產量情況:「又從海外得紅薯異種,每一本,可植二三畝,每畝可收得薯一二車,以代粒,足裹百人腹。」】
二三畝就能收一輛車,可以讓百人吃飽飯!
各位麵帝王,尤其是嘉靖之前的帝王們,包括嘉靖帝本人,都對這個數據吃驚不已。
身為帝王,哪怕再荒唐也都有一個常識,就是「民以食為天」,隻要哪個朝代的老百姓們都能吃飽飯,那就是大功德一件。
那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位列明君之列的。
可若是哪個朝代的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了,那可就危險了。老百姓一定會造反的。
就算不如此,也會朝局不穩,讓很多有心人蠢蠢欲動。
【而土豆更晚,已經是在清朝的順治時期了。而這土豆一開始根本不是因為它的高畝產而被引入我中原,而是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被引了進來。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暴殄天物。】
隨著視頻盤點到這裏,畫麵立即轉到了飄揚著金黃玉米稻穗的廣袤田野中。之後還插播了一個麵色黝黑,穿著古代衣衫農民老伯伯,一手拿著土豆,一手拿著紅薯,笑容燦爛的鏡頭。
天知道雷小萌是怎麽找到這個鏡頭的,反正他就是找到了,還是古裝版的,讓她覺得放在這裏甚好。自然也就剪輯上來了。
不過,就在她看著自己千辛萬苦找來的視頻片段滿意不已的時候,她也看到視頻上方出現了大片彈幕:
【@焦慮的老叔叔:此物在何處?朕可讓三保為朕尋來否?】
【@子控兇殘老父親:確定有此物?畝產兩千斤!這等神物在何處?老子去哪裏尋它?】
【@要建金屋的豬豬俠:此物可易保存,可否能充作軍糧?】
【@心力交瘁的一代目:此物隻有海外才有?波斯大食等地可有此物?】
【v@一統六合萬壽無疆祖龍皇帝:朕若此時派人前往海外,可否能得到此神物?】
【@虎頭蛇尾李三郎:我大唐地域遼闊,哪裏能尋此物?】
【v@鞠躬盡瘁李二郎:請阿婆主指點一二,朕定將此物尋來,以養萬民!】
【v@天下一人大聰明:朕也想要此寶物。】
【v@超智商中二病嚴重患者:美洲在何處,寶船能到嗎?】
【@十全老人塗鴉怪:哈哈哈,這些朕都有,產量的確高,紅薯還很好吃,尤其是以火烤之,味道更是特別!】
……
在一番彈幕轟炸下,雷小萌已經不能一一迴復了,隻能統一迴復道:
【在此之前,因為大航海的條件不允許,各國還無法探尋更廣袤的海洋空間,自然也就無法發現美洲這片新大陸。】
【而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也就隻有永樂時期的鄭和七下西洋,是人類探索海洋最深入的一次。】
【據說,鄭和第六次下西洋時,已經到達了美洲,但是,卻也隻剩下傳聞了。有關鄭和七下西洋的資料,乃至於他航海用的寶船建造資料,都突然間莫名其妙消失了。】
【有人說,是永樂大帝之後,明朝再次開啟了嚴格的海禁政策,寶船的資料被束之高閣,後來有人說是毀於一場宮內大火,還有人說,是被支持海禁的官員故意焚毀了。】
【而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也因為年久失修,不能再出海,所以自永樂以後。我華夏再也未見過大規模的航海活動。讓人可氣又可惜。】
【要知道,當初我們的寶船,現在有人保守估算了一下,最少也有兩千五百噸的排量,領先世界的數百年。可偏偏就這樣把海權拱手相送了!】
像是在同雷小萌的迴覆進行唿應,此時,隻聽視頻中的聲音也緩緩響起:
【再深一步講,若是我們華夏民族能早些意識到大航海的重要性,在歐洲人之前發現新大陸,除了陸權,比他們更早注意到海權的重要性。】
【也許在二百年前,我們也不會被那些強盜打開國門,經歷了幾乎亡國滅種的百年恥辱。】
寶船毀了?
把海權拱手相送!
很多帝王此時才注意到,除了陸權,竟然還有海權。
在他們以為,大海茫茫無邊,又充滿危險,所獲也不過是些魚獲,怎有陸地上的開疆拓土來的重要。
但是如果如天卷所說,他們這是在自毀武功。
這是任何一個有野心,有雄心的帝王都不能允許的。
看到雷小萌的迴覆,很多帝王們,連彈幕都忘了發,紛紛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