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拓跋月啟程還宮。


    目送王後離去,劉昞才緩緩轉身,緊繃的神經放鬆片刻。


    他隨即招手,將索敞、陰興、胡叟三人召迴靜室。


    夕陽的餘暉透進窗來,映得室內光影斑駁。恰有一縷打在劉昞的臉上,顯得他麵目更加柔和。


    他含笑看向胡叟,問:“先前,有一炷香的時間你不在講堂裏,去了何處?”


    胡叟眼神閃爍了一下,似乎在衡量著什麽,最終還是開了口:“王後身邊,有一宮女名喚阿澄,她……她乃是我心中所係。上次趁她生辰,我悄悄送了她一份禮物,今日她隨王後前來,特地尋我致謝。”


    說至此,他臉上不自覺地浮現出一抹羞赧之色。


    “師叔,你也知道,我們一起從白沙湖迴來,便在當時我倆便互相愛慕了。”


    年少慕艾,這很正常。


    不過,聽了這話,劉昞目光反而添了幾分銳色:“你二人,究竟說了些什麽?”


    聲音裏夾雜著一絲逼迫感,胡叟避無可避。


    胡叟咽了咽口水,神色複雜:“不過是些男女間的情話,那些私密之言,實在不宜對外言說。”他聲音雖輕,卻很是堅定,顯然不願在這件事上妥協。


    劉昞聞言,臉色微變,目光在胡叟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他知道,阿澄雖隻是王後身邊的一名宮女,但在這宮廷之中,每一個細微動向都可能掀起馮伯。而胡叟,是自己的助教,其舉動亦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見胡叟不打算說更多的事,沉思良久,劉昞終於換了語重心長的口吻:“師叔是在擔心你。阿澄畢竟是王後的宮女,你要求恩典的話,日後隻怕會費些周折。”


    胡叟微微頷首:“先立業再成家,既然沒心意已定,不妨再等些時日。”


    劉昞又說了幾句鼓勵的話,遂讓胡叟先行離去。


    待他走後,劉昞才對索敞、陰興低聲囑咐道:“今日之事,切勿對外人說起。”


    索敞、陰興麵麵相覷,索敞道:“徒兒隻知閉門讀書,其餘一概不知。”


    陰興卻欲言又止,滿臉躊躇之色。


    “陰興,直說無妨。”劉昞望向他。


    他素來沉默寡言,今日卻頗有說話的興頭,必是有所發現。


    陰興怔了一下,遂道:“午膳時,學生聽到幾位官員,在論議張掖郡下石頭雨的事情。”


    此事現已傳遍了姑臧乃至河西國,有人論議也不奇怪。隻不過,官員們私下說起也就罷了,但在集會時論議未免不妥。是因為今日大王不在,才如此放肆?


    劉昞心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曆經數朝,劉昞也見過不同性情的君王。論雄猜之心,還沒有勝過如今這位河西王的。


    而現下,流言甚囂塵上,很多人都對“魏繼漢室”的說法深信不疑。而沮渠牧犍不管流言,也不趁著望日講學之機,在諸臣麵前顯露威儀,這不是很反常麽?


    劉昞心念一動:“你是如何聽到的?那幾位官員論議的聲音大嗎?”


    “是,他們聲音不小,”陰興道,“否則也不會入學生耳中。”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陰興本就是規矩守禮之人。


    “那幾位官員論議之後,是否有更多的官員參與其中?”劉昞問。


    陰興微微一訝:“老師如何得知?”


    “這便對了。”劉昞了然一笑,沉聲道,“不過是試探罷了。誰人忠誠不二,誰人首鼠兩端,都能分得明明白白。”


    索敞、陰興對視一眼,都不由打了個寒噤。


    所幸,他們並不參與這些論議,否則必然得罪王座上那人。至於將來如何,則走一步看一步,追隨恩師便是。


    劉昞看出他二人的心思,遂道:“你二人一貫訥於言敏於行,這一點為師很放心。這世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並非我們所能左右。”


    索敞、陰興忙恭聲應了。


    少時,劉昞無力地揮揮手,道:“為師小憩片刻。”


    一時之間,靜室之中,隻餘他一人。


    練字定心了好一時,他方才安然睡去,將近子時才聽得索敞、陰興報來一個消息:


    王後在迴宮路上暈厥過去,宮中太醫說她中了沙虱之毒,恐與陸沉觀之行有關。王後卻說,她早先便有些不適,湊巧今日毒發而已。


    “沙虱之毒,雖不能致命,但被沙虱叮咬之處,可能會產生痹症。”劉昞皺眉道。


    此時,他深為王後擔憂,但至次日,他便發現他的憂慮是多餘的。大王固然是胸有城府,王後又何嚐不是成算在心呢?


    昨晚宮中熱鬧非凡,先是合歡殿的宮女阿蓁跑到禦前告密,說那沙虱是長樂公主丟在王後眠床上的,而她在合歡殿中伺候時,隻聽得李敬芳和長樂公主私議此事,但卻沒聽清是針對誰。


    “但至今日,奴才知公主和夫人是向王後下了手。奴未能早些稟告大王,奴罪該萬死。”末了,阿蓁在朱陽赤殿前,一跪不起,淚下如雨。


    宮中遭逢此變,沮渠牧犍自然頭痛不已。他好容易勸得王後寬恕長樂公主,但沒睡下多久,又被合歡殿中的人驚醒了。


    原來,眼見阿蓁見風轉舵,李敬芳被囚在合歡殿中,她的一個內侍也匆匆招供,說他曾聽到李敬芳在醉酒後,說尹夫人在王後入涼之時,便打算刺殺王後,可惜失敗了。


    也就是說,李敬芳作為尹夫人的女兒,並未完全置身事外。她明明知道尹夫人的計劃,也能預料這後果,但李敬芳並未及時阻止。


    單論“知情不報”這一樁事,都是大罪,更何況,她還挑唆長樂公主,去對王後下毒。


    此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速播於朝野內外,並牽扯出令人驚駭的王室豔聞——李敬芳因嫉妒王後,而生出了殺心;至於長樂公主,則是個糊塗蛋,以為這個弟妹死了,便能讓她的閨中密友李敬芳,與大王長相廝守。


    豔聞一經傳出,不管是真是假,都能在民間被渲染得如同親見。拓跋月遠嫁姑臧後,素有賢名,贏得了河西臣民的交口稱譽,眼下出了這種事,自有輿情為她鳴不平。


    聽聞此事,沮渠牧犍急忙在朝堂上澄清此事,但卻也隻是欲蓋彌彰。


    更麻煩的事,王後毒發時,大魏使臣尚未離開。他們都等著他給個交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城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葭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葭英並收藏平城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