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日,夜色似墨,李雲洲終於迴到德音殿,向拓跋月問安。
拓跋月放下手中的古籍,見他神色複雜,眼底還有一抹隱約的紅痕,遂問:“找到了麽?”
李雲洲微一欠身:“倒是找到了一位,也算是故人吧。”
“不是你阿母?坐下說話吧。”
李雲洲獨坐一榻,垂眸道:“昨日,卑職趁著唱衣的盛事,和趙侍衛長悄悄尋找,發現了一位故人。但她不是我阿母,是我的小姨陽英。”
他頓了頓,似在整理思緒:“同鄉之所以認錯,是因為我阿母和小姨是同胎姐妹。然而,命運弄人,我阿母在離家後不久,便遭遇了一場惡疾,不僅未能保住腹中胎兒,身子也因此每況愈下,最終……”
言及此,李雲洲聲音微微顫抖,顯是在極力克製傷情。
見狀,拓跋月忙安撫道:“現下,你與小姨重逢,也是一件幸事。”
李雲洲深吸一口氣,黯然道:“我阿父沒有去錯地方,那時阿母的確在陰山。隻是,他們沒有遇上。也許,是緣分已盡了吧。我阿母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就給我小姨去了一封家書。不知用了什麽法子,小姨從建康動身前往陰山,親手為姐姐安排了身後事。完成這一切後,她便默默迴到了建康,繼續她自己的生活,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
而就在五年前,我的外祖父母過世了,小姨沒了依傍,便關掉了建康的醫館,來敦煌開窟,為家人祈福。近來,她在姑臧開了一個醫館,有時也住在如來寺,為僧眾看診。”
聽罷,拓跋月深深一歎,道:“以後,你小姨怎麽打算的?”
“她想維持現狀。”
拓跋月忖了忖,道:“我還想著,她若想進宮,與你也有個照應。不過,還是依她所願吧。懸壺濟世,乃是醫家本分。”
“嗯。”李雲洲點頭。
“你阿父,可是要迴平城?”
李雲洲神色怔忡,繼而苦笑道:“他迴不了。”
拓跋月微微傾身,等他繼續往下說。
“小姨不願見我阿父,覺得他是個負心漢。但我阿父執意要見她,她便提出一個條件。讓我阿父在她醫館裏,抓藥,抓到她原諒他為止。”
“這……這不已經見著了?”拓跋月疑惑道。這簡直匪夷所思。
“小姨說,這期間,不允許他和她主動說話,這也算是不見麵了。”
很多行醫之人,都有異於常人的想法,拓跋月不便置喙,遂略略銜了笑意:“不論如何,一家人總算是在一起了。無事的時候,你可多出宮看望你小姨和阿父。”
說完這話,倏爾想起,李宏在平城宮裏做過醫官,而後又坐診多年,救人無數,如今在醫館中卻不能問診,隻能抓藥……陽英這是在侮辱他啊!
可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旁人不必論議。
“公主……”李雲洲欲言又止。
“嗯?”
他擺了擺手,少時卻又抬眸看她,一臉不甘:“我們什麽時候能迴?”
這個“迴”意指何事,他知,她亦知。
她在心裏盤算了一下,輕輕攥起拳頭:“我也想家了。”
轉而對霍晴嵐道:“你去請趙振。”
片刻後,趙振入了內室,行禮如儀。
拓跋月忙讓他免禮,低聲問:“我讓你辦的事,現下如何了?”
趙振遲疑了一下,瞄了李雲洲一眼。
“但說無妨。”拓跋月道。
聞言,趙振方才迴稟:“阿青已很適應她老板娘的身份了,花門樓客似雲來,完全能成為一個據點。”
“那很好,”拓跋月頷首,“不枉我的一番信任。城外……”
“在四部鮮卑中,臣已經安插了我們的人。不過,要歸攏人心,尚需時日。”
鮮卑族裏的一支,姓為禿發,與拓跋氏同源。當年,國君禿發傉檀占據姑臧,後來姑臧被先王沮渠蒙遜攻下。沮渠蒙遜便將原屬於禿發傉檀的四部鮮卑,集中安置在姑臧城外,並遣人監視,以免四部鮮卑生事。
拓跋月眸中滿是激賞之意:“你做得很好。”
李雲洲在一旁瞥了瞥趙振,輕輕哼了一聲:“怪不得你昨日突然不見了,原來是去幹大事了!”
趙振皺起眉:“你不是去跟你小姨相認了麽?我在一邊幹什麽,看熱鬧?”
這二人平日裏往來不多,沒想到此時卻因相熟而互?。
拓跋月忙對李雲洲解釋道:“你二人各有職責,你的責任是照顧我的身體,讓我不生病,有氣力。”
“此言差矣,公主,”李雲從解釋道,“除了醫藥一業,我能幫您做的事還有很多。”
說著,他給趙振翻了個白眼,走到拓跋月跟前低聲說起他的想法。
趙振耳力好,也聽得清楚明白,但卻不便作聲。
拓跋月聽得連連點頭,道:“你所言有理。”
“是吧?”李雲洲仰頭看了看趙振,聳聳鼻子。一副爭寵得意地模樣。
趙振懶得跟他計較,隻躬身道:“還有一事須向公主稟奏。我二人剛好遇上唱衣盛事,李侍禦師以公主的名義,幫您拍下了一件曇無喜法師的僧衣。”
拓跋月沉吟片刻,便明白李雲洲的用意。
她打量著李雲洲,口氣中不無揄揚之意:“你這是在幫我邀買人心啊!聰明!”
“那是自然!一國之後,親自出資買下高僧的遺物,國人都會傳唱您的虔誠!”李雲洲心下得意,就差搖頭晃腦了,“僧衣我放在匣子裏了,我這就去取!”
說罷,不待拓跋月說話,已一溜煙跑出去了。
霍晴嵐、阿澄看著好笑,都在一旁隱忍笑意。
拓跋月也笑了,忽而聽趙振稟道:“公主,我記得源將軍,是禿發傉檀的兒子。要不要,請他來走一趟。”
源賀,本名為禿發破羌。亡國之後,他率眾投奔大魏。天子拓跋燾大喜。因禿發氏與拓跋氏同源,拓跋燾便給禿發破羌賜姓“源”,名“賀”。
眼下,大魏的人雖然打進了四部鮮卑中,可要收攏人心,為大魏所驅策,絕非易事。
“這法子雖然有用,但未免太招搖了。容我再想想。”
拓跋月放下手中的古籍,見他神色複雜,眼底還有一抹隱約的紅痕,遂問:“找到了麽?”
李雲洲微一欠身:“倒是找到了一位,也算是故人吧。”
“不是你阿母?坐下說話吧。”
李雲洲獨坐一榻,垂眸道:“昨日,卑職趁著唱衣的盛事,和趙侍衛長悄悄尋找,發現了一位故人。但她不是我阿母,是我的小姨陽英。”
他頓了頓,似在整理思緒:“同鄉之所以認錯,是因為我阿母和小姨是同胎姐妹。然而,命運弄人,我阿母在離家後不久,便遭遇了一場惡疾,不僅未能保住腹中胎兒,身子也因此每況愈下,最終……”
言及此,李雲洲聲音微微顫抖,顯是在極力克製傷情。
見狀,拓跋月忙安撫道:“現下,你與小姨重逢,也是一件幸事。”
李雲洲深吸一口氣,黯然道:“我阿父沒有去錯地方,那時阿母的確在陰山。隻是,他們沒有遇上。也許,是緣分已盡了吧。我阿母預感自己不久於人世,就給我小姨去了一封家書。不知用了什麽法子,小姨從建康動身前往陰山,親手為姐姐安排了身後事。完成這一切後,她便默默迴到了建康,繼續她自己的生活,仿佛一切從未發生過。
而就在五年前,我的外祖父母過世了,小姨沒了依傍,便關掉了建康的醫館,來敦煌開窟,為家人祈福。近來,她在姑臧開了一個醫館,有時也住在如來寺,為僧眾看診。”
聽罷,拓跋月深深一歎,道:“以後,你小姨怎麽打算的?”
“她想維持現狀。”
拓跋月忖了忖,道:“我還想著,她若想進宮,與你也有個照應。不過,還是依她所願吧。懸壺濟世,乃是醫家本分。”
“嗯。”李雲洲點頭。
“你阿父,可是要迴平城?”
李雲洲神色怔忡,繼而苦笑道:“他迴不了。”
拓跋月微微傾身,等他繼續往下說。
“小姨不願見我阿父,覺得他是個負心漢。但我阿父執意要見她,她便提出一個條件。讓我阿父在她醫館裏,抓藥,抓到她原諒他為止。”
“這……這不已經見著了?”拓跋月疑惑道。這簡直匪夷所思。
“小姨說,這期間,不允許他和她主動說話,這也算是不見麵了。”
很多行醫之人,都有異於常人的想法,拓跋月不便置喙,遂略略銜了笑意:“不論如何,一家人總算是在一起了。無事的時候,你可多出宮看望你小姨和阿父。”
說完這話,倏爾想起,李宏在平城宮裏做過醫官,而後又坐診多年,救人無數,如今在醫館中卻不能問診,隻能抓藥……陽英這是在侮辱他啊!
可那是他們自己的決定。旁人不必論議。
“公主……”李雲洲欲言又止。
“嗯?”
他擺了擺手,少時卻又抬眸看她,一臉不甘:“我們什麽時候能迴?”
這個“迴”意指何事,他知,她亦知。
她在心裏盤算了一下,輕輕攥起拳頭:“我也想家了。”
轉而對霍晴嵐道:“你去請趙振。”
片刻後,趙振入了內室,行禮如儀。
拓跋月忙讓他免禮,低聲問:“我讓你辦的事,現下如何了?”
趙振遲疑了一下,瞄了李雲洲一眼。
“但說無妨。”拓跋月道。
聞言,趙振方才迴稟:“阿青已很適應她老板娘的身份了,花門樓客似雲來,完全能成為一個據點。”
“那很好,”拓跋月頷首,“不枉我的一番信任。城外……”
“在四部鮮卑中,臣已經安插了我們的人。不過,要歸攏人心,尚需時日。”
鮮卑族裏的一支,姓為禿發,與拓跋氏同源。當年,國君禿發傉檀占據姑臧,後來姑臧被先王沮渠蒙遜攻下。沮渠蒙遜便將原屬於禿發傉檀的四部鮮卑,集中安置在姑臧城外,並遣人監視,以免四部鮮卑生事。
拓跋月眸中滿是激賞之意:“你做得很好。”
李雲洲在一旁瞥了瞥趙振,輕輕哼了一聲:“怪不得你昨日突然不見了,原來是去幹大事了!”
趙振皺起眉:“你不是去跟你小姨相認了麽?我在一邊幹什麽,看熱鬧?”
這二人平日裏往來不多,沒想到此時卻因相熟而互?。
拓跋月忙對李雲洲解釋道:“你二人各有職責,你的責任是照顧我的身體,讓我不生病,有氣力。”
“此言差矣,公主,”李雲從解釋道,“除了醫藥一業,我能幫您做的事還有很多。”
說著,他給趙振翻了個白眼,走到拓跋月跟前低聲說起他的想法。
趙振耳力好,也聽得清楚明白,但卻不便作聲。
拓跋月聽得連連點頭,道:“你所言有理。”
“是吧?”李雲洲仰頭看了看趙振,聳聳鼻子。一副爭寵得意地模樣。
趙振懶得跟他計較,隻躬身道:“還有一事須向公主稟奏。我二人剛好遇上唱衣盛事,李侍禦師以公主的名義,幫您拍下了一件曇無喜法師的僧衣。”
拓跋月沉吟片刻,便明白李雲洲的用意。
她打量著李雲洲,口氣中不無揄揚之意:“你這是在幫我邀買人心啊!聰明!”
“那是自然!一國之後,親自出資買下高僧的遺物,國人都會傳唱您的虔誠!”李雲洲心下得意,就差搖頭晃腦了,“僧衣我放在匣子裏了,我這就去取!”
說罷,不待拓跋月說話,已一溜煙跑出去了。
霍晴嵐、阿澄看著好笑,都在一旁隱忍笑意。
拓跋月也笑了,忽而聽趙振稟道:“公主,我記得源將軍,是禿發傉檀的兒子。要不要,請他來走一趟。”
源賀,本名為禿發破羌。亡國之後,他率眾投奔大魏。天子拓跋燾大喜。因禿發氏與拓跋氏同源,拓跋燾便給禿發破羌賜姓“源”,名“賀”。
眼下,大魏的人雖然打進了四部鮮卑中,可要收攏人心,為大魏所驅策,絕非易事。
“這法子雖然有用,但未免太招搖了。容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