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天天吃喝,肉的存貨越來越少了。
但沒過正月十五,就算還沒過完年,也不能湊合,遲言也總想給大家、也給他自己做點好的,要不這大雪封山的日子也太沒意思了。
年後天氣依然寒冷,他想起來之前的羊下水還凍著沒吃,不如做個羊雜湯,再配上烙餅,吃了肯定好吃又驅寒。
說做就做,把解凍處理好的羊雜一一切成小塊,先焯水後撈出,再入油鍋翻炒,之後加開水大火燒滾,中火燉到湯變白,就可以加調料了。可惜調料沒有那麽全,冬天也沒有香菜,要不味道肯定更好。
但就是這樣,也完成超出大家意料了?原來都直接扔掉的下水,竟然能做出如此好喝的羊雜湯,配上烙餅,簡直太絕了。
大家現在對遲言越來越尊重,不會因為他還是孩子就有所輕視,他們覺得他絕對是廚神傳人,要不怎麽能做出這麽新奇的美味呢?
這個冬天,山寨上很多人都吃胖了,胖了之後人看著都和氣很多,也沒有愁苦之相了。
遲言也胖了一些,個子竟然快追上大錘了。他皮膚非常白嫩,就算是穿著粗布棉襖,看著也粉雕玉琢。如果換上綢緞長衫,那肯定就是富貴人家的小公子。
其實姚顯不是沒想過遲言是京城哪家的貴公子,但後來又覺得不可能,貴族倡導的是君子遠庖廚,沒有哪家的小公子會這麽熱愛廚藝,隻能是說遲言天生生得好。
他不但生的好,好主意還多。
當耿寨主和姚顯在食堂提到那批家具時,遲言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要不幹脆把小件家具磨成珠子做手串呢?我爺爺就戴了一串楠木的珠子,沒事還轉來轉去。」
「磨珠子?」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方法,但未嚐不能一試。
如果磨上一批,就算不能賣到古玩店,賣到廟裏也是可以的。寺廟需要請人加工佛珠,僧人自己需要用,還需要大批量的佛珠開光後贈送給大香客,這些好木料就正合適。
說幹就幹,反正山寨有人、有時間,大家都在家磨珠子賺錢吧!為了提高效率,姚顯決定給金錢獎勵,磨一串獎勵五文錢,大家都非常願意。
山寨一下變成了手工作坊,這下子也沒人出來遛彎瞎晃了,連大錘都不出門了。就連正月十五,也沒人做個彩燈,根本不想過節,大家全都窩在屋子裏磨珠子了。
雖然這是他自己的主意,但遲言實在不喜歡磨珠子,他還是給大家做湯圓好了……
第24章 挖野菜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從漢朝就開始有的節日。過節當天要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後兩項在山寨暫時都沒條件辦起來。元宵還是可以吃的。不過遲言更喜歡南方甜甜的黑芝麻湯圓,所以他說了算,就煮湯圓給大家吃好了。
他們沒有糯米,但是有黍米,這不剛好就是後來流行的大黃米湯圓嘛!
芝麻和糖都是現成的,就是沒有電動打粉機,用石磨麻煩一點,是個體力活,好在山寨最不缺的是勞力,磨個黍米粉和芝麻粉完全是小意思。
芝麻餡想要好吃,一定少不了豬油。他們將黑芝麻粉、糖和豬油放到一起攪拌好,拿到室外涼一下,再拿迴來做成一顆顆餡料。之後用和好的黃米麵把餡包起來,揉成一個圓球就可以了。
湯圓做起來難確實不難,但也需要有耐心,才能把湯圓揉得圓圓的,又顆顆大小均勻。
山寨裏吃飯的人多,靠他們三個人包肯定不行,還是得發揮群眾的力量,提前找了幾個大嬸一起來包。
包完之後凍在室外一晚,正月十五的早上直接煮就可以了。
都不用想,湯圓也得到裏廣泛的好評,但也有個別人不愛吃甜食,遲言也考慮到這點,湯圓隻做為一種應節食物,並不是早上的主食。
他還做了改良版的胡辣湯,配上劉嬸做的餅,在冬日早上來上一碗,又開胃又全身都暖和和的。
早飯過後,大家休息一會就開始練功。遲言雖然進步較慢,但馬步紮得愈來愈穩,已經開始練習走梅花樁了。
大錘走梅花轉那叫一個溜,人像是飛起來的,讓遲言好生羨慕。
來山寨之後,聽大家一直喊大錘,遲言也就跟著叫,過了很久才想起還不知道大錘的真實姓名。有一天他忍不住問了大錘為什麽叫這個外號?
大錘馬上變得不好意思起來。
原來他十歲剛來山寨時,對一位姓史的大叔的雙錘非常感興趣,說自己也要練這個。史大叔逗他玩,說他能把錘拿起來就送給他,還教他練習。
他還真就去試著拿了,結果使了吃奶的勁,用雙手也拿不起一個錘,他發了狠話說:我早晚有一天能拿起大錘!
所以大家看到他就想起他拿不動大錘,慢慢就開始都叫他大錘,他也習慣了這個名字。
其實他本名還挺好聽的,特別是在山寨一堆大郎、二牛、三順之中,他的名字更加清新脫俗。
他叫李昭,還是鄉裏的秀才給起的。因為他早上出生,昭字代表光明,也代表能明白道理,寓意非常好。
遲言想著那以後就叫他「小昭」也可以,但想到某武俠名著中的小昭,馬上做罷。
大錘這幹瘦身材、小眼睛,如同一個機靈猴子的形象,讓人實在叫不出「小昭」來,所以還是繼續叫大錘好了。
大錘因為先天條件,非常有練輕功的天賦。遲言覺得等大錘再多練幾年,飛簷走壁不在話下,這讓他這個在武功方麵沒有任何長處、全是短處的人十分羨慕。
但沒過正月十五,就算還沒過完年,也不能湊合,遲言也總想給大家、也給他自己做點好的,要不這大雪封山的日子也太沒意思了。
年後天氣依然寒冷,他想起來之前的羊下水還凍著沒吃,不如做個羊雜湯,再配上烙餅,吃了肯定好吃又驅寒。
說做就做,把解凍處理好的羊雜一一切成小塊,先焯水後撈出,再入油鍋翻炒,之後加開水大火燒滾,中火燉到湯變白,就可以加調料了。可惜調料沒有那麽全,冬天也沒有香菜,要不味道肯定更好。
但就是這樣,也完成超出大家意料了?原來都直接扔掉的下水,竟然能做出如此好喝的羊雜湯,配上烙餅,簡直太絕了。
大家現在對遲言越來越尊重,不會因為他還是孩子就有所輕視,他們覺得他絕對是廚神傳人,要不怎麽能做出這麽新奇的美味呢?
這個冬天,山寨上很多人都吃胖了,胖了之後人看著都和氣很多,也沒有愁苦之相了。
遲言也胖了一些,個子竟然快追上大錘了。他皮膚非常白嫩,就算是穿著粗布棉襖,看著也粉雕玉琢。如果換上綢緞長衫,那肯定就是富貴人家的小公子。
其實姚顯不是沒想過遲言是京城哪家的貴公子,但後來又覺得不可能,貴族倡導的是君子遠庖廚,沒有哪家的小公子會這麽熱愛廚藝,隻能是說遲言天生生得好。
他不但生的好,好主意還多。
當耿寨主和姚顯在食堂提到那批家具時,遲言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要不幹脆把小件家具磨成珠子做手串呢?我爺爺就戴了一串楠木的珠子,沒事還轉來轉去。」
「磨珠子?」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方法,但未嚐不能一試。
如果磨上一批,就算不能賣到古玩店,賣到廟裏也是可以的。寺廟需要請人加工佛珠,僧人自己需要用,還需要大批量的佛珠開光後贈送給大香客,這些好木料就正合適。
說幹就幹,反正山寨有人、有時間,大家都在家磨珠子賺錢吧!為了提高效率,姚顯決定給金錢獎勵,磨一串獎勵五文錢,大家都非常願意。
山寨一下變成了手工作坊,這下子也沒人出來遛彎瞎晃了,連大錘都不出門了。就連正月十五,也沒人做個彩燈,根本不想過節,大家全都窩在屋子裏磨珠子了。
雖然這是他自己的主意,但遲言實在不喜歡磨珠子,他還是給大家做湯圓好了……
第24章 挖野菜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從漢朝就開始有的節日。過節當天要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後兩項在山寨暫時都沒條件辦起來。元宵還是可以吃的。不過遲言更喜歡南方甜甜的黑芝麻湯圓,所以他說了算,就煮湯圓給大家吃好了。
他們沒有糯米,但是有黍米,這不剛好就是後來流行的大黃米湯圓嘛!
芝麻和糖都是現成的,就是沒有電動打粉機,用石磨麻煩一點,是個體力活,好在山寨最不缺的是勞力,磨個黍米粉和芝麻粉完全是小意思。
芝麻餡想要好吃,一定少不了豬油。他們將黑芝麻粉、糖和豬油放到一起攪拌好,拿到室外涼一下,再拿迴來做成一顆顆餡料。之後用和好的黃米麵把餡包起來,揉成一個圓球就可以了。
湯圓做起來難確實不難,但也需要有耐心,才能把湯圓揉得圓圓的,又顆顆大小均勻。
山寨裏吃飯的人多,靠他們三個人包肯定不行,還是得發揮群眾的力量,提前找了幾個大嬸一起來包。
包完之後凍在室外一晚,正月十五的早上直接煮就可以了。
都不用想,湯圓也得到裏廣泛的好評,但也有個別人不愛吃甜食,遲言也考慮到這點,湯圓隻做為一種應節食物,並不是早上的主食。
他還做了改良版的胡辣湯,配上劉嬸做的餅,在冬日早上來上一碗,又開胃又全身都暖和和的。
早飯過後,大家休息一會就開始練功。遲言雖然進步較慢,但馬步紮得愈來愈穩,已經開始練習走梅花樁了。
大錘走梅花轉那叫一個溜,人像是飛起來的,讓遲言好生羨慕。
來山寨之後,聽大家一直喊大錘,遲言也就跟著叫,過了很久才想起還不知道大錘的真實姓名。有一天他忍不住問了大錘為什麽叫這個外號?
大錘馬上變得不好意思起來。
原來他十歲剛來山寨時,對一位姓史的大叔的雙錘非常感興趣,說自己也要練這個。史大叔逗他玩,說他能把錘拿起來就送給他,還教他練習。
他還真就去試著拿了,結果使了吃奶的勁,用雙手也拿不起一個錘,他發了狠話說:我早晚有一天能拿起大錘!
所以大家看到他就想起他拿不動大錘,慢慢就開始都叫他大錘,他也習慣了這個名字。
其實他本名還挺好聽的,特別是在山寨一堆大郎、二牛、三順之中,他的名字更加清新脫俗。
他叫李昭,還是鄉裏的秀才給起的。因為他早上出生,昭字代表光明,也代表能明白道理,寓意非常好。
遲言想著那以後就叫他「小昭」也可以,但想到某武俠名著中的小昭,馬上做罷。
大錘這幹瘦身材、小眼睛,如同一個機靈猴子的形象,讓人實在叫不出「小昭」來,所以還是繼續叫大錘好了。
大錘因為先天條件,非常有練輕功的天賦。遲言覺得等大錘再多練幾年,飛簷走壁不在話下,這讓他這個在武功方麵沒有任何長處、全是短處的人十分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