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046)特聘教授盛讚荷馬史詩,東西對比引發文化爭議。
且說,又被閭丘慕薇攆出餐廳後廚的校園第一帥維維安,訕訕地迴到教室預備繼續上課。
這家夥依舊大臘臘地坐在教室最後一排,接近門邊的角落,心情完全沒有受到半點影響,這樣堅韌頑強的心理素質,也是他以飽受詬病嫌棄之身,卻能常年維持輕鬆快樂的根本原因,同窗密友們稱之為:臉皮厚,書麵語言通常算作:豁達。
眨眼間一年就過去了,校園裏的玲瓏少年們普遍長高了不少,也有些男生嗓音忽然變粗,搞得親朋好友尤其不習慣。他們自己卻在得意中,迎來豆蔻年華裏的又一個喧鬧的春夏之交。
伴著身邊熟睡的凱文,維維安哼著耳機裏的r&b,手上腳下不停地擺出各種手印造型。儼然化身睡神的背景音樂,同時扮演著神經質的伴舞。最難得是,此等畫風還極為和諧自然,本班的同胞們早都習慣了,當他是律動不安的空氣;隻有陌生的外人,才會當他神經病附體。
文學鑒賞課的鍾聲響起,摩根教授夾著綠色教案,自信沉穩,極為紳士地步入階梯教室。
因為摩根教授的課時緊張,排班非常滿,為了盡量壓縮時間,今天是多個班混上的大課。盡管是選修課,也極少有人缺席。除去有事請假、因公外出的,下麵坐了總共七八十位學生,正恭候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開講他最著名的係列專題課程之一:西方文學鑒賞。
仿佛隻是個標配裝備,摩根每次講課,都會夾著那本綠色教案,但從來都不會翻開查閱,因為所有的知識要點早就爛熟於心,隻偶爾會用ppt做幻燈片演示,內容也大都簡單扼要,幾乎沒有課堂筆記。但聽他的課卻很累很緊張,想要追隨他的思維進度,功夫主要用在課外。學生們需要事先的大量文學閱讀,才能跟上他寬廣跳躍的授課思路。
今天他要講授的主題是:西方文學史第二十三講——人類記載最偉大的經典:荷馬史詩。
摩根教授帶著情人般迷戀的神態,滔滔不絕地為孩子們描述著荷馬史詩的壯美和精彩,下麵一片寧靜,偶爾有記錄筆記、翻看要點的,學生們似乎不願意漏掉任何一句經典的講評。他充滿磁性魅力的男中音,雖帶著個別發音不標準的英倫港普腔,卻起承轉合間似行雲流水,抑揚頓挫得如交響管弦,拋開話題內容不談,這聲音本身就是一首流動的詩歌,華美的樂章。
難怪他的課會堂堂爆滿,尤其是女孩子們特別喜歡。
最後,摩根教授總結道: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這麽大氣磅礴的詩歌,充滿了雄性之美。《荷馬史詩》不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美學價值和觀賞性,更是古希臘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九世紀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文字史料。這部偉大的作品反映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因此這一時期,也被人們稱為“荷馬時代”或是“英雄時代”。
對於英雄的膜拜和向往,是全人類有史以來最共通的,這一點上沒有時間和地域的界限。隻要有人存在,就有英雄夢想。這種夢想使得人類變得比其它生物更有趣、更生動、更可愛。沒有英雄夢想的人類,將是何等枯燥乏味?西方的文明,將這一份可敬的夢想,發揮到極致。
即便是在擁有古老文明的東方國度裏,遠古時期的男性詩人們,大多還在描繪山水田園、得誌失意、才子佳人、朝代更替,或者邊塞艱苦、陰謀詭計,很少有這樣直抒胸臆的大手筆,這就反映出東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古老文明起源的巨大的差異。
長篇的經典作品也有,比如:中國人最喜愛的四大古典名著,我是很早就仔細閱讀過了,而且還不止看過一遍哦,印象非常深刻。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不一定準確,歡迎大家指正。
《西右記》最有趣,寫的是一個唐朝的漂亮和尚騎著白馬,帶了個挑行李的仆人去取經,很有點像《唐吉坷德》的故事。一路上收了個猴子王和肥豬仙,保護他一邊行走一邊打妖精,碰見很多美女,抗拒誘惑、不為所動,最後是功德圓滿的結局。非常像是在玩一個積分賺點、打怪充值、完成一項項任務的,十分熱鬧的大型通關遊戲,類似一部普及佛教思想的“聖經”。我個人覺得,讀起來鮮活生動,很有樂趣,卻沒有太大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意義。
《水滸鑽》是寫一群地痞罪犯、和尚盜賊,都各有本事,闖了禍以後卻不服國王的管理,逃跑到水泊梁山去,占山稱王的故事,有點像《俠盜羅賓漢》。眾生皆有罪孽,但皆平等。一開始比較有反叛精神,很有個性。隻是最後的大結局,還是被官府收服了,集體投降皇帝,體現了這些人原本就有的奴性、順從的一麵,還是抗爭的精神不夠徹底。
《三姑演義》(教授發音不大準)看著太辛苦,到處都是東方的謀略心術,和暗算較量,極端燒腦。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簡單和坦誠,缺乏信用,騙來騙去。而且裏麵的女人太少了,隻有一群智商超高的大男人在比拚,沒有美女陪伴,看起來未免乏味無趣。不過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用於戰爭謀劃,在現代社會在商戰中,無疑倒是一部非常實用的參考書。這樣的作品,在西方文學裏麵很少,值得尊敬和研究。
還有一部大塊頭的《紅爐夢》最無聊,滿篇都是些生活瑣事,不明白為什麽被奉為經典。內容無非是老套:一群富有人家的小兒女,在吵架鬥嘴發脾氣,媽媽婆婆老奶奶在吃喝看戲,三兩天就過節過生日,找理由打牌調笑,老爺公子們搞女人玩戲子,幾代人的生活奢華腐敗,像是一部沒落貴族的迴憶錄。作者很少評論,大都是細節描寫,需要讀者很懂曆史文化背景,我承認,這是我的弱項。中國的曆史文化基礎太深厚了,我隻是知道一點點皮毛,看不太懂,那是很正常的,就像你們看不懂《唐頓莊園》一樣。
總之,東方人所推崇的儒家哲學和老莊文化裏,思維過於含蓄和間接,缺乏果敢和勇氣,因此很難寫出像《荷馬史詩》那樣簡單、直接、偉大而有氣魄的,能夠傳世的經典文學巨製。
我原先就曾經解讀過生死的含義,你們有些老生或許還記得。(有人比出三個手指來!)
嗯,是的,謝謝你們的用心!我無比欣慰。
那就是,每一個人的生隻是某一個瞬間,但他的死亡,需要經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你躺在床上,生命體的逐漸衰敗,直到停滯,終止;
第二個階段是,關於你的所有記憶,從親友們的腦海裏消失,清零;
第三個階段就是,你在這個世上存在過的一切痕跡,全部被抹除幹淨,比如文字、影像。
但是,像《荷馬史詩》或者《四大名著》這樣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無論如何都不會死亡,除非人類的記憶被整體清空刷新,或者人類被全部毀滅。要不然,它們就是永生的不朽靈魂。
好吧,今天的第一節課就先到這裏,再次感謝你們所有人的耐心聆聽!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結束,教室裏是一片讚同的掌聲。第一節課的下課鍾聲,剛好響起。
老教授的第二節課通常都是現場討論,摩根先生發起例行主題,可逐一解釋學生的困惑。今天與以往不同的是,教室裏一片寂靜,沒有什麽反應,孩子們似乎還沉浸在剛才的思考中。有些比較認真的學生在飛快地書寫,將上節課摩根教授講解的要點迴憶出來,錄在筆記本上。
摩根教授對這樣的反應似乎有些不滿:“難道,我剛才是在麵對一片樹林,自言自語嗎?我最需要的,不是寫在筆記本上的要點,而是經過你們大腦思考之後的精華,你們懂不懂?”
為了不讓老爺子失望,教室裏開始有了一些聲音,孩子們開始小聲議論,漸漸活躍起來。教授的臉色略微緩和了一點兒,但還是沒有人提出任何問題,看來今天這個論題有些複雜了,對於眼下的中學生來說,的確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
“月,你是一班的驕傲,試著來說說你的看法吧!”教授欽點了學***亓官閬月的名。
亓官閬月:“教授,雖然我個人非常尊重您的學識,但您對於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點評,讓我有點失望。我覺得這四部書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之所以流傳至今,一定有它必然的原因。這件事要想說明白,估計三天三夜也不夠用。所以,大家隻好保持沉默,而不是沒有思考。”
陌雪兒:“先生的看法挺正常,對於一個西方學者,理解的差異,首先源於文化的不同。書裏麵描寫的很多東西,沒有文化的大背景是理解不了的。盡管教授在中文方麵的造詣很深,甚至已經超越了不少國人,但仍然不足以全麵、深刻地理解這四部書的精髓。其實也沒什麽,即便是本土生長的中國人,也不一定都能看懂它們,這一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敬請待續)
==============
且說,又被閭丘慕薇攆出餐廳後廚的校園第一帥維維安,訕訕地迴到教室預備繼續上課。
這家夥依舊大臘臘地坐在教室最後一排,接近門邊的角落,心情完全沒有受到半點影響,這樣堅韌頑強的心理素質,也是他以飽受詬病嫌棄之身,卻能常年維持輕鬆快樂的根本原因,同窗密友們稱之為:臉皮厚,書麵語言通常算作:豁達。
眨眼間一年就過去了,校園裏的玲瓏少年們普遍長高了不少,也有些男生嗓音忽然變粗,搞得親朋好友尤其不習慣。他們自己卻在得意中,迎來豆蔻年華裏的又一個喧鬧的春夏之交。
伴著身邊熟睡的凱文,維維安哼著耳機裏的r&b,手上腳下不停地擺出各種手印造型。儼然化身睡神的背景音樂,同時扮演著神經質的伴舞。最難得是,此等畫風還極為和諧自然,本班的同胞們早都習慣了,當他是律動不安的空氣;隻有陌生的外人,才會當他神經病附體。
文學鑒賞課的鍾聲響起,摩根教授夾著綠色教案,自信沉穩,極為紳士地步入階梯教室。
因為摩根教授的課時緊張,排班非常滿,為了盡量壓縮時間,今天是多個班混上的大課。盡管是選修課,也極少有人缺席。除去有事請假、因公外出的,下麵坐了總共七八十位學生,正恭候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開講他最著名的係列專題課程之一:西方文學鑒賞。
仿佛隻是個標配裝備,摩根每次講課,都會夾著那本綠色教案,但從來都不會翻開查閱,因為所有的知識要點早就爛熟於心,隻偶爾會用ppt做幻燈片演示,內容也大都簡單扼要,幾乎沒有課堂筆記。但聽他的課卻很累很緊張,想要追隨他的思維進度,功夫主要用在課外。學生們需要事先的大量文學閱讀,才能跟上他寬廣跳躍的授課思路。
今天他要講授的主題是:西方文學史第二十三講——人類記載最偉大的經典:荷馬史詩。
摩根教授帶著情人般迷戀的神態,滔滔不絕地為孩子們描述著荷馬史詩的壯美和精彩,下麵一片寧靜,偶爾有記錄筆記、翻看要點的,學生們似乎不願意漏掉任何一句經典的講評。他充滿磁性魅力的男中音,雖帶著個別發音不標準的英倫港普腔,卻起承轉合間似行雲流水,抑揚頓挫得如交響管弦,拋開話題內容不談,這聲音本身就是一首流動的詩歌,華美的樂章。
難怪他的課會堂堂爆滿,尤其是女孩子們特別喜歡。
最後,摩根教授總結道: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這麽大氣磅礴的詩歌,充滿了雄性之美。《荷馬史詩》不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美學價值和觀賞性,更是古希臘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九世紀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文字史料。這部偉大的作品反映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因此這一時期,也被人們稱為“荷馬時代”或是“英雄時代”。
對於英雄的膜拜和向往,是全人類有史以來最共通的,這一點上沒有時間和地域的界限。隻要有人存在,就有英雄夢想。這種夢想使得人類變得比其它生物更有趣、更生動、更可愛。沒有英雄夢想的人類,將是何等枯燥乏味?西方的文明,將這一份可敬的夢想,發揮到極致。
即便是在擁有古老文明的東方國度裏,遠古時期的男性詩人們,大多還在描繪山水田園、得誌失意、才子佳人、朝代更替,或者邊塞艱苦、陰謀詭計,很少有這樣直抒胸臆的大手筆,這就反映出東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古老文明起源的巨大的差異。
長篇的經典作品也有,比如:中國人最喜愛的四大古典名著,我是很早就仔細閱讀過了,而且還不止看過一遍哦,印象非常深刻。我來說一下我的感受,不一定準確,歡迎大家指正。
《西右記》最有趣,寫的是一個唐朝的漂亮和尚騎著白馬,帶了個挑行李的仆人去取經,很有點像《唐吉坷德》的故事。一路上收了個猴子王和肥豬仙,保護他一邊行走一邊打妖精,碰見很多美女,抗拒誘惑、不為所動,最後是功德圓滿的結局。非常像是在玩一個積分賺點、打怪充值、完成一項項任務的,十分熱鬧的大型通關遊戲,類似一部普及佛教思想的“聖經”。我個人覺得,讀起來鮮活生動,很有樂趣,卻沒有太大的文學價值,和思想意義。
《水滸鑽》是寫一群地痞罪犯、和尚盜賊,都各有本事,闖了禍以後卻不服國王的管理,逃跑到水泊梁山去,占山稱王的故事,有點像《俠盜羅賓漢》。眾生皆有罪孽,但皆平等。一開始比較有反叛精神,很有個性。隻是最後的大結局,還是被官府收服了,集體投降皇帝,體現了這些人原本就有的奴性、順從的一麵,還是抗爭的精神不夠徹底。
《三姑演義》(教授發音不大準)看著太辛苦,到處都是東方的謀略心術,和暗算較量,極端燒腦。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簡單和坦誠,缺乏信用,騙來騙去。而且裏麵的女人太少了,隻有一群智商超高的大男人在比拚,沒有美女陪伴,看起來未免乏味無趣。不過最大的好處,是可以用於戰爭謀劃,在現代社會在商戰中,無疑倒是一部非常實用的參考書。這樣的作品,在西方文學裏麵很少,值得尊敬和研究。
還有一部大塊頭的《紅爐夢》最無聊,滿篇都是些生活瑣事,不明白為什麽被奉為經典。內容無非是老套:一群富有人家的小兒女,在吵架鬥嘴發脾氣,媽媽婆婆老奶奶在吃喝看戲,三兩天就過節過生日,找理由打牌調笑,老爺公子們搞女人玩戲子,幾代人的生活奢華腐敗,像是一部沒落貴族的迴憶錄。作者很少評論,大都是細節描寫,需要讀者很懂曆史文化背景,我承認,這是我的弱項。中國的曆史文化基礎太深厚了,我隻是知道一點點皮毛,看不太懂,那是很正常的,就像你們看不懂《唐頓莊園》一樣。
總之,東方人所推崇的儒家哲學和老莊文化裏,思維過於含蓄和間接,缺乏果敢和勇氣,因此很難寫出像《荷馬史詩》那樣簡單、直接、偉大而有氣魄的,能夠傳世的經典文學巨製。
我原先就曾經解讀過生死的含義,你們有些老生或許還記得。(有人比出三個手指來!)
嗯,是的,謝謝你們的用心!我無比欣慰。
那就是,每一個人的生隻是某一個瞬間,但他的死亡,需要經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你躺在床上,生命體的逐漸衰敗,直到停滯,終止;
第二個階段是,關於你的所有記憶,從親友們的腦海裏消失,清零;
第三個階段就是,你在這個世上存在過的一切痕跡,全部被抹除幹淨,比如文字、影像。
但是,像《荷馬史詩》或者《四大名著》這樣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無論如何都不會死亡,除非人類的記憶被整體清空刷新,或者人類被全部毀滅。要不然,它們就是永生的不朽靈魂。
好吧,今天的第一節課就先到這裏,再次感謝你們所有人的耐心聆聽!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結束,教室裏是一片讚同的掌聲。第一節課的下課鍾聲,剛好響起。
老教授的第二節課通常都是現場討論,摩根先生發起例行主題,可逐一解釋學生的困惑。今天與以往不同的是,教室裏一片寂靜,沒有什麽反應,孩子們似乎還沉浸在剛才的思考中。有些比較認真的學生在飛快地書寫,將上節課摩根教授講解的要點迴憶出來,錄在筆記本上。
摩根教授對這樣的反應似乎有些不滿:“難道,我剛才是在麵對一片樹林,自言自語嗎?我最需要的,不是寫在筆記本上的要點,而是經過你們大腦思考之後的精華,你們懂不懂?”
為了不讓老爺子失望,教室裏開始有了一些聲音,孩子們開始小聲議論,漸漸活躍起來。教授的臉色略微緩和了一點兒,但還是沒有人提出任何問題,看來今天這個論題有些複雜了,對於眼下的中學生來說,的確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
“月,你是一班的驕傲,試著來說說你的看法吧!”教授欽點了學***亓官閬月的名。
亓官閬月:“教授,雖然我個人非常尊重您的學識,但您對於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點評,讓我有點失望。我覺得這四部書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之所以流傳至今,一定有它必然的原因。這件事要想說明白,估計三天三夜也不夠用。所以,大家隻好保持沉默,而不是沒有思考。”
陌雪兒:“先生的看法挺正常,對於一個西方學者,理解的差異,首先源於文化的不同。書裏麵描寫的很多東西,沒有文化的大背景是理解不了的。盡管教授在中文方麵的造詣很深,甚至已經超越了不少國人,但仍然不足以全麵、深刻地理解這四部書的精髓。其實也沒什麽,即便是本土生長的中國人,也不一定都能看懂它們,這一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敬請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