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025)忠孝難兩全,範文爭議太熱烈;道德在人心,同學站隊很糾結。


    道家,出世哲學,崇尚尊重個體,釋放天性,反對階層等級和觀念束縛,嘲諷繁文縟節,樂於超脫塵世間的諸般困擾,過上:逍遙自在、無拘無束、長生不死、隨性灑脫的神仙生活。討論的是:無用方為大用,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鯤鵬展翅逍遙九萬裏,夢裏蝴蝶尚在做夢否?諸如此類人生智慧之大道。因此,他們不去講究什麽孝與不孝,那是凡間俗事,與本尊何幹?它非常智慧地將社會地位上的較量與爭鬥,轉移到如何養生長壽的層麵。雖然不那麽聽話了,自由散漫,但眼界放寬,也就不大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地位上下、權勢高低,此心安處是吾鄉。既然大家都在關注自己的居家小日子以及如何延年益壽,自然就減少了爭權奪勢,利益糾紛,於是,也不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動蕩了。


    佛家,救世哲學,人生就是來受難曆劫的,苦是前世因果,善惡報應,必須忍受的業障。隻有積德行善消業積福曆盡劫難,渡越生死出離苦海,才能擺脫六道輪迴之苦修世化神成佛。他們講行善,因為眾生本平等,不僅僅是對生養自己的父母要善待,而是對天下所有的生靈,哪怕是跟你有仇怨的人,甚至是動物畜生,也都要慈悲為懷。


    因為,凡是跟你今生有緣遭遇到的人或物,前世皆有因果關聯處,必定是數不清的恩怨,你報我答扯不平,後世還有理不完的瓜葛。有些子女就是來報恩的,所以孝順得令旁人羨慕。也有子女貌似不孝順,但也有可能就是來了怨的。雖然氣得人要命,令父母窩心得人神共憤,那也是你們必須要忍受和償還的。這輩子不了結清楚,你們下輩子還得繼續還,您躲不開的。


    所以無論福禍,我們都必須坦然麵對,心懷善念,何苦相爭?


    凡是發生過的事,都是必然的結果;凡是必然的事,那就一定會發生。這事兒無一例外,所以才有古聯: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了猶未了,何不以不了了之。


    世上的規律,本就沒有一定的法則,所以沒有規律就是規律;原想放下的事情卻放不下,那就不放下好了,順應自然唄。這觀點跟道家思想,似乎不謀而合。


    總之,諸般苦惱皆有緣故,凡事沒有對錯,孝與不孝,都是因果循環的必然,無需評判。


    入世乃凡俗,出世便升仙,救世則成佛。


    大家看出來了吧,這三種道德觀雖然存在很多差異,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安分。無論處於什麽道德標準,唯有守住各自的本分,方可保天下的安穩太平。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順帶說一句哈,當成作業討論一下就好,大可不必糾結該站哪一隊,無論支持誰都是有理的,討論一下隻是得到更多視角而已。此事無對錯,因果皆必然。謝謝!


    (全班的掌聲雷動!)


    然後接下來,是例行的課堂討論交流時段,有人提出質疑:他們有些觀點好像三觀不正,貌似是在教大家不要再盡孝,那麽到底是不是還要孝順父母長輩啊?原本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聽了之後反而糊塗啦!


    白不懂起身解釋:“這是理解上的問題,不是不讓你們繼續盡孝,而是盡孝要把握尺度。古人的思想畢竟受當時當地環境因素的局限,有精華也有迂腐,不可能原封不動照搬到現代。我們需要用當代的思維,去解讀傳統的文化。否則,就會像刻舟求劍一樣,愚昧可笑了。”


    杜天純繼續補充道:“孝本身沒有什麽質疑,隻是付諸行動的時候,具體采用什麽方式,是有深入考究的。打個比方吧,《孔雀東南飛》裏麵的焦仲卿,因為遵母命休了妻子劉蘭芝,才有了‘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和‘心知長別離……自掛東南枝’的婚姻悲劇。這就是,沒有底線和原則的,一味聽話和服從的,迂腐的孝順。”


    有人不認可:“那就說,不能聽爸媽的話嘍?那都是詩歌裏的悲劇,畢竟有些誇張成分,目的是增加戲劇衝突,為了吸睛、博同情而已。在現實裏大多也就忍了,有什麽必要自殺呢?好死不如賴活著,不至於那麽嚴重。”


    譚歐陽也爭辯道:“詩歌,正是真實情感世界的代言,肯定是那些心有不甘的人編寫的。所以,恰恰能反映出當時的孝子賢孫們表麵依從孝順,內心卻努力抗爭又敢怒不敢言的狀態。這恰好就說明,在萬惡的封建社會裏,在道德準繩的衡量下,被壓抑已久的,控訴與憤恨。”


    亓官閬月:“說詩歌裏麵不可信,然而現實中也有不少啊。宋朝著名的文人陸遊與唐婉,不就是遵循母命孝道的悲劇嗎?更不可思議的是,還有殺了自己的孩子,或割肉奉獻君主的,這樣的忠孝傳統,你們今天願意去做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你們第一個接受不了的,更別說因為父母不喜歡,就被迫休妻的事兒了。《二十四孝》裏麵的典故有幾個可以理解的?其它還好說,恣蚊飽血、嚐糞憂心、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你們現在若都能做到,我才真的服你們。”


    教室裏開始了激烈的爭辯,直到孟教授示意時間差不多了才逐漸停息。


    孟教授等到教室裏安靜下來,開始總結陳詞。


    “原來這俗、仙、佛三字還有這麽個解法,都與人相關,都有人字旁,但理念完全不同。今天老夫也放開眼界了,你們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多層次的看法,果然後生可畏,不可小覷。”孟教授無比感慨,現在的孩子眼光和見識超乎想象,“幾位同學的觀點側重不同,各有千秋,也代表了你們這個年齡段的不同認知群體。其實,除了儒家的哲學思想,還有很多學術派別,在華夏曆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比如:理學、心學等等,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造就了一個輝煌的哲學自由時代,可惜這個題目就說來話長了,每一種都足以單獨開個專題,我們還要在今後的課程裏逐步接觸到,甚至可以延伸到你們的大學時期,大家不要心急哈。


    “不過,我們最終還是要迴到今天的話題,該站的隊還是要站的,不必糾結,沒有對錯,不論高低,更無須爭吵,喜歡哪一個觀點都自有道理,所有結果都可以接納,就隨其自然吧。哈哈——好像還沒爭論夠呢。那好,最後大家還有什麽疑問需要解決嗎?再給你們五分鍾。”


    閭丘慕薇忽然向亓官閬月發問:“月月,我無比好奇,你將來會是個什麽樣的老媽呢?”


    這話問得突然,亓官閬月一聽,頓時有些含糊:“嗯,這可不好說……這問題太早了吧?你這腦迴路有點兒跳躍。怎麽會一下子聯想到這事兒上去?”


    陌雪兒幫助閭丘慕薇調侃亓官閬月:“亓官,薇薇的意思是:既然現在就看的這麽通透,是不是你今後也會當一個佛係老媽啊?”


    杜天純大大搖頭:“依我看,她鐵定是個暴戾的法律係老媽?至少嘴上不會輸給任何人。並且我推測,你的孩子一定會更厲害,成為少數可以辯論得過你的人,不然不配做你的子女。不過,首先得有一個任勞任怨、甘心受虐的先生,這是必備的前提條件,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譚歐陽:“我大膽預測一下吧,將來能製服亓官的,也隻有您家娃了,這叫一物降一物。大家幫我作證哈!”


    同學們拍桌子大笑,以示十分支持。


    閭丘慕薇一看,立即倒戈迴應:“那就不勞你們操心了吧?”


    杜天純笑道:“薇薇,聽不出來我門都是在幫你呢嗎?”


    閭丘慕薇:“我們女生之間開玩笑可以,你們男生就不行,顯得多沒禮貌,又沒風度。”


    閆欣玫微笑道:“我也覺得阿杜言之有理啊!你看剛剛鼓掌的,有一半兒都是女生呢。隻是開個玩笑嘛,別太較真兒了哈。”


    閭丘慕薇:“你——”她看看老教授好奇的表情,將“重色輕友”一詞生生咽了下去,“——不夠朋友。”


    亓官閬月還真是仔細想了想,謹慎地迴答他們:“我認為這世上,沒有真正的佛係老媽。倒存在沒有精力或沒有能力教育子女的老媽。況且,子女是個什麽樣子,也不單取決於母親。我對孩子佛係,孩子還我佛係,那是因為孩子天生本就佛係;我對孩子佛係,孩子還我暴戾,那是因為那熊孩子天生暴戾。”


    閆欣玫反問她:“那就說,父母可以不作為了?反正孩子天生啥熊樣,就是啥熊樣?”


    亓官閬月:“也不是,父母的影響是後天的,先天的品性是基礎。在同等基礎的前提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才能看出差別。但如果先天本不同,後天的影響則沒法放在一處對比。就好像,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教育,同樣的家庭條件,一家的兄弟姐妹之間還會千差萬別呢。那就是因為各自的先天品性不同,基礎條件不同。”


    孟教授一看扯遠了,立即拉迴正題:“這個問題今後可以專門討論一下,也很有意思。不過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百善孝為先,還是針對‘孝道’‘善行’進行探討吧,莫要跑題了。最後,你們這七位同學試試,用簡單的一兩句話,歸納概括一下自己的主題觀點,好不好?”


    於是,七位同學歸納了各自的論點,這可難壞了下麵的吃瓜群眾們,似乎全都有理有力,但是站隊哪一個還是最頭疼的一件事,爭論一直熱烈到下課鍾聲鐺鐺響起,險些沒被聽見。


    結果,杜天純和亓官閬月以微弱優勢險勝,雙雙並列榜首。


    下了課之後的一班教室裏討論依然沒有停止,孟三爺滿意地離開,留下一個喧鬧的課堂,以及兀自爭論不休的一屋子學生。


    (敬請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玲瓏在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陌上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陌上僧並收藏玲瓏在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