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去尖銳武器與堅硬護甲的衣袂在微風中輕擺,趙靖珩麵容沉靜,藏不住休息不足的憔悴,籠在衣袍中的身姿顯出幾分搖搖欲墜的錯覺來。
他昂首而立,對皇門官道:「你去向太後通報,臣趙靖珩,求見太後。」
這次,他沒有被阻攔。
見到了身著喪服的華清夷,那雙眼中盈滿的淚水,讓趙靖珩拋卻被攔在宮門外的質問,隻有一聲極盡克製的:「太後。」
拜見過太後,叔嫂二人坐下。親耳聽太後說出皇帝死訊,趙靖珩眼眸逐漸黯淡,發顫的指尖收攏在掌心,沒有去碰內侍奉上的茶。
每提起一迴,華清夷便五髒六腑齊齊被利刃攪亂,痛不欲生。
她低聲嗚咽,又似傾訴又似埋怨:「懷熠怎麽能這樣狠心!就這樣拋下所有人,他怎麽能這樣狠心!」
趙靖珩與華清夷間素來沒有隔閡,甚至太後時常因趙懷熠的事要找他商討,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誰不知道皇帝自小就仰慕淳王,他最聽你這個叔叔的,你說的話,比先帝還有用。」
但趙靖珩從不認為他與華清夷有任何更親密的情分。
這番無上信任的根基,是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同時也是他身為皇帝的哥哥,與身為皇帝的子侄。
而現在這一層關係斷開,他與華清夷不過是身居高位的太後,與手握兵權的臣子。
在被守衛阻攔的那一刻,便明晰又深刻地劃開那條界限。
趙靖珩隻是平靜說道:「太後保重鳳體。聖駕上賓,臣民俱哀,萬不可再添不幸。」
「懷熠留下遺詔,命裕王繼位,新帝在宮中有些不適應,暫時不能接手朝政。我不過是個喪夫又喪子的婦人,不知怎麽辦才好,好在有寧王與諸位大臣協助,方才沒有亂了陣腳。如今你也迴京,多了份助力,還得仰仗各位國柱穩鎮四海江山。」華清夷柔柔注視眼前的親王,眼眸深處的探究解析著他每一絲情緒變化。
趙靖珩對新帝毫無反應,隻是平靜說道:「陛下定有他的考量,隻是需要些時候轉變,臣與其他大臣自當傾力相助,太後不必擔憂。」
華清夷拭去淚水,說道:「淳王這樣說,我也就安心了。懷熠召你迴來,定是想再見你一麵。卻沒想到,這樣急,這樣快……」
趙靖珩忽然不聲不響跪下,說道:「太後,臣有不情之請,請太後恩準。請讓臣,去見陛下一麵。」
華清夷怔怔望著他,良久,點了點頭:「淳王向來疼愛皇帝,卻不想,皇帝未能等到你迴京,便……叫他心中如何能甘願?淳王如此有心,那便去見他一麵吧。」
得到太後應允,內侍帶領趙靖珩前去沐浴更衣,然後再帶他去往停放皇帝梓宮的白虎殿。
洗去一身風塵,換上工部備好的喪服,對鏡整理儀表,趙靖珩轉身正準備出門,餘光一瞥,忽然止住腳步。
凝視片刻,他對門外說道:「拿一把小刀來。」
不多時,內侍呈上他所要的東西,退了出去。
趙靖珩指腹試了試刀鋒,緩緩舉起,向麵頰劃去。
緊閉的門打開,身著素服的趙靖珩走了出來,門外等候的內侍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很快低下頭不敢冒犯。
威嚴的身影走在前方,蓄了多年的鬍鬚盡數剮去,露出那副皎如月華,風儀秀整的容貌,一如當年。
來到白虎殿,趙靖珩進入門內,一股徹骨的寒氣迅速包裹全身。大量冰塊堆砌在這裏,使得殿內如同數九隆冬,隻站了片刻,他的指尖逐漸失了熱度。
「你們都退下,守在門外,沒有叫你們不許進來。」趙靖珩說道。
那名太後派來的內侍向兩邊使了眼色,在場人都悄聲退了出去,關閉了殿門。
注視著不遠處的梓宮,趙靖珩站在原地,遲遲沒有向前一步。
他有些不敢上前,從未有過懼意讓他心髒緊縮,他害怕看到趙懷熠失去生氣的麵孔。
在原地站得足夠久,久到腿腳冰涼,才終於緩慢僵硬邁出腳步。
站定在梓宮前,卻沒有看到他所恐懼的那一幕。
梓宮外層的槨雖尚未封閉,內棺蓋得嚴嚴實實,將屍身包裹其中。
趙靖珩微微俯身,冰冷指尖碰觸金絲楠木製成的內棺,眼眸內的霧氣在寒冷中漸漸凝結。
他伸出雙手,用力去推棺蓋,發抖的雙手第一下竟沒有推動,第二下才將棺蓋推開。
足夠低的溫度最大限度保持屍身不壞,身著朝服的趙懷熠躺在棺木中,身蓋錦被,呈現入睡的姿勢,露出的臉頰因生前病重而瘦削。
並未變化太多的麵孔讓無端生出的懼意消退了些,趙靖珩端詳他,起初隻覺得心疼。
懷熠在胎裏就弱,太後吃了不少苦頭才平安生下他。生下來後身體也不好,總生病,他對此十分有自知之明,甚至知曉旁人有所顧忌,以前就拿這作藉口來找自己撒嬌。
思及此處,趙靖珩忽覺好笑,隻是到底笑不出來。眼下他瘦成這樣,也不知道受了多少病痛折磨。
哪怕上迴離京時兩人慪氣,吵了幾句,在氣頭上說了些狠話,趙靖珩又怎麽可能不疼他?這迴接到病重的信,不管是玩過多少次的老把戲,他也不敢耽擱地往京城趕,卻還是沒能見到生前最後一麵。
趙靖珩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凝望那張麵孔的眼眸一陣恍惚。
他昂首而立,對皇門官道:「你去向太後通報,臣趙靖珩,求見太後。」
這次,他沒有被阻攔。
見到了身著喪服的華清夷,那雙眼中盈滿的淚水,讓趙靖珩拋卻被攔在宮門外的質問,隻有一聲極盡克製的:「太後。」
拜見過太後,叔嫂二人坐下。親耳聽太後說出皇帝死訊,趙靖珩眼眸逐漸黯淡,發顫的指尖收攏在掌心,沒有去碰內侍奉上的茶。
每提起一迴,華清夷便五髒六腑齊齊被利刃攪亂,痛不欲生。
她低聲嗚咽,又似傾訴又似埋怨:「懷熠怎麽能這樣狠心!就這樣拋下所有人,他怎麽能這樣狠心!」
趙靖珩與華清夷間素來沒有隔閡,甚至太後時常因趙懷熠的事要找他商討,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誰不知道皇帝自小就仰慕淳王,他最聽你這個叔叔的,你說的話,比先帝還有用。」
但趙靖珩從不認為他與華清夷有任何更親密的情分。
這番無上信任的根基,是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同時也是他身為皇帝的哥哥,與身為皇帝的子侄。
而現在這一層關係斷開,他與華清夷不過是身居高位的太後,與手握兵權的臣子。
在被守衛阻攔的那一刻,便明晰又深刻地劃開那條界限。
趙靖珩隻是平靜說道:「太後保重鳳體。聖駕上賓,臣民俱哀,萬不可再添不幸。」
「懷熠留下遺詔,命裕王繼位,新帝在宮中有些不適應,暫時不能接手朝政。我不過是個喪夫又喪子的婦人,不知怎麽辦才好,好在有寧王與諸位大臣協助,方才沒有亂了陣腳。如今你也迴京,多了份助力,還得仰仗各位國柱穩鎮四海江山。」華清夷柔柔注視眼前的親王,眼眸深處的探究解析著他每一絲情緒變化。
趙靖珩對新帝毫無反應,隻是平靜說道:「陛下定有他的考量,隻是需要些時候轉變,臣與其他大臣自當傾力相助,太後不必擔憂。」
華清夷拭去淚水,說道:「淳王這樣說,我也就安心了。懷熠召你迴來,定是想再見你一麵。卻沒想到,這樣急,這樣快……」
趙靖珩忽然不聲不響跪下,說道:「太後,臣有不情之請,請太後恩準。請讓臣,去見陛下一麵。」
華清夷怔怔望著他,良久,點了點頭:「淳王向來疼愛皇帝,卻不想,皇帝未能等到你迴京,便……叫他心中如何能甘願?淳王如此有心,那便去見他一麵吧。」
得到太後應允,內侍帶領趙靖珩前去沐浴更衣,然後再帶他去往停放皇帝梓宮的白虎殿。
洗去一身風塵,換上工部備好的喪服,對鏡整理儀表,趙靖珩轉身正準備出門,餘光一瞥,忽然止住腳步。
凝視片刻,他對門外說道:「拿一把小刀來。」
不多時,內侍呈上他所要的東西,退了出去。
趙靖珩指腹試了試刀鋒,緩緩舉起,向麵頰劃去。
緊閉的門打開,身著素服的趙靖珩走了出來,門外等候的內侍眼中閃過一絲訝異,很快低下頭不敢冒犯。
威嚴的身影走在前方,蓄了多年的鬍鬚盡數剮去,露出那副皎如月華,風儀秀整的容貌,一如當年。
來到白虎殿,趙靖珩進入門內,一股徹骨的寒氣迅速包裹全身。大量冰塊堆砌在這裏,使得殿內如同數九隆冬,隻站了片刻,他的指尖逐漸失了熱度。
「你們都退下,守在門外,沒有叫你們不許進來。」趙靖珩說道。
那名太後派來的內侍向兩邊使了眼色,在場人都悄聲退了出去,關閉了殿門。
注視著不遠處的梓宮,趙靖珩站在原地,遲遲沒有向前一步。
他有些不敢上前,從未有過懼意讓他心髒緊縮,他害怕看到趙懷熠失去生氣的麵孔。
在原地站得足夠久,久到腿腳冰涼,才終於緩慢僵硬邁出腳步。
站定在梓宮前,卻沒有看到他所恐懼的那一幕。
梓宮外層的槨雖尚未封閉,內棺蓋得嚴嚴實實,將屍身包裹其中。
趙靖珩微微俯身,冰冷指尖碰觸金絲楠木製成的內棺,眼眸內的霧氣在寒冷中漸漸凝結。
他伸出雙手,用力去推棺蓋,發抖的雙手第一下竟沒有推動,第二下才將棺蓋推開。
足夠低的溫度最大限度保持屍身不壞,身著朝服的趙懷熠躺在棺木中,身蓋錦被,呈現入睡的姿勢,露出的臉頰因生前病重而瘦削。
並未變化太多的麵孔讓無端生出的懼意消退了些,趙靖珩端詳他,起初隻覺得心疼。
懷熠在胎裏就弱,太後吃了不少苦頭才平安生下他。生下來後身體也不好,總生病,他對此十分有自知之明,甚至知曉旁人有所顧忌,以前就拿這作藉口來找自己撒嬌。
思及此處,趙靖珩忽覺好笑,隻是到底笑不出來。眼下他瘦成這樣,也不知道受了多少病痛折磨。
哪怕上迴離京時兩人慪氣,吵了幾句,在氣頭上說了些狠話,趙靖珩又怎麽可能不疼他?這迴接到病重的信,不管是玩過多少次的老把戲,他也不敢耽擱地往京城趕,卻還是沒能見到生前最後一麵。
趙靖珩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凝望那張麵孔的眼眸一陣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