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一點點串聯了起來,但衛聽瀾隻覺腦中越來越亂,好像有什麽關鍵的事被自己忘記了。
「不對,不對……」他忽然站起來,「你們定然被她騙了。」
知韞搖了搖頭:「阿玉身上帶著伯爺的信物,做不得假。那是一把繁複至極的九曲鎖,隻有江家人才會解。阿玉知道九曲鎖的解法,就足以證明她是伯爺信任的人。」
衛聽瀾的語氣急迫起來:「那也說不通!定遠伯當年死守湍城,至死都沒離開城樓半步。一個孤女在逃亡途中被他所救,這根本就……」
知韞緩聲打斷:「你冷靜些,聽我說完。當年戰死湍城的將領,並非伯爺。」
衛聽瀾突然間止了聲,不可置信地看著她。
「是真的。」嶽潭低聲補充道,「瓦丹攻城時,伯爺舊毒復發,根本無力主持戰局,所以死守城門的那個人,其實是伯爺的副將荀修。」
衛聽瀾的嘴唇動了動,沉默良久,問:「那江敬衡呢?」
江敬衡,棄城而逃了?
嶽潭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他,為難道:「離開湍城……或許並非伯爺的本意。」
衛聽瀾不怒反笑:「並非本意?」
他像是從沒聽過這麽荒唐的故事,笑中帶上了些冷意:「湍城被圍的時候,你們知道城中有多少百姓,是因為定遠伯才留下的嗎?」
他腦中閃迴過無數的畫麵,城門的廝殺聲,烈火與濃煙,還有那些徒勞奔走的百姓們。
衛聽瀾說得愈發艱澀:「北疆的英雄還站在城樓上,所以湍城一定不會倒,所有人都這麽相信。我祖父……他在湍城打了一輩子鐵,把那間鐵匠鋪子看得比命還重,瓦丹攻城的時候,他和我娘翻出了鋪裏所有能用的鐵器,就是為了支援城門的守軍。」
他到現在都還記得,祖父走之前摸著他的頭,對他說:「隻要那穿銀甲的將軍還站在城樓上,你就用不著害怕。」
城樓那麽遠,沒人看得清什麽穿銀甲的將軍,可所有人都盲目地相信著,隻要定遠伯還在,長平軍還在,湍城就還能熬一熬,也許再等一會兒,就能等到援軍。
衛聽瀾握緊了手中的劍,聲音喑啞了下去:「可天亮時城樓起了火,我娘和我祖父,誰都沒有迴來。」
嶽潭被他的神情刺得心慌,勉強解釋道:「當時前線戰力吃緊,城中兵力不足,大雪困住了求援的戰報,湍城……從一開始就是死局。北疆不能沒有主將,荀修是實在沒辦法,才命人將伯爺和百姓們一起送出城……」
可即便是那麽努力地轉移百姓,也還是被早有準備的瓦丹探子察覺了。
嶽潭越發覺得說不下去。
敗局已定,守將無論做了什麽,都改變不了湍城被屠的事實。如此多人命的分量,哪是一句「沒辦法」就能輕輕揭過的?
在受害者跟前,他又如何能替伯爺辯解?
衛聽瀾深感無力,閉了下眼:「身為主將,當與城池共存亡。湍城危亡之際江敬衡走了,不論是何緣由,他都對不起城中堅守的將士和百姓。他若活著,此生都不配再為將。」
時至今日,他已不知該恨誰,他恨瓦丹,恨皇帝,也恨定遠伯,恨守不住城池的長平軍,更恨無力改變什麽的自己。
知韞沉沉嘆了一口氣。
衛聽瀾是湍城之亂的親歷者,心中有喪親之痛,她都明白。
可換作是她,她也會做和荀修一樣的決定。
知韞隻能低聲道:「逝者已逝,我們也無法替伯爺辯駁什麽。你可以恨他,但你也該明白,荀修所做的決策,已經是當時的最優之策了。沒人願意看到屠城的慘劇,但那場災難,不是憑誰一己之力就能改寫的。」
「湍城不能沒有守軍,所以長平軍留下了,湍城不能沒有定遠伯,所以荀修留下了。他抽調人手護送伯爺和百姓往犁城撤離,自己卻穿著伯爺的盔甲,扛著軍旗上了城樓……那一年他也才二十歲。如果不是他扮作伯爺的樣子穩定軍心,湍城甚至撐不到第二日的黎明。他們都已盡力了。」
她看著陷入沉默和迷惘中的衛聽瀾,心中有些不忍。
在仇恨中長大的孩子,被恨意滋養了太久,日復一日地困在過往中,最終隻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毀滅與自毀。
她心中默嘆,輕聲勸解道:「湍城之後,我們都靠仇恨活著,但是衛郎君,你若隻困於仇恨,到頭來折磨的是你自己啊。」
*
衛聽瀾走出茶樓,牽著馬走在澧京喧嚷的街巷上。
懸在劍端的劍穗輕輕掃著他的手背,他低下頭看了一眼,將那半舊的穗子捏在手心,指尖拂過樸實無華的劍柄。
祖父和母親的輪廓,在他的記憶中已經有些看不真切,但他還記得冬日時鐵匠鋪子裏溫暖的火光,還記得春日冰雪消融時,母親念詩的聲音和飛過簷下的春燕。
他小時候不愛讀書,天天捉弄私塾裏的教書先生,一度揚言長大後要繼承祖父的衣缽,成為一名威風凜凜的打鐵匠。氣得他爹連夜打包把他扔到湍城,送給祖父當學徒。
在那間小小的鐵匠鋪子裏,他每天含著眼淚給街坊鄰居磨菜刀,忙到連掏鳥窩的時間都沒有,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磋磨中,萌生了新的不務正業的理想。
成為一名四海為家、不用被他爹揪耳朵的流浪漢。
他祖父當年聽完這個可敬的理想,對著鐵匠鋪角落裏的破銅爛鐵沉思良久,半個月之後,忽然交給他一把同他差不多高的長劍,說這是他們家祖師爺鍛的寶劍。
「不對,不對……」他忽然站起來,「你們定然被她騙了。」
知韞搖了搖頭:「阿玉身上帶著伯爺的信物,做不得假。那是一把繁複至極的九曲鎖,隻有江家人才會解。阿玉知道九曲鎖的解法,就足以證明她是伯爺信任的人。」
衛聽瀾的語氣急迫起來:「那也說不通!定遠伯當年死守湍城,至死都沒離開城樓半步。一個孤女在逃亡途中被他所救,這根本就……」
知韞緩聲打斷:「你冷靜些,聽我說完。當年戰死湍城的將領,並非伯爺。」
衛聽瀾突然間止了聲,不可置信地看著她。
「是真的。」嶽潭低聲補充道,「瓦丹攻城時,伯爺舊毒復發,根本無力主持戰局,所以死守城門的那個人,其實是伯爺的副將荀修。」
衛聽瀾的嘴唇動了動,沉默良久,問:「那江敬衡呢?」
江敬衡,棄城而逃了?
嶽潭不知道該怎麽迴答他,為難道:「離開湍城……或許並非伯爺的本意。」
衛聽瀾不怒反笑:「並非本意?」
他像是從沒聽過這麽荒唐的故事,笑中帶上了些冷意:「湍城被圍的時候,你們知道城中有多少百姓,是因為定遠伯才留下的嗎?」
他腦中閃迴過無數的畫麵,城門的廝殺聲,烈火與濃煙,還有那些徒勞奔走的百姓們。
衛聽瀾說得愈發艱澀:「北疆的英雄還站在城樓上,所以湍城一定不會倒,所有人都這麽相信。我祖父……他在湍城打了一輩子鐵,把那間鐵匠鋪子看得比命還重,瓦丹攻城的時候,他和我娘翻出了鋪裏所有能用的鐵器,就是為了支援城門的守軍。」
他到現在都還記得,祖父走之前摸著他的頭,對他說:「隻要那穿銀甲的將軍還站在城樓上,你就用不著害怕。」
城樓那麽遠,沒人看得清什麽穿銀甲的將軍,可所有人都盲目地相信著,隻要定遠伯還在,長平軍還在,湍城就還能熬一熬,也許再等一會兒,就能等到援軍。
衛聽瀾握緊了手中的劍,聲音喑啞了下去:「可天亮時城樓起了火,我娘和我祖父,誰都沒有迴來。」
嶽潭被他的神情刺得心慌,勉強解釋道:「當時前線戰力吃緊,城中兵力不足,大雪困住了求援的戰報,湍城……從一開始就是死局。北疆不能沒有主將,荀修是實在沒辦法,才命人將伯爺和百姓們一起送出城……」
可即便是那麽努力地轉移百姓,也還是被早有準備的瓦丹探子察覺了。
嶽潭越發覺得說不下去。
敗局已定,守將無論做了什麽,都改變不了湍城被屠的事實。如此多人命的分量,哪是一句「沒辦法」就能輕輕揭過的?
在受害者跟前,他又如何能替伯爺辯解?
衛聽瀾深感無力,閉了下眼:「身為主將,當與城池共存亡。湍城危亡之際江敬衡走了,不論是何緣由,他都對不起城中堅守的將士和百姓。他若活著,此生都不配再為將。」
時至今日,他已不知該恨誰,他恨瓦丹,恨皇帝,也恨定遠伯,恨守不住城池的長平軍,更恨無力改變什麽的自己。
知韞沉沉嘆了一口氣。
衛聽瀾是湍城之亂的親歷者,心中有喪親之痛,她都明白。
可換作是她,她也會做和荀修一樣的決定。
知韞隻能低聲道:「逝者已逝,我們也無法替伯爺辯駁什麽。你可以恨他,但你也該明白,荀修所做的決策,已經是當時的最優之策了。沒人願意看到屠城的慘劇,但那場災難,不是憑誰一己之力就能改寫的。」
「湍城不能沒有守軍,所以長平軍留下了,湍城不能沒有定遠伯,所以荀修留下了。他抽調人手護送伯爺和百姓往犁城撤離,自己卻穿著伯爺的盔甲,扛著軍旗上了城樓……那一年他也才二十歲。如果不是他扮作伯爺的樣子穩定軍心,湍城甚至撐不到第二日的黎明。他們都已盡力了。」
她看著陷入沉默和迷惘中的衛聽瀾,心中有些不忍。
在仇恨中長大的孩子,被恨意滋養了太久,日復一日地困在過往中,最終隻會不可避免地走向毀滅與自毀。
她心中默嘆,輕聲勸解道:「湍城之後,我們都靠仇恨活著,但是衛郎君,你若隻困於仇恨,到頭來折磨的是你自己啊。」
*
衛聽瀾走出茶樓,牽著馬走在澧京喧嚷的街巷上。
懸在劍端的劍穗輕輕掃著他的手背,他低下頭看了一眼,將那半舊的穗子捏在手心,指尖拂過樸實無華的劍柄。
祖父和母親的輪廓,在他的記憶中已經有些看不真切,但他還記得冬日時鐵匠鋪子裏溫暖的火光,還記得春日冰雪消融時,母親念詩的聲音和飛過簷下的春燕。
他小時候不愛讀書,天天捉弄私塾裏的教書先生,一度揚言長大後要繼承祖父的衣缽,成為一名威風凜凜的打鐵匠。氣得他爹連夜打包把他扔到湍城,送給祖父當學徒。
在那間小小的鐵匠鋪子裏,他每天含著眼淚給街坊鄰居磨菜刀,忙到連掏鳥窩的時間都沒有,終於在日復一日的磋磨中,萌生了新的不務正業的理想。
成為一名四海為家、不用被他爹揪耳朵的流浪漢。
他祖父當年聽完這個可敬的理想,對著鐵匠鋪角落裏的破銅爛鐵沉思良久,半個月之後,忽然交給他一把同他差不多高的長劍,說這是他們家祖師爺鍛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