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風言風語?」也許是夜風吹進了肺腑,李治咳嗽了幾聲。


    媚娘為他輕撫胸口:「倒也不是大事……近來風傳滕王驕奢淫逸,大興土木,陛下與滕王情誼深厚,臣妾也信任滕王。滕王的性子瀟灑放縱,隻怕在儒生們眼中總是出格的。臣妾會命人寫信去,給滕王提點一二,滕王聰敏過人,應該會明白陛下的苦心。」


    李治的眼睛不好,無法親自寫信,於是點了點頭。


    自從麟德三年的泰山封禪歸來,朝臣們已經習慣了天後的身影從簾幕後施施然走到台前。她精力旺盛而聰明果敢,漸漸贏得了朝臣們的信任,對朝中政務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天子。


    天後的信函到了洪州,令人意外的是,滕王卻毫無收斂,甚至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漸漸的,滕王的奢靡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他花費黃金數十萬兩,用數千名工匠在洪州建造樓閣,隻為了玩賞飲酒用。


    幾年來多處蟲災,糧食歉收,民間已經不允許釀酒了,宮中也節儉用度,為天下楷範,皇親國戚也紛紛效仿。朝中禦史上奏彈劾滕王,激憤批評滕王驕奢無度,不僅讓舞姬日夜陪伴宴飲,而且一擲千金,將喝不完的酒倒進贛水之中。


    天後終於大怒,下令滕王來長安解釋此事。


    誰知道滕王散漫一如從前,得到詔令竟然姍姍來遲,直到四個月後,才來到長安。


    「皇叔建造的閣樓豪奢,花費萬金,如今洪州正遭受蟲災,百姓隻能節衣縮食,想要一口濁酒而不得,皇叔怎能將美酒倒入江水之中?」李治的聲音有幾分中氣不足,但仍然顯得嚴厲。


    聽到天子的責備,滕王非但沒有如同一般臣子那樣惶恐認罪,反而滿不在乎地輕佻反問:「陛下召我來長安,就是為了問我此事?」


    李治氣得唿吸一窒,冷冷站了起來:「還不止此事。洪州典簽崔簡的妻子鄭氏[1],皇叔又作何解釋?」


    滕王的眼神黯淡下來,像被雲層遮住了的明月,一輪輝光冷冷熄滅。


    這次,滕王沉默了一會兒,半晌才冷笑:「陛下既然相信這是真的,還要我解釋什麽?」


    說完這句話,他竟然不理天子,轉身便走。


    「站住!」李治的聲音微微喘息,神色中帶著濃濃的失望,眼中似乎有東西閃動,「以前你不是這樣的。」


    「人都會變。」滕王的腳步頓了頓,頭也不迴地說,「臣倒覺得,不是臣變了,而是陛下變了。」


    「……」李治喉嚨裏湧上一股腥鹹,手氣得微微發抖,這些日子來他風眩之症日益嚴重,太醫叮囑不能勞神,更不能動怒,可與滕王這一見麵,幾句話便讓他頭痛欲裂。


    鹹亨四年,天皇天後下令拆除滕王閣,將滕王貶為滁州刺史。


    此後六年,滕王不曾來過長安。


    八


    上元二年,重陽節時,天子與天後帶著隨從官員,從大明宮來到芙蓉園休養。園中菊花盛放,鮮車健馬,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一年各州各地的收成好,李治的病也略有好轉,在光線明亮的時候,眼睛有時也能模糊視物。


    他停留在一匹高大俊美的白馬前麵,不知想到了什麽往事,突然問左右:「滕王如今怎樣了?」


    旁人不知道天子為何過問起被冷落許久的皇室宗親,但還是有人迴答:「滕王在滁州並無政績,仍然與美酒美人相伴,他的水墨丹青聲名越來越大,儼然已經成為了一代書畫聖手。」


    「對對!百姓們都說,『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


    ……


    聽到朝臣迴稟滕王的情形,天子的眼底微微拂過一陣暖風。


    「如今荒年已過,國庫私庫都倉廩豐實,將滕王閣重新建起來吧。」李治沉吟片刻,「另外,將滕王調到隆州。」


    隆州是西南重鎮,川蜀氣候溫潤,適合休養身體,也遠離了朝堂紛擾。


    天氣越來越冷,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冬日飄下第一場雪時,李治對身邊的女子說:「朕想去隆州一趟。」


    正在看奏摺的媚娘詫異地抬起頭:「陛下身體一直沒有大好,怎麽經得起路途顛簸勞頓?」


    平時李治很少駁斥媚娘的建議,但這一次他固執地堅持:「朕想趁著身體還沒有虛弱到無法離宮,去一次隆州。」


    最近不知為何,他經常夢到往事,夢到故人,夢到早逝的母親,威嚴的父皇,還有當初少年銳氣的滕王。


    十六歲時,他們擊掌為誓,去最高的樓閣,喝最烈的酒,看最遠的山。他失約了。


    後來滕王說:「陛下,有機會的話到宮外去看一看。」


    他想,是去看一看的時候了。


    媚娘將手中的奏摺放下來,她在李治眼裏也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陛下一定要出宮,也不能去隆州。當年臣妾有件事一直不曾告訴陛下……宮中有流言說,當年高祖皇帝對太宗殺兄奪位之事始終耿耿於懷,所以留下遺詔,命滕王繼位。」


    燭火驚心地一跳,李治的眉目好像被灼傷了一樣:「荒誕!」


    他霍然站起來,胸膛微微起伏。


    「的確荒誕,臣妾也不信;滕王也許沒有異心,但他底下的人是什麽想法,卻不得而知,這些年陛下疏遠他,對他未必是壞事。」媚娘的話語清晰從容,卻又驚心動魄,「滕王聰穎過人,也明白這一層道理,才能詩酒風流至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雲半書3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惟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惟七並收藏浮雲半書3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