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大王,這韓榮雖有功績,但依照臣對其的了解,在兵事上這韓榮守成有餘但戰略不足,我大商富有四海,能人異士無數,選出一將接替韓榮之位以應西岐兵鋒並非難事。”
為了壓住帝辛禦駕親征演示一波的心,比幹隻能配合著費仲尤渾這倆貨睜著眼睛說瞎話。
殷商壓製西岐已有快三百年了,這汜水關乃是殷商對西岐的第一道門戶,非能人不可擔任。
既然韓榮能成為汜水關總兵那肯定是有本事在身的,不過費仲尤渾的話雖然混賬,但在殷商境內找出幾個比韓榮更猛的將領其實不難。
“不知王叔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不過太師北伐之前也曾與老臣交代過一些太師的看法,當初太師南征北戰,這韓榮在太師手下的時候就是中人之姿,若大王想找人接替韓榮之職,老臣以為三山關總兵鄧九公可接此重任。”
聽到比幹這樣說,首相商榮卻是率先反對。
“不妥不妥,這鄧九公能力雖在韓榮之上,然三山關地處要地,承擔這監視南都與蠻族的重任,而今我大商周圍狼煙四起,這拆東補西之舉斷不可行。”
“首相勿怪,是老夫欠考慮了。”
聽到商榮這般發言,比幹也是瞬間迴過味來。
其實這裏麵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在,這鄧九公鎮壓南都本就功高,若是西岐再栽倒他的手上,自成湯江山建立至今被封侯者寥寥無幾,這陳塘關的陳塘候已經是破例了,若是在弄出個公侯,哪怕是用西伯侯的地來分,那不是純純給殷商添堵呢嘛。
“那不知首相大人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不過這青龍關總兵張桂芳乃是不可多得的大將,當初這張桂芳受太師賞識得以晉升,青龍官距離汜水關頗近,何不將其直接調任?”
“張桂芳此人老夫也有所耳聞,受太師賞識,確實是位不可多得的大將,不過這青龍關直麵楚州,若是西岐之兵轉道楚州又當如何?”
比幹沉思道,雖未明言,但抓住太師賞識什麽的,這不就是張桂芳沒有什麽像樣的功績在身,能力存疑嘛?
兩位國之柱石一同陷入沉思,能力強的怕功高蓋主,潛力足的信任度又低,這西岐之兵並非弱旅,騎兵對於大商來說並不陌生,隻不過馬具沒有出現之前,想要成為騎兵對於士兵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所以在營中,一般都是將領們才會騎馬,偶爾有那麽一兩個精通騎術的士兵,那都是當做斥候來用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馬具的出現極大的增強了騎兵的靈活性與戰鬥力,大商的騎兵起步本就比西岐晚,若是再輸上一陣,沒有拿下西岐反而被西岐拿下城池什麽的,那大商的百年無敵的形象可就全毀了。
看著兩個老頭陷入思考,帝辛將目光投向了梅伯。
然而梅伯此時就顯得很無辜,雖說他梅伯也是托孤重臣,忠誠度上沒什麽問題,但說到底,他梅伯就是個神職工作者,沒有主持主持祭祀要不就看看星星查查國運,若是問梅伯祭祀方麵的問題還行,這領兵打仗……
梅伯裝作沒有看見老神在在的擱那裏聽同樣是托孤重臣的首相與亞相辯論,帝辛隻覺得無比煩躁。
打又不讓他去打,派別人去打吧,你們兩個老的又整不出來什麽名堂,要是太師在就好了,打完北邊打西邊,反正隻要不在朝歌,孤的太師就是全天下最好的太師。
想著想著,帝辛就覺得自己該說點什麽,不過在場還有別人呢,這黃飛虎就他媽是個棒槌,打西岐什麽暫時先不考慮,至於這費仲尤渾……
“你們兩個沒什麽想法嗎?”
帝辛斜著眼睛看在自己身邊伺候的狗奴才,費仲尤渾都愣在那了。
雖說他倆爬得快,但靠什麽爬上來的,費仲尤渾心裏還是很有數的,帶著帝辛玩玩還行,但這軍機要務……
“不知大王有何想法?”
費仲弱弱的問了一句,尤渾緊跟著點點頭表明自己的立場。
“嗯,孤覺得這拆東補西肯定不合適,不過我大商不是有一位新晉公侯嗎?就讓這李塘王李靖領兵為我大商征戰如何,他那不是還有個人族大賢的兒子嗎,巧了,那姬昌老兒也是個有賢名的主,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聽到帝辛這麽說,比幹本能陷入沉思,然而梅伯那邊卻是來了精神。
能擔任殷商大祭司之位的肯定都是王室血脈,這梅伯本就是微子啟那一脈的王族,而這李靖的夫人殷氏在嫁出去之前就是梅伯的侄女,真要算起來,這帝辛還是殷氏的表弟,雖說現在這殷氏已經脫離的王族改姓李。
但李又不是什麽大姓,下嫁李靖,在梅伯眼中其實就是殷商王室血脈的一個延續。
作為大祭司,沒有人比梅伯更懂如今殷商的氣運的變化,梅伯固然是殷商的忠臣,但王室血脈延續什麽的……
總不能說為了個西岐就把成湯的後手都給掀了吧?
“陛下!臣以為,這李靖並非合適人選,李總……李公學藝於昆侖,自入朝歌為官以來多在北方征戰,如今西岐兵鋒正盛,這陳塘關又許久未曾動武,這李公死於亂戰事小,但一旦戰敗,對我大商的影響……”
梅伯沒有繼續往下說,不過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這李公之位是衝著誰給的大家都清楚,現在你讓李靖去迎戰西岐,陳塘關雖也是重鎮,但防備海患防備妖族跟防備西岐能一樣嘛?
“是啊大王,這李公多年未曾征戰,而這陳塘關又是我大商不可多得的產糧重地,老臣倒是不覺得李公能力有問題,畢竟當初李公可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為我大商總兵的,但凡是有可為有不可為,若因一時之得失就忽視長遠的利益,此乃大忌,我大商雖然富足,可太師至今未歸,這北海戰事尚未平息啊!”
為了壓住帝辛禦駕親征演示一波的心,比幹隻能配合著費仲尤渾這倆貨睜著眼睛說瞎話。
殷商壓製西岐已有快三百年了,這汜水關乃是殷商對西岐的第一道門戶,非能人不可擔任。
既然韓榮能成為汜水關總兵那肯定是有本事在身的,不過費仲尤渾的話雖然混賬,但在殷商境內找出幾個比韓榮更猛的將領其實不難。
“不知王叔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不過太師北伐之前也曾與老臣交代過一些太師的看法,當初太師南征北戰,這韓榮在太師手下的時候就是中人之姿,若大王想找人接替韓榮之職,老臣以為三山關總兵鄧九公可接此重任。”
聽到比幹這樣說,首相商榮卻是率先反對。
“不妥不妥,這鄧九公能力雖在韓榮之上,然三山關地處要地,承擔這監視南都與蠻族的重任,而今我大商周圍狼煙四起,這拆東補西之舉斷不可行。”
“首相勿怪,是老夫欠考慮了。”
聽到商榮這般發言,比幹也是瞬間迴過味來。
其實這裏麵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在,這鄧九公鎮壓南都本就功高,若是西岐再栽倒他的手上,自成湯江山建立至今被封侯者寥寥無幾,這陳塘關的陳塘候已經是破例了,若是在弄出個公侯,哪怕是用西伯侯的地來分,那不是純純給殷商添堵呢嘛。
“那不知首相大人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不過這青龍關總兵張桂芳乃是不可多得的大將,當初這張桂芳受太師賞識得以晉升,青龍官距離汜水關頗近,何不將其直接調任?”
“張桂芳此人老夫也有所耳聞,受太師賞識,確實是位不可多得的大將,不過這青龍關直麵楚州,若是西岐之兵轉道楚州又當如何?”
比幹沉思道,雖未明言,但抓住太師賞識什麽的,這不就是張桂芳沒有什麽像樣的功績在身,能力存疑嘛?
兩位國之柱石一同陷入沉思,能力強的怕功高蓋主,潛力足的信任度又低,這西岐之兵並非弱旅,騎兵對於大商來說並不陌生,隻不過馬具沒有出現之前,想要成為騎兵對於士兵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所以在營中,一般都是將領們才會騎馬,偶爾有那麽一兩個精通騎術的士兵,那都是當做斥候來用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馬具的出現極大的增強了騎兵的靈活性與戰鬥力,大商的騎兵起步本就比西岐晚,若是再輸上一陣,沒有拿下西岐反而被西岐拿下城池什麽的,那大商的百年無敵的形象可就全毀了。
看著兩個老頭陷入思考,帝辛將目光投向了梅伯。
然而梅伯此時就顯得很無辜,雖說他梅伯也是托孤重臣,忠誠度上沒什麽問題,但說到底,他梅伯就是個神職工作者,沒有主持主持祭祀要不就看看星星查查國運,若是問梅伯祭祀方麵的問題還行,這領兵打仗……
梅伯裝作沒有看見老神在在的擱那裏聽同樣是托孤重臣的首相與亞相辯論,帝辛隻覺得無比煩躁。
打又不讓他去打,派別人去打吧,你們兩個老的又整不出來什麽名堂,要是太師在就好了,打完北邊打西邊,反正隻要不在朝歌,孤的太師就是全天下最好的太師。
想著想著,帝辛就覺得自己該說點什麽,不過在場還有別人呢,這黃飛虎就他媽是個棒槌,打西岐什麽暫時先不考慮,至於這費仲尤渾……
“你們兩個沒什麽想法嗎?”
帝辛斜著眼睛看在自己身邊伺候的狗奴才,費仲尤渾都愣在那了。
雖說他倆爬得快,但靠什麽爬上來的,費仲尤渾心裏還是很有數的,帶著帝辛玩玩還行,但這軍機要務……
“不知大王有何想法?”
費仲弱弱的問了一句,尤渾緊跟著點點頭表明自己的立場。
“嗯,孤覺得這拆東補西肯定不合適,不過我大商不是有一位新晉公侯嗎?就讓這李塘王李靖領兵為我大商征戰如何,他那不是還有個人族大賢的兒子嗎,巧了,那姬昌老兒也是個有賢名的主,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聽到帝辛這麽說,比幹本能陷入沉思,然而梅伯那邊卻是來了精神。
能擔任殷商大祭司之位的肯定都是王室血脈,這梅伯本就是微子啟那一脈的王族,而這李靖的夫人殷氏在嫁出去之前就是梅伯的侄女,真要算起來,這帝辛還是殷氏的表弟,雖說現在這殷氏已經脫離的王族改姓李。
但李又不是什麽大姓,下嫁李靖,在梅伯眼中其實就是殷商王室血脈的一個延續。
作為大祭司,沒有人比梅伯更懂如今殷商的氣運的變化,梅伯固然是殷商的忠臣,但王室血脈延續什麽的……
總不能說為了個西岐就把成湯的後手都給掀了吧?
“陛下!臣以為,這李靖並非合適人選,李總……李公學藝於昆侖,自入朝歌為官以來多在北方征戰,如今西岐兵鋒正盛,這陳塘關又許久未曾動武,這李公死於亂戰事小,但一旦戰敗,對我大商的影響……”
梅伯沒有繼續往下說,不過情況就是這麽個情況,這李公之位是衝著誰給的大家都清楚,現在你讓李靖去迎戰西岐,陳塘關雖也是重鎮,但防備海患防備妖族跟防備西岐能一樣嘛?
“是啊大王,這李公多年未曾征戰,而這陳塘關又是我大商不可多得的產糧重地,老臣倒是不覺得李公能力有問題,畢竟當初李公可是憑自己的本事成為我大商總兵的,但凡是有可為有不可為,若因一時之得失就忽視長遠的利益,此乃大忌,我大商雖然富足,可太師至今未歸,這北海戰事尚未平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