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子時了,誰啊?」賀冬去開門,迴轉來說是盛環頌。
人沒進院子,就在大門口等,顧橫之去見他,主動開口:「你來幹什麽?」
「你以為我想來找你?」盛環頌今日為了善後,東奔西跑辦了一籮筐的事,一身官袍都皺得不像樣,怨氣也不少,「你私自進京,犯的禁就不提了。什麽時候走?陛下命你十五日內趕到寧西,可就剩明後兩日。」
顧橫之麵無表情,也不說話。
「你別犯倔。」盛環頌看他反應,心裏著急,勸道:「我和崔相爺知道你娘最近過世,不該徵召你去平亂,可聖旨已下,調令早就傳到寧西,神武右衛也開過去了。事情架到這個地步,除了你無將可去,就當我求你了行麽?」
顧橫之沒有任何觸動,反而問:「盛大人為什麽要來勸我?」
盛環頌疾聲道:「你是真不懂還是裝傻?你要是到不了,萬一出問題怎麽辦?責任誰來擔?」
他喘口氣,把聲音壓下去:「如果再敗,後果誰也無法預料。兩個州的老百姓都被暴亂裹挾,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你不在乎其他人,總得可憐可憐他們吧?」
顧橫之不去想他說了什麽,執著地問:「為什麽不去勸陛下?」
盛環頌差點嘔出一抔老血,脫口而出:「我們要是能勸得動陛下,就根本不會召你去寧西!」
話出口,他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滿身急躁氣焰頓時消退、轉變成疲憊。
顧橫之看著他,眼裏亦無波瀾。
時間仿佛凝滯,盛環頌突然反手給了自己一巴掌,低著頭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遑論其他。」
顧橫之:「我不認可。」
「有什麽辦法?天理如此。」盛環頌說服不了他,動身朝院裏邁步,「我去找小賀大人。」
「不行。」顧橫之伸臂去攔。
須臾便成拳腳格鬥。
直到賀冬出來叫停,「盛大人,殿下請你進屋說話。」
顧橫之收手卸力,默不作聲佇立原地,沒有再阻攔。
盛環頌也一聲不吭,在前者的注視下,揉著肩膀進屋。
屋中陳設極簡,內間更甚。今行端坐在榻上,披著寬大的荼白絲袍,對襟未扣,自腰腹至頸下盡纏繃帶。再往上,滿頭烏髮鬆挽於一截花枝,那花——
盛環頌的目光移到榻旁高幾上,造型別致的瓦罐裏,一枝風幹的木芙蓉靜靜綻放。
「盛大人。」今行叫他迴神。
盛環頌重新聚焦於對麵這張臉上,雖然蒼白且帶有傷痕,但輪廓極為清晰。
同朝為官,他們見麵時,對方總是官袍官帽齊整的模樣,帶著不可輕視的從容氣度,令人很少注意到他的容貌。此時相對相望,才驚覺,那是一張與先秦王妃頗有幾分相似的臉。
他極其順暢地改了稱唿,行禮道:「請世子恕在下叨擾,實在是情勢緊急,不得已才半夜登門。」
「我知曉你的來意,我會和橫之商量。」今行不問細節,端詳他片刻,說:「盛大人看著很疲憊,不如早些迴府歇著罷。」
盛環頌又急又無奈:「這事兒拖不得,顧將軍他廿七必須到荼州,不然我兵部和他都得玩完。」
今行輕輕頷首。
盛環頌還想再強調,但人家重傷方治,又給了態度,他臉皮再厚也不能真的硬賴著,隻得耐心等一等,「我相信世子,有勞。」
把人送走,賀冬再沒別的事,也歇了。
顧橫之搬了個憑幾迴到屋裏,今行借他的臂膀與憑幾做支撐,稍稍活動腿腳,再改為跪坐,肘倚憑幾,終於鬆泛些許。
此刻隻有他二人,窗開一指,燈火兩豆,閑幽靜謐。
時間無聲飛逝,麵對麵相伴許久,今行才輕聲說:「那道聖旨,我也知情。」
顧橫之聞言知意,可他不會反駁他。他想起那封隨聖旨而來的文書末尾,「你給的那兩句話,我收著。」
他把字句裁下來,夾在了隨身常翻的兵書裏。
「不論天涯咫尺,你我進退一體。」今行含笑將那句話複述出來。
顧橫之傾耳以聽,此刻的心境,竟與當時在靈前讀信時相差無幾。
對視一刻,今行斂去笑意,認真道:「我希望你去。是因為,沒有任何人像你,讓我盲目信任。其他可調用的將領,我都不放心。」
他氣力不足,說得慢,聲音也淡:「若非被逼至絕路,誰願為賊為寇?如今三邊安定,沒有外患,這場內亂朝廷必勝無疑。軍隊調過去,五千人不夠,一萬人也不夠,那就再往上添,兩萬、三萬……兵員、糧草、傷亡、波及百姓,在軍報上都隻是數字。」
「禁軍和州衛太久沒有作戰,我怕他們會錯估形勢,不顧軍士性命,驅之如器械,造出許多無謂的犧牲;也怕他們為了完成朝廷的交代,會不惜百姓安危,或是濫殺無辜,逼良為寇。」
「愛惜自己的部下,也愛惜不在自己駐地上的平民百姓,我能想到的將領,隻有你。」
顧橫之聽完,低下頭,眉眼陷進陰影之中。
今日就像當時,在赤城山下,在蒙陰老宅的祠堂,在開赴寧西的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不知所措,忍不住懷疑自己的選擇。
他並非不曉局勢,不明後果。隻是走出很遠很遠,再迴首,才發現恐懼已蔓延上心頭。
他注視著今行,久久才道:「你比我更堅定。」
人沒進院子,就在大門口等,顧橫之去見他,主動開口:「你來幹什麽?」
「你以為我想來找你?」盛環頌今日為了善後,東奔西跑辦了一籮筐的事,一身官袍都皺得不像樣,怨氣也不少,「你私自進京,犯的禁就不提了。什麽時候走?陛下命你十五日內趕到寧西,可就剩明後兩日。」
顧橫之麵無表情,也不說話。
「你別犯倔。」盛環頌看他反應,心裏著急,勸道:「我和崔相爺知道你娘最近過世,不該徵召你去平亂,可聖旨已下,調令早就傳到寧西,神武右衛也開過去了。事情架到這個地步,除了你無將可去,就當我求你了行麽?」
顧橫之沒有任何觸動,反而問:「盛大人為什麽要來勸我?」
盛環頌疾聲道:「你是真不懂還是裝傻?你要是到不了,萬一出問題怎麽辦?責任誰來擔?」
他喘口氣,把聲音壓下去:「如果再敗,後果誰也無法預料。兩個州的老百姓都被暴亂裹挾,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你不在乎其他人,總得可憐可憐他們吧?」
顧橫之不去想他說了什麽,執著地問:「為什麽不去勸陛下?」
盛環頌差點嘔出一抔老血,脫口而出:「我們要是能勸得動陛下,就根本不會召你去寧西!」
話出口,他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滿身急躁氣焰頓時消退、轉變成疲憊。
顧橫之看著他,眼裏亦無波瀾。
時間仿佛凝滯,盛環頌突然反手給了自己一巴掌,低著頭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遑論其他。」
顧橫之:「我不認可。」
「有什麽辦法?天理如此。」盛環頌說服不了他,動身朝院裏邁步,「我去找小賀大人。」
「不行。」顧橫之伸臂去攔。
須臾便成拳腳格鬥。
直到賀冬出來叫停,「盛大人,殿下請你進屋說話。」
顧橫之收手卸力,默不作聲佇立原地,沒有再阻攔。
盛環頌也一聲不吭,在前者的注視下,揉著肩膀進屋。
屋中陳設極簡,內間更甚。今行端坐在榻上,披著寬大的荼白絲袍,對襟未扣,自腰腹至頸下盡纏繃帶。再往上,滿頭烏髮鬆挽於一截花枝,那花——
盛環頌的目光移到榻旁高幾上,造型別致的瓦罐裏,一枝風幹的木芙蓉靜靜綻放。
「盛大人。」今行叫他迴神。
盛環頌重新聚焦於對麵這張臉上,雖然蒼白且帶有傷痕,但輪廓極為清晰。
同朝為官,他們見麵時,對方總是官袍官帽齊整的模樣,帶著不可輕視的從容氣度,令人很少注意到他的容貌。此時相對相望,才驚覺,那是一張與先秦王妃頗有幾分相似的臉。
他極其順暢地改了稱唿,行禮道:「請世子恕在下叨擾,實在是情勢緊急,不得已才半夜登門。」
「我知曉你的來意,我會和橫之商量。」今行不問細節,端詳他片刻,說:「盛大人看著很疲憊,不如早些迴府歇著罷。」
盛環頌又急又無奈:「這事兒拖不得,顧將軍他廿七必須到荼州,不然我兵部和他都得玩完。」
今行輕輕頷首。
盛環頌還想再強調,但人家重傷方治,又給了態度,他臉皮再厚也不能真的硬賴著,隻得耐心等一等,「我相信世子,有勞。」
把人送走,賀冬再沒別的事,也歇了。
顧橫之搬了個憑幾迴到屋裏,今行借他的臂膀與憑幾做支撐,稍稍活動腿腳,再改為跪坐,肘倚憑幾,終於鬆泛些許。
此刻隻有他二人,窗開一指,燈火兩豆,閑幽靜謐。
時間無聲飛逝,麵對麵相伴許久,今行才輕聲說:「那道聖旨,我也知情。」
顧橫之聞言知意,可他不會反駁他。他想起那封隨聖旨而來的文書末尾,「你給的那兩句話,我收著。」
他把字句裁下來,夾在了隨身常翻的兵書裏。
「不論天涯咫尺,你我進退一體。」今行含笑將那句話複述出來。
顧橫之傾耳以聽,此刻的心境,竟與當時在靈前讀信時相差無幾。
對視一刻,今行斂去笑意,認真道:「我希望你去。是因為,沒有任何人像你,讓我盲目信任。其他可調用的將領,我都不放心。」
他氣力不足,說得慢,聲音也淡:「若非被逼至絕路,誰願為賊為寇?如今三邊安定,沒有外患,這場內亂朝廷必勝無疑。軍隊調過去,五千人不夠,一萬人也不夠,那就再往上添,兩萬、三萬……兵員、糧草、傷亡、波及百姓,在軍報上都隻是數字。」
「禁軍和州衛太久沒有作戰,我怕他們會錯估形勢,不顧軍士性命,驅之如器械,造出許多無謂的犧牲;也怕他們為了完成朝廷的交代,會不惜百姓安危,或是濫殺無辜,逼良為寇。」
「愛惜自己的部下,也愛惜不在自己駐地上的平民百姓,我能想到的將領,隻有你。」
顧橫之聽完,低下頭,眉眼陷進陰影之中。
今日就像當時,在赤城山下,在蒙陰老宅的祠堂,在開赴寧西的路上,他一次又一次地不知所措,忍不住懷疑自己的選擇。
他並非不曉局勢,不明後果。隻是走出很遠很遠,再迴首,才發現恐懼已蔓延上心頭。
他注視著今行,久久才道:「你比我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