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探出窗,星月消沉,前路不明,盡頭臥伏著一座黑魆魆的龐然巨物。
就要到京城了。
他心中閃過一絲不安,甩下車簾說:「算了,這件事我另外安排,你就別進城了。我有幾句話,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雁迴。記住,一定要親口告訴我爹,絕不能讓第三個人知曉。」
「是!」心腹感覺到任務的重要性,精神集中,立刻附耳上去。
距永定門還有百餘丈,馬車略作停留,放下一個人。
很快晨鍾驟響,城門打開,兩名騎手便護著馬車長驅直入,沿著玄武大街一路向北穿過大半個京城,直達應天門前的廣場。
陸雙樓下馬,敲了敲馬車外壁,「莫大人,前方就是皇城,您準備準備覲見吧?」
車廂裏一陣窸窸窣窣。莫棄爭此時才換上新官袍,但仍難免褶皺,下了車,便板著臉整理衣冠。
陸雙樓耐心等待,並再次道歉:「莫大人見諒,在下也是奉皇命行事,聽聞莫大人性格剛直,怕直接找上您會和您起衝突誤事,所以才下了點兒迷藥。」
莫棄爭瞥他一眼,「怕衝突誤事,為何不到了這裏再叫醒我,而要在泊橋渡?」
陸雙樓答:「一來,是為了方便隻帶您一人,免得您那些下屬認為您失蹤而報官。二來,到泊橋渡上了岸,就進了自己人的地盤,有些安全保障,不怕其他人來攔截。」
莫棄爭皺起眉頭,但看他態度良好,也不欲和鷹犬計較,「走吧。」
陸雙樓向下屬交代了幾句,便親自領著莫棄爭進宮。
紫氣東來,萬丈朝暉灑在偌大的宮城。吞獸脊上、琉璃瓦上、書著「抱樸殿」三字的匾額上盡皆金光點點,此起彼伏地閃耀著,好似無數金鱗乍現。
莫棄爭獨自踏進抱樸殿正殿。
殿裏不似殿外,燈燭半滅,皇帝就站在禦座前,金身蒙晦,被一股信靈香環繞,清幽之餘略有幾分詭譎。
「臣,江南路淮州知州莫問,參見陛下。」然而莫棄爭不信神鬼,依禮三拜九叩,恭祝萬歲。
明德帝剛做完早課,一身冷汗尚未清理,抬手道「平身」,「朕聽說過你,也記得你是先帝朝末年的進士,外放後再沒有進過京。今日算是你和朕第一次見麵?」
莫棄爭起身,拱手道:「陛下承天順命,臣瞻仰過先帝,便如瞻仰過陛下。」
地方上來的臣子視自己與先帝等同,明德帝被取悅了,和藹道:「你如此著急地想要述職來見朕,所為何事?」
「臣在一個月前,曾向禦史台投過一封參劾。但事後聽說,通政司也收到了一封一模一樣的劾本……」莫棄爭將草稿丟失、被迫立刻上本參奏的始末全部道來,隻隱去了楊語鹹找上自己的那一茬,「事後臣在淮州府衙內暗中查證,已抓到盜竊臣草稿之人。乃府上衙役,受巨額錢財誘惑而犯下大錯,臣已按律嚴懲。隻是,指使衙役行事的上家極為狡猾,臣還未追查到蹤跡。」
明德帝微微頷首:「此事朕知曉,也是因為這件事,才讓人去接你。」
莫棄爭:「陛下既然知曉,敢問可有命人查清真相?」
明德帝轉向別處的目光重新凝聚,聚焦於前者身上,嘴角下抑,顯然不願多談。
莫棄爭沒有意識到或者無視了這一點,繼續道:「陛下,臣參劾許輕名許大人,蓋因江南政事之分歧,絕無一己之私由。因此,臣不能忍受有人藉此攪弄是非,扭曲臣的本意;更不能忍受有人意圖插手江南政務,壞我一方清平。」
「許大人當臣是完全不懂變通的木頭,拿臣的參劾做文章的大人物當臣是可隨意欺瞞擺弄的傻子,臣都沒有放在心上。因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需要誰去爭辯證明。是非黑白,臣這雙眼睛看得清楚,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臣也相信陛下慧眼如炬遠甚於臣,不會讓奸佞得逞,忠臣受冤。」
「你這話,」明德帝陰惻惻地看著他,「說的是劾本被偷的事麽?」
莫棄爭不卑不亢地迴答:「臣此前並沒有想這麽多,來朝聖也是為了親口向陛下闡明臣在參劾一事上的態度。但臣進入京畿之後,發現它們是一件事。」莫棄爭從懷中拿出兩本奏章,「許大人托臣替他呈給陛下。」
明德帝動了動手指,一直侍立在陰影中的順喜趕忙將奏本拿來給他,然後快步去吩咐小內侍點燈。
殿內光線很快明亮許多,皇帝一目十行地看奏摺,看了幾頁,忽地意味深長道:「人人都說,你莫棄爭和許輕名極其不對付,恨不能取而代之。今日一看,明明站的同一個立場嘛。」
莫棄爭立刻重申:「陛下,臣絕不是全盤贊成許輕名。臣對他的參劾皆有理有據,他罔顧國策,偏袒商戶,還暗中入股商行與民爭利,有才幹卻無仁心……」
明德帝打斷他:「江南路的付出,朕心裏明白,也沒有忘記過。至於許輕名,他沒你說的那麽不堪。」
莫棄爭一邊眉骨狠狠跳了一下,還欲辯駁,就聽皇帝「啪」地合上奏本,遞給順喜,然後麵朝他,無形地將他要說的話壓了下去。
大太悄悄覷了眼皇帝的臉色,才把奏本都收下去,心中頗有些好奇許輕名寫的什麽,竟讓陛下心情好轉了兩分。
明德帝:「你既然一心為江南百姓著想,那就專注你們江南正在推行的新政,不要摻和進別的事裏。否則隻會深陷泥淖,得不償失。」
就要到京城了。
他心中閃過一絲不安,甩下車簾說:「算了,這件事我另外安排,你就別進城了。我有幾句話,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雁迴。記住,一定要親口告訴我爹,絕不能讓第三個人知曉。」
「是!」心腹感覺到任務的重要性,精神集中,立刻附耳上去。
距永定門還有百餘丈,馬車略作停留,放下一個人。
很快晨鍾驟響,城門打開,兩名騎手便護著馬車長驅直入,沿著玄武大街一路向北穿過大半個京城,直達應天門前的廣場。
陸雙樓下馬,敲了敲馬車外壁,「莫大人,前方就是皇城,您準備準備覲見吧?」
車廂裏一陣窸窸窣窣。莫棄爭此時才換上新官袍,但仍難免褶皺,下了車,便板著臉整理衣冠。
陸雙樓耐心等待,並再次道歉:「莫大人見諒,在下也是奉皇命行事,聽聞莫大人性格剛直,怕直接找上您會和您起衝突誤事,所以才下了點兒迷藥。」
莫棄爭瞥他一眼,「怕衝突誤事,為何不到了這裏再叫醒我,而要在泊橋渡?」
陸雙樓答:「一來,是為了方便隻帶您一人,免得您那些下屬認為您失蹤而報官。二來,到泊橋渡上了岸,就進了自己人的地盤,有些安全保障,不怕其他人來攔截。」
莫棄爭皺起眉頭,但看他態度良好,也不欲和鷹犬計較,「走吧。」
陸雙樓向下屬交代了幾句,便親自領著莫棄爭進宮。
紫氣東來,萬丈朝暉灑在偌大的宮城。吞獸脊上、琉璃瓦上、書著「抱樸殿」三字的匾額上盡皆金光點點,此起彼伏地閃耀著,好似無數金鱗乍現。
莫棄爭獨自踏進抱樸殿正殿。
殿裏不似殿外,燈燭半滅,皇帝就站在禦座前,金身蒙晦,被一股信靈香環繞,清幽之餘略有幾分詭譎。
「臣,江南路淮州知州莫問,參見陛下。」然而莫棄爭不信神鬼,依禮三拜九叩,恭祝萬歲。
明德帝剛做完早課,一身冷汗尚未清理,抬手道「平身」,「朕聽說過你,也記得你是先帝朝末年的進士,外放後再沒有進過京。今日算是你和朕第一次見麵?」
莫棄爭起身,拱手道:「陛下承天順命,臣瞻仰過先帝,便如瞻仰過陛下。」
地方上來的臣子視自己與先帝等同,明德帝被取悅了,和藹道:「你如此著急地想要述職來見朕,所為何事?」
「臣在一個月前,曾向禦史台投過一封參劾。但事後聽說,通政司也收到了一封一模一樣的劾本……」莫棄爭將草稿丟失、被迫立刻上本參奏的始末全部道來,隻隱去了楊語鹹找上自己的那一茬,「事後臣在淮州府衙內暗中查證,已抓到盜竊臣草稿之人。乃府上衙役,受巨額錢財誘惑而犯下大錯,臣已按律嚴懲。隻是,指使衙役行事的上家極為狡猾,臣還未追查到蹤跡。」
明德帝微微頷首:「此事朕知曉,也是因為這件事,才讓人去接你。」
莫棄爭:「陛下既然知曉,敢問可有命人查清真相?」
明德帝轉向別處的目光重新凝聚,聚焦於前者身上,嘴角下抑,顯然不願多談。
莫棄爭沒有意識到或者無視了這一點,繼續道:「陛下,臣參劾許輕名許大人,蓋因江南政事之分歧,絕無一己之私由。因此,臣不能忍受有人藉此攪弄是非,扭曲臣的本意;更不能忍受有人意圖插手江南政務,壞我一方清平。」
「許大人當臣是完全不懂變通的木頭,拿臣的參劾做文章的大人物當臣是可隨意欺瞞擺弄的傻子,臣都沒有放在心上。因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需要誰去爭辯證明。是非黑白,臣這雙眼睛看得清楚,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臣也相信陛下慧眼如炬遠甚於臣,不會讓奸佞得逞,忠臣受冤。」
「你這話,」明德帝陰惻惻地看著他,「說的是劾本被偷的事麽?」
莫棄爭不卑不亢地迴答:「臣此前並沒有想這麽多,來朝聖也是為了親口向陛下闡明臣在參劾一事上的態度。但臣進入京畿之後,發現它們是一件事。」莫棄爭從懷中拿出兩本奏章,「許大人托臣替他呈給陛下。」
明德帝動了動手指,一直侍立在陰影中的順喜趕忙將奏本拿來給他,然後快步去吩咐小內侍點燈。
殿內光線很快明亮許多,皇帝一目十行地看奏摺,看了幾頁,忽地意味深長道:「人人都說,你莫棄爭和許輕名極其不對付,恨不能取而代之。今日一看,明明站的同一個立場嘛。」
莫棄爭立刻重申:「陛下,臣絕不是全盤贊成許輕名。臣對他的參劾皆有理有據,他罔顧國策,偏袒商戶,還暗中入股商行與民爭利,有才幹卻無仁心……」
明德帝打斷他:「江南路的付出,朕心裏明白,也沒有忘記過。至於許輕名,他沒你說的那麽不堪。」
莫棄爭一邊眉骨狠狠跳了一下,還欲辯駁,就聽皇帝「啪」地合上奏本,遞給順喜,然後麵朝他,無形地將他要說的話壓了下去。
大太悄悄覷了眼皇帝的臉色,才把奏本都收下去,心中頗有些好奇許輕名寫的什麽,竟讓陛下心情好轉了兩分。
明德帝:「你既然一心為江南百姓著想,那就專注你們江南正在推行的新政,不要摻和進別的事裏。否則隻會深陷泥淖,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