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玡天仍然在笑,隻是笑意淡了些,「侄兒也不知啊。我們靠利益結盟,又不是靠出身,何必計較這麽多?」
「不知根知底,總是不放心啊。」王正玄低聲嘟囔了一句,「也罷,先解決完賀今行,再談其他。到時候就該收拾陸潛辛了,這個畜牲……」
餘下還說了什麽,已經踏出書房的王玡天全然聽不見了。
守候多時的侍女提燈至他左右,瑩瑩兩團燈火翩躚,為他照亮腳下的路。
他卻仰望深不可測的夜空,忽然間,有些想念在鬆江隨處可見的大雁。
北地的雁群被節氣催趕著一路往南遷徙,秋意隨之在大江南北蔓延。
南疆尚在脫離夏日的邊緣,為這些自然生靈能夠順利抵達、過境,最後一場帶著暑氣的大雨痛痛快快地落了地。
大雨從午前瓢潑到黃昏,天地間直似黑雲壓山,雨停後卻蹦出一輪夕陽,豁然洞開般照徹孤峰頂上一間草廬。
緊閉許久的廬門終於從裏麵被推開,鶴髮雞皮的怪醫拄著一根木杖從廬中走出,慢慢走到下山唯一的路口。
赤城山怪醫結廬所在的峰頂不喜男子涉足,所以來求醫的青年人跪在次一級的台階上。不知他求了多久,頭上的鬥笠和身披的蓑衣都吸飽了雨水,仍有淅瀝的水跡蜿蜒淌地。
見老人現身,他摘掉鬥笠,抱拳欲行禮,一張口卻是止不住的咳。以致不得不用內力壓製住,才能啞聲說話:「顧橫之,求怪醫移動尊駕,到山腳下為我娘親看診。」
孤峰高且陡,他娘實在無法上來。
老怪醫早就認得他,嘆了口氣,無奈地說:「你們顧家不是第一次來問診求藥,應該明白,小老兒不是不想救命。而是你娘已經病入膏肓,藥石無醫,我就算跟你去守在她病床前也救不了她。你又何必自討苦吃,來為難於我。」
顧橫之忍著胸腔裏的震痛,道:「怪醫仁術,晚輩絕無刻意為難之心。隻是我娘近日氣色漸好,能走動,許是您先前開的藥方見了效,我娘的身體還有轉機,所以晚輩才來請先生下山看診。不論結果是好是壞,我顧氏絕無怨言,該付給先生的診費與謝禮也絕不會少。還請先生考慮。」
「我開的方子療效如何,我心裏有數,你娘分明——」老怪醫話說一半,看著青年滿身頹喪氣裏掙紮著星點希冀的模樣,沒忍心繼續說,那大概是迴光返照。
他又一次長嘆,使動木杖,原地轉著圈斟酌該怎麽辦。
顧橫之為緩解緊張,注意到他手裏的物什,多看兩眼便發現那分明是南方軍出產的東西——當初顧元錚留下來做診費的長.槍,不知何時被卸去槍刃,紅纓倒縛,做了拐杖。
老怪醫忽而停下動作,拄了拄那根槍棍,「我問你,你是不是從京城迴來的?」
顧橫之答:「是。」
老怪醫又問:「那你還會迴去否?」
顧橫之聚精會神地聽著,卻沒能及時迴答。他想起家中的母親、軍中的父親以及留在京中等他的意中人,握緊雙拳,低聲說:「會。」
老怪醫便頷首道:「既然如此,你隻要答應我,替我捎一些藥材送去給京城裏的一個人,我就跟你下山走一趟。」
「好,晚輩一定辦到。」顧橫之當即答應,不問具體,隻要對方肯下山為他娘看診就好。
因他的急切,老怪醫想說在前頭的醜話也覺沒必要再說,迴草廬收拾好藥箱,掩了門扉轉過身來,還是拄著那根槍棍。
顧橫之已經把蓑衣脫掉,和鬥笠一併暫放峰頂,手把手地牽著對方下山去。山路陡峭,一步一停,目光便不時從槍棍上滑過。
到底是他大姐曾經片刻不離身的兵器,愛槍亦如手足,他感到有些惋惜。
老怪醫其實腿腳尚麻利,但也樂得省些力氣。有餘暇看出他對自個兒拐杖的在意,就說:「兵刃最是不祥,我向來不贊成女娃碰,不沾穢物的手學好醫術能護家人便可,何必非要執兵器打打殺殺?」
「人各有誌,不分男女。」顧橫之簡短應道,下一刻又忍不住多言:「我娘就說過,逐誌者即為勇者。而我大姐,勇冠三軍。」
老怪醫卻說:「可你娘一身沉屙,大半都來自於戰場刀槍啊。你姐姐上次來,我也看出她身有舊傷,隻是現在年輕底子好,耐得起造罷了。」
顧橫之沉默幾許,俯睨群山間縹緲雲霧,迴答:「若時勢允許,我一家人,無人不願鑄劍為犁。」
視線收迴,便見眼前半步寬的羊腸道,他在一處稍微寬些的地方蹲下身,「這段路又陡又窄,我背您吧?」
老怪醫也不推辭,把藥箱固定到背後,便趴到他背上。
兩人下山的速度一下快起來,雨後山風沁涼,吹得山林萬物皆蕭索。
又是一年秋,火棘吐果,不日便要席捲四野,鑲紅厚土。
山腳下的平坦開闊處,紮著一頂不大不小的帳篷。
顧穰生從帳中搬出一把摺疊的藤椅,打開來四腳紮進土裏擺穩當了,才扶老妻出來坐下。而後他半蹲在老妻身邊,指著對麵的小山說:「阿綿,你看那兒。」
那是一大叢茂盛的覆蓋了整座山頭的楠竹林。一場雨後,成百上千竿茂竹仿佛再度被刷上一層青綠,遠遠觀之便仿佛可以聞到清新竹香。
君綿扶著丈夫的手臂,定定看了許久,輕聲說:「我想起我們剛剛成親那會兒,一起駐紮在朝天崖,崖上就有這麽一叢竹林。」
「不知根知底,總是不放心啊。」王正玄低聲嘟囔了一句,「也罷,先解決完賀今行,再談其他。到時候就該收拾陸潛辛了,這個畜牲……」
餘下還說了什麽,已經踏出書房的王玡天全然聽不見了。
守候多時的侍女提燈至他左右,瑩瑩兩團燈火翩躚,為他照亮腳下的路。
他卻仰望深不可測的夜空,忽然間,有些想念在鬆江隨處可見的大雁。
北地的雁群被節氣催趕著一路往南遷徙,秋意隨之在大江南北蔓延。
南疆尚在脫離夏日的邊緣,為這些自然生靈能夠順利抵達、過境,最後一場帶著暑氣的大雨痛痛快快地落了地。
大雨從午前瓢潑到黃昏,天地間直似黑雲壓山,雨停後卻蹦出一輪夕陽,豁然洞開般照徹孤峰頂上一間草廬。
緊閉許久的廬門終於從裏麵被推開,鶴髮雞皮的怪醫拄著一根木杖從廬中走出,慢慢走到下山唯一的路口。
赤城山怪醫結廬所在的峰頂不喜男子涉足,所以來求醫的青年人跪在次一級的台階上。不知他求了多久,頭上的鬥笠和身披的蓑衣都吸飽了雨水,仍有淅瀝的水跡蜿蜒淌地。
見老人現身,他摘掉鬥笠,抱拳欲行禮,一張口卻是止不住的咳。以致不得不用內力壓製住,才能啞聲說話:「顧橫之,求怪醫移動尊駕,到山腳下為我娘親看診。」
孤峰高且陡,他娘實在無法上來。
老怪醫早就認得他,嘆了口氣,無奈地說:「你們顧家不是第一次來問診求藥,應該明白,小老兒不是不想救命。而是你娘已經病入膏肓,藥石無醫,我就算跟你去守在她病床前也救不了她。你又何必自討苦吃,來為難於我。」
顧橫之忍著胸腔裏的震痛,道:「怪醫仁術,晚輩絕無刻意為難之心。隻是我娘近日氣色漸好,能走動,許是您先前開的藥方見了效,我娘的身體還有轉機,所以晚輩才來請先生下山看診。不論結果是好是壞,我顧氏絕無怨言,該付給先生的診費與謝禮也絕不會少。還請先生考慮。」
「我開的方子療效如何,我心裏有數,你娘分明——」老怪醫話說一半,看著青年滿身頹喪氣裏掙紮著星點希冀的模樣,沒忍心繼續說,那大概是迴光返照。
他又一次長嘆,使動木杖,原地轉著圈斟酌該怎麽辦。
顧橫之為緩解緊張,注意到他手裏的物什,多看兩眼便發現那分明是南方軍出產的東西——當初顧元錚留下來做診費的長.槍,不知何時被卸去槍刃,紅纓倒縛,做了拐杖。
老怪醫忽而停下動作,拄了拄那根槍棍,「我問你,你是不是從京城迴來的?」
顧橫之答:「是。」
老怪醫又問:「那你還會迴去否?」
顧橫之聚精會神地聽著,卻沒能及時迴答。他想起家中的母親、軍中的父親以及留在京中等他的意中人,握緊雙拳,低聲說:「會。」
老怪醫便頷首道:「既然如此,你隻要答應我,替我捎一些藥材送去給京城裏的一個人,我就跟你下山走一趟。」
「好,晚輩一定辦到。」顧橫之當即答應,不問具體,隻要對方肯下山為他娘看診就好。
因他的急切,老怪醫想說在前頭的醜話也覺沒必要再說,迴草廬收拾好藥箱,掩了門扉轉過身來,還是拄著那根槍棍。
顧橫之已經把蓑衣脫掉,和鬥笠一併暫放峰頂,手把手地牽著對方下山去。山路陡峭,一步一停,目光便不時從槍棍上滑過。
到底是他大姐曾經片刻不離身的兵器,愛槍亦如手足,他感到有些惋惜。
老怪醫其實腿腳尚麻利,但也樂得省些力氣。有餘暇看出他對自個兒拐杖的在意,就說:「兵刃最是不祥,我向來不贊成女娃碰,不沾穢物的手學好醫術能護家人便可,何必非要執兵器打打殺殺?」
「人各有誌,不分男女。」顧橫之簡短應道,下一刻又忍不住多言:「我娘就說過,逐誌者即為勇者。而我大姐,勇冠三軍。」
老怪醫卻說:「可你娘一身沉屙,大半都來自於戰場刀槍啊。你姐姐上次來,我也看出她身有舊傷,隻是現在年輕底子好,耐得起造罷了。」
顧橫之沉默幾許,俯睨群山間縹緲雲霧,迴答:「若時勢允許,我一家人,無人不願鑄劍為犁。」
視線收迴,便見眼前半步寬的羊腸道,他在一處稍微寬些的地方蹲下身,「這段路又陡又窄,我背您吧?」
老怪醫也不推辭,把藥箱固定到背後,便趴到他背上。
兩人下山的速度一下快起來,雨後山風沁涼,吹得山林萬物皆蕭索。
又是一年秋,火棘吐果,不日便要席捲四野,鑲紅厚土。
山腳下的平坦開闊處,紮著一頂不大不小的帳篷。
顧穰生從帳中搬出一把摺疊的藤椅,打開來四腳紮進土裏擺穩當了,才扶老妻出來坐下。而後他半蹲在老妻身邊,指著對麵的小山說:「阿綿,你看那兒。」
那是一大叢茂盛的覆蓋了整座山頭的楠竹林。一場雨後,成百上千竿茂竹仿佛再度被刷上一層青綠,遠遠觀之便仿佛可以聞到清新竹香。
君綿扶著丈夫的手臂,定定看了許久,輕聲說:「我想起我們剛剛成親那會兒,一起駐紮在朝天崖,崖上就有這麽一叢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