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照你的意思,至少小半個刑部都有問題。」
晏塵水沉默片刻,將目光移向虛空,沒有應這句話,「我起疑之後就轉了方向,暗中調查我的上峰。他年俸不過四百石,親眷也不富貴,私底下卻置了不少貴價產業。這些置業的錢款來源不明不白,他是賀鴻錦多年的心腹,他有貓膩,賀鴻錦肯定也不幹淨。」
賀今行知道他對刑部的感情很深,也為他覺得心痛,「這兩個案子翻出來,光是以權謀私、欺君罔上的罪名就跑不了,端看落在誰身上——以你所掌握的線索和證據,它落不到賀鴻錦身上。」
「據說賀鴻錦是你的伯父。」晏塵水突然迴頭,雖是陳述,勝似疑問。
突然得賀今行沒能及時接上話,緩了一刻才張口迴答,「道不同,就算是親父子親兄弟姐妹,又有什麽影響呢?」他雖坦然,臉上卻劃過一絲苦笑,然後說迴前言:「還記得當初我們去吳員外家探查,阻攔我們的是什麽人吧?」
晏塵水抿著唇,點頭表示自己當然記得。他查得越深,越能體會到這潭水有多渾。
賀今行繼續說:「你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如果賀鴻錦不幹淨,幕後主使絕不止他一人,甚至有可能他也隻是替人做事。你要告他,有多難、可能遭遇什麽可想而知。」
晏塵水早就想過這些,可即使想到了一切後果,也難以打消他心底的衝動。他望向夜空,天中明鏡已隱,使他忽然地無比難過。
「我到刑部入職第一天,在離家之前,讀了幾頁大宣律。楔言,『禮法乃國之綱紀,禮法立則人誌定、上下安』,我記在心裏一刻也不曾忘記。我一直盡心盡責地辦案,力求公平公正,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惡人。如今教我明明白白地知道,我身處的衙門裏有這麽多的遭汙,我聽命的上官並不清正嚴明,我實在做不到視若無睹,放任自流。」
成熟的做法應該是隱而不發保全自身,以免打草驚蛇,而後蟄伏著慢慢查找足夠的證據,可能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但隻要留得青山在,相信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可他忍不住去想,在隱忍的時間裏,又會釀出多少惡事。他旁觀不作為,是否無異於縱容,是否是為虎作倀。
賀今行完全理解他的想法,陪他靜立半晌,開口說:「你要真想現在就做些什麽,我支持你。但是要過公堂查六部堂官,須得陛下首可。陛下是否知曉刑部發生的這些事,知曉多少,也很重要。所以我想,不如你先上劾本參賀鴻錦,藉此試探出陛下的態度。陛下意動不消說,若是無意,最多降旨申斥你我,我們再另圖他法。」
「這幾日刑部在整治京中勛貴逾製蓄奴之風,彈劾賀鴻錦的太多,劾本大都留中積壓,不是好時機。等這事兒一結束,你就遞奏本到通政司,我會第一時間呈到禦前。你看可行?」
晏塵水斟酌良久,搖了搖頭,「謝謝你替我考慮,今行。但我不會向通政司遞參劾。很多人都知道你我是知交好友,我怕我要是遞了,不論內容,會先入為主給人一個你我結黨構陷賀鴻錦的印象。不止你,我爹在禦史台,我也應該迴避。」
賀今行大為不解:「你不走通政司也不走禦史台,那你還能怎麽上告?舉賢不避親仇,進諫參劾亦是一樣。塵水,隻要立身持正不存私心,縱然同僚有微詞,你我又有何懼?」
晏塵水不說自己打算怎麽辦,隻道:「我審案時會要求原被告雙方證人遵守迴避條例,我自己也盡量做到。」
賀今行見他堅持,知說下去不會有結果,不再相勸,「說起你爹,你有把這件事告訴他嗎?」
晏塵水想到老爹,慢慢蹲下身坐到台階上,說:「還沒。」
賀今行跟著掀袍坐下,認真道:「你不必因他而改變決定,但晏大人不是不通情理、不支持兒女誌向的人,你要以身涉險,我覺得應該讓他知曉。若有什麽事,他知情總比蒙在鼓裏更方便應對,心裏也好接受一些。」
晏塵水「嗯」了聲,把胳膊擱到膝上,就這麽安靜了好一會兒,忽然起身說要迴家。
賀今行正出神,下意識留客:「這麽晚了,不如留下來歇一宿?」
「我明日就迴衙門銷假,今晚得迴家熨官服。」晏塵水急性上來,說走就要走,一刻也不耽擱。
賀今行隻得叮囑他注意身體,送他一段路到大街上。
再迴到家中,星央在藤椅上翻了個身側躺著睡,容顏安寧,似夢至酣處。
賀今行拍到他的肩頭手頓了頓,然後收迴來按上自己眉心,佇立良久,直到夜風吹得指尖發涼,才趕緊把人叫醒迴屋裏睡。
翌日,七月十五。
夜漸長,文武百官到端門候朝時,天色仍偏青黛,一路宮燈尚未被掐滅。
賀今行來得晚了些,候朝房沒有位置,便自然地在外麵等,沒有去幾步之遙的通政司。
周遭稀稀落落皆是紫衣同僚,唯有一襲紅袍——除了從來不進直房的王大公子,別無他人。
王氏叔侄說來奇特。王相爺在朝野內外行走,樂於幫忙調解紛爭乃至斷明家事,喜愛熱鬧身側常有簇擁。而王大人作為王相爺的親侄兒,性情更加平和,也不見與誰為難,卻慣愛獨來獨往,讓想攀交的人屢屢碰壁。
偶爾碰到那一兩個人,卻又很主動相招:「幾日不見,小賀大人近來還好?」
晏塵水沉默片刻,將目光移向虛空,沒有應這句話,「我起疑之後就轉了方向,暗中調查我的上峰。他年俸不過四百石,親眷也不富貴,私底下卻置了不少貴價產業。這些置業的錢款來源不明不白,他是賀鴻錦多年的心腹,他有貓膩,賀鴻錦肯定也不幹淨。」
賀今行知道他對刑部的感情很深,也為他覺得心痛,「這兩個案子翻出來,光是以權謀私、欺君罔上的罪名就跑不了,端看落在誰身上——以你所掌握的線索和證據,它落不到賀鴻錦身上。」
「據說賀鴻錦是你的伯父。」晏塵水突然迴頭,雖是陳述,勝似疑問。
突然得賀今行沒能及時接上話,緩了一刻才張口迴答,「道不同,就算是親父子親兄弟姐妹,又有什麽影響呢?」他雖坦然,臉上卻劃過一絲苦笑,然後說迴前言:「還記得當初我們去吳員外家探查,阻攔我們的是什麽人吧?」
晏塵水抿著唇,點頭表示自己當然記得。他查得越深,越能體會到這潭水有多渾。
賀今行繼續說:「你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如果賀鴻錦不幹淨,幕後主使絕不止他一人,甚至有可能他也隻是替人做事。你要告他,有多難、可能遭遇什麽可想而知。」
晏塵水早就想過這些,可即使想到了一切後果,也難以打消他心底的衝動。他望向夜空,天中明鏡已隱,使他忽然地無比難過。
「我到刑部入職第一天,在離家之前,讀了幾頁大宣律。楔言,『禮法乃國之綱紀,禮法立則人誌定、上下安』,我記在心裏一刻也不曾忘記。我一直盡心盡責地辦案,力求公平公正,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惡人。如今教我明明白白地知道,我身處的衙門裏有這麽多的遭汙,我聽命的上官並不清正嚴明,我實在做不到視若無睹,放任自流。」
成熟的做法應該是隱而不發保全自身,以免打草驚蛇,而後蟄伏著慢慢查找足夠的證據,可能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但隻要留得青山在,相信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可他忍不住去想,在隱忍的時間裏,又會釀出多少惡事。他旁觀不作為,是否無異於縱容,是否是為虎作倀。
賀今行完全理解他的想法,陪他靜立半晌,開口說:「你要真想現在就做些什麽,我支持你。但是要過公堂查六部堂官,須得陛下首可。陛下是否知曉刑部發生的這些事,知曉多少,也很重要。所以我想,不如你先上劾本參賀鴻錦,藉此試探出陛下的態度。陛下意動不消說,若是無意,最多降旨申斥你我,我們再另圖他法。」
「這幾日刑部在整治京中勛貴逾製蓄奴之風,彈劾賀鴻錦的太多,劾本大都留中積壓,不是好時機。等這事兒一結束,你就遞奏本到通政司,我會第一時間呈到禦前。你看可行?」
晏塵水斟酌良久,搖了搖頭,「謝謝你替我考慮,今行。但我不會向通政司遞參劾。很多人都知道你我是知交好友,我怕我要是遞了,不論內容,會先入為主給人一個你我結黨構陷賀鴻錦的印象。不止你,我爹在禦史台,我也應該迴避。」
賀今行大為不解:「你不走通政司也不走禦史台,那你還能怎麽上告?舉賢不避親仇,進諫參劾亦是一樣。塵水,隻要立身持正不存私心,縱然同僚有微詞,你我又有何懼?」
晏塵水不說自己打算怎麽辦,隻道:「我審案時會要求原被告雙方證人遵守迴避條例,我自己也盡量做到。」
賀今行見他堅持,知說下去不會有結果,不再相勸,「說起你爹,你有把這件事告訴他嗎?」
晏塵水想到老爹,慢慢蹲下身坐到台階上,說:「還沒。」
賀今行跟著掀袍坐下,認真道:「你不必因他而改變決定,但晏大人不是不通情理、不支持兒女誌向的人,你要以身涉險,我覺得應該讓他知曉。若有什麽事,他知情總比蒙在鼓裏更方便應對,心裏也好接受一些。」
晏塵水「嗯」了聲,把胳膊擱到膝上,就這麽安靜了好一會兒,忽然起身說要迴家。
賀今行正出神,下意識留客:「這麽晚了,不如留下來歇一宿?」
「我明日就迴衙門銷假,今晚得迴家熨官服。」晏塵水急性上來,說走就要走,一刻也不耽擱。
賀今行隻得叮囑他注意身體,送他一段路到大街上。
再迴到家中,星央在藤椅上翻了個身側躺著睡,容顏安寧,似夢至酣處。
賀今行拍到他的肩頭手頓了頓,然後收迴來按上自己眉心,佇立良久,直到夜風吹得指尖發涼,才趕緊把人叫醒迴屋裏睡。
翌日,七月十五。
夜漸長,文武百官到端門候朝時,天色仍偏青黛,一路宮燈尚未被掐滅。
賀今行來得晚了些,候朝房沒有位置,便自然地在外麵等,沒有去幾步之遙的通政司。
周遭稀稀落落皆是紫衣同僚,唯有一襲紅袍——除了從來不進直房的王大公子,別無他人。
王氏叔侄說來奇特。王相爺在朝野內外行走,樂於幫忙調解紛爭乃至斷明家事,喜愛熱鬧身側常有簇擁。而王大人作為王相爺的親侄兒,性情更加平和,也不見與誰為難,卻慣愛獨來獨往,讓想攀交的人屢屢碰壁。
偶爾碰到那一兩個人,卻又很主動相招:「幾日不見,小賀大人近來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