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央也一起看,大部分漢字他都認識,組合起來卻叫人難懂。
隻要他問,賀今行就小聲解釋給他聽,「……學習不可以停止,讀書是個人終身的修行,讓人有書可讀、讓更多平民出身的孩童能讀書,則是朝廷應當承擔的事業。這一段闡明觀點,下一段就是作者的提議。他認為官府應該擴展社學,同時要加大力度肅清學田上的貪腐,譬如他出身地的社學就學員不多、產業收入卻不知去向……」
話剛說完,耳邊響起一道帶笑的低沉聲音,「小賀大人可是在看這一篇?」
賀今行當即側目。
薈芳館裏不知何時亮滿燈火,左旁路人亦不知何時變成了身著錦衣的王玡天,而後者舉起的摺扇遙榜上某篇文章。
麵對麵的距離太近,賀今行微微往右側退了些。
星央被他碰到肩膀,瞥來目光看到一張生麵孔,頓時警覺:「你是誰?」
王玡天收手抱臂,打量他一刻,扇骨點上自己胸膛,笑道:「朋友?」
「同僚。」賀今行同時說。
王玡天故作驚訝:「你我有這麽生分嗎?」
星央分得出語氣,且被他看得很不舒服,神情也帶上幾分兇狠。
賀今行拍拍他握緊的手背,嘆口氣,「確實是相熟的人,不必緊張。」
而後問:「王大公子為何在此?」
「文會開幕這麽熱鬧,忙完公事不來看一眼,豈不可惜?」王玡天再次看向那篇文章,「現在的社學製度確實漏洞頗多,是廉是貪、貪多貪少很看教諭人品。不止文章所提的廣泉路,漢中鬆江等等皆是如此。不過學田也是田,朝廷這迴改田丁稅法,可以將其包含在內,一併改了。」
賀今行沒料到他看得這麽認真,但他們想法是一致的,應道:「明日就讓小二所討論討論。」
「說做就做?」王玡天說:「你們下午不是還在與刑部議事麽,騰得出時間?」
下午議事的不止通政司一方,賀今行不奇怪對方知道自己的行蹤,但也不會把己司的安排說得太仔細,隻道:「這兩日沒那麽忙。」
王玡天當然不會追問,以給後來人讓位置的理由,邀他一道出館。
他們說這一會兒話,就有數道打量猜測的視線投過來。賀今行也覺久留不太妥當,便答應了,拉著星央的手臂一起離開。
華燈滿街,像一場專門舉辦的燈會,璀璨明亮蓋過星辰光輝。
「我近來有個想法。」王玡天用了心,麵對的不論是誰,都好似他知交一般,敞言暢談道:「新政隻在江南試點,最多影響到江南周邊。宣京作為天下城池中心,若是能在京畿同時推行,必受四方矚目,帶動新式風行。有這些理念潛移默化,到了真正推行改革的時候,也容易些。你覺得呢?」
賀今行有些意外,但與他打了幾年交道,知他春風拂麵之下必有所圖,思索道:「你說的有理,我沒意見。但宣京的平穩舉足輕重,要在京畿推新法,你我誰說了都不算,得稟告陛下和相爺,廷議通過才行。」
「章程如此。」王玡天頷首道,「但曠以為,隻要小賀大人贊同此法,那陛下和崔相爺也一定會允準。」
「你對我這麽自信?」賀今行也笑了,轉念又改口:「不對,應該這麽說,你是對你自己非常自信。」
「自信不好麽?」王玡天坦然展扇輕搖,從容無懼。
閑話著走過最擁擠的地段,王氏的馬車接走自家公子。星央瞧見有人賣狸奴崽子,湊過去看熱鬧。賀今行守在他身後,靜立半晌,迴望薈芳館。
他來這一趟,除了一睹文會盛況,還想試試能不能碰上忠義侯。侯爺今兒大半日都在薈芳館,但在他來之前就去了兵馬司,將將錯過。
可惜。
翌日一早,賀今行先去小二所,把學田的事情交待下去,才迴通政司點卯。
近午時分,小二所來人匯報,有幾卷相關的機密卷宗在戶部,調閱需要他的印章。他正好有事想找陸潛辛,便親自去戶部取。
到戶部衙門的時候正好是飯點,謝靈意今日也在本部當值,和自家堂官在同一片屋簷下吃飯。前者餐盤裏葷菜比素菜多,後者卻是白飯配青菜,始終茹素。
儒家提倡君子食不言,許多人踏入官場後都打破了這個習慣,但這裏仍然安安靜靜。
賀今行也分到一餐,飯罷說完卷宗,說起昨晚遇上王玡天。
「……他大概是想進言,讓京畿和江南路同時推行新法,怕我阻撓,所以才先來探我口風。」
謝靈意:「王氏在鬆江一兜子爛帳,王正玄先前十分反對新政,現在他侄兒忽然改性子了?誰知道他們一家人打的什麽算盤?」
陸潛辛仿佛聽到一件趣事,笑說:「他既然主動提起,又對新政有利,那就支持他唄。」
賀今行:「陸大人也這麽想?」
陸潛辛:「前幾年鬆江冒雪災,炭價高昂,一匹精布不一定能買到一盆灰炭,缺柴少炭而凍斃者不知幾何。在背後囤炭、操控市價的是誰,不用我說吧?柳氏商行從江北運炭過去,還和當地人起了些衝突,最後拿錢請王氏族老出麵才壓下來。」
謝靈意沉聲說:「鬆江路居大宣最北端,與其他路州往來不暢,凡有名姓的大家族,與王氏皆有繞不開的姻親。這是左手右手,白臉紅臉,都由他一家做了。」
隻要他問,賀今行就小聲解釋給他聽,「……學習不可以停止,讀書是個人終身的修行,讓人有書可讀、讓更多平民出身的孩童能讀書,則是朝廷應當承擔的事業。這一段闡明觀點,下一段就是作者的提議。他認為官府應該擴展社學,同時要加大力度肅清學田上的貪腐,譬如他出身地的社學就學員不多、產業收入卻不知去向……」
話剛說完,耳邊響起一道帶笑的低沉聲音,「小賀大人可是在看這一篇?」
賀今行當即側目。
薈芳館裏不知何時亮滿燈火,左旁路人亦不知何時變成了身著錦衣的王玡天,而後者舉起的摺扇遙榜上某篇文章。
麵對麵的距離太近,賀今行微微往右側退了些。
星央被他碰到肩膀,瞥來目光看到一張生麵孔,頓時警覺:「你是誰?」
王玡天收手抱臂,打量他一刻,扇骨點上自己胸膛,笑道:「朋友?」
「同僚。」賀今行同時說。
王玡天故作驚訝:「你我有這麽生分嗎?」
星央分得出語氣,且被他看得很不舒服,神情也帶上幾分兇狠。
賀今行拍拍他握緊的手背,嘆口氣,「確實是相熟的人,不必緊張。」
而後問:「王大公子為何在此?」
「文會開幕這麽熱鬧,忙完公事不來看一眼,豈不可惜?」王玡天再次看向那篇文章,「現在的社學製度確實漏洞頗多,是廉是貪、貪多貪少很看教諭人品。不止文章所提的廣泉路,漢中鬆江等等皆是如此。不過學田也是田,朝廷這迴改田丁稅法,可以將其包含在內,一併改了。」
賀今行沒料到他看得這麽認真,但他們想法是一致的,應道:「明日就讓小二所討論討論。」
「說做就做?」王玡天說:「你們下午不是還在與刑部議事麽,騰得出時間?」
下午議事的不止通政司一方,賀今行不奇怪對方知道自己的行蹤,但也不會把己司的安排說得太仔細,隻道:「這兩日沒那麽忙。」
王玡天當然不會追問,以給後來人讓位置的理由,邀他一道出館。
他們說這一會兒話,就有數道打量猜測的視線投過來。賀今行也覺久留不太妥當,便答應了,拉著星央的手臂一起離開。
華燈滿街,像一場專門舉辦的燈會,璀璨明亮蓋過星辰光輝。
「我近來有個想法。」王玡天用了心,麵對的不論是誰,都好似他知交一般,敞言暢談道:「新政隻在江南試點,最多影響到江南周邊。宣京作為天下城池中心,若是能在京畿同時推行,必受四方矚目,帶動新式風行。有這些理念潛移默化,到了真正推行改革的時候,也容易些。你覺得呢?」
賀今行有些意外,但與他打了幾年交道,知他春風拂麵之下必有所圖,思索道:「你說的有理,我沒意見。但宣京的平穩舉足輕重,要在京畿推新法,你我誰說了都不算,得稟告陛下和相爺,廷議通過才行。」
「章程如此。」王玡天頷首道,「但曠以為,隻要小賀大人贊同此法,那陛下和崔相爺也一定會允準。」
「你對我這麽自信?」賀今行也笑了,轉念又改口:「不對,應該這麽說,你是對你自己非常自信。」
「自信不好麽?」王玡天坦然展扇輕搖,從容無懼。
閑話著走過最擁擠的地段,王氏的馬車接走自家公子。星央瞧見有人賣狸奴崽子,湊過去看熱鬧。賀今行守在他身後,靜立半晌,迴望薈芳館。
他來這一趟,除了一睹文會盛況,還想試試能不能碰上忠義侯。侯爺今兒大半日都在薈芳館,但在他來之前就去了兵馬司,將將錯過。
可惜。
翌日一早,賀今行先去小二所,把學田的事情交待下去,才迴通政司點卯。
近午時分,小二所來人匯報,有幾卷相關的機密卷宗在戶部,調閱需要他的印章。他正好有事想找陸潛辛,便親自去戶部取。
到戶部衙門的時候正好是飯點,謝靈意今日也在本部當值,和自家堂官在同一片屋簷下吃飯。前者餐盤裏葷菜比素菜多,後者卻是白飯配青菜,始終茹素。
儒家提倡君子食不言,許多人踏入官場後都打破了這個習慣,但這裏仍然安安靜靜。
賀今行也分到一餐,飯罷說完卷宗,說起昨晚遇上王玡天。
「……他大概是想進言,讓京畿和江南路同時推行新法,怕我阻撓,所以才先來探我口風。」
謝靈意:「王氏在鬆江一兜子爛帳,王正玄先前十分反對新政,現在他侄兒忽然改性子了?誰知道他們一家人打的什麽算盤?」
陸潛辛仿佛聽到一件趣事,笑說:「他既然主動提起,又對新政有利,那就支持他唄。」
賀今行:「陸大人也這麽想?」
陸潛辛:「前幾年鬆江冒雪災,炭價高昂,一匹精布不一定能買到一盆灰炭,缺柴少炭而凍斃者不知幾何。在背後囤炭、操控市價的是誰,不用我說吧?柳氏商行從江北運炭過去,還和當地人起了些衝突,最後拿錢請王氏族老出麵才壓下來。」
謝靈意沉聲說:「鬆江路居大宣最北端,與其他路州往來不暢,凡有名姓的大家族,與王氏皆有繞不開的姻親。這是左手右手,白臉紅臉,都由他一家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