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厭深笑道:「要落實一項政策,製定與執行缺一不可。不止要看上頭的人怎麽下達命令,還要看底下的人具體怎麽去做。屍位素餐、敷衍塞責會耽誤進程,拔苗助長、過猶不及也會毀了整個政策。前者罪行清楚明白,後者還可以推脫是一心為公,是為了加快速度辦好事情,是沒能把握好、顧慮到的失誤,是上頭逼太緊,才亂了陣腳。」
有些人不想做事,但頂著聖旨又不能不做,所以幹脆把事情做絕,做成非撤不可的死局,以此來倒逼讓他做事的人。
這種手段並不鮮見,賀今行考慮過這一點,「身在宣京,江南地方如何行事,是謹遵號令還是倒行逆施,眼看不見耳聽不到……隻能依靠監察。」
但是,他無奈道:「各路道官建職多年,難保和地方官府沒有勾結,若是給出權力,他們卻一同陽奉陰違,反而壞事。能組建一支專門的監察隊伍最好,但我要是在朝會上提議,各方必定都要塞人進來,這又違背了初衷。就算我能說服陛下讓我一手組建,短時間內也很難找到足夠多的可用的人手。」
「所以我選擇先相信許輕名許大人,再行籌備。」
張厭深:「許輕名就一定可信麽?假以時日,他未必比秦毓章差啊。」
賀今行默然,不止一個人跟他提許輕名,但他的迴答沒有變過:「我不猜他在想什麽,隻看他在做什麽。」
「你倒是不問出身。」張厭深隻一提,並不硬要改變他的看法,繼續說:「其實還有一類監督的辦法,不能用具體的人,可以用輿論用風氣。」
賀今行思索道:「老師是說……大文會?」
薈芳館文會開幕日定於七月初七,沒剩幾天了。
張厭深:「此前裴孟檀和忠義侯把勢頭造得很足,全國各地都有許多優秀士子趕來參會,等文會結束,他們獲得的訊息、接收到的思想,就會隨他們迴鄉而發散於五湖四海。」
賀今行不自覺蹙眉,「來參加文會的基本都是寒窗苦讀尚未出仕的士子,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不管對政事見解如何,為國家百姓著想的心是純粹的,學生……不忍利用他們。」
他頓了頓,垂首道:「文會的作用就是交流溝通,是那些遠道而來的讀書人們的主場。這場文會由忠義侯舉辦,他自然有舉辦的目的,再摻雜其他政治意圖,未免太過混亂,把主體也蓋住了。」
張厭深明了他的態度,嘆道:「顧慮太多,皆成掣肘。」
然而賀今行實在做不到無所顧忌,沉吟半晌,隻能說:「我再想想。」
又坐一刻,話盡相別,
張厭深目送學生的身影消失,問一旁靜如佛像似的老友:「你也都聽到了,你覺得我這個學生怎麽樣?」
弘海不答,合掌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張厭深哈哈笑,然後問:「那你是不是該站在我這邊?」
法師撿起被他拂下案幾丟到炕上的《金剛經》,攤開來放到他麵前,繼續念道:「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經聲如沉鍾連綿不絕,張厭深嘟囔一句「來來迴迴地念一本經真沒意思啊」,扭頭望向窗外。
秋陽正好,如佛光灑滿至誠山。
賀今行沿階而下,落葉夾道,小沙彌們已清掃到山腳。
賀冬坐在亭裏等他,馬匹和馬車都係在原處,不見其他身影。
賀今行問:「星央去哪兒了?」
賀冬訝異道:「他不是跟你在一塊兒麽?」
「我們到禪房不久,他就先下山了——」賀今行心中一突,環望四野。
群山颯颯,長風穿林掠水,趕起數隻飛鳥。
江北與京畿的交界處,野林中,一名背著抱負的青年拚命奔跑,身後綴著兩道若有若無的影子。他快,他們也快。他慢,他們也慢。
他被追了一個日夜,一直在這幾座山上打轉,已然反應過來,對方是想攔著他不讓他進京。
若是一直被耽擱在此,他自稷州北上所準備的一切都是徒勞。
該怎麽脫身?他焦躁地想著,腳下忽然一空,隻來得及咬住舌頭,便摔到了底。有落葉、野草與泥土墊著,沒有摔得預想中的那麽疼痛,反而口腔中瀰漫開血腥。
這似乎是一個廢棄已久的捕獵陷阱,他掙紮起身,距離洞口還差一點距離。
「裴公子。」坑洞上方出現一名穿黑衣的中年男人,正是追趕他的人之一,低頭看著他,「要不要拉你一把?」
事已至此,裴明憫鎮靜下來,吐出一口血沫,理清身上沾染的枯葉泥屑,再舉起手臂,「勞駕。」
對方將他拉出陷阱,迴頭問:「怎麽處理?」
樹下還站著另一個人,裴明憫看過去,卻是張熟臉。他唿出一口氣,先聲質問:「我犯了什麽罪?」
陸雙樓抱著刀,神情漠然:「定罪判罰都不關我的事,我隻負責執行。而你,現在就是我的任務。」
既是任務,那就有下令的人。也對,漆吾衛不可能擅自行事。裴明憫想到這大概是皇帝的命令,不由發笑,笑得直不起腰。
在旁盯著他的黎肆後退一步,「好好的,你突然笑什麽?」
「我笑世事難料。」裴明憫抬起頭,依然看著陸雙樓,笑意不止:「你我當年同窗讀書,有誰能知今日,君為鷹犬,我為亡徒。」
陸雙樓走近兩步,「雖然是事實,但從你嘴巴裏說出來,還真不好聽。」
有些人不想做事,但頂著聖旨又不能不做,所以幹脆把事情做絕,做成非撤不可的死局,以此來倒逼讓他做事的人。
這種手段並不鮮見,賀今行考慮過這一點,「身在宣京,江南地方如何行事,是謹遵號令還是倒行逆施,眼看不見耳聽不到……隻能依靠監察。」
但是,他無奈道:「各路道官建職多年,難保和地方官府沒有勾結,若是給出權力,他們卻一同陽奉陰違,反而壞事。能組建一支專門的監察隊伍最好,但我要是在朝會上提議,各方必定都要塞人進來,這又違背了初衷。就算我能說服陛下讓我一手組建,短時間內也很難找到足夠多的可用的人手。」
「所以我選擇先相信許輕名許大人,再行籌備。」
張厭深:「許輕名就一定可信麽?假以時日,他未必比秦毓章差啊。」
賀今行默然,不止一個人跟他提許輕名,但他的迴答沒有變過:「我不猜他在想什麽,隻看他在做什麽。」
「你倒是不問出身。」張厭深隻一提,並不硬要改變他的看法,繼續說:「其實還有一類監督的辦法,不能用具體的人,可以用輿論用風氣。」
賀今行思索道:「老師是說……大文會?」
薈芳館文會開幕日定於七月初七,沒剩幾天了。
張厭深:「此前裴孟檀和忠義侯把勢頭造得很足,全國各地都有許多優秀士子趕來參會,等文會結束,他們獲得的訊息、接收到的思想,就會隨他們迴鄉而發散於五湖四海。」
賀今行不自覺蹙眉,「來參加文會的基本都是寒窗苦讀尚未出仕的士子,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不管對政事見解如何,為國家百姓著想的心是純粹的,學生……不忍利用他們。」
他頓了頓,垂首道:「文會的作用就是交流溝通,是那些遠道而來的讀書人們的主場。這場文會由忠義侯舉辦,他自然有舉辦的目的,再摻雜其他政治意圖,未免太過混亂,把主體也蓋住了。」
張厭深明了他的態度,嘆道:「顧慮太多,皆成掣肘。」
然而賀今行實在做不到無所顧忌,沉吟半晌,隻能說:「我再想想。」
又坐一刻,話盡相別,
張厭深目送學生的身影消失,問一旁靜如佛像似的老友:「你也都聽到了,你覺得我這個學生怎麽樣?」
弘海不答,合掌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張厭深哈哈笑,然後問:「那你是不是該站在我這邊?」
法師撿起被他拂下案幾丟到炕上的《金剛經》,攤開來放到他麵前,繼續念道:「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經聲如沉鍾連綿不絕,張厭深嘟囔一句「來來迴迴地念一本經真沒意思啊」,扭頭望向窗外。
秋陽正好,如佛光灑滿至誠山。
賀今行沿階而下,落葉夾道,小沙彌們已清掃到山腳。
賀冬坐在亭裏等他,馬匹和馬車都係在原處,不見其他身影。
賀今行問:「星央去哪兒了?」
賀冬訝異道:「他不是跟你在一塊兒麽?」
「我們到禪房不久,他就先下山了——」賀今行心中一突,環望四野。
群山颯颯,長風穿林掠水,趕起數隻飛鳥。
江北與京畿的交界處,野林中,一名背著抱負的青年拚命奔跑,身後綴著兩道若有若無的影子。他快,他們也快。他慢,他們也慢。
他被追了一個日夜,一直在這幾座山上打轉,已然反應過來,對方是想攔著他不讓他進京。
若是一直被耽擱在此,他自稷州北上所準備的一切都是徒勞。
該怎麽脫身?他焦躁地想著,腳下忽然一空,隻來得及咬住舌頭,便摔到了底。有落葉、野草與泥土墊著,沒有摔得預想中的那麽疼痛,反而口腔中瀰漫開血腥。
這似乎是一個廢棄已久的捕獵陷阱,他掙紮起身,距離洞口還差一點距離。
「裴公子。」坑洞上方出現一名穿黑衣的中年男人,正是追趕他的人之一,低頭看著他,「要不要拉你一把?」
事已至此,裴明憫鎮靜下來,吐出一口血沫,理清身上沾染的枯葉泥屑,再舉起手臂,「勞駕。」
對方將他拉出陷阱,迴頭問:「怎麽處理?」
樹下還站著另一個人,裴明憫看過去,卻是張熟臉。他唿出一口氣,先聲質問:「我犯了什麽罪?」
陸雙樓抱著刀,神情漠然:「定罪判罰都不關我的事,我隻負責執行。而你,現在就是我的任務。」
既是任務,那就有下令的人。也對,漆吾衛不可能擅自行事。裴明憫想到這大概是皇帝的命令,不由發笑,笑得直不起腰。
在旁盯著他的黎肆後退一步,「好好的,你突然笑什麽?」
「我笑世事難料。」裴明憫抬起頭,依然看著陸雙樓,笑意不止:「你我當年同窗讀書,有誰能知今日,君為鷹犬,我為亡徒。」
陸雙樓走近兩步,「雖然是事實,但從你嘴巴裏說出來,還真不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