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完,又自言自語似的接道:「不過,優免也是有限度的,隻限在田丁。其他財產倒是不在保護,區分開就好了。」


    他看向崔連壁,再看賀今行,「那我們再改一改?」


    賀今行被長官和同僚一起看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凝重。他知道,他不管點頭還是搖頭,都得慎之又慎。


    他並非不知禦民之術,以弱貧疲為要。可他若是一介布衣,對官府的期望除了庇護自己,一定還有另一條,能為自己與家人帶來富足安康。


    於是他說出自己的意見:「我想,人生在世,不論是誰,最基礎的訴求與最初始的願望,都是活下去、活好。所以,可以把這條添進去,糅起來,雙管齊下?」


    崔連壁知他雖然溫和,卻也是個心硬不怕事的。自己勸了一通,他還是不願意放棄直接給到老百姓的實惠,哪怕給出去容易收迴難。但又如前言,這並不是現在需要考慮的,至於未來誰又說得準?


    「那就兩頭並進,一起準備著。」他點點頭,和藹道:「不過,先不急著提,等捐官結束再說。」


    畢竟豪富裏的商人不在少數,極有可能花錢捐官。這一點並非專門針對他們,但人心難測,提早了對開捐沒好處。


    賀今行二人也明白,一齊應答。


    崔連壁道:「行了,我相信你們知道該怎麽做。下去好好準備準備,過午叫王正玄他們過來,一起把這事兒定下。」


    賀今行與謝靈意便一同起身,躬身行禮道:「多謝崔大人提點、支持。」


    崔連壁待他們抬起頭,才說:「陛下支持,我才支持。明白嗎?」


    謝靈意說:「崔大人就不曾支持過秦毓章。」


    崔連壁笑了笑,然後搖著頭站起來,張臂拍拍兩人的臂膊,「好好幹吧。這是能翻天覆地的大事,幹好了,日後史書上會有你們的名字。」


    兩人皆肅容,再度拜謝,退出直房。


    政事堂院子裏一棵樹一盆花都沒有,灰石磚被照得發白,走兩步便覺腳底下好似有熱氣蒸騰。


    賀今行以手作遮,邊走邊望天上昭昭明日,忽然說:「如果能讓更多的人讀書就好了。」


    謝靈意聽到他沒來由的話,也眯著眼看天,「幼皆有所教,皆有所長,隻能是在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吧?現在肯定不行。」


    賀今行說:「但我們可以慢慢來,一步一步地去夠。就算你我有生之年做不到,隻要這個夙願傳下去,後世早晚會實現。」


    「子子孫孫無窮盡嗎?」謝靈意想到自己的祖父,以及從未謀麵的父親。


    賀今行:「天下有誌者皆為同道,不分今古與年歲,亦不分巾幗與鬚眉,又何必拘於『子孫』二字?」


    七月的日光依然耀眼奪目,不可久視。他低頭,眼裏的光芒也沉澱下去,「罷了,先把眼前的關口過了。」


    兩人很快迴到小二所,把草案需要改動的章節拆出來,叫上幾個下屬一塊兒圍著長桌討論修改,緊趕慢趕才在未正之前收尾。


    眾人都站起來活動筋骨,一起分食餐飯,忽然有人問:「我們能順利通過麽?」


    此話一出,大家都停下動作,看向共同的上峰。他們不論出身哪個衙門,最初抱著什麽目的來,但沒日沒夜地辛苦了這幾日,再看那不厚不薄的一遝草案,便都是自己的心血。


    賀今行自然分辨得出他們眼裏的珍重與期盼,他不能也不願辜負,遂飲盡杯中涼茶,點頭說:「能。」


    很快,崔相爺派人來請,謝靈意把謄抄好的副本都帶上,道一句「我去了」便踏出直房。


    政事堂正廳中,六部高官皆到,就連晏永貞也被叫來了,和賀鴻錦坐在進門左手邊。對麵角落裏,陸潛辛獨自靜坐,往前略過一把空椅,就是閉目養神的盛環頌。而在他斜對麵,王正玄低頭吹茶,坐他下手的王玡天慢搖絹扇,往大門投來視線。


    目光相錯,兩人依次行禮拜見諸位長官,將草案交給他們閱覽。


    謝靈意到一邊做文書記錄,賀今行站在堂中口述總結:「……農戶的丁口稅與其擁有的田地折算到一起,有田者稅,無田者免;豐年不加,欠年酌減。秦甘不提,其他譬如寧西路,雖未受戰亂過多侵擾,但近年天災頻繁,百姓損失亦慘重,稅賦也應當再額外降低一些……」


    「……商人本就是據其所販貨物而分門別類地課稅,現在隻是劃分地更細一些,一物一稅不兩征。這兩年為了支撐戰事,商稅一提再提,現在該適時地降低一些,讓普通商戶也有休養生息的空間。」


    陸潛辛還沒輪到草案,但大體內容都是知曉的,嘆道:「折在一起倒是挺方便。我聽聞先帝曾經就想這麽做,隻是種種原因沒能施行,今兒若能改成,也算承他老人家前誌了。」


    同樣閑著的賀鴻錦說:「戰後走輕徭薄賦的路子肯定沒錯,可百姓的負擔輕了,國庫的缺口就更大了。隻能靠捐官,開捐的壓力也太大了些。」


    他說話時看的是上首,賀今行沒急著做聲,果然聽崔連壁說:「開始是難一些,但再難也要頂住。老陸啊,這期間戶部一定要把控好分寸。」


    被點名的陸潛辛應道:「相爺放心,下官心中有一條線,絕不越過去。」


    賀鴻錦接著說:「財帛名利動人心,若有不法不軌之人事,光憑戶部或許沒法及時矯正,誤事誤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