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孩子……可你拒絕出使,南越那邊怎麽辦?」裴公陵問他,問的不是抗旨會有什麽後果,而是讓使團開了天窗,對兩邊百姓會有什麽影響。


    裴明憫說:「朝廷已經決定援助南越,不論迴訪的使節是誰,大局都不會改變。所以不是一定要我去才行,陛下另指人選即可。」


    「理倒不算糙……既然如此,」裴公陵迴頭望了眼大門裏,一把將他摟過來,咬耳朵:「你要是打定主意去京城的話,不如現在就走吧。」


    「啊?」裴明憫捂住嘴,也往門裏瞧了眼,壓低聲音:「這、這時候怎麽走啊?」


    莫說他父親派人盯著,他抬起雪白的袖子,光是熱孝之中,就不可輕易離親出走。


    裴公陵笑了笑:「人都沒了,還顧忌這些幹什麽?身前孝於行,身後孝於心,你心裏時刻記掛著老爺子就夠了。他若在乎這些身後的虛禮,當初就不會執意進京。」


    說著笑容消去,他嘆惋一刻,重新從容道:「確實是你爹讓我來勸你的。但我來之前,就讓書童悄悄去準備行李和馬車了。你要是願意,就假裝跟我迴院裏,然後我帶你繞路去北門兒,神不知鬼不覺地就能讓你溜走。至於你爹那邊,我先替你頂著。」


    裴明憫目露震驚地看著他。


    裴公陵莫名覺得有些掛不住麵兒,輕咳一聲,繼續耳語:「放心吧,你爺爺再也不會醒來,你我叔侄悄悄離家出走,也再不會被他罵了。」


    裴明憫眨了眨眼,糾正道:「爺爺從來沒有罵過我。」同時搭上二叔的肩膀,試圖借力站起來。


    「是,是,你這個小書呆子最聽他的話,芷因才愛跟二叔一起溜出去玩兒。」裴公陵把人扶起來,不緊不慢地跨進園子裏,朝門後蹲守的小廝揮了揮手。


    趁著小廝去大老爺院子裏匯報,叔侄倆悄悄摸摸出了荔園,披星戴月向北疾奔。


    與此同時,一行打著白虎旗的兵丁從江南路過來,分了兩個人去稷州接應裴使節,其餘人便順著黍水一路往南飛馳。


    跨進枝州地界,已是七月,立秋的第一場雨席捲山林。


    顧氏在蒙陰的老宅建成已百餘年,間年的維護,也難掩風吹日曬的歲月痕跡。


    雨水順著斑駁的瓦槽淌下屋簷,綿密成簾掛在窗前,削弱了天光。室內便不得不點上幾盞燈燭,燭光昏黃,照得躺在床榻上的婦人臉色更如蠟一般灰敗。


    唐神醫說,君夫人沉屙太多,已入膏肓,醒著的時候身體要承受極大的痛苦,所以常會昏睡過去。


    至於幾時會醒,能堅持清醒多久,則要看她自己的意願。他診治到如今,對家屬隻剩「順其自然」四個字。


    顧橫之自抵家起,幾乎所有時間都守在床前。他趕路趕得極限,又熬了兩日夜,實在扛不住,趴在床沿沉沉睡去。


    這一睡,便夢到了許多年幼時的往事。


    他四五歲上,阿娘尚未從前線退下來,身體也還好。她做姑娘時是位擅劍的俠女,嫁為顧家婦之後,也沒有落下,休沐時來了興致便會教上他幾式。


    然而當他想要在每日課程裏加一門劍術的時候,阿娘阻止了他,她說:「顧家兒女,還是要精學槍法的好。日後若上了戰場,你、蓮子再加其他兄弟姐妹,就可以一起結陣禦敵。我們南方軍的槍陣可是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哦。」


    君綿很為她所在的軍隊自豪,也對她兩個兒子充滿深切地期望。


    然而,她剛懷上首胎便起戰事,生產時驟聞父喪險些崩漏,由此傷了底子。好不容易振作,又不得不送幼子入京——那是她被生生剜走的血肉,從此再也無法癒合。


    她不再著鎧,不再配劍,不再上關樓。唯有湯藥,日日不離口。


    顧橫之長大些,開始隨蒙陰駐軍操練。他每日都迴家,偶爾會撞上她對著滿桌子幼童玩具發呆,或是悶頭擦拭她心愛的佩劍。


    這時他就會退到屋外的芭蕉後麵躲著,等阿娘出來,再裝作才迴家。就像他不願讓娘傷心,所以從不哭泣。


    而今他明知是夢境重現,不再似當時不知所措,卻不知怎地,難以自抑地垂下兩行淚來。


    臉頰上忽有綿軟的觸感,如指腹一般拂拭而過。


    顧橫之猛地睜開雙眼,就見灰白的指尖在眼前垂落。


    「娘!」


    君綿依然躺著,但眼皮半睜,嘴唇翕動,竟是醒了。


    顧橫之鬆口氣,忙端起一旁茶幾上的陶壺。摸著尚是溫的,就倒了杯水,用小匙一點一點地餵他娘喝下。


    君綿潤過嗓子,勉強發出細細的聲音:「何時到的?」


    「前天,三十晚上。」顧橫之仔細地看著她,生怕哪裏有什麽不妥,又想到躺久了難受,「要坐起來嗎?」


    君綿的麵色卻很平靜,她點點頭,再問:「上一餐吃了沒?」


    「吃過了。」顧橫之將她抱起來,在床頭放足靠枕,才讓她靠上去。


    母子相視一刻,他眼中再不見淚意,隻餘傷心:「兒子迴來晚了。」


    「不晚。」君綿抓著他的手臂,把人上上下下地看遍,聲音亦蓄出一絲力量,「你在西北做的事,王義先都在信裏告訴我了。他說你身先士卒,不畏艱辛,凡你帶過的兵,都很服你。」


    「我兒英勇,無愧於先祖,無愧於百姓。朝廷沒有給你匹配的嘉獎,但在為娘心裏,你已經做得很好很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