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宣讀完旨意,叫了裴明憫接旨,便先將跪在首位的中年男人扶起來,「孟檀公請起。」
裴孟檀網巾下的頭髮白了一半,借對方一臂起身,道:「有勞。」
舍人低聲笑說:「相爺折煞下官了,陛下一直掛念著您,對小裴大人更是給予厚望。」
裴孟檀好些天沒聽到這個熟悉的稱唿,恍了一下神,嘆道:「陛下仁德,我裴氏定不叫他老人家失望。」
二人各自閑話一句,該上前來接旨的裴明憫卻遲遲未來,不由齊齊看向跪了一地的人群中間。
清俊而挺拔的青年仍在原地,沒有挪動一點兒。
舍人臉上的笑容變淡,提醒道:「小裴大人?您沒聽見麽?」
裴明憫抬起一張沒有表情的臉,迴答:「聽見了,但是,裴澗不能接旨。」
時間仿佛停滯了一瞬,宣旨的舍人迴過神,「……孟檀公,我是不是聽錯了?」
裴孟檀擰眉看著自己的兒子:「你又犯什麽倔?」
裴明憫復又低下頭,任誰如何說,都沒有再給出一點迴應。
周遭漸起議論,裴孟檀無法,代他接了聖旨,遣退族人,將來使安頓好。
很快,人群散得幹幹淨淨,唯有裴明憫跪在大門前,從傍晚到深夜。裴夫人勸不了他,就迴頭去找丈夫鬧。
蟲鳴聲聲叫出繁星漫天,一片靜謐中,守門的護院們忽然躬身行禮,齊聲叫「大老爺」。
裴孟檀擺擺手,叫他們都下去,隻留個心腹在門裏影壁處守著。
他獨自繞到兒子跟前,作為大家族主心骨的威嚴卸去,隻剩無盡的疲憊:「你還想鬧到什麽時候?」
裴明憫許久沒有喝水,嗓子亦是沙啞的:「陛下為什麽要任命我為使節?」
裴孟檀看他穿的夏衫單薄,跪了這許久,膝蓋肯定腫了,不由心疼。旋即想到事情起因,又升起幾分惱怒:「難道你連這都看不透嗎?當然是因為陛下知道你爹沒泄露過會試考題,是冤枉的。但你爹我已經請辭,所以隻能從你這裏彌補。」
裴明憫當然想到了這一種可能,他不接受這個解釋,「既然陛下一早就知曉父親冤枉,為何還要如此相逼,害得祖父自盡?」
裴孟檀也恨,但他這些日子已大致揣摩出皇帝的布局用意,知道他爹是為他而死。他再一次後悔沒有讓自己的兒子早早跟在自己身邊,也不該為了保護他而瞞著他許多事情,如今個中曲折沒法一一解釋,隻能籠統地含糊地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裴明憫不服:「民為本,社稷為客,眾星拱北辰,是為之有德。否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若我裴氏有罪,那我不能代表大宣,去與他國外交。若無罪,我更不能接受這種安撫和彌補,仿若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去出使南越。」
裴孟檀見他還是不願服軟,道:「你是橫豎都有理,那你要幹什麽?啊?抗旨不遵,讓整個裴氏都被你連累?」
「我要迴京,向陛下要一個真相。」裴明憫亦提高聲音說:「若父親怕被我連累,那便收迴給我的姓氏,我做的所有事都由我一人擔。」
「住口!」裴孟檀喝道,指著他難以置信地說:「滿嘴胡話,我看你是瘋了。」
當爹的拂袖而去,父子倆再次不歡而散。
裴明憫喘了幾口長氣,身子一軟跪坐下來,亦覺自己剛剛衝動——他怎麽可能不要自己的姓呢?
他答應過爺爺,答應過妹妹,要讓裴氏長長久久,不敗不沒。
他撐住額頭,半晌,從袖中取出一紙舊文章,展開對著月與燈細看。
內容他已能夠誦背,然而每每再端詳,都能讓他找迴冷靜。
不知多了多久,耳側忽然響起一道男聲:「好文章,好見解,就是不像你的字跡,不知作者是誰?」
裴明憫一個激靈,合上紙張迴頭看,見是二叔,才鬆口氣,說:「今行寫的,還請二叔不要告訴別人。」
「是那小子啊,那就不奇怪了。」裴公陵看他小心收起文章,也就不多提,將帶來的水囊遞出去,「嚐嚐,小西山上的泉水,兌的前一陣才收集的梔子花蜜。」
裴明憫喝掉半囊,喉嚨終於舒爽許多,不願提今日的事,幹脆順他的話說起小西山,「現在這時候,李先生他們應該遊學去了吧?」
「是啊,李蘭開帶隊去了寧西路,聽說你爺爺過世,還寄信來勸我節哀。」裴公陵提起下擺,挨著他席地而坐,「我還記得你在小西山讀書的時候,說要效仿範文正公,不論身居朝野內外,都要為君解憂難,為民謀福祉。」
裴明憫沉默一刻,說:「二叔是來勸我的嗎?」
「我隻是好奇。」裴公陵一直窩在小西山做教書先生,對朝堂卻並非一無所知,「出使南越是個機會,等你圓滿迴京復命,陛下極有可能會順勢奪情,讓你起復。你既有那樣的誌向,就不能像我一樣不食君祿,否則萬般皆是空談。」
他頓了頓,誠懇地問:「所以,你為什麽會拒絕這個機會?」
裴明憫被他平和的目光籠罩,不自覺挺直脊背,認真地迴答:「立身立命之前,要先立心。我心不定不正,我不論走哪條道,都不能長久。」
裴公陵聽得笑道:「那你想走什麽樣的道,想清楚了麽?」
裴明憫仔細想了想,搖頭說:「沒想好。但總是不偏離正道,大道,光明磊落的道。」
裴孟檀網巾下的頭髮白了一半,借對方一臂起身,道:「有勞。」
舍人低聲笑說:「相爺折煞下官了,陛下一直掛念著您,對小裴大人更是給予厚望。」
裴孟檀好些天沒聽到這個熟悉的稱唿,恍了一下神,嘆道:「陛下仁德,我裴氏定不叫他老人家失望。」
二人各自閑話一句,該上前來接旨的裴明憫卻遲遲未來,不由齊齊看向跪了一地的人群中間。
清俊而挺拔的青年仍在原地,沒有挪動一點兒。
舍人臉上的笑容變淡,提醒道:「小裴大人?您沒聽見麽?」
裴明憫抬起一張沒有表情的臉,迴答:「聽見了,但是,裴澗不能接旨。」
時間仿佛停滯了一瞬,宣旨的舍人迴過神,「……孟檀公,我是不是聽錯了?」
裴孟檀擰眉看著自己的兒子:「你又犯什麽倔?」
裴明憫復又低下頭,任誰如何說,都沒有再給出一點迴應。
周遭漸起議論,裴孟檀無法,代他接了聖旨,遣退族人,將來使安頓好。
很快,人群散得幹幹淨淨,唯有裴明憫跪在大門前,從傍晚到深夜。裴夫人勸不了他,就迴頭去找丈夫鬧。
蟲鳴聲聲叫出繁星漫天,一片靜謐中,守門的護院們忽然躬身行禮,齊聲叫「大老爺」。
裴孟檀擺擺手,叫他們都下去,隻留個心腹在門裏影壁處守著。
他獨自繞到兒子跟前,作為大家族主心骨的威嚴卸去,隻剩無盡的疲憊:「你還想鬧到什麽時候?」
裴明憫許久沒有喝水,嗓子亦是沙啞的:「陛下為什麽要任命我為使節?」
裴孟檀看他穿的夏衫單薄,跪了這許久,膝蓋肯定腫了,不由心疼。旋即想到事情起因,又升起幾分惱怒:「難道你連這都看不透嗎?當然是因為陛下知道你爹沒泄露過會試考題,是冤枉的。但你爹我已經請辭,所以隻能從你這裏彌補。」
裴明憫當然想到了這一種可能,他不接受這個解釋,「既然陛下一早就知曉父親冤枉,為何還要如此相逼,害得祖父自盡?」
裴孟檀也恨,但他這些日子已大致揣摩出皇帝的布局用意,知道他爹是為他而死。他再一次後悔沒有讓自己的兒子早早跟在自己身邊,也不該為了保護他而瞞著他許多事情,如今個中曲折沒法一一解釋,隻能籠統地含糊地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裴明憫不服:「民為本,社稷為客,眾星拱北辰,是為之有德。否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若我裴氏有罪,那我不能代表大宣,去與他國外交。若無罪,我更不能接受這種安撫和彌補,仿若什麽都沒發生一樣,去出使南越。」
裴孟檀見他還是不願服軟,道:「你是橫豎都有理,那你要幹什麽?啊?抗旨不遵,讓整個裴氏都被你連累?」
「我要迴京,向陛下要一個真相。」裴明憫亦提高聲音說:「若父親怕被我連累,那便收迴給我的姓氏,我做的所有事都由我一人擔。」
「住口!」裴孟檀喝道,指著他難以置信地說:「滿嘴胡話,我看你是瘋了。」
當爹的拂袖而去,父子倆再次不歡而散。
裴明憫喘了幾口長氣,身子一軟跪坐下來,亦覺自己剛剛衝動——他怎麽可能不要自己的姓呢?
他答應過爺爺,答應過妹妹,要讓裴氏長長久久,不敗不沒。
他撐住額頭,半晌,從袖中取出一紙舊文章,展開對著月與燈細看。
內容他已能夠誦背,然而每每再端詳,都能讓他找迴冷靜。
不知多了多久,耳側忽然響起一道男聲:「好文章,好見解,就是不像你的字跡,不知作者是誰?」
裴明憫一個激靈,合上紙張迴頭看,見是二叔,才鬆口氣,說:「今行寫的,還請二叔不要告訴別人。」
「是那小子啊,那就不奇怪了。」裴公陵看他小心收起文章,也就不多提,將帶來的水囊遞出去,「嚐嚐,小西山上的泉水,兌的前一陣才收集的梔子花蜜。」
裴明憫喝掉半囊,喉嚨終於舒爽許多,不願提今日的事,幹脆順他的話說起小西山,「現在這時候,李先生他們應該遊學去了吧?」
「是啊,李蘭開帶隊去了寧西路,聽說你爺爺過世,還寄信來勸我節哀。」裴公陵提起下擺,挨著他席地而坐,「我還記得你在小西山讀書的時候,說要效仿範文正公,不論身居朝野內外,都要為君解憂難,為民謀福祉。」
裴明憫沉默一刻,說:「二叔是來勸我的嗎?」
「我隻是好奇。」裴公陵一直窩在小西山做教書先生,對朝堂卻並非一無所知,「出使南越是個機會,等你圓滿迴京復命,陛下極有可能會順勢奪情,讓你起復。你既有那樣的誌向,就不能像我一樣不食君祿,否則萬般皆是空談。」
他頓了頓,誠懇地問:「所以,你為什麽會拒絕這個機會?」
裴明憫被他平和的目光籠罩,不自覺挺直脊背,認真地迴答:「立身立命之前,要先立心。我心不定不正,我不論走哪條道,都不能長久。」
裴公陵聽得笑道:「那你想走什麽樣的道,想清楚了麽?」
裴明憫仔細想了想,搖頭說:「沒想好。但總是不偏離正道,大道,光明磊落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