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午門奪疏之後,六部衙門私下就對通政司頗有微詞。現在表麵和氣,來日局勢一變,未必還能繼續相安無事。不說別的,光是促使陛下空降個頂頭上司過來,就夠他們現在這些人員喝上幾壺的。
賀今行不是不明白這番話的言下之意,但升官並非他入職通政司的目的,更何況,「太祖當年初設通政司,說,政尤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還提出了四條要求,『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當敷陳者毋隱蔽,當引見者勿留難』。」
他麵容與聲音都十分平靜,說出的話卻挾著哀傷,「在舞弊案上,我自認沒有做到這些。雨興,你還覺得我配當這個通政使嗎?」
鄭雨興不知道他傷懷的原因,但想安慰他,慌忙說:「可這是對通政使的要求啊,您現在又不是。陛下給您五品的官職,發五品的俸,卻要您做三品的事,擔三品的責任,哪兒有一直這樣差使人的呢?您還到處奔波操勞,就算您有哪裏沒做好,那也不能全賴您啊。」
他說著說著當真氣憤起來,「而且,我了解您,若非實在做不得的事,否則不會不做的。反正就算你不說,也肯定有你自己的理由。」
鄭雨興為上司覺得委屈,然而賀今行現在的位置算是自己求來的,他自認心甘情願,也怪不得誰。
他為對方倒了一杯茶,「謝謝你相信我。」
鄭雨興一手端著茶杯,一手摸了摸官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畢竟我跟著您混飯吃的。」說完就笑了。
賀今行被感染到,也淺淺一笑。
之後的下午,他在直房待過酉正,等鄭餘二人先後離開,也沒有等到賀鴻錦進宮。
夕陽將餘暉送進窗欞,他突然就決定不等了。
他也說不清自己到底在等什麽,就算等到人來,又能怎樣?
這件事的結局已定,他改變不了半點。
迴到官舍,門房遞來一個包裹,說是江南路寄來的。
賀今行道過謝,問了問對方孩子的近況,才迴房間。他把包裹放好,先拎著桶去沐浴。
一桶涼水兜頭澆下來,沖刷過遍布傷痕的軀體,帶走暑熱。
他不能滿意,不能滿足,但不得不鎮靜。
一刻鍾後,賀今行擰幹頭髮的水,就這麽濕潤地晾在肩上,然後才拆開包裹。包裏都是些臨州產的耐放的幹點心,他挨個看過去,最後拿起某一塊,小心掰開來,露出當中薄薄一層油紙。
揭去油紙,就是持鴛姑姑給她的迴信。
開篇是持鴛的筆跡。
她說,她接到信後,就立刻轉交給了老大人。
那日下著雨,水鄉河渠縱橫,乳白霧氣漫過河畔樓榭,好似雲中天境。
謝延卿倚窗枯坐,聽持鴛念完信,也恍然似在夢中。過了許久,他才迴過神試探道:「你再說一遍,寫信的是誰?」
持鴛半坐在下首的圓凳上,雙手捏著信,謹飭迴答:「是您的外孫,現任通政司經歷賀今行。」
「哦……」謝延卿這才有了些實感,緩緩說:「他就是阿朝?阿朝是個男孩兒?」又緩緩點頭,「是,殷侯不便有兒子,扮作女兒更好。」
持鴛卻搖頭,否認了他的說法,「他不是三小姐和殷侯的孩子。」
謝延卿一愣,隨即猛地直起身。搭在腿上的薄毯滑落,他也因氣虛力弱而站不住,一手撐到了竹椅旁邊的茶幾上。
持鴛趕忙扶住他,「您沒事吧?」
謝延卿攥緊她的手臂,渾濁的眼珠扭向她,啞聲道:「可,可秦王府大火,刑部說是一屍兩命啊!」
「您好好地坐下,容奴婢慢慢說。」持鴛扶他坐迴椅上,自己也坐迴去,坐實了,才一點點地迴憶起來。
「葉辭城的消息傳迴來,小姐就預料到,她也躲不過。她一開始想打掉腹中的孩子,但已有六個月,引產有很大的風險。她每日要處理大量的事務,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就算了。二少爺自盡那天,她三更把我們叫到她身邊,說給我們都安排好了去處,之後便陸陸續續地遣散了許多人。」
持鴛自然是不會走的。
從四十二年暮秋到初冬,兩個月好像過了二十年,她戰戰兢兢地目睹風雨湮沒一位又一位文臣武將,直到那一天——
「我記得是小雪。宮裏來人送什麽禦賜的東西,小姐把我們都遣開,親自接待。等太監們走後,她把我叫進去,說下雪了,她冷,讓我去庫房取一件軟綢做的披風。我去了,從庫房出來,就看到了大火……」
滾滾濃煙自大殿的屋脊下爬出來,橙紅火光映亮夜空裏飛揚的雪粒子,不斷騰躍的火舌再將它們卷噬殆盡。
「我到處喊人救火,可大殿被不知哪裏冒出來的黑衣人圍住,他們挎著刀,不準人救火,甚至不準人接近。我知道殿裏有條密道,隻盼著小姐是藉此脫身,可她身子重,萬一磕到哪兒碰到哪兒了怎麽辦?」
「我本來是想確認小姐有沒有從地道離開。可我衝進去看到,她拿著刀,對準了她自己。」持鴛伸出手,失神地說。
恍惚間,那個總是從容自如的姑娘再一次出現在麵前。
她箕坐大殿底下的暗室裏,敞著衣裳,肚腹間一片血紅。但她在笑,她說,持鴛,你怎麽迴來了?
既然來了,就幫我握住刀,快。
「宮裏賜的是毒酒,小姐喝盡了,自封經脈才拖延了一陣毒發的時間。圍著大殿的那些人是皇帝陛下親領的暗衛,漆吾衛。小姐就是為了驅退這些監視她的夜梟,才親手點燃了大殿的帳幔。」
賀今行不是不明白這番話的言下之意,但升官並非他入職通政司的目的,更何況,「太祖當年初設通政司,說,政尤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還提出了四條要求,『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隨,當敷陳者毋隱蔽,當引見者勿留難』。」
他麵容與聲音都十分平靜,說出的話卻挾著哀傷,「在舞弊案上,我自認沒有做到這些。雨興,你還覺得我配當這個通政使嗎?」
鄭雨興不知道他傷懷的原因,但想安慰他,慌忙說:「可這是對通政使的要求啊,您現在又不是。陛下給您五品的官職,發五品的俸,卻要您做三品的事,擔三品的責任,哪兒有一直這樣差使人的呢?您還到處奔波操勞,就算您有哪裏沒做好,那也不能全賴您啊。」
他說著說著當真氣憤起來,「而且,我了解您,若非實在做不得的事,否則不會不做的。反正就算你不說,也肯定有你自己的理由。」
鄭雨興為上司覺得委屈,然而賀今行現在的位置算是自己求來的,他自認心甘情願,也怪不得誰。
他為對方倒了一杯茶,「謝謝你相信我。」
鄭雨興一手端著茶杯,一手摸了摸官帽,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畢竟我跟著您混飯吃的。」說完就笑了。
賀今行被感染到,也淺淺一笑。
之後的下午,他在直房待過酉正,等鄭餘二人先後離開,也沒有等到賀鴻錦進宮。
夕陽將餘暉送進窗欞,他突然就決定不等了。
他也說不清自己到底在等什麽,就算等到人來,又能怎樣?
這件事的結局已定,他改變不了半點。
迴到官舍,門房遞來一個包裹,說是江南路寄來的。
賀今行道過謝,問了問對方孩子的近況,才迴房間。他把包裹放好,先拎著桶去沐浴。
一桶涼水兜頭澆下來,沖刷過遍布傷痕的軀體,帶走暑熱。
他不能滿意,不能滿足,但不得不鎮靜。
一刻鍾後,賀今行擰幹頭髮的水,就這麽濕潤地晾在肩上,然後才拆開包裹。包裏都是些臨州產的耐放的幹點心,他挨個看過去,最後拿起某一塊,小心掰開來,露出當中薄薄一層油紙。
揭去油紙,就是持鴛姑姑給她的迴信。
開篇是持鴛的筆跡。
她說,她接到信後,就立刻轉交給了老大人。
那日下著雨,水鄉河渠縱橫,乳白霧氣漫過河畔樓榭,好似雲中天境。
謝延卿倚窗枯坐,聽持鴛念完信,也恍然似在夢中。過了許久,他才迴過神試探道:「你再說一遍,寫信的是誰?」
持鴛半坐在下首的圓凳上,雙手捏著信,謹飭迴答:「是您的外孫,現任通政司經歷賀今行。」
「哦……」謝延卿這才有了些實感,緩緩說:「他就是阿朝?阿朝是個男孩兒?」又緩緩點頭,「是,殷侯不便有兒子,扮作女兒更好。」
持鴛卻搖頭,否認了他的說法,「他不是三小姐和殷侯的孩子。」
謝延卿一愣,隨即猛地直起身。搭在腿上的薄毯滑落,他也因氣虛力弱而站不住,一手撐到了竹椅旁邊的茶幾上。
持鴛趕忙扶住他,「您沒事吧?」
謝延卿攥緊她的手臂,渾濁的眼珠扭向她,啞聲道:「可,可秦王府大火,刑部說是一屍兩命啊!」
「您好好地坐下,容奴婢慢慢說。」持鴛扶他坐迴椅上,自己也坐迴去,坐實了,才一點點地迴憶起來。
「葉辭城的消息傳迴來,小姐就預料到,她也躲不過。她一開始想打掉腹中的孩子,但已有六個月,引產有很大的風險。她每日要處理大量的事務,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就算了。二少爺自盡那天,她三更把我們叫到她身邊,說給我們都安排好了去處,之後便陸陸續續地遣散了許多人。」
持鴛自然是不會走的。
從四十二年暮秋到初冬,兩個月好像過了二十年,她戰戰兢兢地目睹風雨湮沒一位又一位文臣武將,直到那一天——
「我記得是小雪。宮裏來人送什麽禦賜的東西,小姐把我們都遣開,親自接待。等太監們走後,她把我叫進去,說下雪了,她冷,讓我去庫房取一件軟綢做的披風。我去了,從庫房出來,就看到了大火……」
滾滾濃煙自大殿的屋脊下爬出來,橙紅火光映亮夜空裏飛揚的雪粒子,不斷騰躍的火舌再將它們卷噬殆盡。
「我到處喊人救火,可大殿被不知哪裏冒出來的黑衣人圍住,他們挎著刀,不準人救火,甚至不準人接近。我知道殿裏有條密道,隻盼著小姐是藉此脫身,可她身子重,萬一磕到哪兒碰到哪兒了怎麽辦?」
「我本來是想確認小姐有沒有從地道離開。可我衝進去看到,她拿著刀,對準了她自己。」持鴛伸出手,失神地說。
恍惚間,那個總是從容自如的姑娘再一次出現在麵前。
她箕坐大殿底下的暗室裏,敞著衣裳,肚腹間一片血紅。但她在笑,她說,持鴛,你怎麽迴來了?
既然來了,就幫我握住刀,快。
「宮裏賜的是毒酒,小姐喝盡了,自封經脈才拖延了一陣毒發的時間。圍著大殿的那些人是皇帝陛下親領的暗衛,漆吾衛。小姐就是為了驅退這些監視她的夜梟,才親手點燃了大殿的帳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