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來時一般從偏門出府之後,想到一些事情,叫長史去給謝靈意送個信。
下衙後迴公主府,謝靈意已經先到一刻,在過廳等著,聞聲迎出來行禮。
忠義侯邊走邊脫了外袍,讓貼身的小廝抱著衣裳下去,就隻有長史跟在身邊。他直接問:「情況怎麽樣?」
謝靈意將帶來的冊子交給對方,「屬下查閱了往年的捐納錄簿,按慣行的法子,廣泉一路捐下來也不到二十萬兩,遠遠不夠補國庫的缺口。諸位大人要用這法子,淺嚐輒止肯定不行的。」
「阮成庸出的主意,真施行起來,十萬兩、二十萬兩,都要過他的手。」忠義侯翻了翻冊子,吩咐長史:「盯著他,一舉一動都要報給我。」
長史領命,即刻下去安排。
謝靈意道:「侯爺也覺得這件事不妥麽?」
見對方停下腳步遞來目光,他猶豫片刻,說:「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忠義侯開口:「說吧,左右沒別人,不必顧忌。」
謝靈意便低聲說:「今時不同往日,以現在的情形,吏部、禮部、加上工部都唯裴相爺是瞻,引起陛下的猜忌在所難免。所以屬下認為,在這件事情上,退一步或許更好。」
忠義侯道:「你我覺得退一步更好,但他們可不這麽認為。」
這個「他們」能指的人多了,可最終做主的就隻有一個,謝靈意試探著說:「侯爺要不再勸一勸相爺?」
「勸老師一個人可不夠。」忠義侯語氣平淡,「王氏在鬆江擁有田地屋宅無數,不堪細究,王正玄怕引火燒身,斷不同意捉人開刀。而阮成庸出身寒微,剛剛跳出翰林院,急需掌實權攬名利。對他們來說,開捐都是最好的選擇。」
利弊的權衡十分直白,上頭的大人們都如此,底下的附庸們選擇哪邊更不必說。
謝靈意聽了,知此事勢在必行,「那我們怎麽辦?」
「既然見地不能趨同,那就看看,開捐是不是真的比抄家砍頭更好收場。」忠義侯絲毫不急。他邁步向寢殿,走到半途,迴頭說:「留下來一起用膳吧。」
「是。」謝靈意獨居的宅子距離內城有些遠,偶爾也會留宿公主府,此時自然不會拒絕。
天熱,晚膳擺在後花園的水榭裏,因侯爺要沐浴更衣,他就先隨侍女過去。
大約兩刻之後,忠義侯換了燕服過來,視線往池邊一掃,「蓮子呢?不是叫他也來麽。」
小廝立刻提著燈籠再去請。
夜色昏暗,顧蓮子不準下人點燈,仰麵躺在臨窗的榻上,臉上蓋著半張沒塗完的畫。
一個月的禁足好似一輩子那麽長,怎麽都過不完。秦幼合走了,再沒有人跑進公主府來找他玩兒。他也不想動彈。
小廝在台階下相勸:「蓮子少爺,侯爺難得在家中用膳,謝大人也來了,您就……」
話未說完,一隻玉瓶從窗下飛出來,擦著他的臉砸到地上,碎得四分五裂。
小廝隻得閉嘴,頂著臉上的傷痕去迴話。
嬴淳懿聽完,讓小廝去帳房領藥費,另外吩咐侍女傳菜。
謝靈意旁觀全程,心中有所觸動,說:「屬下聽聞顧元錚將軍要進京,不如請她帶些蒙陰特有的玩意兒來,或許能讓蓮子歡喜一些。」
「這些事情,君夫人不會忘記,不需要旁人提醒。」嬴淳懿拈杯置酒,一飲而盡。
熱酒下肚,王正玄發出一聲喟嘆,「還好阮成庸想出了個捐納的法子,等明天我和裴相爺還有他一塊兒去奏請陛下,把事情定下來,就暫可高枕無憂了。不然真要動起田賦,咱們家肯定也要沾一身腥。」
特地被請過來的王玡天同坐在席,早已知曉前因後果,隻笑不語。
王正玄也早就習慣了侄兒的態度,繼續誇讚:「這阮老弟瞧著是苦讀書的出身,腦子倒是如行街的賈客一般靈活得很。」
王玡天依然在笑:「是啊,開哪些職銜,標多少價碼,也都由這位阮大人說了算。」
這笑得就讓王正玄有些不高興了,還覺得莫名其妙,怪道:「人家做了吏部侍郎,就是管這些事兒的。捐官納監也不是什麽新鮮東西,都有舊的章程在,能撈多少油水?政策定下來,他少不得還要被罵貪腐、被參上幾本呢。」
就像裴相爺說的,開捐到底不太體麵。阮成庸那樣沒根基的人做得,他們這些世家出身的官員光是提出來,恐怕就要被言官大罵不要臉。再者,進項的大頭得供國庫,能揣進兜裏的有多少?不如不沾這一屁股的腥臊。
王玡天嘆了一聲:「叔父啊,該講名聲的時候您惦記著家財,該談錢的時候您又想起來名聲來了。」
王正玄:「你什麽意思?我維護咱們家的利益,不去背黑鍋,還做錯了?」
王玡天不接話。
房間裏沒有侍女小廝,他親自提壺倒酒,隻滿了自己的酒杯。
王正玄意識到他是真的不滿,酒勁兒頓時消下去許多。
他這大侄子在家裏比他大哥還要厲害,打小就說一不二。雖然自他從鬆江調進京城之後,就沒有再被壓製過,但一看到對方冷漠的神情,熟悉的記憶襲來,便不自覺地忐忑:「我真做錯了?可裴相爺也沒反對啊。」
王玡天眸光一厲,道:「裴相爺是裴相爺,他領著政事堂的首銜,國庫虧空的事其他人都可以敷衍,他躲得了嗎?他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叔父你就是趕著給人做墊背,不上不下。」
下衙後迴公主府,謝靈意已經先到一刻,在過廳等著,聞聲迎出來行禮。
忠義侯邊走邊脫了外袍,讓貼身的小廝抱著衣裳下去,就隻有長史跟在身邊。他直接問:「情況怎麽樣?」
謝靈意將帶來的冊子交給對方,「屬下查閱了往年的捐納錄簿,按慣行的法子,廣泉一路捐下來也不到二十萬兩,遠遠不夠補國庫的缺口。諸位大人要用這法子,淺嚐輒止肯定不行的。」
「阮成庸出的主意,真施行起來,十萬兩、二十萬兩,都要過他的手。」忠義侯翻了翻冊子,吩咐長史:「盯著他,一舉一動都要報給我。」
長史領命,即刻下去安排。
謝靈意道:「侯爺也覺得這件事不妥麽?」
見對方停下腳步遞來目光,他猶豫片刻,說:「屬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忠義侯開口:「說吧,左右沒別人,不必顧忌。」
謝靈意便低聲說:「今時不同往日,以現在的情形,吏部、禮部、加上工部都唯裴相爺是瞻,引起陛下的猜忌在所難免。所以屬下認為,在這件事情上,退一步或許更好。」
忠義侯道:「你我覺得退一步更好,但他們可不這麽認為。」
這個「他們」能指的人多了,可最終做主的就隻有一個,謝靈意試探著說:「侯爺要不再勸一勸相爺?」
「勸老師一個人可不夠。」忠義侯語氣平淡,「王氏在鬆江擁有田地屋宅無數,不堪細究,王正玄怕引火燒身,斷不同意捉人開刀。而阮成庸出身寒微,剛剛跳出翰林院,急需掌實權攬名利。對他們來說,開捐都是最好的選擇。」
利弊的權衡十分直白,上頭的大人們都如此,底下的附庸們選擇哪邊更不必說。
謝靈意聽了,知此事勢在必行,「那我們怎麽辦?」
「既然見地不能趨同,那就看看,開捐是不是真的比抄家砍頭更好收場。」忠義侯絲毫不急。他邁步向寢殿,走到半途,迴頭說:「留下來一起用膳吧。」
「是。」謝靈意獨居的宅子距離內城有些遠,偶爾也會留宿公主府,此時自然不會拒絕。
天熱,晚膳擺在後花園的水榭裏,因侯爺要沐浴更衣,他就先隨侍女過去。
大約兩刻之後,忠義侯換了燕服過來,視線往池邊一掃,「蓮子呢?不是叫他也來麽。」
小廝立刻提著燈籠再去請。
夜色昏暗,顧蓮子不準下人點燈,仰麵躺在臨窗的榻上,臉上蓋著半張沒塗完的畫。
一個月的禁足好似一輩子那麽長,怎麽都過不完。秦幼合走了,再沒有人跑進公主府來找他玩兒。他也不想動彈。
小廝在台階下相勸:「蓮子少爺,侯爺難得在家中用膳,謝大人也來了,您就……」
話未說完,一隻玉瓶從窗下飛出來,擦著他的臉砸到地上,碎得四分五裂。
小廝隻得閉嘴,頂著臉上的傷痕去迴話。
嬴淳懿聽完,讓小廝去帳房領藥費,另外吩咐侍女傳菜。
謝靈意旁觀全程,心中有所觸動,說:「屬下聽聞顧元錚將軍要進京,不如請她帶些蒙陰特有的玩意兒來,或許能讓蓮子歡喜一些。」
「這些事情,君夫人不會忘記,不需要旁人提醒。」嬴淳懿拈杯置酒,一飲而盡。
熱酒下肚,王正玄發出一聲喟嘆,「還好阮成庸想出了個捐納的法子,等明天我和裴相爺還有他一塊兒去奏請陛下,把事情定下來,就暫可高枕無憂了。不然真要動起田賦,咱們家肯定也要沾一身腥。」
特地被請過來的王玡天同坐在席,早已知曉前因後果,隻笑不語。
王正玄也早就習慣了侄兒的態度,繼續誇讚:「這阮老弟瞧著是苦讀書的出身,腦子倒是如行街的賈客一般靈活得很。」
王玡天依然在笑:「是啊,開哪些職銜,標多少價碼,也都由這位阮大人說了算。」
這笑得就讓王正玄有些不高興了,還覺得莫名其妙,怪道:「人家做了吏部侍郎,就是管這些事兒的。捐官納監也不是什麽新鮮東西,都有舊的章程在,能撈多少油水?政策定下來,他少不得還要被罵貪腐、被參上幾本呢。」
就像裴相爺說的,開捐到底不太體麵。阮成庸那樣沒根基的人做得,他們這些世家出身的官員光是提出來,恐怕就要被言官大罵不要臉。再者,進項的大頭得供國庫,能揣進兜裏的有多少?不如不沾這一屁股的腥臊。
王玡天嘆了一聲:「叔父啊,該講名聲的時候您惦記著家財,該談錢的時候您又想起來名聲來了。」
王正玄:「你什麽意思?我維護咱們家的利益,不去背黑鍋,還做錯了?」
王玡天不接話。
房間裏沒有侍女小廝,他親自提壺倒酒,隻滿了自己的酒杯。
王正玄意識到他是真的不滿,酒勁兒頓時消下去許多。
他這大侄子在家裏比他大哥還要厲害,打小就說一不二。雖然自他從鬆江調進京城之後,就沒有再被壓製過,但一看到對方冷漠的神情,熟悉的記憶襲來,便不自覺地忐忑:「我真做錯了?可裴相爺也沒反對啊。」
王玡天眸光一厲,道:「裴相爺是裴相爺,他領著政事堂的首銜,國庫虧空的事其他人都可以敷衍,他躲得了嗎?他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叔父你就是趕著給人做墊背,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