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可以把它們藏到某個地方去,但若是被翻找出來,那就更說不清。他不想因為自己,讓他們的清名蒙上疑影。
最後一頁信紙成灰,他端著盆出去打水,開門便覺涼氣拂麵,將水潑進官溝時,才發現夜雨悄來。
深宵昏暝,他親眼看著餘燼隱沒在雨流中,迴頭洗漱換官服。一切停當,最後拿出壓在箱底的那隻墨玉鐲。
他有想過要不要把它放在冬叔那裏,但又怕以後橫之知道了,造成誤會。他們約定了要一起走下去,他不會放手,除非橫之要放棄他。就算真有那麽一天,他親手接的,也該他親自還。
他攏起左手五指,慢慢穿過這支玉鐲。環口有些窄,戴的時候稍微費了點力,戴到腕上卻剛剛好。袍袖再一蓋,便完全看不出痕跡。
如此,什麽都準備好了,他平靜地關門落鎖,打傘上朝去。
雨勢漸漲,沖淡了開宵禁的鍾聲,然而應天門上早來的官員並不少。
賀今行與相熟的打過招唿,仍然獨自入皇城。近來有許多試圖和他結交的官員,他在公事接觸上並不冷漠,但私下邀請他的帖子卻一份沒接。
走到端門,候朝房裏已坐著好幾位同僚。他考慮片刻,沒有將奏疏送進去,而是左轉去了通政司的直房。
知事前後腳到,來了先向他問好。
賀今行就是在等他,直言道:「我今天可能晚些迴來,也可能不迴來。如果沒迴來,你們不要驚慌,繼續做你們該做的事即可。」
知事一驚:「大人這是什麽意思?」
「如果我不在,你要管好通政司的意思。」賀今行道:「在通政司供職,一要自守,二要保密,三不與外界勾連。無論發生什麽事,這幾條規矩叫大家都不可忘了。」
知事一時想不通,但大人交代的事,他隻管去做,遂拱手應是。
賀今行又交代、勉勵對方幾句,便離開直房。出來沒走幾步,就看到一身紫袍的王玡天獨自站在雨裏,沒進擁擠的候朝房。
「小賀大人早啊。」王玡天自然也瞧見了他,未聽笑聲而帶有笑意:「通政司搬到端門,還真是方便吶。」
賀今行看到他換了把尋常的油紙傘,通身裝扮都不出規製,比平日素了不止一點半點,頓了頓才迴道:「王大人早。」
王玡天在他視線裏將傘骨轉了半圈,拂袖到身後:「你也在外麵等。我是因為裏麵太擠,你是因為什麽?」
「因為時辰就要到了。」賀今行說罷,第一個入朝去。
王玡天低聲笑了笑,也隨之往前走。
這是他第一次以朝官的身份走進端門,看候在朝房裏的諸位同僚,也不過如此嘛。
這一場朝會按部就班。
眾臣議事,先是關於戰後的民生恢復,不外乎減免稅賦、撥款賑濟,但因國庫拮據百官皆知,所以提得籠統,議得也潦草。然後是各地官員補闕,尤其是秦甘路缺出的官職眾多,十分影響官府履行職責,請陛下任命填補。
高居禦座的明德帝卻道:「急什麽,等方子建把蒼州的事情說清楚了,再來議也不遲。」
振宣軍與北黎兵起衝突的事並未廣而告之,奏議的官員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識地看向裴相爺。
裴孟檀不知是不是感受到了背後的目光,出列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秦甘路現在由甘中路的總督兼管著,也不缺這麽幾天。」
明德帝沒說話,隻抬了抬手,示意說下一件事。
這件事略過,下一件本來該議軍隊。然而底下的臣子們覷著陛下的態度,加之議題也和方子建有關,就含糊過去了。
雖無人敢提,但皇帝自患上頭疾以來,龍體肉眼可見在變差,性情也越漸古怪多疑。欽天監才換了個監正,沒人想觸黴頭。
很快散朝,大雨不停,崇和殿前撐出一片傘花。
賀今行望裏側站了些,給諸位大人讓路。大多數官員都以為他是因為端門離得近,所以不急著和大夥兒一起擠。
裴孟檀列位最前,出來得也晚,看到他,笑道:「小賀大人,一塊兒走?」
賀今行拱手謝道:「相爺先請,下官還不打算迴直房。」
「哦,這就開始辦公了。」裴孟檀理解地點頭,揮袖邁步。
王正玄等在殿外,手裏已經舉著把傘。
賀今行注意到前者,想起剛剛才打過招唿的王玡天,再有意去找,人已經沒影了。
叔侄避嫌還是?這個念頭在他腦海裏一閃即逝。
他繞到崇華殿,明德帝退朝後一般都會在此暫歇。一問內侍,果然。他隨即遞上牙牌,求見陛下。
明德帝正倚在榻上養神,聽聞他求見,也沒多想,隨口叫進。
賀今行一進來,便整冠,頓首,「臣賀旻,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叩完頭,聽見「平身」也沒有起來。
明德帝便取下搭在額頭上的帕子,被順喜扶著坐起來一些,皺眉道:「有什麽事直說,別像個老頭子似的整這一出。」
「陛下容稟。」賀今行拿出兩本奏疏,雙手奉過頭頂。
侍立在榻尾的常謹低著頭取走,順勢瞄了瞄,交給順喜。順喜捧到明德帝麵前,一手一封攤開來。
明德帝眼皮一撩,隻見一封《論近兩朝食貨之弊病疏》,一封《諫興亡疏》。
「你這是寫諫疏寫上癮來了?」
最後一頁信紙成灰,他端著盆出去打水,開門便覺涼氣拂麵,將水潑進官溝時,才發現夜雨悄來。
深宵昏暝,他親眼看著餘燼隱沒在雨流中,迴頭洗漱換官服。一切停當,最後拿出壓在箱底的那隻墨玉鐲。
他有想過要不要把它放在冬叔那裏,但又怕以後橫之知道了,造成誤會。他們約定了要一起走下去,他不會放手,除非橫之要放棄他。就算真有那麽一天,他親手接的,也該他親自還。
他攏起左手五指,慢慢穿過這支玉鐲。環口有些窄,戴的時候稍微費了點力,戴到腕上卻剛剛好。袍袖再一蓋,便完全看不出痕跡。
如此,什麽都準備好了,他平靜地關門落鎖,打傘上朝去。
雨勢漸漲,沖淡了開宵禁的鍾聲,然而應天門上早來的官員並不少。
賀今行與相熟的打過招唿,仍然獨自入皇城。近來有許多試圖和他結交的官員,他在公事接觸上並不冷漠,但私下邀請他的帖子卻一份沒接。
走到端門,候朝房裏已坐著好幾位同僚。他考慮片刻,沒有將奏疏送進去,而是左轉去了通政司的直房。
知事前後腳到,來了先向他問好。
賀今行就是在等他,直言道:「我今天可能晚些迴來,也可能不迴來。如果沒迴來,你們不要驚慌,繼續做你們該做的事即可。」
知事一驚:「大人這是什麽意思?」
「如果我不在,你要管好通政司的意思。」賀今行道:「在通政司供職,一要自守,二要保密,三不與外界勾連。無論發生什麽事,這幾條規矩叫大家都不可忘了。」
知事一時想不通,但大人交代的事,他隻管去做,遂拱手應是。
賀今行又交代、勉勵對方幾句,便離開直房。出來沒走幾步,就看到一身紫袍的王玡天獨自站在雨裏,沒進擁擠的候朝房。
「小賀大人早啊。」王玡天自然也瞧見了他,未聽笑聲而帶有笑意:「通政司搬到端門,還真是方便吶。」
賀今行看到他換了把尋常的油紙傘,通身裝扮都不出規製,比平日素了不止一點半點,頓了頓才迴道:「王大人早。」
王玡天在他視線裏將傘骨轉了半圈,拂袖到身後:「你也在外麵等。我是因為裏麵太擠,你是因為什麽?」
「因為時辰就要到了。」賀今行說罷,第一個入朝去。
王玡天低聲笑了笑,也隨之往前走。
這是他第一次以朝官的身份走進端門,看候在朝房裏的諸位同僚,也不過如此嘛。
這一場朝會按部就班。
眾臣議事,先是關於戰後的民生恢復,不外乎減免稅賦、撥款賑濟,但因國庫拮據百官皆知,所以提得籠統,議得也潦草。然後是各地官員補闕,尤其是秦甘路缺出的官職眾多,十分影響官府履行職責,請陛下任命填補。
高居禦座的明德帝卻道:「急什麽,等方子建把蒼州的事情說清楚了,再來議也不遲。」
振宣軍與北黎兵起衝突的事並未廣而告之,奏議的官員有些不明所以,下意識地看向裴相爺。
裴孟檀不知是不是感受到了背後的目光,出列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道理,秦甘路現在由甘中路的總督兼管著,也不缺這麽幾天。」
明德帝沒說話,隻抬了抬手,示意說下一件事。
這件事略過,下一件本來該議軍隊。然而底下的臣子們覷著陛下的態度,加之議題也和方子建有關,就含糊過去了。
雖無人敢提,但皇帝自患上頭疾以來,龍體肉眼可見在變差,性情也越漸古怪多疑。欽天監才換了個監正,沒人想觸黴頭。
很快散朝,大雨不停,崇和殿前撐出一片傘花。
賀今行望裏側站了些,給諸位大人讓路。大多數官員都以為他是因為端門離得近,所以不急著和大夥兒一起擠。
裴孟檀列位最前,出來得也晚,看到他,笑道:「小賀大人,一塊兒走?」
賀今行拱手謝道:「相爺先請,下官還不打算迴直房。」
「哦,這就開始辦公了。」裴孟檀理解地點頭,揮袖邁步。
王正玄等在殿外,手裏已經舉著把傘。
賀今行注意到前者,想起剛剛才打過招唿的王玡天,再有意去找,人已經沒影了。
叔侄避嫌還是?這個念頭在他腦海裏一閃即逝。
他繞到崇華殿,明德帝退朝後一般都會在此暫歇。一問內侍,果然。他隨即遞上牙牌,求見陛下。
明德帝正倚在榻上養神,聽聞他求見,也沒多想,隨口叫進。
賀今行一進來,便整冠,頓首,「臣賀旻,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叩完頭,聽見「平身」也沒有起來。
明德帝便取下搭在額頭上的帕子,被順喜扶著坐起來一些,皺眉道:「有什麽事直說,別像個老頭子似的整這一出。」
「陛下容稟。」賀今行拿出兩本奏疏,雙手奉過頭頂。
侍立在榻尾的常謹低著頭取走,順勢瞄了瞄,交給順喜。順喜捧到明德帝麵前,一手一封攤開來。
明德帝眼皮一撩,隻見一封《論近兩朝食貨之弊病疏》,一封《諫興亡疏》。
「你這是寫諫疏寫上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