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處處為士子們著想,士子們自然擁護他,這是用真心實意換來的。敢於得罪全天下的書商,其他人未必能做到,光這一點就足夠令人敬佩。」賀今行在空出的那一邊坐下,桌上有晏塵水帶的蜜餞,他拿帕子揀了一塊吃。
晏塵水看著他吃,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說:「心是真,意是實,可目的未必就隻是為了讓士子們有更好的讀書環境。秦毓章死了,太後纏綿病榻,宮裏那個嬴旭也跟著沒了聲音。我看忠義侯挺有機會的,這麽造名造勢,陛下都沒管他呢……」
賀今行往他嘴裏塞了塊蜜餞,「不該說的話少說。」
「唔?」晏塵水哼哼兩下,轉而咀嚼起蜜餞。
裴明憫忍不住輕笑,被當事人看過來,又握拳輕咳一聲,向賀今行正色道:「今日兵部給我送來了一筐錄本,我在其中發現了一封中慶四十年的軍報,是軍需官發給前線的,與國庫有關。我抄錄下來了,你看看。」
說著拿出一頁折成小四方的紙,展開遞給對方。
「中慶四十年?我記得這個時候,我們也在跟西涼人打仗。」賀今行細看。短短幾行字,說的是朝廷因臨時撥款賑災而致國帑短缺,秦王所請的軍費要延遲至少一個月才能發放,軍需官不知是在京中等待還是另做安排,請秦王示下。
看起來很普通的一封請示公文,但現在看來,卻令人心口一悸,他皺眉道:「按理來說。戶部每年編製預算,都會留有一筆專門應用於賑災的款項,數額不算小。中慶四十年,是災害多發,還是這個時候,國庫就已經沒有盈餘,不能應對突發情況了嗎?」
裴明憫道:「我也這麽想,我當時就請教過負責食貨誌與戶部接洽的同僚,那一年關於賑災的支出在正常範圍,並沒有超支。反倒是軍費開支,自中慶三十七年至四十二年,一年比年多。」
「這麽說來,多用在哪裏就很明確了。」賀今行放下那頁紙,胸中升起複雜的情緒。
一直埋頭看書的柳從心聽完,忽然說:「窮兵黷武。」
晏塵水卻道:「打仗是費錢,但先帝初年南征北戰,大小戰役斷續打了十餘年,國庫可沒負擔不起,怎麽到後來就不行了?三十七年到四十年,也才四年,我看還是戶部的問題大一點兒。」
「不能這麽算。」賀今行道,對於前朝至今的戰爭,他聽他爹還有仙慈關的將軍們說過很多,「先帝初年打仗,往往猛烈而迅速,每一仗耗費時間不久,中間都是在休養。而到末年,秦王征西涼,打的卻是持久戰,不僅拚兵力,也拚國力。」
他昨日休沐,又拿到了陸潛辛送來的帳簿,查看到半夜,現在正好能聯繫起來,「我請教了戶部的陸大人,中慶一朝,每年稅入雖有起伏,趨勢卻是整體下降。到中慶末十年,每年的稅收平均下來,已比初十年少了兩成有餘。」
晏塵水道:「不對啊,不是說咱們國力在上升麽。我在國子監上課的時候,先生都這麽講。」
裴明憫嘆道:「可朝廷在變窮。」
晏塵水:「有人窮就有人富,朝廷窮,那富的是誰?」
賀今行看看他,沒說話。他再看裴明憫,後者苦笑了一下,也沒說話。
他覺得有些古怪,但又說不上古怪在哪兒,就接著之前的話說:「這麽看,秦王戰死沙場,還算是好事兒了?」
話落,一桌另外三個人的目光都朝他聚集,裴明憫低聲說:「塵水,慎言。」
晏塵水後知後覺,揩去額頭滲下的冷汗,趕忙說:「哎,我不是妄議先秦王不好。就是按照我們剛剛說的,國庫一年比一年窮,打持久戰的消耗卻一年比一年大,兩相比較下來,隻要戰爭持續,國庫崩盤隻是早晚的事。國庫崩盤,朝廷基本也要崩潰了。而秦王犧牲,戰事不能繼續,換成戶部的角度,就能少很多軍費開支,讓國庫止損了。」
賀今行輕嘆一聲,「他不死,當時的朝廷大約也支撐不了多久了。」
「嗯?」晏塵水倏地警覺,雙手示意大家都湊近些,壓著聲音說:「朝廷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秦王恰好就戰死,給了朝廷一個休戰的理由。這會不會有些巧合啊?」
作為一個刑名,他最不信的就是巧合。
他說完,四下寂靜,不由左看右看,嘟囔道:「我沒開玩笑,你們倒是給點兒反應啊。」
柳從心說:「我自認一身反骨,你們一個個卻都比我還要膽大。晏塵水,我對前朝史了解不深,也知道秦王深得先帝喜愛,你這陰謀論會不會太離譜了一些?」
晏塵水不服:「這算什麽離譜的?你們要是有興趣,可以看看我處理過的刑部陳年的懸案,案情曲折離奇的多了。每一個開頭不是說有什麽鬼神精怪作祟,就是偶然、巧合,結果查到後頭全是人為。」
越是牽扯到利益的精緻巧合,越是如此。他見裴柳二人一個無奈一個無語,就找今行支持自己,「今行,你說是不是?今行?」
「誒。」賀今行迴過神,理了理思緒,才說:「道理雖如此,但也隻是猜測。沒有實證,無法立案,這麽多年過去了,也難以查勘。」
更何況,秦王生榮死哀,翻案又能求些什麽?
人死,不能復生。
他見晏塵水神色蔫蔫,就另起話頭:「說起來,你們那宗無頭屍的案子怎麽樣了?」
「對當地說是結案了,其實還懸著呢,屍體根本查不到身份。之前不是猜跟那個案子有關麽,我自己不好去走訪,這些天就悄悄找人再找別人幫我去,楞沒找到一家人!」晏塵水一說起這事就來了精神,滔滔不絕。
晏塵水看著他吃,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說:「心是真,意是實,可目的未必就隻是為了讓士子們有更好的讀書環境。秦毓章死了,太後纏綿病榻,宮裏那個嬴旭也跟著沒了聲音。我看忠義侯挺有機會的,這麽造名造勢,陛下都沒管他呢……」
賀今行往他嘴裏塞了塊蜜餞,「不該說的話少說。」
「唔?」晏塵水哼哼兩下,轉而咀嚼起蜜餞。
裴明憫忍不住輕笑,被當事人看過來,又握拳輕咳一聲,向賀今行正色道:「今日兵部給我送來了一筐錄本,我在其中發現了一封中慶四十年的軍報,是軍需官發給前線的,與國庫有關。我抄錄下來了,你看看。」
說著拿出一頁折成小四方的紙,展開遞給對方。
「中慶四十年?我記得這個時候,我們也在跟西涼人打仗。」賀今行細看。短短幾行字,說的是朝廷因臨時撥款賑災而致國帑短缺,秦王所請的軍費要延遲至少一個月才能發放,軍需官不知是在京中等待還是另做安排,請秦王示下。
看起來很普通的一封請示公文,但現在看來,卻令人心口一悸,他皺眉道:「按理來說。戶部每年編製預算,都會留有一筆專門應用於賑災的款項,數額不算小。中慶四十年,是災害多發,還是這個時候,國庫就已經沒有盈餘,不能應對突發情況了嗎?」
裴明憫道:「我也這麽想,我當時就請教過負責食貨誌與戶部接洽的同僚,那一年關於賑災的支出在正常範圍,並沒有超支。反倒是軍費開支,自中慶三十七年至四十二年,一年比年多。」
「這麽說來,多用在哪裏就很明確了。」賀今行放下那頁紙,胸中升起複雜的情緒。
一直埋頭看書的柳從心聽完,忽然說:「窮兵黷武。」
晏塵水卻道:「打仗是費錢,但先帝初年南征北戰,大小戰役斷續打了十餘年,國庫可沒負擔不起,怎麽到後來就不行了?三十七年到四十年,也才四年,我看還是戶部的問題大一點兒。」
「不能這麽算。」賀今行道,對於前朝至今的戰爭,他聽他爹還有仙慈關的將軍們說過很多,「先帝初年打仗,往往猛烈而迅速,每一仗耗費時間不久,中間都是在休養。而到末年,秦王征西涼,打的卻是持久戰,不僅拚兵力,也拚國力。」
他昨日休沐,又拿到了陸潛辛送來的帳簿,查看到半夜,現在正好能聯繫起來,「我請教了戶部的陸大人,中慶一朝,每年稅入雖有起伏,趨勢卻是整體下降。到中慶末十年,每年的稅收平均下來,已比初十年少了兩成有餘。」
晏塵水道:「不對啊,不是說咱們國力在上升麽。我在國子監上課的時候,先生都這麽講。」
裴明憫嘆道:「可朝廷在變窮。」
晏塵水:「有人窮就有人富,朝廷窮,那富的是誰?」
賀今行看看他,沒說話。他再看裴明憫,後者苦笑了一下,也沒說話。
他覺得有些古怪,但又說不上古怪在哪兒,就接著之前的話說:「這麽看,秦王戰死沙場,還算是好事兒了?」
話落,一桌另外三個人的目光都朝他聚集,裴明憫低聲說:「塵水,慎言。」
晏塵水後知後覺,揩去額頭滲下的冷汗,趕忙說:「哎,我不是妄議先秦王不好。就是按照我們剛剛說的,國庫一年比一年窮,打持久戰的消耗卻一年比一年大,兩相比較下來,隻要戰爭持續,國庫崩盤隻是早晚的事。國庫崩盤,朝廷基本也要崩潰了。而秦王犧牲,戰事不能繼續,換成戶部的角度,就能少很多軍費開支,讓國庫止損了。」
賀今行輕嘆一聲,「他不死,當時的朝廷大約也支撐不了多久了。」
「嗯?」晏塵水倏地警覺,雙手示意大家都湊近些,壓著聲音說:「朝廷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秦王恰好就戰死,給了朝廷一個休戰的理由。這會不會有些巧合啊?」
作為一個刑名,他最不信的就是巧合。
他說完,四下寂靜,不由左看右看,嘟囔道:「我沒開玩笑,你們倒是給點兒反應啊。」
柳從心說:「我自認一身反骨,你們一個個卻都比我還要膽大。晏塵水,我對前朝史了解不深,也知道秦王深得先帝喜愛,你這陰謀論會不會太離譜了一些?」
晏塵水不服:「這算什麽離譜的?你們要是有興趣,可以看看我處理過的刑部陳年的懸案,案情曲折離奇的多了。每一個開頭不是說有什麽鬼神精怪作祟,就是偶然、巧合,結果查到後頭全是人為。」
越是牽扯到利益的精緻巧合,越是如此。他見裴柳二人一個無奈一個無語,就找今行支持自己,「今行,你說是不是?今行?」
「誒。」賀今行迴過神,理了理思緒,才說:「道理雖如此,但也隻是猜測。沒有實證,無法立案,這麽多年過去了,也難以查勘。」
更何況,秦王生榮死哀,翻案又能求些什麽?
人死,不能復生。
他見晏塵水神色蔫蔫,就另起話頭:「說起來,你們那宗無頭屍的案子怎麽樣了?」
「對當地說是結案了,其實還懸著呢,屍體根本查不到身份。之前不是猜跟那個案子有關麽,我自己不好去走訪,這些天就悄悄找人再找別人幫我去,楞沒找到一家人!」晏塵水一說起這事就來了精神,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