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匆匆來,又匆匆走。


    顧橫之重新看信,一個字一個字地默讀了兩遍。


    楊弘毅過來送藥,見到夫人的信,也感慨不已,嘆道:「公子,咱們終於可以迴家去了。」


    顧橫之也想迴家,在迴家之前,還想先去一趟京城。但想到王義先和方子建剛剛說過的話,以及和北黎人的齟齬,隻怕現在還走不了。


    他思及此,不由愁緒漸生,抬眸望向遠方。


    地平線上,遙遙可見業餘山橫臥的剪影,山巔一抹終年不化的寂寥雪色。


    振宣軍的中軍大帳裏,隻有方子建兩人,他遲疑道:「這事是不是也要跟長公主殿下商量商量?」


    「自然,你跟她商量就是。」王義先籠著袖,平平地說。


    他這次親自離開仙慈關,來蒼州一趟,自然有不得不來的理由。


    戰爭就要結束,振宣軍這大幾萬人番號都有了,肯定不會解散。然而原本的邊防雖然多有不足,但體製上已沒有餘地來容納一支新軍,故而必須重新劃定邊防線。與其等皇帝開口,讓那群文官指手畫腳,不如他們先行商議好,再聯名向皇帝上書。


    南疆不用提,顧氏一族歷代都盤踞於此,朝廷也不可能讓一支數萬人的軍隊跋山涉水,捨近求遠。青阿嶺至雩關一帶關係著京畿門戶,有長公主坐鎮,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皇室在此;仙慈關由殷侯一手打造,如今在王義先手中,絕不可能交予他人。


    振宣軍隻能從他們中間的業餘山取地盤。


    方子建再瞻前顧後,也明白這事既免不了與北方軍接洽,也繞不開長公主,不能草率不能拖延。


    「我這就修書送去。」他即道。


    這書信卻不止一封,除了送至長公主手中的,還有一封寄給他的恩師。


    第286章 二十九


    天化十八年,五月十五。


    天剛蒙蒙亮,一架兩乘的馬車在楓橋渡接了人,揚鞭飛馳迴京城。


    馬車外麵不顯,內裏五髒俱全。一名侍女趴在車窗上看沿路景色,輕紗做的車簾隨風飛舞,那雙漂亮眼睛裏的驚奇與渴望時隱時現。


    車廂裏響起一把慵懶的聲音,「稷州好,還是宣京好?」


    「當然是宣京好啊,公子。」她不假思索地迴頭說,又撩起一截紗簾,示意道:「單看這城門外的關廂,就要比稷州大些、繁華些。」


    「是嗎?」王玡天瞧了一眼,笑道:「你們喜歡就好。」


    另一名侍女卻低聲道:「公子,是居匣喜歡。」她說話時也垂著頭,專注地照顧著自己麵前的小茶爐,沒有往窗外看一眼。


    「好,不該加上你。」王玡天還是笑,揀起茶葉筒遞給她。


    明前的茶葉滾入沸水,清香如第一縷晨曦乍泄。


    一個時辰後,馬車駛到驛館,把王玡天放下車。後者要了間房沐浴焚香,而後獨自騎馬趕至應天門,再下馬入皇城。


    到抱樸殿,丹墀上的日晷將將指過午時。


    守門的內侍攔下他,「王大人請稍等,陛下正在召見忠義侯。」


    王玡天自是靜候。


    大殿內,下朝不久的明德帝小憩片刻,才起身見自己的侄兒,「知道朕為什麽要留下你麽?」


    在殿裏站了小半個時辰的嬴淳懿麵色如常,拱手道:「臣不知,還請陛下賜教。」


    明德帝沉聲道:「朕聽說你要在薈芳館舉行一場南北大辯議,廣發告示,欲招天下文人蜂擁而至。常時舉辦文會還不夠,還要鬧一場大的?」


    「臣確有此意。」嬴淳懿如實迴答,「但這場辯議並非隻是單純的文會,還請陛下聽臣解釋。」


    他說罷,見明德帝比了個準許的手勢,繼續道:「近年來邊疆戰亂不斷,數十萬將士與民勇熱血報國,舉國上下頗掀起一股尚武之風。而文人士子們苦於不懂武功,不能上戰場殺敵,深惱自己無用,又怕武將趁此機會蓋過文人的風頭,惶惶然難免私底下有狂言。是故,臣想著不如給他們一個機會抒發胸臆,免得因言語生出禍亂。因近年來南北儒學分歧爭議頗大,故而借了這個名頭。」


    「再則,戰事將要結束,全國各路州尤其是西北,群情低迷,百廢待興,正是需要提振士氣的時候。薈芳館給士子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也可讓天下人知道,我大宣九路三十三州,能人奇才眾多,絕不會一蹶不振。」


    說到這裏,便不說了。


    明德帝接著道:「這些人聚集起來,展現出才華之後,如果朝廷不用他們,是不是顯得兒戲,反倒叫人生憤啊?」


    「陛下所言極是,一語道出臣顧慮之處。」嬴淳懿忙從袖中拿出一本奏摺,雙手奉上,「臣其實已經就此事的粗寫好了摺子,隻是心中遲疑,所以沒有及早進獻至陛下麵前。既然陛下問起,那臣就鬥膽進上。」


    順喜將摺子拿上去,明德帝捏在手中沒有翻看,仍然看著下首的臣子,道:「你有想法,很好。但光有想法不夠,還得有把握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不然,再好的想法也要辦成壞事。」


    這是允準了?嬴淳懿有些出乎意料,神情一振,半跪道:「臣自知這場辯議光臣一人不足以鎮場,也不足以令四方皆服。若陛下能紆尊降貴出詞做主題,進行總評選,必然能令所有人心服口服。」


    明德帝哼笑出聲:「你是看準了朝廷正是缺乏人才的時候,雖然選了一科,但也都要從頭歷練起,臨了還是不夠用,所以才早早準備了這封奏摺,是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