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迴目光,陸大人興許隻是起早了而已。


    戶部近月來最主要的大事,就是主持甘中路與寧西路的征糧事宜。陸大人開復之後,提拔了幾名甘中籍貫的戶曹吏,這方麵的事務就多由他們負責。


    謝靈意是江南人,又巡過鹽茶,所以主管廣泉清吏司,幾乎沒有經手過西北軍需相關。


    今日沒有任何變動,他也如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做事。然而不到一個時辰,宮裏便急召陸尚書進宮議事。


    來宣口諭的內侍十分著急,連聲催促。陸潛辛不僅不急,反倒安撫對方說:「公公啊,天大的事,也不急這一時片刻。你且知,禮部衙門,可比我戶部還要遠。」


    那內侍道:「裴相爺那邊自有人加急去宣,陸大人,您就別拿奴婢尋開心了,快些進宮去吧,陛下正等著你們呢。」


    陸大人笑而不語,隨之快步離開。


    謝靈意望著他們的背影,不自覺皺眉。陸潛辛和裴孟檀一起宣召,肯定也少不了秦毓章,重臣齊集,這是要廷議的前奏。


    朝廷現在有什麽大事需要皇帝一大早召開廷議?


    當然,這也可能是柳從心舉告秦毓章至禦前天聽,陛下要行廷審……但是,就算柳從心當真上奏彈劾,陛下當真重視要嚴查,也不可能這麽快。


    既然內政起不了波瀾,那就是外患——蒼州有動靜了!


    他按著桌麵豁然起身,隨意找了個外出的由頭,到衙門外麵的大街上,買吃食的時候,就把這個消息遞了出去。


    同一時間,陸潛辛在應天門碰上了裴相爺,私下問道:「裴大人可知陛下召我們前去,所為何事?」


    裴孟檀微微搖頭,神色不明:「突如其來,我如何知曉?陸大人快些走吧,去了便知。」


    當真不知嗎?陸潛辛微微笑了笑。


    二人隨內侍一道前往抱樸殿,登上禦階之後,他望了望西北的天空。


    危機,危機,危即是機。這一迴能抓住機遇的,會是誰?


    朱紅雕簷遮住了視野,陸潛辛垂眼入殿,崔連壁與秦毓章已在其中。


    賀鴻錦掌管刑部,甚少參與廷議。工部尚書的職位自傅禹成死後,一直空缺。六部堂官,現今能站在這裏的,隻有四個人。


    然而今日卻有些稀奇,抱樸殿裏除了這幾位常客,還有一個人。


    「裴大人,陸大人。」賀今行官秩低,故而主動向兩人行禮。


    通政使有參與廷推、廷議、廷審之職權。但他本職經歷,八百裏急遞送至之時,想留,卻拿不準自己該不該留。


    明德帝看出他的糾結,叫他一邊兒呆著,等此事議完再說那封奏本。


    他便當作是聖諭讓他留下來,心中沒底,麵上依然絲毫不怵。


    裴孟檀與陸潛辛不知其中曲折,隻道:「後生可畏。」


    他無意討巧,什麽都沒說,拱手避退一旁。


    重臣齊聚,急遞傳閱下來,不管是真是假,都變了臉色。


    陸潛辛合上軍報,躬身道:「陛下,振宣軍成建製不滿一年,便出了這麽大的亂子,實乃方總兵失職。臣亦為當初舉薦他而感到羞愧,請陛下降罪。」


    明德帝麵沉如水,沒好氣地說:「都到了這關頭,別急著撇清自己,先想想怎麽辦,把事情解決了再算總帳。」


    「是,臣魯莽了。」陸潛辛轉口認錯。


    旁人不知,賀今行卻心知肚明,陸潛辛與方子建關係非淺。陸大人這是為了預防有人拿此事攻訐方總兵,而提前告罪,順道割裂他二人在外界眼中的聯繫。


    這一點甚是奇怪,陸大人圖什麽?


    少欽,崔連壁認真道:「陛下,兵亂為何會爆發?難道不都是士兵缺少口糧之故嗎?無論是鎮壓還是安撫,都是治標不治本,隻能取得一時之效。依臣之見,朝廷必須立刻籌集軍糧,送往蒼州,讓士兵們吃飽飯,兵亂自然而然就會平息。」


    他的麵容與聲音都透著一股極其明顯的疲憊,哪怕驟聞噩耗,也生不起氣來。


    年初,殷侯便提到糧秣不足,所以要在仙慈關和西涼人打一場勝仗,嚇退對方,好給後方爭取緩衝的時間。


    這話寫在軍報裏,上呈給朝廷,眾臣自然都知道。但是,除了他兵部,有誰真正在意?一個個口中都說「以前線戰事為先」,實際以什麽為重,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崔連壁看著事態一步步發展到此,還不能破罐子破摔,實在令他心力交瘁。


    他說完,無人接話,大殿安靜下來。朝堂上少了個傅禹成,口舌之音都少了許多。


    「既然諸位都不開口,那就由我來繼續說。」崔連壁環視三位同僚,最後目光定在上首禦座,沉聲道:「陛下,臣知曉國庫匱乏,要解決錢糧的問題,要麽加征涼餉,要麽預征來年稅賦。具體如何,請您定奪。」


    「這,」陸潛辛再道:「距離上一次征涼餉還不到一年,再行徵發,恐怕引起民怨。」


    明德帝聽罷,俯視這二人,擰眉道:「依你們的意思,最好的辦法就是預支一年國稅?」


    顯然對這個辦法很不滿意。


    賀今行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君臣商討,心中卻在想,寅支卯糧,卯糧支完,又能支什麽呢?


    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況且……他上前一步,不願再沉默,拱手道:「陛下,不管加征涼餉,還是預支來年稅賦,都是由百姓承擔。但是,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夏稅秋糧,再加涼餉以及各種雜稅,百姓手中還能剩下多少錢財?就算強行去征,能徵到多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