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今行:「還挺警覺。」
「我看這樣子多半有鬼,就另去找了還在州府戶司供職的舊友。」楊語鹹壓低聲音:「這事兒按理說該由戶司受理,王玡天確實從戶司抽了人去管,但登記的魚鱗圖冊以及租賃名冊並沒有歸入州府庫中。我去打聽的這人不怎麽得他信任,相關的案卷一眼都沒有見過。」
「捂得這麽緊。」賀今行指出問題:「那最後怎麽入帳?」
稷州這幾年新墾的土地絕對不少,前三年不收租息,所以沒有毫釐進項。可三年過後呢,這筆錢的數目一定十分可觀。到時候入誰的帳,入幾分帳,大有可琢磨的餘地。
楊語鹹為官多年,自然明白其中貓膩,搖頭唏噓道:「國庫窮得見底,錢都流進這些世家大族的口袋裏了。我看王玡天那宅子,打通了原來的半條街,價錢不菲啊。」
「王氏百年望族,世代累積,一座宅子自然不在話下。再者,三年之期未至,眼下如何證明日後他一定會行悖逆不軌之事?」賀今行在心中將此事重盤一遍,再道:「這行事確如王大人的風格,圓滑得緊。」
你知這人絕非善類,但就是輕易拿不住他。
楊語鹹道:「現在確實不是好介入的時機,那我們?」
「先迴京吧,我們還有諭旨在身。」無法即刻了結的事,賀今行不多糾結。
翌日,啟程上京之前,他獨自去了一趟如星穀,為他的阿爹阿娘最後掃一次墓。
晨風帶著水汽,氤氳了碑上銘。
這一走難再迴,除了思念,他不知還能帶走什麽。
山間野花爛漫,他便采了一把紮成一束,倒掛在馬車廂簷下,隨自己一路顛簸著北上。
他有意地將路線靠近西北,沒有從江南走,而是出漢中,斜穿寧西。
年景不太平,雖有軍衛護行,不致於橫遭意外,但沿途所遇所見,也難叫人放鬆。
天災人禍不斷,平民百姓生存不易,許多世族鄉紳與豪民卻趁機蓄奴、收佃戶、侵吞土地,兼之匪盜四起,讓普通人的境遇更加艱難。
賀今行再不復當年上京趕考的心境,見聞與感觸極多,無法言盡,便都斷斷續續地記錄下來。
寫馬不停蹄的運糧隊,寫斷崖邊上挖野菜的流民,寫他們從山匪手中救出的一家老小,寫因暴雨而塌方的礦洞以及被埋在底下的役夫……山河蒼生,萬千憂思,皆凝於幾頁紙中。
清明過去,隊伍終於走到京畿的驛站。那一束山花已然風幹,他折去枝萼,把玲瓏的花朵裝進信封裏,在封上寫下「顧橫之」的名姓,寄往蒼州。
不論我們身處何種境地,我總願你能吹到春風,得見春花。
第264章 七
三月廿四。
宣京城一如既往宏偉而繁華,賀今行領著隊伍排隊入城時,看到專供舉子的告示欄立在城門一旁。
他隻多看了兩眼,立時有一個做嚮導的人上來毛遂自薦。
賀今行知道自己是被當成了趕考的舉子,便問:「不知春闈何時開考?」
對方發覺認錯了身份,再看到他身後跟上來的兵丁,二話不說轉身跑了。
楊語鹹皺眉道:「做生意的人,怎生如此魯莽無禮?」
「或許因為我們不是客人吧?」賀今行笑了笑,並不在意。
入了城,賀冬獨自迴他的醫館,剩下的則先去驛館落宿。
前來接待他們的館丞是個熟麵孔,南越使臣遇刺一案似乎對他並沒有太大影響,想來是忠義侯替他保住了烏紗帽。
一行人在驛館沐浴更衣過後,即刻帶著西涼太子的首級進宮麵聖。
那顆人頭封在裝滿冰塊的巨大箱籠之中,要四人共抬,在應天門等候通傳時,看起來頗有一番陣仗。
前來接引的幾名內侍也很鄭重。領頭那位麵白且柔,形止卻一絲不苟,觀其胸前團花,應是正六品的禦前太監。
賀今行此前從未見過這他,隻當是近年才出頭的新人。
對方並沒有館丞那般熱情,但也沒有輕視他們這些邊關來的兵蠻之意,一路除了必要開口的時候,絕不多言。
到得抱樸殿,他進殿稟報,賀今行等人在外暫候。
期間有一名穿著太醫院製服的女子挎著藥箱出來,見到他們,本是禮節性地拱手致意,卻在掃到賀今行的時候陡然停住,驚訝道:「小賀大人?」
後者仔細一瞧,還真是打過交道的人——三年前江南患澇災,遍地哀鴻,懸壺堂醫者緊缺,年輕的女醫遵師命,頂著壓力獨自坐診治病救人,還曾贈藥於他。
如今已能出入聖殿,為天子診病,可見其醫術之精,心性之堅。
遂也佩服地拱手道:「青薑太醫。」
殿前不宜逗留,兩人打完招唿,李青薑就要離開。與他錯身而過時,忽地壓低聲音說:「陛下剛施過針,切勿令他動怒。」
隨後不等反應,便提步走下了台階。
抬箱子的幾個兵丁都忍不住去看她的背影,就連楊語鹹也說:「太醫院竟出了位女太醫。」
賀今行在心中向她道謝,微微笑道:「不挺好麽。」
又過一炷香,內侍高聲傳喚他們。
兩人斂神肅容,整冠理袖,從大箱子裏取出盛放人頭的桃木盒,隨之入殿。
三月將盡,天氣漸漸熱起來。若是往年這個時候,抱樸殿裏已經放上了冰鑒,今年卻連一塊冰都沒見到,甚至因為窗扇緊閉,還有一絲悶熱。
「我看這樣子多半有鬼,就另去找了還在州府戶司供職的舊友。」楊語鹹壓低聲音:「這事兒按理說該由戶司受理,王玡天確實從戶司抽了人去管,但登記的魚鱗圖冊以及租賃名冊並沒有歸入州府庫中。我去打聽的這人不怎麽得他信任,相關的案卷一眼都沒有見過。」
「捂得這麽緊。」賀今行指出問題:「那最後怎麽入帳?」
稷州這幾年新墾的土地絕對不少,前三年不收租息,所以沒有毫釐進項。可三年過後呢,這筆錢的數目一定十分可觀。到時候入誰的帳,入幾分帳,大有可琢磨的餘地。
楊語鹹為官多年,自然明白其中貓膩,搖頭唏噓道:「國庫窮得見底,錢都流進這些世家大族的口袋裏了。我看王玡天那宅子,打通了原來的半條街,價錢不菲啊。」
「王氏百年望族,世代累積,一座宅子自然不在話下。再者,三年之期未至,眼下如何證明日後他一定會行悖逆不軌之事?」賀今行在心中將此事重盤一遍,再道:「這行事確如王大人的風格,圓滑得緊。」
你知這人絕非善類,但就是輕易拿不住他。
楊語鹹道:「現在確實不是好介入的時機,那我們?」
「先迴京吧,我們還有諭旨在身。」無法即刻了結的事,賀今行不多糾結。
翌日,啟程上京之前,他獨自去了一趟如星穀,為他的阿爹阿娘最後掃一次墓。
晨風帶著水汽,氤氳了碑上銘。
這一走難再迴,除了思念,他不知還能帶走什麽。
山間野花爛漫,他便采了一把紮成一束,倒掛在馬車廂簷下,隨自己一路顛簸著北上。
他有意地將路線靠近西北,沒有從江南走,而是出漢中,斜穿寧西。
年景不太平,雖有軍衛護行,不致於橫遭意外,但沿途所遇所見,也難叫人放鬆。
天災人禍不斷,平民百姓生存不易,許多世族鄉紳與豪民卻趁機蓄奴、收佃戶、侵吞土地,兼之匪盜四起,讓普通人的境遇更加艱難。
賀今行再不復當年上京趕考的心境,見聞與感觸極多,無法言盡,便都斷斷續續地記錄下來。
寫馬不停蹄的運糧隊,寫斷崖邊上挖野菜的流民,寫他們從山匪手中救出的一家老小,寫因暴雨而塌方的礦洞以及被埋在底下的役夫……山河蒼生,萬千憂思,皆凝於幾頁紙中。
清明過去,隊伍終於走到京畿的驛站。那一束山花已然風幹,他折去枝萼,把玲瓏的花朵裝進信封裏,在封上寫下「顧橫之」的名姓,寄往蒼州。
不論我們身處何種境地,我總願你能吹到春風,得見春花。
第264章 七
三月廿四。
宣京城一如既往宏偉而繁華,賀今行領著隊伍排隊入城時,看到專供舉子的告示欄立在城門一旁。
他隻多看了兩眼,立時有一個做嚮導的人上來毛遂自薦。
賀今行知道自己是被當成了趕考的舉子,便問:「不知春闈何時開考?」
對方發覺認錯了身份,再看到他身後跟上來的兵丁,二話不說轉身跑了。
楊語鹹皺眉道:「做生意的人,怎生如此魯莽無禮?」
「或許因為我們不是客人吧?」賀今行笑了笑,並不在意。
入了城,賀冬獨自迴他的醫館,剩下的則先去驛館落宿。
前來接待他們的館丞是個熟麵孔,南越使臣遇刺一案似乎對他並沒有太大影響,想來是忠義侯替他保住了烏紗帽。
一行人在驛館沐浴更衣過後,即刻帶著西涼太子的首級進宮麵聖。
那顆人頭封在裝滿冰塊的巨大箱籠之中,要四人共抬,在應天門等候通傳時,看起來頗有一番陣仗。
前來接引的幾名內侍也很鄭重。領頭那位麵白且柔,形止卻一絲不苟,觀其胸前團花,應是正六品的禦前太監。
賀今行此前從未見過這他,隻當是近年才出頭的新人。
對方並沒有館丞那般熱情,但也沒有輕視他們這些邊關來的兵蠻之意,一路除了必要開口的時候,絕不多言。
到得抱樸殿,他進殿稟報,賀今行等人在外暫候。
期間有一名穿著太醫院製服的女子挎著藥箱出來,見到他們,本是禮節性地拱手致意,卻在掃到賀今行的時候陡然停住,驚訝道:「小賀大人?」
後者仔細一瞧,還真是打過交道的人——三年前江南患澇災,遍地哀鴻,懸壺堂醫者緊缺,年輕的女醫遵師命,頂著壓力獨自坐診治病救人,還曾贈藥於他。
如今已能出入聖殿,為天子診病,可見其醫術之精,心性之堅。
遂也佩服地拱手道:「青薑太醫。」
殿前不宜逗留,兩人打完招唿,李青薑就要離開。與他錯身而過時,忽地壓低聲音說:「陛下剛施過針,切勿令他動怒。」
隨後不等反應,便提步走下了台階。
抬箱子的幾個兵丁都忍不住去看她的背影,就連楊語鹹也說:「太醫院竟出了位女太醫。」
賀今行在心中向她道謝,微微笑道:「不挺好麽。」
又過一炷香,內侍高聲傳喚他們。
兩人斂神肅容,整冠理袖,從大箱子裏取出盛放人頭的桃木盒,隨之入殿。
三月將盡,天氣漸漸熱起來。若是往年這個時候,抱樸殿裏已經放上了冰鑒,今年卻連一塊冰都沒見到,甚至因為窗扇緊閉,還有一絲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