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連壁有些頹喪,但仍盡力維持著麵上從容,躬身道:「請陛下聖斷。」


    明德帝將臣子反應皆收於眼底,沒有過多為難,此事就這麽定下。


    聖意落在耳裏,卻輕飄飄的,眾臣毫無踩到底的實感。不應當啊,除非廷推振宣軍總兵並不是今日最重要的事。


    裴孟檀往秦毓章那邊看去,後者佇立如樁,看不出反應。


    就聽明德帝幽幽的聲音響起,「還有一事,朕近日來思慮許久,就在今晚,決意還是要把它做起來。」


    所有人都不由繃緊了,躬身疊掌,聚精會神,等待下令。


    皇帝悍然道:「朕決意,重啟通政司,疏通文書章奏渠道,內出帝命,外受下情,不與中書省文移交叉。初行班底由各方推議,選賢舉能,不得徇私。」


    天子口諭似一道驚雷,突如其來地劈裂了宣京的夜空。


    真的太突然了,諸位大人此前都未能探得一星半點風聲,被震得懵在當場。


    通政司乃收發、核查四方奏表文書的地方,開國後太祖初設。臣工奏章先送通政司,由通政司呈報皇帝,再下發中書省進行處理,以此令兩司互相製衡。但通政司的官職品秩低,遠不及中書省位高權重,漸漸被後者掌控。一封摺子經兩道手,不再能約束朝臣,反倒極其拖累辦事,先帝於中慶三年幹脆廢置,收發文書當廷奏事的權力重歸中書省。


    五六十年過去,竟又重燃生機。


    皇帝意欲何為?殷侯的薨逝為時局蒙上一層陰影,然而這道重啟通政司的諭旨傳下去,必定令百官心思活躍。


    關係到切身之利,眾臣麵色紛紛凝重起來。


    「是。」滿室死寂中,秦毓章八風不動的聲音格外響,「臣等即刻著手準備。」


    其餘四人迴過神,亦躬身齊道:「臣等領命。」


    出宮時,賀鴻錦與陸潛辛速度相仿,走到了一塊兒。前者忽道:「不知陸大人流放衷州遭遇了什麽,竟然肯為西北軍說起好話來了。」


    陸潛辛迴頭訝異道:「陛下這麽一問,我就這麽一答,賀大人是覺得哪裏不對?」


    賀鴻錦一張鐵麵毫無波瀾:「你我十來年的同僚,你陸潛辛向來無利不沾,這會兒裝什麽裝。」


    「賀大人高看我了,我若料事如神,處處能趨吉避兇,此時也就不會是戴罪之身。」陸潛辛提醒對方注意自己的處境,笑道:「眼下不論誰得權誰失勢,如何此消彼長,都與我陸某無關。你說我還有什麽必要淌這渾水?」


    賀鴻錦瞟他一眼,幾步跨出應天門,分道揚鑣之時,撂下一句:「到底有沒有鬼,咱們走著瞧。」


    陸潛辛拂袖轉身,「好啊,那就走著瞧。」


    第260章 三


    盛環頌奉旨去西北,一迴生二迴熟,又未攜輜重,速度極快。


    他越往西走,土地越貧瘠,城池越破舊,戰亂的影響越明顯,對殷侯的悼念越廣泛而隆重。


    中旬末,抵達玉水。


    殷侯的靈柩移到了城中,以便城內的百姓弔唁。滿城盡掛白幡,滄桑肅穆,令他心裏也越發沉重,完全忘記了千裏之外的來處的繁華。


    王義先中途趕赴蒼州前線,又掐著時間趕迴來,率眾人接旨。


    「……賀侯征戍經年,謹奉君命,仁武並施,公忠報效,鞠躬盡瘁,麾下敬愛如兄父,朕亦視為國之幹城也。今天不假年,大義殉國,朕悲慟難持,耳不忍聞,然卿之風烈當長存流芳,故昭告天下:定賀侯諡曰『忠武』,追授龍虎將軍,加贈少保,令天下臣工共哀之。」


    並恩榮其妻,累贈一品誥命。準依其遺言,迴祖地與其妻合葬。


    盛環頌在靈堂外麵宣旨,無數聞訊而來的百姓跪拜在周圍街巷中一同旁聽,才到中途,便哀哭四起。


    至少,朝廷沒有虧待殷侯的身後事,給了為西北付出一切的殷侯哀榮,何嚐不算還記掛著西北?


    再聽到讚揚秦甘百姓協助邊軍抵禦外敵,撫慰犧牲之詞,都山唿「謝主隆恩」。


    盛環頌看向王義先,等他上來接旨。後者一動不動,他旁邊的年輕人卻起身走過來,平舉雙手,做出接旨的動作。


    「小賀大人?」盛環頌心中微訝,見其餘人沒有反應,很快明白過來。


    他是知道賀今行出身的。


    朝廷並未提及殷侯後事由誰安排,顯然是交給西北軍自行決定。殷侯與家族決裂,血脈唯存一女,卻不知下落。棺槨牌位托於子侄,總比同袍好一些。


    他將聖旨遞過去,同時低聲道:「陛下還有道口諭,著你攜西涼太子的首級迴京覲見,再待敕授。」


    賀今行對這道口諭早有準備,應了,便捧過聖旨供到靈前。


    盛環頌再宣第二道聖旨,朝廷正式任命王義先繼任西北軍總兵,並對全體將士大加犒賞。這在所有人眼裏幾乎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沒有引起任何波瀾。


    王義先一言不發地接了旨。


    任務暫告完成,盛環頌才進去弔唁,自己祭拜過後,又替崔連壁上了三炷香。後者還寫了一篇悼文,也被燒在靈前。


    隨後,他拿出一隻荷包,背著門交給賀今行,「戶部撥的那點銀錢未必夠用,兵部上下一起湊了點兒,桓統領又添了一半,望殷侯迴鄉能寬裕些。」


    又看著靈柩自嘲道:「我與崔師身在朝中卻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做些無足輕重之舉,讓殷侯見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