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直到來人帶他們去參加晚宴,靖寧仍然沒有出現。
接風宴安排在一頂很大的穹廬帳裏,兩人帶著下屬入座,等所有位子快坐滿了,靖寧才姍姍來遲。
女官在前開道,她牽著一名六歲孩童從帳外走進來。兩人皆是盛裝,因照顧孩童,步履緩緩。
裴明憫注視著分別已久的妹妹,出塞三年不到,她的身上就發生了近乎脫胎換骨的變化。
從前是稷州裴氏的六小姐,才名在外,明艷大方,不失活潑。
如今攜儲君而來的北黎東君,褪去少女時代的靈俏,端莊沉穩,雍容不迫,已煉出高居尊位的氣度。
兄妹目光相接,靖寧微微一笑,自然錯開。
裴明憫頷首致意,心有感觸,並不怎麽愉快。
君上就位,宴席很快開始。
王正玄作為使節,與北黎各方語敬往來,觥籌交錯,沒有半點冷場。
裴明憫旁觀席上局勢,與他們同列的北黎貴族對他們顯然更加熱絡。對麵席位的則冷淡許多,話藏機鋒;但被王正玄不著痕跡地擋開之後,也沒有進一步找茬。
而上首的儲君則專注於眼前飲食,靖寧不時低頭聽他說話,分享一兩道菜品,對底下臣子的表現並不大在意。
宴罷,眾人散去,女官請兩位使臣留步,引他們到後帳。
王正玄終於舒坦了些,整冠理袖,在一眾侍女侍衛以及磨蹭著沒走的貴族的目光之下,昂頭挺胸大步跟著過去。
這就跟娘家人去看嫁出去的女兒一樣,就要大大方方地顯擺,讓婆家人都看著,你們媳婦兒是有娘家給她撐腰的!
不過隔一道厚氈門,後帳就安靜多了,幼童儲君不知到哪兒去了,隻有靖寧在等他們,兩名女官陪侍。
「殿下。」裴明憫行禮作揖。王正玄也按捺著行完禮,才急切地問:「殿下,如今局勢如何?可有需得咱們出麵的地方?陛下說了,一定要配合您擁幼君即位,您一定要是唯一的太後。」
「哥哥,王大人,好久不見。」迴王庭不過幾個月,靖寧卻總覺已經許久沒有聽到純正的鄉音。
她想起在大草原上找到她,救下她,送她趕到雩關,又在那裏分別的人,眉眼含笑,半是懷念半是喟嘆道:「現如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王大人與哥哥等著參加繼位大典就好。」
「什麽?都妥當了?」王正玄還準備大幹一場,誰知做好了準備卻無用武之地,驚訝之餘,心裏空空的落不到實處,「合西那些部族都同意您上位了?那儲君的生母呢?」
他說著,掃了一眼邊上的侍女。
「她們都是貼身伺候我的,忠心耿耿。」靖寧知他顧慮,示意他安心,而後解釋道:「我是借了合東部族的勢,才能穩當上位。想必你們在席上也看出來了,與你們同列的都是合東出身,對座的則是合西出身。」
「不知你們可認得合東的老兀骨,我允諾他,待我上位之後,就任他做丞相。」
王正玄稍一思索,疑心道:「他不忌憚你,不忌憚我們?」
靖寧笑了:「當初我能及時趕到雩關,叫停述羅與合西部眾,就是通過他借了合東的兵馬。合作起來也算駕輕就熟。」
非我族類又如何?嫁過來的外族人掌權可能帶來的影響,與龐大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
「畢竟,要是讓合西部族得逞,推舉王兒的生母上位,他們可就一點兒好都落不到,甚至還會因年中出兵而被懲處割地。而若與我合作,他們就可借勢壓製合西部族,我孤身一人又無親生子嗣,也算好拿捏的。」
王正玄:「合西那些人就這麽同意了?那小孩兒的生母不說也是合西出身麽?」有這麽好的筏子,這換了他,怎麽也不能輕易就鬆口啊。
靖寧默了一刻,說:「她死了,就在幾天前。」
王正玄腦子一滯,隨即轉過彎來,「怪不得,殿下厲害。那女人確實該殺,否則被合西那些人捏在手裏,不知要生多少事端,隻有一死才能永絕後患。」
靖寧淺笑不語。
那女子其實並非她所殺。
她見過對方,因育有一子且死了丈夫,隻能依靠本家父兄;被推出來做爭權的籌碼,無措得話都說不利索。她就想,把人偷出來送到牙山,讓晉陽殿下照看幾年;等她坐穩王庭,再接迴來,讓這對母子相見——她母親在世,但已經多年未見,由己及人,不忍教寡母分別。
然而在幾天前的朝會上,合西部族驟然發難,要即刻迎儲君生母入王宮。老兀骨不知從哪裏得知了消息,提前下了手。人抬到朝上,已經斷氣多時。
是捂死的。她親自看了,給人合了眼瞼。
合東這一手,未必沒有殺雞儆給她看的意思。
她想了大半夜,暗中差人搜集證據,留待日後。待儲君長大,合東權重,與她水火不容的時候再翻出來。
眼下王大人以為是她動的手,她也不反駁,隻做默認。
王正玄這迴是真高興:「殿下雷霆手段,能在北黎朝堂站穩,是我大宣之福氣。」
他拿出一張貼身存放的羊皮紙,送到靖寧眼前,壓著聲音說:「您看看,這是朝廷對此次談判的期望,有您在其中轉圜,談成有望啊。」
靖寧接過羊皮紙,細細看來,眉心漸蹙。最後遞迴紙張,沉聲道:「王大人,恕我不能答應你們開出的價碼。」
接風宴安排在一頂很大的穹廬帳裏,兩人帶著下屬入座,等所有位子快坐滿了,靖寧才姍姍來遲。
女官在前開道,她牽著一名六歲孩童從帳外走進來。兩人皆是盛裝,因照顧孩童,步履緩緩。
裴明憫注視著分別已久的妹妹,出塞三年不到,她的身上就發生了近乎脫胎換骨的變化。
從前是稷州裴氏的六小姐,才名在外,明艷大方,不失活潑。
如今攜儲君而來的北黎東君,褪去少女時代的靈俏,端莊沉穩,雍容不迫,已煉出高居尊位的氣度。
兄妹目光相接,靖寧微微一笑,自然錯開。
裴明憫頷首致意,心有感觸,並不怎麽愉快。
君上就位,宴席很快開始。
王正玄作為使節,與北黎各方語敬往來,觥籌交錯,沒有半點冷場。
裴明憫旁觀席上局勢,與他們同列的北黎貴族對他們顯然更加熱絡。對麵席位的則冷淡許多,話藏機鋒;但被王正玄不著痕跡地擋開之後,也沒有進一步找茬。
而上首的儲君則專注於眼前飲食,靖寧不時低頭聽他說話,分享一兩道菜品,對底下臣子的表現並不大在意。
宴罷,眾人散去,女官請兩位使臣留步,引他們到後帳。
王正玄終於舒坦了些,整冠理袖,在一眾侍女侍衛以及磨蹭著沒走的貴族的目光之下,昂頭挺胸大步跟著過去。
這就跟娘家人去看嫁出去的女兒一樣,就要大大方方地顯擺,讓婆家人都看著,你們媳婦兒是有娘家給她撐腰的!
不過隔一道厚氈門,後帳就安靜多了,幼童儲君不知到哪兒去了,隻有靖寧在等他們,兩名女官陪侍。
「殿下。」裴明憫行禮作揖。王正玄也按捺著行完禮,才急切地問:「殿下,如今局勢如何?可有需得咱們出麵的地方?陛下說了,一定要配合您擁幼君即位,您一定要是唯一的太後。」
「哥哥,王大人,好久不見。」迴王庭不過幾個月,靖寧卻總覺已經許久沒有聽到純正的鄉音。
她想起在大草原上找到她,救下她,送她趕到雩關,又在那裏分別的人,眉眼含笑,半是懷念半是喟嘆道:「現如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王大人與哥哥等著參加繼位大典就好。」
「什麽?都妥當了?」王正玄還準備大幹一場,誰知做好了準備卻無用武之地,驚訝之餘,心裏空空的落不到實處,「合西那些部族都同意您上位了?那儲君的生母呢?」
他說著,掃了一眼邊上的侍女。
「她們都是貼身伺候我的,忠心耿耿。」靖寧知他顧慮,示意他安心,而後解釋道:「我是借了合東部族的勢,才能穩當上位。想必你們在席上也看出來了,與你們同列的都是合東出身,對座的則是合西出身。」
「不知你們可認得合東的老兀骨,我允諾他,待我上位之後,就任他做丞相。」
王正玄稍一思索,疑心道:「他不忌憚你,不忌憚我們?」
靖寧笑了:「當初我能及時趕到雩關,叫停述羅與合西部眾,就是通過他借了合東的兵馬。合作起來也算駕輕就熟。」
非我族類又如何?嫁過來的外族人掌權可能帶來的影響,與龐大的利益相比,不值一提。
「畢竟,要是讓合西部族得逞,推舉王兒的生母上位,他們可就一點兒好都落不到,甚至還會因年中出兵而被懲處割地。而若與我合作,他們就可借勢壓製合西部族,我孤身一人又無親生子嗣,也算好拿捏的。」
王正玄:「合西那些人就這麽同意了?那小孩兒的生母不說也是合西出身麽?」有這麽好的筏子,這換了他,怎麽也不能輕易就鬆口啊。
靖寧默了一刻,說:「她死了,就在幾天前。」
王正玄腦子一滯,隨即轉過彎來,「怪不得,殿下厲害。那女人確實該殺,否則被合西那些人捏在手裏,不知要生多少事端,隻有一死才能永絕後患。」
靖寧淺笑不語。
那女子其實並非她所殺。
她見過對方,因育有一子且死了丈夫,隻能依靠本家父兄;被推出來做爭權的籌碼,無措得話都說不利索。她就想,把人偷出來送到牙山,讓晉陽殿下照看幾年;等她坐穩王庭,再接迴來,讓這對母子相見——她母親在世,但已經多年未見,由己及人,不忍教寡母分別。
然而在幾天前的朝會上,合西部族驟然發難,要即刻迎儲君生母入王宮。老兀骨不知從哪裏得知了消息,提前下了手。人抬到朝上,已經斷氣多時。
是捂死的。她親自看了,給人合了眼瞼。
合東這一手,未必沒有殺雞儆給她看的意思。
她想了大半夜,暗中差人搜集證據,留待日後。待儲君長大,合東權重,與她水火不容的時候再翻出來。
眼下王大人以為是她動的手,她也不反駁,隻做默認。
王正玄這迴是真高興:「殿下雷霆手段,能在北黎朝堂站穩,是我大宣之福氣。」
他拿出一張貼身存放的羊皮紙,送到靖寧眼前,壓著聲音說:「您看看,這是朝廷對此次談判的期望,有您在其中轉圜,談成有望啊。」
靖寧接過羊皮紙,細細看來,眉心漸蹙。最後遞迴紙張,沉聲道:「王大人,恕我不能答應你們開出的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