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發自肺腑。
哪怕他呆在兵部形如賦閑多年,也從沒期望過戰爭爆發。隻因他深知,戰爭對錢糧人力的消耗極其巨大,徵得涼餉也隻能支撐一時。早一日結束,就能省一日的開支消耗。若僵持下去,將本就入不敷出的度支拖入深淵,早晚會累垮整個國家。
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就是,目前尚且無人提出割捨秦甘三州,與西涼人議和罷。
秦相爺先前隻用了半碗白粥,便繼續醉心公務。此時聞言,擱了筆,做出傾聽的姿態。
一屋子官吏瞧見,都跟著繃起精神。
陸潛辛亦起身說:「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西北戰事就是當前頭等大事,如今到關鍵處,我戶部上下自然該全力支持。隻是咱們沒有點石成金的能耐,變不出銀子,隻能將其他開支削減,或是直接挪過來充作軍費。」
停頓片刻,「再多的法子,下官也想不出了。」
錢糧有限,一個去處占多了,其他地方就得少占些。
同儕都在,誰多誰少說定了,一口唾沫一個釘,日後就別想再來找他戶部扯皮。
事實擺在這裏,崔連壁也無可指摘,便問:「不知裴相爺意下如何?」
裴孟檀撫袖笑了笑。
急遞子時送到,他兩刻之後得到消息,在書房觀書到寅時,都沒有太監出宮宣召大臣覲見。
然而秦毓章這段時日幾乎一直宿在端門北楹,到抱樸殿隻需要過兩道宮門。尋常官員難知秦相爺是否被皇帝召見,但他有能通宮禁的手段,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他自是點頭:「眼下共克時艱,軍需為先,其餘各處節省一些虧苦一些,也是應當。」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後麵的具體分配商量起來就順理成章。
諸事議定,各迴各衙門,秦相爺才著手擬奏摺。
錢書醒歸置好本次議事記錄,將一份列好的名單送到相爺案上,低聲陳述:「工部還剩下的幹淨人,就這些了。」
傅禹成不中用了,跟他穿一條褲子的侍郎也被羈押在牢裏,等著年後處斬。秦相爺雖暫時代管工部,但他事務繁忙,不可能一直兼任,所以向皇帝推舉了接任人。
被各方舉薦的候選當然不隻一個,皇帝心中或許也有屬意的人選,不管接任的會是誰,他們都需要盡早物色能為己所用的低階官員。
錢主簿做事細緻,這些人的身世背景、入仕歷程、與哪方有血緣姻親或是其他利益上的牽扯,都清清楚楚。
才入職不久的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柳從心也在其中。
秦毓章盯著這個名字片刻,提硃筆將其劃去。至於其他人,更不入他眼中。
「這些人不行,去提拔新的人上來。一時找不到,那就慢慢挑。」他說。
錢書醒應聲撤下名單,開始在腦子裏迴憶栽培到各地方的能員,不自覺皺起眉。
另一邊,走出政事堂的崔連壁也是眉頭緊鎖,連路上向他出聲行禮的藍袍官員都沒注意到。
這些藍袍見他一臉兇相,也不敢觸黴頭,匆匆離開。
這天變得可快著呢。邊關一打仗,兵部說話就硬氣了,同其他部衙大小齟齬不斷,截用戶部的驛兵,爭奪工部的預算,甚至這位崔大人敢在朝會上動手打人……他們這些人微言輕的,還是躲著走更保險。
殊不知崔大人之所以無視他們,是因為心思全在剛剛議定的軍費上。
兩百萬,西北軍與振宣軍共用,下一筆還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有。這顯然不夠,但已經是國庫能擠出的極限。
他迴到兵部衙門,副手盛環頌到荼州攻城作督工去了,一幹無所事事慣了的下屬驟然連軸轉,忙得像拉磨盤的驢,都焦頭爛額,以致於到處亂糟糟的。
他也沒時間揪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隻惦著盡快給殷侯寫迴函。路途遙遠驛寄困難,不能耽擱。
真正落筆的時候,卻一句比一句滯澀。
他對自己與所在的處境已經連憤慨都提不起了,對信那邊的人們越發地愧疚難當,可他寫到最後,仍然要去勸慰、去懇求他們繼續承受這一切——
……財匱器乏,餉額微薄,令崔英羞愧無地。然縱有萬般不憤,大敵當前,唯拋卻一切情緒,前後團結,奮力抵抗,以期逐敵於寢門之外……運籌決策,安撫軍心,數般責任寄君一身,望君保重,亦望君海涵……
淺淡的嘆息迴蕩在空蕩的簷梁下,因先前的安靜而顯得格外清晰。
顧蓮子被這一聲弄得徹底睡不著了,單手撐在身後坐起來,腦子裏迴響著才將聽到的「兩百萬」,很快明白,「這不夠吧。西北軍和振宣軍加起來有沒有二十萬?除非窩著不動彈,一旦行起軍打起仗,兩百萬能頂一個月就算厲害了啊?」
帶著困意的聲音不高,謝靈意向花窗望了一眼,忠義侯仍在與裴相爺談話,看起來並未被打擾。
他垂下眼,用比嘆息還要低的聲音說:「振宣軍眼下隻有人,武器、甲冑和馬匹一無所有,兩百萬不夠武裝這一支大軍。」更別說支撐軍事行動。
「那怎麽不多撥些軍費?」顧蓮子將雙腿擱到朝向院子的那一麵,很隨意地問。
謝靈意在戶部也幹了幾個月,總不會一點底細不知。
但正因為知曉,甚至經手了相關公文,所以他更加無奈:「國庫見底,去哪兒撥。」
「再加一百萬的錢都沒有?」
哪怕他呆在兵部形如賦閑多年,也從沒期望過戰爭爆發。隻因他深知,戰爭對錢糧人力的消耗極其巨大,徵得涼餉也隻能支撐一時。早一日結束,就能省一日的開支消耗。若僵持下去,將本就入不敷出的度支拖入深淵,早晚會累垮整個國家。
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就是,目前尚且無人提出割捨秦甘三州,與西涼人議和罷。
秦相爺先前隻用了半碗白粥,便繼續醉心公務。此時聞言,擱了筆,做出傾聽的姿態。
一屋子官吏瞧見,都跟著繃起精神。
陸潛辛亦起身說:「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西北戰事就是當前頭等大事,如今到關鍵處,我戶部上下自然該全力支持。隻是咱們沒有點石成金的能耐,變不出銀子,隻能將其他開支削減,或是直接挪過來充作軍費。」
停頓片刻,「再多的法子,下官也想不出了。」
錢糧有限,一個去處占多了,其他地方就得少占些。
同儕都在,誰多誰少說定了,一口唾沫一個釘,日後就別想再來找他戶部扯皮。
事實擺在這裏,崔連壁也無可指摘,便問:「不知裴相爺意下如何?」
裴孟檀撫袖笑了笑。
急遞子時送到,他兩刻之後得到消息,在書房觀書到寅時,都沒有太監出宮宣召大臣覲見。
然而秦毓章這段時日幾乎一直宿在端門北楹,到抱樸殿隻需要過兩道宮門。尋常官員難知秦相爺是否被皇帝召見,但他有能通宮禁的手段,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他自是點頭:「眼下共克時艱,軍需為先,其餘各處節省一些虧苦一些,也是應當。」
既然大家都沒意見,那後麵的具體分配商量起來就順理成章。
諸事議定,各迴各衙門,秦相爺才著手擬奏摺。
錢書醒歸置好本次議事記錄,將一份列好的名單送到相爺案上,低聲陳述:「工部還剩下的幹淨人,就這些了。」
傅禹成不中用了,跟他穿一條褲子的侍郎也被羈押在牢裏,等著年後處斬。秦相爺雖暫時代管工部,但他事務繁忙,不可能一直兼任,所以向皇帝推舉了接任人。
被各方舉薦的候選當然不隻一個,皇帝心中或許也有屬意的人選,不管接任的會是誰,他們都需要盡早物色能為己所用的低階官員。
錢主簿做事細緻,這些人的身世背景、入仕歷程、與哪方有血緣姻親或是其他利益上的牽扯,都清清楚楚。
才入職不久的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柳從心也在其中。
秦毓章盯著這個名字片刻,提硃筆將其劃去。至於其他人,更不入他眼中。
「這些人不行,去提拔新的人上來。一時找不到,那就慢慢挑。」他說。
錢書醒應聲撤下名單,開始在腦子裏迴憶栽培到各地方的能員,不自覺皺起眉。
另一邊,走出政事堂的崔連壁也是眉頭緊鎖,連路上向他出聲行禮的藍袍官員都沒注意到。
這些藍袍見他一臉兇相,也不敢觸黴頭,匆匆離開。
這天變得可快著呢。邊關一打仗,兵部說話就硬氣了,同其他部衙大小齟齬不斷,截用戶部的驛兵,爭奪工部的預算,甚至這位崔大人敢在朝會上動手打人……他們這些人微言輕的,還是躲著走更保險。
殊不知崔大人之所以無視他們,是因為心思全在剛剛議定的軍費上。
兩百萬,西北軍與振宣軍共用,下一筆還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有。這顯然不夠,但已經是國庫能擠出的極限。
他迴到兵部衙門,副手盛環頌到荼州攻城作督工去了,一幹無所事事慣了的下屬驟然連軸轉,忙得像拉磨盤的驢,都焦頭爛額,以致於到處亂糟糟的。
他也沒時間揪這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隻惦著盡快給殷侯寫迴函。路途遙遠驛寄困難,不能耽擱。
真正落筆的時候,卻一句比一句滯澀。
他對自己與所在的處境已經連憤慨都提不起了,對信那邊的人們越發地愧疚難當,可他寫到最後,仍然要去勸慰、去懇求他們繼續承受這一切——
……財匱器乏,餉額微薄,令崔英羞愧無地。然縱有萬般不憤,大敵當前,唯拋卻一切情緒,前後團結,奮力抵抗,以期逐敵於寢門之外……運籌決策,安撫軍心,數般責任寄君一身,望君保重,亦望君海涵……
淺淡的嘆息迴蕩在空蕩的簷梁下,因先前的安靜而顯得格外清晰。
顧蓮子被這一聲弄得徹底睡不著了,單手撐在身後坐起來,腦子裏迴響著才將聽到的「兩百萬」,很快明白,「這不夠吧。西北軍和振宣軍加起來有沒有二十萬?除非窩著不動彈,一旦行起軍打起仗,兩百萬能頂一個月就算厲害了啊?」
帶著困意的聲音不高,謝靈意向花窗望了一眼,忠義侯仍在與裴相爺談話,看起來並未被打擾。
他垂下眼,用比嘆息還要低的聲音說:「振宣軍眼下隻有人,武器、甲冑和馬匹一無所有,兩百萬不夠武裝這一支大軍。」更別說支撐軍事行動。
「那怎麽不多撥些軍費?」顧蓮子將雙腿擱到朝向院子的那一麵,很隨意地問。
謝靈意在戶部也幹了幾個月,總不會一點底細不知。
但正因為知曉,甚至經手了相關公文,所以他更加無奈:「國庫見底,去哪兒撥。」
「再加一百萬的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