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還沒端上來,崔連壁就清醒了,「這是不是太少了點兒?涼餉征了八百多萬,下西洋的船隊帶迴近四百萬,還有陸大人您獻上的族產,近月抄沒的罪臣家財……」
他比戶部的郎中都要清楚這些收入,一項項算來,一千三、四百萬絕對是有的。
陸潛辛帶著笑同他掰扯:「北方軍修補工事要了一百萬,振宣軍安營練兵要了不止一百萬,西北軍的糧草、裝備、撫恤更是一筆一筆如流水似的走,少說也有五百萬,再有各州衛整備,這些軍費支出都和你們兵部確認過,由你們押運到各邊,崔大人豈會不知?」
「再加上這兩年欠俸補了有一百六十多萬,各地賑災加上安置西北流民撥款兩百萬,您說還能剩多少?」
「能拖欠的款項都沒算進來,就這,想剩三百萬都還得在帳上做文章,從其他地方摳。若再扣減掉明年的各項預算,剩一百萬都難。」
能用的數目立刻就降下來了。
涼餉名為抗擊西涼而專門徵收的稅賦,實際用途不止西北軍費一宗。各方麵急需用錢的地方太多,國庫又緊張,不可能專門放著大筆錢等日後打仗再使。
崔連壁自然明白,但這不代表他就贊同某些挪用。今日正好說:「軍費所支,朝會上是報過的,一筆一筆皆有帳目,我兵部拿得出。其餘帳目,咱們可沒見過一眼啊。」
他冷笑:「蓋寶殿都有錢,這才過多久,就如此緊張,連軍需都要推脫?」
「蓋寶殿」是上個月的事。
大雪壓塌了京郊一處皇寺的寶殿。那是明德帝為賀太後娘娘五十聖壽而捐資興建,讓僧侶專為太後誦經祈福,以佑太後延年益壽。該寺的砧基道人立刻上報僧錄司,請求重修。
這事本該由太常寺負責,這筆錢也本該由皇室內庫支出。但因多年來工部包攬形成的慣例,僧錄司轉頭就送了呈子到工部,請工部派人來處理。
若是傅大人還在,必然接到消息就派人拉著工匠木料過去了,修繕完畢才讓宮裏知曉,不大不小地邀個功。
然而當時的工部正暗潮洶湧,負責的主事自顧不暇,沒精力也不願應付這些不入流的僧人,所以直接把呈子轉遞到戶部。戶部哪兒有款撥,也就按下不處理——每日要錢的文書收一遝,一多半都被這麽擱置著,往後拖。
寺廟那邊左等右等,沒下文,又不能一直任由寶殿塌著,怕背上不敬的罪名,就私自想法子捅到了太後那裏。
太後娘娘震怒,又對著皇帝流淚道,為她祈福的廟宇垮塌竟無人管,難道這些個臣子是盼著她早死?
話到這份兒上,皇帝被落了臉,底下人能得什麽好?哪怕心底揣著大不敬的念頭,也得恭敬地低頭告罪。
最後戶部挪了筆預備正月疏通官溝的款子撥過去,工部也從寧西路調了批好木材,才把這事兒打發掉。
諸如此類,總有不得不撥款的理由。每一筆幾萬的銀錢,架不住積少成多,做起來帳就是個麻煩。
當然,再麻煩的帳,到陸大人手裏也能做得幹淨漂亮。
他革職了兩三年不假,在任的、和傅大人共事的年頭卻到底要多許多,開復一個月,便又將戶部握在掌中。
國庫漏洞已久,根源不在本朝。爛攤子一年糟糕過一年,是收拾不好的,隻能拆東牆補西牆、兢兢業業勉力維持。
這道理,謝延卿和他都懂。更何況,這些錢說到底都是給上麵花的,他是一點沒沾,又不像謝老爺子有個寶貝孫子要顧忌,不怕擺到明麵上與人分說。
隻是,傅禹成突然沒了,現如今的工部缺了尚書沒補,暫由秦相爺兼領。
陸潛辛脖子一轉,向上首道:「這大半年來我戶部勤勤懇懇不曾疏忽懈怠過一日,大家想看什麽帳,大可以現在就拿過來給大家過目——隻要相爺允準。」
秦相爺將一份公文放到左手邊,眼皮都不曾抬一下,淡淡道:「十萬火急也不急於這一刻。」
他招來主簿,低聲吩咐一句,接著批覆文書。
崔連壁見狀,知道這是敲打自己,心有不甘。
奈何此事最終還得秦相爺點頭並向陛下進言,他不宜爭辯,幹脆靠迴椅背,闔眼假寐。
這廂,錢主簿快步出去,不多時便提著兩個食盒迴來。
一碗白粥並兩樣小菜,先為秦相爺布好,再擺了一模一樣的份例到下首的幾張方幾上。
「各位大人,請便。」
腹中不足,則易生怒。
吃飽喝夠,才能好好地慢慢談。
「有勞。」陸潛辛帶著和煦的微笑道謝,當真吃起來。
畢竟從候朝到現在已過去三四個時辰,腹中很難不感到飢餓。餓了,那可不就得吃?其他同僚或講儀態或要置氣,他嘛,不需要。
一餐畢,廳內始終安靜得能聽到外麵的風雪聲,四角炭火卻燒得人要熱出汗來。
他便又喝一口放涼的白露茶,提醒在座:「諸位!今日除了賀大人,大家都在,銀子就這麽多,怎麽分,一起合計個章程出來罷?我迴去便立刻寫條子派發,免得誤了邊關的戰事。」
崔連壁壓著眉,起身向前拱手道:「下官知道國庫艱難,軍需負擔太重。老實說,我們這些當兵的,沒有幾個願意打仗。但西涼人打進家門,又豈能不接戰?眼下這一仗是收復秦甘三州的關鍵,必須打。怎麽打贏是前線邊軍的任務,我們在後方總得把糧草輜重備齊,讓他們有條件去打啊!」
他比戶部的郎中都要清楚這些收入,一項項算來,一千三、四百萬絕對是有的。
陸潛辛帶著笑同他掰扯:「北方軍修補工事要了一百萬,振宣軍安營練兵要了不止一百萬,西北軍的糧草、裝備、撫恤更是一筆一筆如流水似的走,少說也有五百萬,再有各州衛整備,這些軍費支出都和你們兵部確認過,由你們押運到各邊,崔大人豈會不知?」
「再加上這兩年欠俸補了有一百六十多萬,各地賑災加上安置西北流民撥款兩百萬,您說還能剩多少?」
「能拖欠的款項都沒算進來,就這,想剩三百萬都還得在帳上做文章,從其他地方摳。若再扣減掉明年的各項預算,剩一百萬都難。」
能用的數目立刻就降下來了。
涼餉名為抗擊西涼而專門徵收的稅賦,實際用途不止西北軍費一宗。各方麵急需用錢的地方太多,國庫又緊張,不可能專門放著大筆錢等日後打仗再使。
崔連壁自然明白,但這不代表他就贊同某些挪用。今日正好說:「軍費所支,朝會上是報過的,一筆一筆皆有帳目,我兵部拿得出。其餘帳目,咱們可沒見過一眼啊。」
他冷笑:「蓋寶殿都有錢,這才過多久,就如此緊張,連軍需都要推脫?」
「蓋寶殿」是上個月的事。
大雪壓塌了京郊一處皇寺的寶殿。那是明德帝為賀太後娘娘五十聖壽而捐資興建,讓僧侶專為太後誦經祈福,以佑太後延年益壽。該寺的砧基道人立刻上報僧錄司,請求重修。
這事本該由太常寺負責,這筆錢也本該由皇室內庫支出。但因多年來工部包攬形成的慣例,僧錄司轉頭就送了呈子到工部,請工部派人來處理。
若是傅大人還在,必然接到消息就派人拉著工匠木料過去了,修繕完畢才讓宮裏知曉,不大不小地邀個功。
然而當時的工部正暗潮洶湧,負責的主事自顧不暇,沒精力也不願應付這些不入流的僧人,所以直接把呈子轉遞到戶部。戶部哪兒有款撥,也就按下不處理——每日要錢的文書收一遝,一多半都被這麽擱置著,往後拖。
寺廟那邊左等右等,沒下文,又不能一直任由寶殿塌著,怕背上不敬的罪名,就私自想法子捅到了太後那裏。
太後娘娘震怒,又對著皇帝流淚道,為她祈福的廟宇垮塌竟無人管,難道這些個臣子是盼著她早死?
話到這份兒上,皇帝被落了臉,底下人能得什麽好?哪怕心底揣著大不敬的念頭,也得恭敬地低頭告罪。
最後戶部挪了筆預備正月疏通官溝的款子撥過去,工部也從寧西路調了批好木材,才把這事兒打發掉。
諸如此類,總有不得不撥款的理由。每一筆幾萬的銀錢,架不住積少成多,做起來帳就是個麻煩。
當然,再麻煩的帳,到陸大人手裏也能做得幹淨漂亮。
他革職了兩三年不假,在任的、和傅大人共事的年頭卻到底要多許多,開復一個月,便又將戶部握在掌中。
國庫漏洞已久,根源不在本朝。爛攤子一年糟糕過一年,是收拾不好的,隻能拆東牆補西牆、兢兢業業勉力維持。
這道理,謝延卿和他都懂。更何況,這些錢說到底都是給上麵花的,他是一點沒沾,又不像謝老爺子有個寶貝孫子要顧忌,不怕擺到明麵上與人分說。
隻是,傅禹成突然沒了,現如今的工部缺了尚書沒補,暫由秦相爺兼領。
陸潛辛脖子一轉,向上首道:「這大半年來我戶部勤勤懇懇不曾疏忽懈怠過一日,大家想看什麽帳,大可以現在就拿過來給大家過目——隻要相爺允準。」
秦相爺將一份公文放到左手邊,眼皮都不曾抬一下,淡淡道:「十萬火急也不急於這一刻。」
他招來主簿,低聲吩咐一句,接著批覆文書。
崔連壁見狀,知道這是敲打自己,心有不甘。
奈何此事最終還得秦相爺點頭並向陛下進言,他不宜爭辯,幹脆靠迴椅背,闔眼假寐。
這廂,錢主簿快步出去,不多時便提著兩個食盒迴來。
一碗白粥並兩樣小菜,先為秦相爺布好,再擺了一模一樣的份例到下首的幾張方幾上。
「各位大人,請便。」
腹中不足,則易生怒。
吃飽喝夠,才能好好地慢慢談。
「有勞。」陸潛辛帶著和煦的微笑道謝,當真吃起來。
畢竟從候朝到現在已過去三四個時辰,腹中很難不感到飢餓。餓了,那可不就得吃?其他同僚或講儀態或要置氣,他嘛,不需要。
一餐畢,廳內始終安靜得能聽到外麵的風雪聲,四角炭火卻燒得人要熱出汗來。
他便又喝一口放涼的白露茶,提醒在座:「諸位!今日除了賀大人,大家都在,銀子就這麽多,怎麽分,一起合計個章程出來罷?我迴去便立刻寫條子派發,免得誤了邊關的戰事。」
崔連壁壓著眉,起身向前拱手道:「下官知道國庫艱難,軍需負擔太重。老實說,我們這些當兵的,沒有幾個願意打仗。但西涼人打進家門,又豈能不接戰?眼下這一仗是收復秦甘三州的關鍵,必須打。怎麽打贏是前線邊軍的任務,我們在後方總得把糧草輜重備齊,讓他們有條件去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