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橫之沒有貿然幹涉,看明白他們的作戰意圖,便選了最薄弱的一處頂上去。
弓箭由低射高,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他將箭囊拋給位置更好的同袍,鏈子刀也不要,隻拿起挎在馬背上的兩柄□□。
戰鬥一觸即發,嘶吼代替言語,愈是慘烈愈是不休,直傳到賀冬耳裏。
他神情不改,在火上燒熱金針。
戰爭總是突如其來,躲不過避不開,所以要習慣,要煉硬心腸。
給今行縫針的時候,這位少年從軍的老軍醫再聽著遠處起伏的廝殺聲,卻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老天爺啊,給這人世多留幾條鮮活的性命罷。
他在戰場祈求過無數次,而今終於應驗一迴。
待冬陽移過頭頂,兵戈漸歇,神仙營牽馬迴來,傷者雖多,卻無減員。
賀冬已熬上湯藥,便又迴頭來救治這些傷患。
剩下的混血兒們都搶著湊進帳篷裏,看一看他們的將軍。行容急切,手腳卻放得很輕,說話都壓著聲音。
然後清點戰利品,起灶炊飯,有條不紊。
顧橫之沒有參與這些,洗淨手臉,安靜地坐到今行身邊去。後者挪到了行軍床上,一條絨毯蓋住了一身傷,神情恬淡,如在小睡。
那塊包著木芙蓉的手帕還在,他摸了摸,沒再打開。
瓦珠來送給他一瓶傷藥,順便道謝,「方才那一戰,多謝顧將軍伸以援手,讓我兩個兄弟活下來。」
顧橫之接了藥,並不居功,隻道:「不必客氣。若是少了誰,他一定會難過。」
從雲織到這裏,瓦珠已將他歸為是自己人,聞言並不覺得哪裏不對,反而更加感激他時時記掛自家將軍。想到這裏,又變得憂心忡忡。
看到賀冬端著藥過來,忍不住問,將軍何時才能醒來。
「你們將軍命硬著呢,一定否極泰來,不會有事的。」賀冬知道這些崽子心思單純,為了不讓他們一直驚懼害怕,說得信誓旦旦,實則心裏也沒底。
瓦珠半信半疑,外邊還有很多事需要他,他待片刻,再去看看星央,便出去了。
賀冬嘆了口氣,想叫顧橫之幫忙把今行扶起來,他好餵藥。卻見後者已經把人半扶半抱在懷裏,自然地接過他手中藥碗。勺不滿半,吹涼再喂,不急不緩。
他反倒成了甩手,先前看到那枝木芙蓉的奇異感覺又迴來了,半晌道:「……我聽說你很小就被你老爹丟到軍營裏,做這些事倒挺像樣。」
「我娘病重時,不能便利地進食水,大夫就教我這麽做。」顧橫之簡略答道,一小碗藥餵了一炷香時間,隻略灑出點滴,被他用帕子仔細拭去。
之後餵湯餵藥都被他包攬了。入夜後瓦珠請他去歇一歇,換人來照看,他也不肯。
他的神態一直很平靜,好像做什麽都是理所應當。
賀冬這一整日累得不輕,早就精神不濟,在一旁睡下,順便勸他別一直硬熬。
不理智,也沒有什麽用處。
他沉默,少頃低聲說:「我想看著他醒過來。」
這樣他醒過來,就能看到我。
然而賀今行一直沒有清醒的跡象。
夜裏任是高熱到驚厥,冷到身體本能地痙攣,都再也沒有醒過。
顧橫之不錯眼地盯著,給他尋冰,為他加衣,在賀冬施針時擎火照明,燎到虎口都未能及時發覺。
兵荒馬亂地過了一夜,第二日清晨才脫離兇險。星央都清醒了好一會兒,可他依然沉沉不醒。
昨日那撥西涼兵,心力已潰,陣型不穩,勝之不難。但此處到底是西涼地界,離大宣邊境尚遠,絕不是久留之地。
大家合力造了板車,拔營迴神救口。
這一程走了三日,不再有西涼軍追上來,顧橫之就一直守在今行身邊。
瓦珠委婉地勸他休息,他亦婉言拒絕。星央精神好了許多,直言大家都想出力照顧將軍,他不能一個人占著。
星央說這話時看他的眼神,就像看大家庭裏像要獨占兄姊寵愛的老麽一樣。他認真地跟他說,自己人不分彼此,兄弟間沒有親疏,他不能這樣排擠其他人。
顧橫之從未想過這一茬,也不知他們營裏到底是個什麽形式,實在無言以對。隻能每日跟著其他人離隊兩趟,一起找水拾柴打獵。
途中有意打聽,才知神仙營的來歷。
「……沒有人願意收留我們,辦不下戶籍,也沒有地方可去。將軍就帶我們到仙慈關,在西北軍的營盤旁邊辟了一塊荒地。練武寫字,辨草識蟲,打獵押鏢,都是他帶我們一塊兒。」
「你知道西北很多人都信奉神明吧,西涼人也信,什麽天神聖教,佛祖婆羅。但我不信,我們這種混血的都不信。」
瓦珠揮刀剔下胡楊的枝椏,紮成束捆到馬背上,動作利落,言語間更是肆無忌憚。
「如果這世界上真有神佛,那一定像我們將軍那樣。其他掛在畫像上經書裏,不顯靈救苦救難的,都是狗屁。」
顧橫之聽在心裏,頷首贊同,隻覺對那個人的了解又進一分。
但他捋了捋,那個時候出麵的應當是賀靈朝,就提醒道:「這一段經歷,不要輕易告訴別人。」
「當然不會。」瓦珠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你不是混血,我們往常肯定不會接納你的。但你解救了雲織城,願意跟著我們來救將軍,還出了很大的力氣,所以才破例認可你。」
弓箭由低射高,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他將箭囊拋給位置更好的同袍,鏈子刀也不要,隻拿起挎在馬背上的兩柄□□。
戰鬥一觸即發,嘶吼代替言語,愈是慘烈愈是不休,直傳到賀冬耳裏。
他神情不改,在火上燒熱金針。
戰爭總是突如其來,躲不過避不開,所以要習慣,要煉硬心腸。
給今行縫針的時候,這位少年從軍的老軍醫再聽著遠處起伏的廝殺聲,卻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老天爺啊,給這人世多留幾條鮮活的性命罷。
他在戰場祈求過無數次,而今終於應驗一迴。
待冬陽移過頭頂,兵戈漸歇,神仙營牽馬迴來,傷者雖多,卻無減員。
賀冬已熬上湯藥,便又迴頭來救治這些傷患。
剩下的混血兒們都搶著湊進帳篷裏,看一看他們的將軍。行容急切,手腳卻放得很輕,說話都壓著聲音。
然後清點戰利品,起灶炊飯,有條不紊。
顧橫之沒有參與這些,洗淨手臉,安靜地坐到今行身邊去。後者挪到了行軍床上,一條絨毯蓋住了一身傷,神情恬淡,如在小睡。
那塊包著木芙蓉的手帕還在,他摸了摸,沒再打開。
瓦珠來送給他一瓶傷藥,順便道謝,「方才那一戰,多謝顧將軍伸以援手,讓我兩個兄弟活下來。」
顧橫之接了藥,並不居功,隻道:「不必客氣。若是少了誰,他一定會難過。」
從雲織到這裏,瓦珠已將他歸為是自己人,聞言並不覺得哪裏不對,反而更加感激他時時記掛自家將軍。想到這裏,又變得憂心忡忡。
看到賀冬端著藥過來,忍不住問,將軍何時才能醒來。
「你們將軍命硬著呢,一定否極泰來,不會有事的。」賀冬知道這些崽子心思單純,為了不讓他們一直驚懼害怕,說得信誓旦旦,實則心裏也沒底。
瓦珠半信半疑,外邊還有很多事需要他,他待片刻,再去看看星央,便出去了。
賀冬嘆了口氣,想叫顧橫之幫忙把今行扶起來,他好餵藥。卻見後者已經把人半扶半抱在懷裏,自然地接過他手中藥碗。勺不滿半,吹涼再喂,不急不緩。
他反倒成了甩手,先前看到那枝木芙蓉的奇異感覺又迴來了,半晌道:「……我聽說你很小就被你老爹丟到軍營裏,做這些事倒挺像樣。」
「我娘病重時,不能便利地進食水,大夫就教我這麽做。」顧橫之簡略答道,一小碗藥餵了一炷香時間,隻略灑出點滴,被他用帕子仔細拭去。
之後餵湯餵藥都被他包攬了。入夜後瓦珠請他去歇一歇,換人來照看,他也不肯。
他的神態一直很平靜,好像做什麽都是理所應當。
賀冬這一整日累得不輕,早就精神不濟,在一旁睡下,順便勸他別一直硬熬。
不理智,也沒有什麽用處。
他沉默,少頃低聲說:「我想看著他醒過來。」
這樣他醒過來,就能看到我。
然而賀今行一直沒有清醒的跡象。
夜裏任是高熱到驚厥,冷到身體本能地痙攣,都再也沒有醒過。
顧橫之不錯眼地盯著,給他尋冰,為他加衣,在賀冬施針時擎火照明,燎到虎口都未能及時發覺。
兵荒馬亂地過了一夜,第二日清晨才脫離兇險。星央都清醒了好一會兒,可他依然沉沉不醒。
昨日那撥西涼兵,心力已潰,陣型不穩,勝之不難。但此處到底是西涼地界,離大宣邊境尚遠,絕不是久留之地。
大家合力造了板車,拔營迴神救口。
這一程走了三日,不再有西涼軍追上來,顧橫之就一直守在今行身邊。
瓦珠委婉地勸他休息,他亦婉言拒絕。星央精神好了許多,直言大家都想出力照顧將軍,他不能一個人占著。
星央說這話時看他的眼神,就像看大家庭裏像要獨占兄姊寵愛的老麽一樣。他認真地跟他說,自己人不分彼此,兄弟間沒有親疏,他不能這樣排擠其他人。
顧橫之從未想過這一茬,也不知他們營裏到底是個什麽形式,實在無言以對。隻能每日跟著其他人離隊兩趟,一起找水拾柴打獵。
途中有意打聽,才知神仙營的來歷。
「……沒有人願意收留我們,辦不下戶籍,也沒有地方可去。將軍就帶我們到仙慈關,在西北軍的營盤旁邊辟了一塊荒地。練武寫字,辨草識蟲,打獵押鏢,都是他帶我們一塊兒。」
「你知道西北很多人都信奉神明吧,西涼人也信,什麽天神聖教,佛祖婆羅。但我不信,我們這種混血的都不信。」
瓦珠揮刀剔下胡楊的枝椏,紮成束捆到馬背上,動作利落,言語間更是肆無忌憚。
「如果這世界上真有神佛,那一定像我們將軍那樣。其他掛在畫像上經書裏,不顯靈救苦救難的,都是狗屁。」
顧橫之聽在心裏,頷首贊同,隻覺對那個人的了解又進一分。
但他捋了捋,那個時候出麵的應當是賀靈朝,就提醒道:「這一段經歷,不要輕易告訴別人。」
「當然不會。」瓦珠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你不是混血,我們往常肯定不會接納你的。但你解救了雲織城,願意跟著我們來救將軍,還出了很大的力氣,所以才破例認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