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委婉道:「直接到銀州那邊想辦法,或許機會更大一些。」
顧橫之:「多謝大人建議,但末將試過才能甘心。」
他不是沒想過去應徵投軍,甚至臨時改道往銀州走過。但冷靜下來一想,從頭開始太慢了,他等不及。
更何況,就算隱姓埋名成為一名新兵,在新兵營裏一騎絕塵出盡風頭,又能怎樣?疆土危亡之時,當全力救亡圖存,一名列兵能做的事情實在有限,對他的目標也沒有任何助力。
上天既生他於武將世家,讓他長於橫海軍中,而他讀書習武,十八年來亦不曾懈怠過一天,那他就應該有勇氣憑藉他的能力去追求更高的起點,去擔更大的責任。
鍾聲響起,百官進入應天門,列隊前往崇和殿,門前很快冷清。
禁軍奉命不理會顧橫之,他便一撩衣擺,直挺挺跪到石磚上,「蒙陰顧橫之,求見陛下!」
今日朝議漫長,他這一跪就跪到了正午。
皇城門直對玄武大街,廣場大道車水馬龍。他不怕指指點點和各種猜測,這反而能讓他的動靜直達天聽。他擔憂的是朝會上就將人選直接決定,日頭越移他越急,又深知急不得,必須耐性地等下去。
至午後,終於有朝臣陸續從宮裏走出來,但觀他們神色俱是不佳,甚至對跪在應天門前的都沒有太大反應,恐怕此次朝會結果對君臣來說都不怎麽理想。
顧橫之心下稍定,隨即打起精神等待宮中內侍。
又小半個時辰過去,來的竟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內廷大總管順喜。
「你們這些年輕人啊,真是不知數。陛下連日來操勞軍國大事,本就頭疼得緊,你偏偏還要來惹陛下不痛快。」
顧橫之卻順勢拿出一份奏摺,「末將正是為陛下頭疼之事而來,請順公公代為轉呈。」
「你。」順喜本還想教訓兩句,誰知這小子直接掏奏摺托他辦事,頓時訓不下去,接過奏摺道:「既想為陛下分憂,就該好好地遞呈子,等陛下通傳。一時不見你就要跪宮門,置陛下臉麵於何地?快些起來……」
他還想說什麽,背後有人叫了聲「總管」,便馬上住嘴迴身行禮,又道:「侯爺不在景陽宮多留些時辰?」
「傅家小姐來為皇後請脈,本侯不便久留。」嬴淳懿心情不錯地給了解釋,而後越過前者,到顧橫之身邊,壓低聲音道:「陛下最好名聲,顧將軍在這裏跪久了,隻會適得其反。不如早些離去。」
顧橫之看對方片刻,又瞥了一眼微微躬著身站在幾步開外的順喜。那是一個保證自己不會聽到他們說話的距離。
他便懂了,在磚上撐了一把,起身道:「多謝。」
嬴淳懿勾唇一笑,展臂相送。
待登上公主府的車架,在車上等候多時的謝靈意問:「侯爺替他請動順喜,為何不趁機拉攏他?」
「隻是幫忙遞個摺子而已,離成事還遠。待與西涼人的戰事結束之後,再論恩義交情不遲。」
他靠著背枕閉目養神。今日大朝會再連著看望裴皇後,著實耗去他不少精力。
明德帝提出讓衷州的北方軍迴援雩關,其將領秦廣儀則調去銀州,暫任軍謀總兵,負責操練新兵,以備西征。
朝班譁然過半,反對之聲不絕。他沒有過多發言,全程注意著秦毓章的反應。而秦大人,什麽都沒說。
這是知道秦廣儀不可能染手西北呢,還是知道陛下根本不是真心想要這麽做,隻是拿此事試探朝臣反應?
秦毓章不在乎他的兄弟是否能當上總兵,而是奏請為這支雛形未塑的新軍定下一個名號——好區別於現有的西北軍。
初時百官皆以為,徵兵是為補充現有邊軍的兵力,維持其建製。現在看,皇帝顯然是要另起爐灶。
這就有意思了。嬴淳懿心道,待戰事結束,接著鎮守仙慈關的軍隊會是哪一支?
馬車轔轔而過。
顧橫之慢慢地騎著馬,讓跪僵的腿腳慢慢恢復,目光從街景上飄過,沒有一處看進心裏。
順喜接了摺子,就一定會把摺子遞到禦前,但皇帝是否會召見他,仍是未知數。今日朝會上不知發生了什麽,總歸沒有將西征的將領全部定下。
他還有機會,不能幹等著,白白放過。
他在心中列出可以登門相求的朝官名錄,打算迴去就準備名帖禮物,一家一家地去拜訪。
若萬不得已必須借他爹的勢,他也不會猶豫。
名號就是用來報的,家世就是用來借力的,隻要能成事,他不在乎自己是否被看輕。
他按了按心口,感受到衣衫下半枚扳指的輪廓,愈發堅定。
到驛館下馬,下屬來報,戶部的陸尚書正在客間等候公子。
陸潛辛?這倒令顧橫之意想不到,並且不得不將一應安排都推遲。
「陸大人請直言。」一見麵,他便對著這位換了便服的朝廷大員說道。
陸潛辛點頭贊同:「時間很寶貴,戰爭沒有停止的每一個時辰裏,都有許多人失去性命。所以老夫願助顧二公子一臂之力,以使新軍早日出關西征,擊退西涼人。」
顧橫之放下茶杯,「陸大人如何助我?」
陸潛辛將上午朝會的內容簡略提了提,「陛下要立起一支新軍,那就如陛下所願。世人皆道父子同心,實際不然,活成冤家仇人的也不少啊。公子年輕俊彥,不願活在父輩羽翼之下,想要另立門戶,很正常嘛。」
顧橫之:「多謝大人建議,但末將試過才能甘心。」
他不是沒想過去應徵投軍,甚至臨時改道往銀州走過。但冷靜下來一想,從頭開始太慢了,他等不及。
更何況,就算隱姓埋名成為一名新兵,在新兵營裏一騎絕塵出盡風頭,又能怎樣?疆土危亡之時,當全力救亡圖存,一名列兵能做的事情實在有限,對他的目標也沒有任何助力。
上天既生他於武將世家,讓他長於橫海軍中,而他讀書習武,十八年來亦不曾懈怠過一天,那他就應該有勇氣憑藉他的能力去追求更高的起點,去擔更大的責任。
鍾聲響起,百官進入應天門,列隊前往崇和殿,門前很快冷清。
禁軍奉命不理會顧橫之,他便一撩衣擺,直挺挺跪到石磚上,「蒙陰顧橫之,求見陛下!」
今日朝議漫長,他這一跪就跪到了正午。
皇城門直對玄武大街,廣場大道車水馬龍。他不怕指指點點和各種猜測,這反而能讓他的動靜直達天聽。他擔憂的是朝會上就將人選直接決定,日頭越移他越急,又深知急不得,必須耐性地等下去。
至午後,終於有朝臣陸續從宮裏走出來,但觀他們神色俱是不佳,甚至對跪在應天門前的都沒有太大反應,恐怕此次朝會結果對君臣來說都不怎麽理想。
顧橫之心下稍定,隨即打起精神等待宮中內侍。
又小半個時辰過去,來的竟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內廷大總管順喜。
「你們這些年輕人啊,真是不知數。陛下連日來操勞軍國大事,本就頭疼得緊,你偏偏還要來惹陛下不痛快。」
顧橫之卻順勢拿出一份奏摺,「末將正是為陛下頭疼之事而來,請順公公代為轉呈。」
「你。」順喜本還想教訓兩句,誰知這小子直接掏奏摺托他辦事,頓時訓不下去,接過奏摺道:「既想為陛下分憂,就該好好地遞呈子,等陛下通傳。一時不見你就要跪宮門,置陛下臉麵於何地?快些起來……」
他還想說什麽,背後有人叫了聲「總管」,便馬上住嘴迴身行禮,又道:「侯爺不在景陽宮多留些時辰?」
「傅家小姐來為皇後請脈,本侯不便久留。」嬴淳懿心情不錯地給了解釋,而後越過前者,到顧橫之身邊,壓低聲音道:「陛下最好名聲,顧將軍在這裏跪久了,隻會適得其反。不如早些離去。」
顧橫之看對方片刻,又瞥了一眼微微躬著身站在幾步開外的順喜。那是一個保證自己不會聽到他們說話的距離。
他便懂了,在磚上撐了一把,起身道:「多謝。」
嬴淳懿勾唇一笑,展臂相送。
待登上公主府的車架,在車上等候多時的謝靈意問:「侯爺替他請動順喜,為何不趁機拉攏他?」
「隻是幫忙遞個摺子而已,離成事還遠。待與西涼人的戰事結束之後,再論恩義交情不遲。」
他靠著背枕閉目養神。今日大朝會再連著看望裴皇後,著實耗去他不少精力。
明德帝提出讓衷州的北方軍迴援雩關,其將領秦廣儀則調去銀州,暫任軍謀總兵,負責操練新兵,以備西征。
朝班譁然過半,反對之聲不絕。他沒有過多發言,全程注意著秦毓章的反應。而秦大人,什麽都沒說。
這是知道秦廣儀不可能染手西北呢,還是知道陛下根本不是真心想要這麽做,隻是拿此事試探朝臣反應?
秦毓章不在乎他的兄弟是否能當上總兵,而是奏請為這支雛形未塑的新軍定下一個名號——好區別於現有的西北軍。
初時百官皆以為,徵兵是為補充現有邊軍的兵力,維持其建製。現在看,皇帝顯然是要另起爐灶。
這就有意思了。嬴淳懿心道,待戰事結束,接著鎮守仙慈關的軍隊會是哪一支?
馬車轔轔而過。
顧橫之慢慢地騎著馬,讓跪僵的腿腳慢慢恢復,目光從街景上飄過,沒有一處看進心裏。
順喜接了摺子,就一定會把摺子遞到禦前,但皇帝是否會召見他,仍是未知數。今日朝會上不知發生了什麽,總歸沒有將西征的將領全部定下。
他還有機會,不能幹等著,白白放過。
他在心中列出可以登門相求的朝官名錄,打算迴去就準備名帖禮物,一家一家地去拜訪。
若萬不得已必須借他爹的勢,他也不會猶豫。
名號就是用來報的,家世就是用來借力的,隻要能成事,他不在乎自己是否被看輕。
他按了按心口,感受到衣衫下半枚扳指的輪廓,愈發堅定。
到驛館下馬,下屬來報,戶部的陸尚書正在客間等候公子。
陸潛辛?這倒令顧橫之意想不到,並且不得不將一應安排都推遲。
「陸大人請直言。」一見麵,他便對著這位換了便服的朝廷大員說道。
陸潛辛點頭贊同:「時間很寶貴,戰爭沒有停止的每一個時辰裏,都有許多人失去性命。所以老夫願助顧二公子一臂之力,以使新軍早日出關西征,擊退西涼人。」
顧橫之放下茶杯,「陸大人如何助我?」
陸潛辛將上午朝會的內容簡略提了提,「陛下要立起一支新軍,那就如陛下所願。世人皆道父子同心,實際不然,活成冤家仇人的也不少啊。公子年輕俊彥,不願活在父輩羽翼之下,想要另立門戶,很正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