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公事,下官自當盡心竭力。」花廊即將走到頭,裴明憫不再多留:「下官還需去看望雲時先生,就此告辭。」
才將升任翰林侍讀的年輕公子走向藏書樓,去尋在此坐館的路雲時。因為江南水患籌捐,借讀薈芳館的士子們對他並不陌生,今年出使南越之行更是讓他聲名鵲起,很快便有人看到他,上前與他攀談。
公主府的長史走上來,向自家主子請示,可要動用別的辦法。忠義侯毫不在意地搖頭,目光移開,環視偌大的館閣。
涼殿中,水榭裏,寬簷下,士子們三兩結伴,切磋學問之餘,免不了議論當下的軍政形勢——薈芳館沒有外麵「莫談國事」的規矩。抬眼偶見忠義侯,或驚喜或沉穩,都恭敬地向他見禮,膽大者甚至來請他評判。
風吹過太陽下的淩霄花,灑落一肩搖曳花影。
嬴淳懿聽完士子們的爭議,說:「不如辦一場文會吧。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爭議也可一併解決。」
命令傳達下去,侍從們迅速地行動起來,鋪排好席位。文會將開之時,長史匆匆來報:「謝大人的消息,禹州那邊說,柳從心要迴來了。」
嬴淳懿在眾人目光下動作一頓,隨即恢復如常,示意大家自如即可,起身而去。
數千裏外的禹州灣,落日淬紅海浪,龐大的船隊載著從遠洋獲得的巨額財富,緩緩泊進港。
領頭的船上放下舷梯,第一個走下岸的年輕男人身著麻衣,臂縛白絛,裹著黑色頭帶,全身素淨,隻腰間挎了把短刀。
掩在人群裏的秋玉第一時間竟沒能認出來,好一會兒才恍然,喃喃自語:「高了些,瘦了些,曬黑了……大當家的,他們平安迴來了。」
她按著心口。平安迴來已是不易,吃過的苦,遭過的罪,隻能記在心裏。
衙役們開始清場,等候的禹州府官員們迎上去,含笑問:「可是柳當家的?」
「是。江南,柳從心。」男人打扮就如本地時常出海的漁民一般,然而一開口自報名諱,中原內陸水鄉的味道,就衝散了那股久居船上的海腥氣。
話短,語調生冷,氣氛陡然凝滯。
緊隨在他身後下船、年齡稍長一些的男子走到他身邊,笑眯眯地向諸位官員拱手:「浮山齊子迴,見過諸位大人。」
浮山齊氏,是本地的望族啊。官員們緩和許多,哈哈笑著,將人迎去早就準備好的盛大的接風儀式。
宴席到深夜才散,船隊抵達的消息卻早已飛向四麵八方。
柳從心去了知州安排的下榻之所,果然有美姬等候。他從前就厭惡這樣的應酬,如今連敷衍也懶得費心思,轉頭就去了隔壁齊子迴的屋裏。
但他沒有提不爽快的事,好似專門來問:「先生迴家,還是迴小西山?」
「這麽著急進京?」齊子迴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咱們多久沒睡過好覺了,歇兩天不會影響行程,養足精神,才能更好地去麵聖。」
他們如朝廷所願攜財寶而歸,可算做「凱旋」。但福禍相依,此次進京將麵臨的壓力,不亞於與外商周旋,與海盜搏殺。
「我不需要。」柳從心搖頭。他心裏隻有一件事,在沒有做到這件事之前,不會疲倦。
然而其他跟著他出海的人,比如子迴先生是來幫忙的,不是為誰做工,或許就需要迴家一趟,見見親友以慰思鄉之情。
齊子迴能感受到話裏藏著的關切,默然片刻,笑了笑:「那就早些啟程吧。早就聽說薈芳館重開,我正好搭你們的便船,去見識見識。」
翌日一早,兩人謝絕禹州府挽留,率隊換了漕船,沿運河直上京畿。
一路有各州衛開道,風正帆順。
遠航期間發生的大小事件,包括柳氏存續產業的帳冊,也都送到了柳從心手中。秋玉本不贊成這麽急,但少當家提早傳了信,她就按照他的安排準備。
闊別兩年,天地翻覆了一半。齊子迴念出來,免不了痛心嘆息。
柳從心平靜地看帳,在他說話期間,決定了一間虧損鋪子的開閉,以及管事夥計的去留。
朝政風雲變幻,邊陲戰火蔓延,無數人生死起落,都難以擾動他的心誌。
他的阿娘和姐姐救助過許多人,但救不了自己的命。他背井離鄉,無家可歸,不配再可憐、同情任何人。他也不會再讓自己產生這樣的情緒。
船隊抵京,戶部尚書親自率領半部屬官迎候。
柳從心要交接,之後還要進宮,齊子迴便與他告辭。
禁軍隔開民眾,盯著役吏卸貨,一車又一車的黃金白銀和奇珍異寶被送進國庫。核對時一一開箱,華光燦燦,瞬間填滿了空曠的庫房,唿吸聲都變得清晰可聞。
陸尚書翻著帳目,對他們到底帶迴了多少錢財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嘖嘖嘆道:「柳公子好定力,本官光是看這帳本,都難免眼熱。」
柳從心靜靜地站在一旁,沒有接話。
「哦,我忘了,柳公子出身豪富,想必早就看慣了這些身外之物。」陸潛辛把帳本交給下屬,笑道:「你既然想做官,來我戶部如何?各處清吏司隨你領。」
柳從心沉下臉,依然沒有開口。
陸大人拍拍他的肩膀,「本官是開玩笑的,你的去處當然由你自己說了算,好了,去見陛下吧。」
他不再管交接的事,跟著內侍去皇宮,穿過重重宮門,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到抱樸殿。
才將升任翰林侍讀的年輕公子走向藏書樓,去尋在此坐館的路雲時。因為江南水患籌捐,借讀薈芳館的士子們對他並不陌生,今年出使南越之行更是讓他聲名鵲起,很快便有人看到他,上前與他攀談。
公主府的長史走上來,向自家主子請示,可要動用別的辦法。忠義侯毫不在意地搖頭,目光移開,環視偌大的館閣。
涼殿中,水榭裏,寬簷下,士子們三兩結伴,切磋學問之餘,免不了議論當下的軍政形勢——薈芳館沒有外麵「莫談國事」的規矩。抬眼偶見忠義侯,或驚喜或沉穩,都恭敬地向他見禮,膽大者甚至來請他評判。
風吹過太陽下的淩霄花,灑落一肩搖曳花影。
嬴淳懿聽完士子們的爭議,說:「不如辦一場文會吧。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爭議也可一併解決。」
命令傳達下去,侍從們迅速地行動起來,鋪排好席位。文會將開之時,長史匆匆來報:「謝大人的消息,禹州那邊說,柳從心要迴來了。」
嬴淳懿在眾人目光下動作一頓,隨即恢復如常,示意大家自如即可,起身而去。
數千裏外的禹州灣,落日淬紅海浪,龐大的船隊載著從遠洋獲得的巨額財富,緩緩泊進港。
領頭的船上放下舷梯,第一個走下岸的年輕男人身著麻衣,臂縛白絛,裹著黑色頭帶,全身素淨,隻腰間挎了把短刀。
掩在人群裏的秋玉第一時間竟沒能認出來,好一會兒才恍然,喃喃自語:「高了些,瘦了些,曬黑了……大當家的,他們平安迴來了。」
她按著心口。平安迴來已是不易,吃過的苦,遭過的罪,隻能記在心裏。
衙役們開始清場,等候的禹州府官員們迎上去,含笑問:「可是柳當家的?」
「是。江南,柳從心。」男人打扮就如本地時常出海的漁民一般,然而一開口自報名諱,中原內陸水鄉的味道,就衝散了那股久居船上的海腥氣。
話短,語調生冷,氣氛陡然凝滯。
緊隨在他身後下船、年齡稍長一些的男子走到他身邊,笑眯眯地向諸位官員拱手:「浮山齊子迴,見過諸位大人。」
浮山齊氏,是本地的望族啊。官員們緩和許多,哈哈笑著,將人迎去早就準備好的盛大的接風儀式。
宴席到深夜才散,船隊抵達的消息卻早已飛向四麵八方。
柳從心去了知州安排的下榻之所,果然有美姬等候。他從前就厭惡這樣的應酬,如今連敷衍也懶得費心思,轉頭就去了隔壁齊子迴的屋裏。
但他沒有提不爽快的事,好似專門來問:「先生迴家,還是迴小西山?」
「這麽著急進京?」齊子迴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咱們多久沒睡過好覺了,歇兩天不會影響行程,養足精神,才能更好地去麵聖。」
他們如朝廷所願攜財寶而歸,可算做「凱旋」。但福禍相依,此次進京將麵臨的壓力,不亞於與外商周旋,與海盜搏殺。
「我不需要。」柳從心搖頭。他心裏隻有一件事,在沒有做到這件事之前,不會疲倦。
然而其他跟著他出海的人,比如子迴先生是來幫忙的,不是為誰做工,或許就需要迴家一趟,見見親友以慰思鄉之情。
齊子迴能感受到話裏藏著的關切,默然片刻,笑了笑:「那就早些啟程吧。早就聽說薈芳館重開,我正好搭你們的便船,去見識見識。」
翌日一早,兩人謝絕禹州府挽留,率隊換了漕船,沿運河直上京畿。
一路有各州衛開道,風正帆順。
遠航期間發生的大小事件,包括柳氏存續產業的帳冊,也都送到了柳從心手中。秋玉本不贊成這麽急,但少當家提早傳了信,她就按照他的安排準備。
闊別兩年,天地翻覆了一半。齊子迴念出來,免不了痛心嘆息。
柳從心平靜地看帳,在他說話期間,決定了一間虧損鋪子的開閉,以及管事夥計的去留。
朝政風雲變幻,邊陲戰火蔓延,無數人生死起落,都難以擾動他的心誌。
他的阿娘和姐姐救助過許多人,但救不了自己的命。他背井離鄉,無家可歸,不配再可憐、同情任何人。他也不會再讓自己產生這樣的情緒。
船隊抵京,戶部尚書親自率領半部屬官迎候。
柳從心要交接,之後還要進宮,齊子迴便與他告辭。
禁軍隔開民眾,盯著役吏卸貨,一車又一車的黃金白銀和奇珍異寶被送進國庫。核對時一一開箱,華光燦燦,瞬間填滿了空曠的庫房,唿吸聲都變得清晰可聞。
陸尚書翻著帳目,對他們到底帶迴了多少錢財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嘖嘖嘆道:「柳公子好定力,本官光是看這帳本,都難免眼熱。」
柳從心靜靜地站在一旁,沒有接話。
「哦,我忘了,柳公子出身豪富,想必早就看慣了這些身外之物。」陸潛辛把帳本交給下屬,笑道:「你既然想做官,來我戶部如何?各處清吏司隨你領。」
柳從心沉下臉,依然沒有開口。
陸大人拍拍他的肩膀,「本官是開玩笑的,你的去處當然由你自己說了算,好了,去見陛下吧。」
他不再管交接的事,跟著內侍去皇宮,穿過重重宮門,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到抱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