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哈哈大笑:「不戰就投降,豈不是軟蛋一個!難道你們宣人都向你一樣,軟得舉不起武器麽?」
「非也。我大宣能人輩出,論武藝,百般兵器皆有高手。正是因為如此,每個人才可以選擇學武,或者不學武。在下嗜好文章筆墨,所以走了文之一道。」裴明憫不假思索地坦然應答。
「更何況,認輸怎能與投降相等同?我習文不習武,武藝不精,這並非不能言的恥辱。這位大王要以勇士的長處來挑戰我的短處,我若不敢認輸,那才是逞強硬撐,有違君子之道。」
又一名貴族不滿道:「說什麽長處短處,有的沒的,其實就是你比不過咱們的勇士而已。你隻要直說你不敢比試,對咱們服氣了就行。」
更多的貴族鬧笑著響應他。
越漸升高的溫度讓裴明憫額上蒙了層細汗,但他唇角一彎,整個人便似春風,堂堂正正向對方說:「認輸當然也不能代表服氣。」
「我是宣人,我們信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嘴硬!」先前那名大貴族推開美姬,從桌下拔出一把刀,眨眼便架到了他肩上。
「什麽是理?拳頭就是道理,力量就是道理。我一刀下去,便能砍斷你的頭顱,現在你還覺得,要以理服人麽?」
刀光乍現的剎那,裴明憫下意識欲伸手去擋,但他克製住了,手抬到一半又垂落迴去,被大袖遮住。
「大王隻需一刀,便能了結我的性命。但生死與對錯無關,更不能左右我的信仰,哪怕我死在這裏,我也不會信服貴邦的習俗與行事作風。」汗珠滾下臉頰,他依舊麵帶微笑,視線投向穩坐高堂的交禹王。
「放肆。」堂上傳來懶洋洋的嗬斥,交禹王指責道:「你要破壞我的筵席嗎?」
「兄弟不敢擾王上雅興。」大貴族告罪,收了刀,留下一聲帶著威脅意味的冷笑。
裴明憫站在原地,在心中反覆默念自己要穩住不能失態,大袖底下緊攥成拳的手竟有些發酸。
他一麵接著思考這些南越貴族為什麽會在此時發難,一麵抬臂向交禹王行禮,「王上,若要讓在下信服,隻有通過經義道理來說服在下。」
交禹王重新打量他,奇道:「使節想幹什麽?」
他望一眼水榭外清淩淩的滄浪,放緩唿吸,環視在座所有人。
「在下對貴邦的宗教學說十分好奇,不知比之我宣朝的諸子百家輸贏幾何,若能同諸位巫師論經辨義,解一解在下的疑惑,或許還能改變在下對貴邦的看法。」
第238章 六十
「……在我國境內,家家戶戶無論貧富皆設有祭享,無論老幼壯弱皆手持教義,一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用於齋戒,不食葷腥不飲酒,誠心禮拜。如此令國人盡皆信服,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我聖教的崇高?」
翠玻台延伸於滄水之上的露台被無形地分為兩半,一名巫師走上去,語帶斥責之意高聲說道。
裴明憫跪坐在另一端,比對方冷靜許多:「巫師所言『家家戶戶』是單指大小貴族分支,還是包含奴隸在內?」
交禹王如他所願,準許他在此論經辨義。全城的巫師都被召集過來,輪流與他辯論,或宣傳教義或詰問,試圖挫他銳氣,教他心服口服。
而貴族們則依然在樓台上飲酒取樂,等著看笑話。對他們來說,宴飲通宵達旦,幾日不絕,乃是常事。
巫師迴道:「奴隸自然也是我神信眾,然而他們帶著前世罪孽降生,此世的唯一目的就是贖罪,罪惡之軀怎能玷汙聖神祭廟?」
裴明憫再問:「在下曾觀貴教聖神留下的真言,並未找出哪一條明確將信眾劃分為貴族與奴隸,更沒有禁止奴隸祭祀的說法。不知如何分辨奴隸?難道僅憑從誰的肚子裏出生?」
「神執掌輪迴,在人死去之時進行審判。祂獎賞有德的,讓他們生於福祿之中,一世都在歡欣中度過,這即是貴族。祂懲罰有罪的,讓他們生於枷鎖之中,一世都要勞苦,這就是奴隸。若有罪的誠心懺悔,此世洗盡罪孽,來世自然能轉生為有福有德之人,享受聖神的恩賜。生為貴族還是奴隸,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在降生前就已註定,我們隻需遵循。」
巫師試圖向他傳教,「貴國不是也有世族與奴婢之分嗎?世族為良籍,高高在上,奴婢為賤籍,低入塵埃。貴賤尊卑,正與我教真義相合。」
「我大宣確有良籍與賤籍之分,然良籍會因違背律法而被罰為賤籍,賤籍也可因功脫籍從良。世族會沒落,寒門能出貴人。主家聘用奴婢之時,會結下契書。更有國法明文規定,主家不可隨意打殺奴婢,若有錯失當發送官府。」
裴明憫緩緩掃視這座翠玻台,內外數千名奴隸日夜不停地伺候著,才能供應王族與貴族們日夜不知節製地享樂。
他輕嘆一聲:「此世功過罪賞,此世便能了結,不必延至來世。我認為,這比貴教更加高明。」
「這位巫師在被拔擢之前,可有父母兄弟?不知現下境況如何?」
巫師沉默半晌,忽然問:「難道除了神明,還有誰能讓人不多享福,也不多吃苦嗎?」
「正因神明不能做到釐清善惡,所以要由人由法來稱量。」裴明憫起身,作揖相送。
對方迴禮下台,下一名巫師走上來,開始新一輪的問答。
中途下起了雨,雨停後日出,但很快太陽也下山了,繁星鋪滿天空。
「非也。我大宣能人輩出,論武藝,百般兵器皆有高手。正是因為如此,每個人才可以選擇學武,或者不學武。在下嗜好文章筆墨,所以走了文之一道。」裴明憫不假思索地坦然應答。
「更何況,認輸怎能與投降相等同?我習文不習武,武藝不精,這並非不能言的恥辱。這位大王要以勇士的長處來挑戰我的短處,我若不敢認輸,那才是逞強硬撐,有違君子之道。」
又一名貴族不滿道:「說什麽長處短處,有的沒的,其實就是你比不過咱們的勇士而已。你隻要直說你不敢比試,對咱們服氣了就行。」
更多的貴族鬧笑著響應他。
越漸升高的溫度讓裴明憫額上蒙了層細汗,但他唇角一彎,整個人便似春風,堂堂正正向對方說:「認輸當然也不能代表服氣。」
「我是宣人,我們信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嘴硬!」先前那名大貴族推開美姬,從桌下拔出一把刀,眨眼便架到了他肩上。
「什麽是理?拳頭就是道理,力量就是道理。我一刀下去,便能砍斷你的頭顱,現在你還覺得,要以理服人麽?」
刀光乍現的剎那,裴明憫下意識欲伸手去擋,但他克製住了,手抬到一半又垂落迴去,被大袖遮住。
「大王隻需一刀,便能了結我的性命。但生死與對錯無關,更不能左右我的信仰,哪怕我死在這裏,我也不會信服貴邦的習俗與行事作風。」汗珠滾下臉頰,他依舊麵帶微笑,視線投向穩坐高堂的交禹王。
「放肆。」堂上傳來懶洋洋的嗬斥,交禹王指責道:「你要破壞我的筵席嗎?」
「兄弟不敢擾王上雅興。」大貴族告罪,收了刀,留下一聲帶著威脅意味的冷笑。
裴明憫站在原地,在心中反覆默念自己要穩住不能失態,大袖底下緊攥成拳的手竟有些發酸。
他一麵接著思考這些南越貴族為什麽會在此時發難,一麵抬臂向交禹王行禮,「王上,若要讓在下信服,隻有通過經義道理來說服在下。」
交禹王重新打量他,奇道:「使節想幹什麽?」
他望一眼水榭外清淩淩的滄浪,放緩唿吸,環視在座所有人。
「在下對貴邦的宗教學說十分好奇,不知比之我宣朝的諸子百家輸贏幾何,若能同諸位巫師論經辨義,解一解在下的疑惑,或許還能改變在下對貴邦的看法。」
第238章 六十
「……在我國境內,家家戶戶無論貧富皆設有祭享,無論老幼壯弱皆手持教義,一年幾乎有一半的時間用於齋戒,不食葷腥不飲酒,誠心禮拜。如此令國人盡皆信服,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我聖教的崇高?」
翠玻台延伸於滄水之上的露台被無形地分為兩半,一名巫師走上去,語帶斥責之意高聲說道。
裴明憫跪坐在另一端,比對方冷靜許多:「巫師所言『家家戶戶』是單指大小貴族分支,還是包含奴隸在內?」
交禹王如他所願,準許他在此論經辨義。全城的巫師都被召集過來,輪流與他辯論,或宣傳教義或詰問,試圖挫他銳氣,教他心服口服。
而貴族們則依然在樓台上飲酒取樂,等著看笑話。對他們來說,宴飲通宵達旦,幾日不絕,乃是常事。
巫師迴道:「奴隸自然也是我神信眾,然而他們帶著前世罪孽降生,此世的唯一目的就是贖罪,罪惡之軀怎能玷汙聖神祭廟?」
裴明憫再問:「在下曾觀貴教聖神留下的真言,並未找出哪一條明確將信眾劃分為貴族與奴隸,更沒有禁止奴隸祭祀的說法。不知如何分辨奴隸?難道僅憑從誰的肚子裏出生?」
「神執掌輪迴,在人死去之時進行審判。祂獎賞有德的,讓他們生於福祿之中,一世都在歡欣中度過,這即是貴族。祂懲罰有罪的,讓他們生於枷鎖之中,一世都要勞苦,這就是奴隸。若有罪的誠心懺悔,此世洗盡罪孽,來世自然能轉生為有福有德之人,享受聖神的恩賜。生為貴族還是奴隸,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在降生前就已註定,我們隻需遵循。」
巫師試圖向他傳教,「貴國不是也有世族與奴婢之分嗎?世族為良籍,高高在上,奴婢為賤籍,低入塵埃。貴賤尊卑,正與我教真義相合。」
「我大宣確有良籍與賤籍之分,然良籍會因違背律法而被罰為賤籍,賤籍也可因功脫籍從良。世族會沒落,寒門能出貴人。主家聘用奴婢之時,會結下契書。更有國法明文規定,主家不可隨意打殺奴婢,若有錯失當發送官府。」
裴明憫緩緩掃視這座翠玻台,內外數千名奴隸日夜不停地伺候著,才能供應王族與貴族們日夜不知節製地享樂。
他輕嘆一聲:「此世功過罪賞,此世便能了結,不必延至來世。我認為,這比貴教更加高明。」
「這位巫師在被拔擢之前,可有父母兄弟?不知現下境況如何?」
巫師沉默半晌,忽然問:「難道除了神明,還有誰能讓人不多享福,也不多吃苦嗎?」
「正因神明不能做到釐清善惡,所以要由人由法來稱量。」裴明憫起身,作揖相送。
對方迴禮下台,下一名巫師走上來,開始新一輪的問答。
中途下起了雨,雨停後日出,但很快太陽也下山了,繁星鋪滿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