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有人站起來反對,「老三是狗日下的,沒爹娘。老子爹娘卻是被西涼狗殺的,要給那些畜生端尿壺你們去,老子反正不去!」
不少人跟他一道激烈地反對,支持者寥寥無幾。
他們這些在西北土生土長的馬匪年紀都不小,大都有親人死在十幾二十多年前的戰爭裏。
高高在上的中原人和貪拿卡要的官兒一樣可惡,但論起最恨的,一定是西涼人。
老三也急了:「那都多少年的老黃曆了,沒西涼人說不定也被官差弄死了或者餓死了呢?現在這個局麵有多難大夥兒都知道啊,我也是為了咱們寨子著想,老大你說是不是?」
「說的是有那麽個意思,為咱們大夥兒著想對吧?」牧野鐮一直掛著笑,笑著笑著就收了手,將他一腳踹開,「想著想著把咱們賣了也不是不可以對吧?」
老三「哎喲」一聲滾成一團,坐在周圍的幾個兄弟當即擁上去,提拳就打。
牧野鐮冷眼看著這場圍毆,高聲道:「這官府裏的大老爺,貴人做得!奴婢做得!我們也做得!但西涼人不行!所有外夷都不行!誰要是再被爺發現有異心,通通宰了餵狼!」
牧野鐮抽出馬背一側的砍刀,高舉怒吼:「咱們是不是西北人?」
一幹馬匪都扯著嗓子喊「是」。
「既然是,那還走個屁!」他劈手一擲,刀插進老三臉前的地裏,「就算打不過,要跑也要先殺幾個西涼狗再跑!」
諸人應和,晨光斜照,在一片寒氣裏烘出殺氣。
三日後,三月初九。
晉陽長公主自雩關抵達宣京。
初十,忠義侯及冠,承皇恩於薈芳館行冠禮,請其老師裴相爺做大賓主持。
其母樂陽長公主早逝,生父身份低微且早已與公主和離,禮前便隻祭生母,拜嬴氏先祖。觀禮者除出入薈芳館的士子、幾位友人與晉陽長公主之外,宮中秦太後與裴皇後皆派人代為祝賀。
吉時將至,皇帝親臨,親手為自己的外甥加冠,贈言道:「孝、悌、忠、順之行立,而後可以為人。可以為人,而後可以治人也。我們阿晅從今日起就不再是孩子了,朕對你寄予厚望。」
嬴淳懿跪叩受冠,「晅謹記陛下教誨,必不令陛下失望。」
禮儀畢,恭賀滿堂,年輕的士子們皆以受邀參與侯爺的冠禮為榮。
嬴淳懿坦然受之,他已經很久沒有再聽到有人稱他為「小侯爺」。
恭送皇帝離席之時,背插猩紅號旗的驛卒迎麵衝進薈芳館。
一封軍報,四個晝夜,走盡三千六百裏。
五名驛兵,二十一匹馬,讓秦甘大地染血的風沙吹到了燕山腹下。
驚變如晴天霹靂,明德帝當即擺駕迴宮,召眾臣議事。
嬴追還未來得及在自己的公主府好好歇一日,還未進宮去拜見太後、看望旭皇子,便得即刻啟程迴雩關。
皇帝沒有特地命嬴淳懿隨行,他也沒有提出參加議事,而是選擇去送自己的姨母。
姨母為他的冠禮調整行程才如此奔波,他理當十裏相送。
到至誠山下,嬴追叫他不必再送。
「你既及冠,有侯爵在身,又領兵馬司指揮,朝事上就可主動些。」她囑咐完,又沉吟道:「若是有事不能決,可寫信給姨母。」
嬴淳懿抱拳應下,目送這一支北方軍匆匆來,又匆匆去。
他卻沒有如姨母希望立刻迴城,去過問戰事,而是調頭上山。
至誠寺供奉有樂陽長公主的長生牌位,雖然他今日已經祭過一迴母親,但不妨礙再拜一迴。
迴去後,他打開姨母送自己的禮物,竟是一套鎧甲。裴皇後的賀禮尋常得挑不出任何毛病,至於太後送來的,他連盒子都沒看,就直接讓人放進了庫房。
他從始至終沒有進宮的想法,他隻需要等一個議事的結果。
長熹殿中,傅景書正陪同秦貴妃製香。這座宮殿的主殿極其華麗,加之煙氣裊裊,好似不受俗事所擾的仙宮。
但沒多久,便有宮人碎步進來通稟,太後娘娘突然暈厥,太醫入宮還需要些時間,皇後娘娘想著傅二小姐在宮裏,便請二小姐先去看看。
秦貴妃讓傅景書先去,「人去多了,吵吵鬧鬧,既攪太後清淨,也擾你看診。況且有皇後坐鎮,本宮是放心的。」
待人出了殿,貼身的大宮女上前向貴妃說明緣由。
太後聽聞陛下出宮參加忠義侯的冠禮時,便發了脾氣。才將又得知下午將要進宮的晉陽殿下已經趕迴北疆,一口氣沒喘上來,就梗過去了。
旭皇子一直在旁侍疾。
秦貴妃邊聽邊走到窗邊,不帶喜惡地說:「今年已是天化十七年,姨母還當是陛下繼位頭幾年麽。」
「那小的也是,大好春日,不讀書不習騎射,供一個半截入土的老人逗趣。能有什麽指望?哥哥在他這個年紀,已經是小三元。」
「旭皇子怎能與相爺作比?畢竟……」宮女無聲笑了笑,沒有說完。
貴妃掩唇打了個哈欠,倚到美人榻上閉目養神,口中猶道:「盯著那傅景書罷,有什麽異常舉動,都要及時讓哥哥知曉。」
太後悠悠轉醒之際,抱樸殿議事仍在爭吵階段。
西北戰事突起,西涼人攻占鳴穀關,殷侯請撥軍需至少一百萬兩。
扯皮的原因不是沒錢,恰恰是因為國庫正好有錢。謝靈意於廣泉清出鹽稅一百二十餘萬兩,茶稅三十餘萬兩,共計一百六十萬兩,將將運抵至京師。
不少人跟他一道激烈地反對,支持者寥寥無幾。
他們這些在西北土生土長的馬匪年紀都不小,大都有親人死在十幾二十多年前的戰爭裏。
高高在上的中原人和貪拿卡要的官兒一樣可惡,但論起最恨的,一定是西涼人。
老三也急了:「那都多少年的老黃曆了,沒西涼人說不定也被官差弄死了或者餓死了呢?現在這個局麵有多難大夥兒都知道啊,我也是為了咱們寨子著想,老大你說是不是?」
「說的是有那麽個意思,為咱們大夥兒著想對吧?」牧野鐮一直掛著笑,笑著笑著就收了手,將他一腳踹開,「想著想著把咱們賣了也不是不可以對吧?」
老三「哎喲」一聲滾成一團,坐在周圍的幾個兄弟當即擁上去,提拳就打。
牧野鐮冷眼看著這場圍毆,高聲道:「這官府裏的大老爺,貴人做得!奴婢做得!我們也做得!但西涼人不行!所有外夷都不行!誰要是再被爺發現有異心,通通宰了餵狼!」
牧野鐮抽出馬背一側的砍刀,高舉怒吼:「咱們是不是西北人?」
一幹馬匪都扯著嗓子喊「是」。
「既然是,那還走個屁!」他劈手一擲,刀插進老三臉前的地裏,「就算打不過,要跑也要先殺幾個西涼狗再跑!」
諸人應和,晨光斜照,在一片寒氣裏烘出殺氣。
三日後,三月初九。
晉陽長公主自雩關抵達宣京。
初十,忠義侯及冠,承皇恩於薈芳館行冠禮,請其老師裴相爺做大賓主持。
其母樂陽長公主早逝,生父身份低微且早已與公主和離,禮前便隻祭生母,拜嬴氏先祖。觀禮者除出入薈芳館的士子、幾位友人與晉陽長公主之外,宮中秦太後與裴皇後皆派人代為祝賀。
吉時將至,皇帝親臨,親手為自己的外甥加冠,贈言道:「孝、悌、忠、順之行立,而後可以為人。可以為人,而後可以治人也。我們阿晅從今日起就不再是孩子了,朕對你寄予厚望。」
嬴淳懿跪叩受冠,「晅謹記陛下教誨,必不令陛下失望。」
禮儀畢,恭賀滿堂,年輕的士子們皆以受邀參與侯爺的冠禮為榮。
嬴淳懿坦然受之,他已經很久沒有再聽到有人稱他為「小侯爺」。
恭送皇帝離席之時,背插猩紅號旗的驛卒迎麵衝進薈芳館。
一封軍報,四個晝夜,走盡三千六百裏。
五名驛兵,二十一匹馬,讓秦甘大地染血的風沙吹到了燕山腹下。
驚變如晴天霹靂,明德帝當即擺駕迴宮,召眾臣議事。
嬴追還未來得及在自己的公主府好好歇一日,還未進宮去拜見太後、看望旭皇子,便得即刻啟程迴雩關。
皇帝沒有特地命嬴淳懿隨行,他也沒有提出參加議事,而是選擇去送自己的姨母。
姨母為他的冠禮調整行程才如此奔波,他理當十裏相送。
到至誠山下,嬴追叫他不必再送。
「你既及冠,有侯爵在身,又領兵馬司指揮,朝事上就可主動些。」她囑咐完,又沉吟道:「若是有事不能決,可寫信給姨母。」
嬴淳懿抱拳應下,目送這一支北方軍匆匆來,又匆匆去。
他卻沒有如姨母希望立刻迴城,去過問戰事,而是調頭上山。
至誠寺供奉有樂陽長公主的長生牌位,雖然他今日已經祭過一迴母親,但不妨礙再拜一迴。
迴去後,他打開姨母送自己的禮物,竟是一套鎧甲。裴皇後的賀禮尋常得挑不出任何毛病,至於太後送來的,他連盒子都沒看,就直接讓人放進了庫房。
他從始至終沒有進宮的想法,他隻需要等一個議事的結果。
長熹殿中,傅景書正陪同秦貴妃製香。這座宮殿的主殿極其華麗,加之煙氣裊裊,好似不受俗事所擾的仙宮。
但沒多久,便有宮人碎步進來通稟,太後娘娘突然暈厥,太醫入宮還需要些時間,皇後娘娘想著傅二小姐在宮裏,便請二小姐先去看看。
秦貴妃讓傅景書先去,「人去多了,吵吵鬧鬧,既攪太後清淨,也擾你看診。況且有皇後坐鎮,本宮是放心的。」
待人出了殿,貼身的大宮女上前向貴妃說明緣由。
太後聽聞陛下出宮參加忠義侯的冠禮時,便發了脾氣。才將又得知下午將要進宮的晉陽殿下已經趕迴北疆,一口氣沒喘上來,就梗過去了。
旭皇子一直在旁侍疾。
秦貴妃邊聽邊走到窗邊,不帶喜惡地說:「今年已是天化十七年,姨母還當是陛下繼位頭幾年麽。」
「那小的也是,大好春日,不讀書不習騎射,供一個半截入土的老人逗趣。能有什麽指望?哥哥在他這個年紀,已經是小三元。」
「旭皇子怎能與相爺作比?畢竟……」宮女無聲笑了笑,沒有說完。
貴妃掩唇打了個哈欠,倚到美人榻上閉目養神,口中猶道:「盯著那傅景書罷,有什麽異常舉動,都要及時讓哥哥知曉。」
太後悠悠轉醒之際,抱樸殿議事仍在爭吵階段。
西北戰事突起,西涼人攻占鳴穀關,殷侯請撥軍需至少一百萬兩。
扯皮的原因不是沒錢,恰恰是因為國庫正好有錢。謝靈意於廣泉清出鹽稅一百二十餘萬兩,茶稅三十餘萬兩,共計一百六十萬兩,將將運抵至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