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之也去了?他有些驚訝,猜測對方大概是隱藏了身份裝作護衛一類,才能跟著去。
不論如何,他盼他們順順利利,早些迴來。
賀冬在旁看得久了,想起什麽來,也到一旁去寫信。
賀今行則繼續畫圖,畫到一半,喊:「冬叔!我去年預訂了一桿馬槊,在玉水的鐵匠鋪裏,讓平叔跟大哥說,叫他記得去取!」
待圖畫好,他便換衣裳出衙門,到城外實地去看看。
這事本不該他這個半吊子來做,但衙門還沒招到擅長繪製這些圖紙的人才,他就先頂一陣。
今年雪化得慢,春耕推遲的百姓們都來幫忙築城牆。好些原本住在外麵村落的人,在新城區也擁有了房屋,對此都很積極。
用他們的話,這是大家的城牆,砌的每一塊磚,既是為整個縣城,也是為自己和家人。
一幹小孩兒也在周圍到處竄,一麵玩鬧一麵幫忙打個下手。
縣尊來到這邊與工匠們交流圖紙,孩子王劉粟就不跑了,安分地待在一邊圍觀。
待到結束,賀今行就發現周圍蹲了一圈孩童,都捧著臉眼睛亮晶晶地看他,「縣尊,您怎麽什麽都知道什麽都會,好厲害啊!」
「是說畫圖紙嗎?」他已經習慣這些孩子的簇擁,悄悄和他們說:「我也是和我一位朋友學的,其實技藝並不怎麽好。」
孩子們張大嘴:「還有比您更厲害的嗎?」
「對呀,他叫江與疏,不僅能畫出特別細緻的圖紙,還會觀測天時水文。」
「不對!」劉粟跳起來反駁他,「他肯定沒有您厲害,您會的肯定比他多。」
半大的孩子一下掰著手指吧嗒吧嗒地說了六七樣,賀今行哭笑不得,攬著他們說:「可不能這麽比,有句俗話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解釋了一番,小孩兒喪著臉說:「好吧,總之都比我厲害。」
「怎麽會,你們也很厲害啊,會讀書、會抓麅子、還會栽樹……」他也給他們掰手指,「而且你們還小,還有很多的時間去成長。」
孩子們聽得懂誇自己的,但不大明白後麵一句話。
「我所有的學識和經驗,要麽是自己經歷過的,要麽是從書上和別人身上學到的。你們也一樣,隻要不斷讀書,不斷吸收經驗,就能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厲害。這個過程就叫做『成長』。」
他們經過水門,賀今行指著一株去年被培過土的小樹苗,「就像它,從一顆種子長到這麽大,也是在成長。」
孩子們專注地看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小樹,看它在春寒微風中顫巍巍地舒展芽葉,幼嫩、脆弱、卻好似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賀今行陪他們一起,目光從近處眺望遠方。
自水門延伸向出去的幾條暗渠上麵大都栽著樹,唯有通往西州的那邊還沒來得及栽,是以地麵上完全看不出暗渠在哪兒。
待完全化凍,春耕之後,就給那條暗渠上麵也栽兩排小樹苗。
他暗暗地做著接下來一年的打算,都與這座小城有關,並沒有遷往別處的想法。
他現在是雲織縣的縣令,這一座城和城裏的百姓就是他此時最大的責任。
隻有治理好這一座小縣城,才有資格去談論州牧、製台,去掌握更高更大的權力,擔起更多更重的責任。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如此而已。」
臨州的總督府裏,許輕名淡笑著搖頭,而後在最新的文書上簽名蓋印,遞給等待著的臨州知州。
康琦年捧著布告,半是欽佩半是嘆道:「下官並非對您的決策有異議,隻是這幾條政令頒下去,那些對您不滿的人又有彈劾您的說法了。」
朝廷對江南路的指示是重農抑商,當初免稅免的是田稅,商稅反而有所增加。但許製台在勸農課農的同時,依然堅持發展商業,把不少因為一場洪災而瀕臨懸崖的商戶給救了迴來。今年依舊大行鼓勵甚至貼補一些商人,那些仇視許製台、覬覦總督之位的人可不就又要作妖了。
「糧油絲布鹽茶甚至文墨胭脂水粉等等皆是民生所需,豈能完全一點餘地不留。若是倒退迴以物換物的階段,或是任由別地商人湧進江南,大行壟斷肆意定價,對我江南百姓有害無利。」
許輕名當初為什麽堅持要農商並行,現在依然一樣,並且還要繼續輕徭緩刑,在江南路境內、在他的權限內減免商賦雜稅。
經過一年多的恢復與發展,江南四州基本重迴正軌,太平大壩也在如火如荼地重建之中。百姓們慢慢走出傷痛,重新燃起把日子越過越好的盼頭。
哪怕是堅持不贊同商策的淮州知州莫棄爭,對於製台大人整體決策的結果也無可指摘。
「再有兩年,江南路必定能比從前更加富庶、繁華。」許輕名對自己在任期內完成這一目標很有信心,到時候繳納上去的稅額足夠多,必定能大大緩解國庫壓力。
他忙完政務,才有時間看近日收到的一摞信件,看著看著就問:「廣泉路清兩稅,你怎麽看?」
康琦年還在忙手續沒走,聞言答道:「小謝大人成效不錯,就是手段殘暴了些,容易給自己招禍。而且他隻管要錢,並不管疏通鹽政,麵上多少有些不好看,也容易被那些文人禦史詬病。」
這大半個月來,廣泉鹽政動盪不已,少年欽差大開殺戒,消息都傳到了江南。
不論如何,他盼他們順順利利,早些迴來。
賀冬在旁看得久了,想起什麽來,也到一旁去寫信。
賀今行則繼續畫圖,畫到一半,喊:「冬叔!我去年預訂了一桿馬槊,在玉水的鐵匠鋪裏,讓平叔跟大哥說,叫他記得去取!」
待圖畫好,他便換衣裳出衙門,到城外實地去看看。
這事本不該他這個半吊子來做,但衙門還沒招到擅長繪製這些圖紙的人才,他就先頂一陣。
今年雪化得慢,春耕推遲的百姓們都來幫忙築城牆。好些原本住在外麵村落的人,在新城區也擁有了房屋,對此都很積極。
用他們的話,這是大家的城牆,砌的每一塊磚,既是為整個縣城,也是為自己和家人。
一幹小孩兒也在周圍到處竄,一麵玩鬧一麵幫忙打個下手。
縣尊來到這邊與工匠們交流圖紙,孩子王劉粟就不跑了,安分地待在一邊圍觀。
待到結束,賀今行就發現周圍蹲了一圈孩童,都捧著臉眼睛亮晶晶地看他,「縣尊,您怎麽什麽都知道什麽都會,好厲害啊!」
「是說畫圖紙嗎?」他已經習慣這些孩子的簇擁,悄悄和他們說:「我也是和我一位朋友學的,其實技藝並不怎麽好。」
孩子們張大嘴:「還有比您更厲害的嗎?」
「對呀,他叫江與疏,不僅能畫出特別細緻的圖紙,還會觀測天時水文。」
「不對!」劉粟跳起來反駁他,「他肯定沒有您厲害,您會的肯定比他多。」
半大的孩子一下掰著手指吧嗒吧嗒地說了六七樣,賀今行哭笑不得,攬著他們說:「可不能這麽比,有句俗話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解釋了一番,小孩兒喪著臉說:「好吧,總之都比我厲害。」
「怎麽會,你們也很厲害啊,會讀書、會抓麅子、還會栽樹……」他也給他們掰手指,「而且你們還小,還有很多的時間去成長。」
孩子們聽得懂誇自己的,但不大明白後麵一句話。
「我所有的學識和經驗,要麽是自己經歷過的,要麽是從書上和別人身上學到的。你們也一樣,隻要不斷讀書,不斷吸收經驗,就能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厲害。這個過程就叫做『成長』。」
他們經過水門,賀今行指著一株去年被培過土的小樹苗,「就像它,從一顆種子長到這麽大,也是在成長。」
孩子們專注地看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小樹,看它在春寒微風中顫巍巍地舒展芽葉,幼嫩、脆弱、卻好似蘊含著無窮的力量。
賀今行陪他們一起,目光從近處眺望遠方。
自水門延伸向出去的幾條暗渠上麵大都栽著樹,唯有通往西州的那邊還沒來得及栽,是以地麵上完全看不出暗渠在哪兒。
待完全化凍,春耕之後,就給那條暗渠上麵也栽兩排小樹苗。
他暗暗地做著接下來一年的打算,都與這座小城有關,並沒有遷往別處的想法。
他現在是雲織縣的縣令,這一座城和城裏的百姓就是他此時最大的責任。
隻有治理好這一座小縣城,才有資格去談論州牧、製台,去掌握更高更大的權力,擔起更多更重的責任。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如此而已。」
臨州的總督府裏,許輕名淡笑著搖頭,而後在最新的文書上簽名蓋印,遞給等待著的臨州知州。
康琦年捧著布告,半是欽佩半是嘆道:「下官並非對您的決策有異議,隻是這幾條政令頒下去,那些對您不滿的人又有彈劾您的說法了。」
朝廷對江南路的指示是重農抑商,當初免稅免的是田稅,商稅反而有所增加。但許製台在勸農課農的同時,依然堅持發展商業,把不少因為一場洪災而瀕臨懸崖的商戶給救了迴來。今年依舊大行鼓勵甚至貼補一些商人,那些仇視許製台、覬覦總督之位的人可不就又要作妖了。
「糧油絲布鹽茶甚至文墨胭脂水粉等等皆是民生所需,豈能完全一點餘地不留。若是倒退迴以物換物的階段,或是任由別地商人湧進江南,大行壟斷肆意定價,對我江南百姓有害無利。」
許輕名當初為什麽堅持要農商並行,現在依然一樣,並且還要繼續輕徭緩刑,在江南路境內、在他的權限內減免商賦雜稅。
經過一年多的恢復與發展,江南四州基本重迴正軌,太平大壩也在如火如荼地重建之中。百姓們慢慢走出傷痛,重新燃起把日子越過越好的盼頭。
哪怕是堅持不贊同商策的淮州知州莫棄爭,對於製台大人整體決策的結果也無可指摘。
「再有兩年,江南路必定能比從前更加富庶、繁華。」許輕名對自己在任期內完成這一目標很有信心,到時候繳納上去的稅額足夠多,必定能大大緩解國庫壓力。
他忙完政務,才有時間看近日收到的一摞信件,看著看著就問:「廣泉路清兩稅,你怎麽看?」
康琦年還在忙手續沒走,聞言答道:「小謝大人成效不錯,就是手段殘暴了些,容易給自己招禍。而且他隻管要錢,並不管疏通鹽政,麵上多少有些不好看,也容易被那些文人禦史詬病。」
這大半個月來,廣泉鹽政動盪不已,少年欽差大開殺戒,消息都傳到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