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鴛沒有要哭的意思,隻是一下沒忍住,她帶著淚痕微笑,然後搖頭:「言朱,你不知道。」
言朱欲言又止,但祭禮即將開始,不得不與少卿退出享堂。
剩下一對主僕依照守陵人引導,一揖三叩,持香再揖,而後重跪於位。
賀今行注視著那尊牌位,一個字一筆一劃地看。唱禮罷,誦經起,他將牌位名諱描摹了一遍又一遍。
但很奇怪地,他當然沒有任何愉悅之情,卻也沒有特別難過。
就像做成了一件必然的事——當養育他長大的娘親要他記住過去的時候,他就在為這件事做準備,不管是行動上還是精神上,他知道此時此刻早晚會來。
《禮記》祭義篇有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所有生靈從出生就走向死亡,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歸於塵土。毛髮、血肉、骨頭都是留不住的,唯有精、氣、神,能脫離肉體凡胎,浮遊於天地,長生不滅。
既是必然的結局,他該為什麽而悲傷?
經聲消逝,守陵人也退出享堂。
持鴛終於敢低聲說:「王妃是這世界上最好、最好的人,她怎麽會笑我,她隻會用各種辦法弄明白我為什麽會哭,然後試圖替我解決麻煩。」
她仰頭,目光滑過牌位,一路往上,試圖尋找什麽,然而直到天頂,也隻能覓到無限的悵惘。
再好的木料雕出的牌位也是冰冷的,更何況所鎮的隻是一座衣冠塚。
「但現在,我把眼淚流幹,她也不會為我做主了。」
賀今行聽著她的聲音,忽然低下頭去,看到一滴水珠在青磚上濺開。
他相信他的母親神魂永在,但她永遠不會再活過來。
所有死去的人,都不會再活過來。
第218章 四十
自使臣遇刺之後,進出城防戒嚴不說,此前爭論許久懸而未決的宵禁也正式施行。每日一更四點至五更三點,閑雜人等一概不得在大街上逛盪。
賀今行等人踏著第一輪暮鼓迴城的時候,街邊攤店已陸續歸家閉門,還做夜市的越來越少了。
行至正陽門,持鴛先行迴侯府,他則繼續往外北城東,騎著馬穿過小巷,找到一家沒有門匾的小醫館。
賀冬今日也換了行頭,甚至把鋪麵打掃得煥然如新,見到他便緊張地問:「此行沒出事兒吧?」
他答:「墓園很好,香火不絕。」
賀冬便放心了,又擔憂道:「其實最好是不去,這也不是必要的。」
「阿娘想祭拜王妃,我要替她完願。」賀今行並不後悔,現在他還是賀靈朝,是謝如星的孩子,待日後金蟬脫殼,就再也沒有機會。
更何況他們已經如此謹慎,隻請了祭拜秦王妃的恩典,連秦王的牌位都沒有見到。
賀冬也並非真的不願他去,沉默片刻,另說起刺殺案的進展。他的醫館在刑部獄掛了號,接一些獄醫不好做的活兒,因此有了出入許可,認識了幾個兄弟。
消息與賀今行所推測的差不多,這個案子被滿朝文武盯著,刑部很難藏住什麽東西。他把頭尾捋了一遍,請賀冬幫忙抓幾副補藥,拎著去拜見謝大人。
他按照地址找上謝宅,牽著馬等了半個多時辰,才等到謝靈意駕車載著祖父迴家。就像初十那天晚上一樣。
謝靈意沒有問他來幹什麽,麵無表情地與他對了一禮,便轉頭扶老人下車。
「外祖父。」賀今行躬身道。
謝延卿早有預料,聽到這一聲仍怔了怔,而後顫巍巍地伸出手去,拉起他的手。
謝靈意開了門,賀今行被老人牽進去,跨過門看到窄小的院子裏落了一層黑黢黢的雪,鼻子陡然一酸。「如果我說我後悔來,謝大人……」
「不要後悔。」謝延卿抓著他的手緊了緊,一步不停,「我們謝家人,選定了就從來不迴頭。」
謝靈意先進堂屋點上燈,出來後硬邦邦地問:「我去煮麵,你要吃嗎?」
這座宅子不進新人,自從最後一個老僕去世之後,就隻剩祖孫倆,一應家務都由他親自動手。
賀今行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多留,謝延卿說:「多加一碗吧。」
謝靈意就扭頭去廚房。
這邊兩人進屋坐下,謝延卿啞聲說:「他比你小大概八九個月吧。芳琢從西北迴來,要跟蕙娘和離,蕙娘不肯,還懷上了孩子。芳琢一走,她熬到生下靈意,也跟著撒了手。」
他說的是他的兒媳婦孟彤,小字蕙娘,也是江南人氏,與他的兒子謝芳琢。
賀今行聽過這段故事,金童玉女少年夫妻,成婚不到三年便共赴黃泉。無論何時再聽,都叫人想迴到過去,去阻止這一切發生。
然而過去無法改變,這些都是謝延卿不得不接受並正視的事實。他平靜地繼續說:「靈意這孩子跟著我長大,吃了不少苦頭,也養成了擰巴的性子,總是拚命和自己過不去。日後他要是撞了南牆,你幫幫他,別讓他頭破血流。」
「外公。」賀今行猛地站起來。
謝延卿盯著他:「我曉得我沒道理也沒資格要求你做什麽。你外祖母走得早,念念是長姐,擔了做娘的份,還擔了許多我這個做爹的該承擔的責任。現在到了孫輩,我做祖父依舊失敗無比,但我沒有別的路可走,除了你我誰都信不了,你就當我求你的罷。」
言朱欲言又止,但祭禮即將開始,不得不與少卿退出享堂。
剩下一對主僕依照守陵人引導,一揖三叩,持香再揖,而後重跪於位。
賀今行注視著那尊牌位,一個字一筆一劃地看。唱禮罷,誦經起,他將牌位名諱描摹了一遍又一遍。
但很奇怪地,他當然沒有任何愉悅之情,卻也沒有特別難過。
就像做成了一件必然的事——當養育他長大的娘親要他記住過去的時候,他就在為這件事做準備,不管是行動上還是精神上,他知道此時此刻早晚會來。
《禮記》祭義篇有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所有生靈從出生就走向死亡,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歸於塵土。毛髮、血肉、骨頭都是留不住的,唯有精、氣、神,能脫離肉體凡胎,浮遊於天地,長生不滅。
既是必然的結局,他該為什麽而悲傷?
經聲消逝,守陵人也退出享堂。
持鴛終於敢低聲說:「王妃是這世界上最好、最好的人,她怎麽會笑我,她隻會用各種辦法弄明白我為什麽會哭,然後試圖替我解決麻煩。」
她仰頭,目光滑過牌位,一路往上,試圖尋找什麽,然而直到天頂,也隻能覓到無限的悵惘。
再好的木料雕出的牌位也是冰冷的,更何況所鎮的隻是一座衣冠塚。
「但現在,我把眼淚流幹,她也不會為我做主了。」
賀今行聽著她的聲音,忽然低下頭去,看到一滴水珠在青磚上濺開。
他相信他的母親神魂永在,但她永遠不會再活過來。
所有死去的人,都不會再活過來。
第218章 四十
自使臣遇刺之後,進出城防戒嚴不說,此前爭論許久懸而未決的宵禁也正式施行。每日一更四點至五更三點,閑雜人等一概不得在大街上逛盪。
賀今行等人踏著第一輪暮鼓迴城的時候,街邊攤店已陸續歸家閉門,還做夜市的越來越少了。
行至正陽門,持鴛先行迴侯府,他則繼續往外北城東,騎著馬穿過小巷,找到一家沒有門匾的小醫館。
賀冬今日也換了行頭,甚至把鋪麵打掃得煥然如新,見到他便緊張地問:「此行沒出事兒吧?」
他答:「墓園很好,香火不絕。」
賀冬便放心了,又擔憂道:「其實最好是不去,這也不是必要的。」
「阿娘想祭拜王妃,我要替她完願。」賀今行並不後悔,現在他還是賀靈朝,是謝如星的孩子,待日後金蟬脫殼,就再也沒有機會。
更何況他們已經如此謹慎,隻請了祭拜秦王妃的恩典,連秦王的牌位都沒有見到。
賀冬也並非真的不願他去,沉默片刻,另說起刺殺案的進展。他的醫館在刑部獄掛了號,接一些獄醫不好做的活兒,因此有了出入許可,認識了幾個兄弟。
消息與賀今行所推測的差不多,這個案子被滿朝文武盯著,刑部很難藏住什麽東西。他把頭尾捋了一遍,請賀冬幫忙抓幾副補藥,拎著去拜見謝大人。
他按照地址找上謝宅,牽著馬等了半個多時辰,才等到謝靈意駕車載著祖父迴家。就像初十那天晚上一樣。
謝靈意沒有問他來幹什麽,麵無表情地與他對了一禮,便轉頭扶老人下車。
「外祖父。」賀今行躬身道。
謝延卿早有預料,聽到這一聲仍怔了怔,而後顫巍巍地伸出手去,拉起他的手。
謝靈意開了門,賀今行被老人牽進去,跨過門看到窄小的院子裏落了一層黑黢黢的雪,鼻子陡然一酸。「如果我說我後悔來,謝大人……」
「不要後悔。」謝延卿抓著他的手緊了緊,一步不停,「我們謝家人,選定了就從來不迴頭。」
謝靈意先進堂屋點上燈,出來後硬邦邦地問:「我去煮麵,你要吃嗎?」
這座宅子不進新人,自從最後一個老僕去世之後,就隻剩祖孫倆,一應家務都由他親自動手。
賀今行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多留,謝延卿說:「多加一碗吧。」
謝靈意就扭頭去廚房。
這邊兩人進屋坐下,謝延卿啞聲說:「他比你小大概八九個月吧。芳琢從西北迴來,要跟蕙娘和離,蕙娘不肯,還懷上了孩子。芳琢一走,她熬到生下靈意,也跟著撒了手。」
他說的是他的兒媳婦孟彤,小字蕙娘,也是江南人氏,與他的兒子謝芳琢。
賀今行聽過這段故事,金童玉女少年夫妻,成婚不到三年便共赴黃泉。無論何時再聽,都叫人想迴到過去,去阻止這一切發生。
然而過去無法改變,這些都是謝延卿不得不接受並正視的事實。他平靜地繼續說:「靈意這孩子跟著我長大,吃了不少苦頭,也養成了擰巴的性子,總是拚命和自己過不去。日後他要是撞了南牆,你幫幫他,別讓他頭破血流。」
「外公。」賀今行猛地站起來。
謝延卿盯著他:「我曉得我沒道理也沒資格要求你做什麽。你外祖母走得早,念念是長姐,擔了做娘的份,還擔了許多我這個做爹的該承擔的責任。現在到了孫輩,我做祖父依舊失敗無比,但我沒有別的路可走,除了你我誰都信不了,你就當我求你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