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憫卻要敏銳得多,皺眉思索道:「是不是與天化二年的中秋刺殺案有關?」
窗外喧囂驟停,儀式進行到關鍵之處。他們一起看去,忠義侯抬手按在薈芳館兩扇厚重的楠木門上,緩慢卻堅定地推開了大門。
張厭深隨著他的動作說:「當今陛下繼位之初,也遭遇過一次刺殺,也是在宮宴上。但有漆吾衛在,刺客依然沒能刺殺成功。刺客與漆吾衛纏鬥中欲刺太後,千鈞一髮之際,樂陽公主替太後擋下了致命的一刀。小侯爺幼年接連喪父又喪母,太後對此心痛不已。陛下將他接入宮中,放在景和宮裏由皇後撫養長大,並將薈芳館和樂陽公主府都留給了他。」
「怪哉,就算是為撫恤,為什麽會想到把薈芳館給淳懿呢?」秦幼合還是不明白,說完卻忽然靈機一動,拍了下欄杆,「難道陛下在學先帝,把淳懿哥視為長子?」
「噗!」顧蓮子趕忙偏頭,一口酒噴到了窗欞上,才迴過來教訓:「秦幼合,不該說的話,少說兩句。」
「哦。」秦幼合向他「拉上」自己的嘴巴。
張厭深眼睛裏流轉著難以言喻的光芒,看他故意逗趣的動作還帶著孩子氣,顯然隻是隨口一句,便也沒有再說什麽。
儀式已經到了入館祭祀階段,裴明憫的注意力都放在薈芳館。
顧蓮子看著這似鬆柏一般的背影,突然叫道:「裴四公子。」
在對方迴頭之前,他把自己抻直了,從酒箱裏隨手拎起一隻瓷瓶,走了過去。
一方銀盤三杯酒,送到時,杯盤裏都盛著著雪。
今冬的第一場雪大得不同尋常。凡有異象,皆昭示著變數將生。但無論吉兇,都與此時此事無關。
嬴淳懿拈起第一杯,傾倒在地。
敬先賢、祖宗和所有有名的無名的死者,薪火不衰。
第二杯,敬向在場所有前來捧場的士子與監生。
敬江南水患中所有慷慨募捐之人,也敬所有辛勤救災與奮力求生之人。
他雙手持杯,一飲而盡。
第三杯,留待三年後的鹿鳴宴,再與在座諸位英才共飲。
嬴淳懿把酒杯放迴銀盤,八名工匠用運來一座覆著紅綢布的龐然大物。
「本侯曾托小謝大人許諾,為所有募捐之人立碑著傳。」他邊說邊收緊五指攥住紅綢一角,話落,猛地掀開整麵綢布。
一麵半丈長寬一丈高的巨大石碑顯露在眾人麵前,玄黑的大理石麵被刻滿了細密的小字,筆法遒勁,刀工淩厲,觀之賞心悅目。
「碑已鑄成,至於立在哪裏,不該由本侯決定,而該由諸位一起商議。」
薈芳館裏再一次人聲鼎沸,到處可見激烈地讚嘆與討論。
館內最大的藏書樓裏,採光最好的位置,擺上了一張寬大的書案,案後坐著一位大約不惑之年的儒士,著雲水藍長袍,未戴冠,束以同色髮帶。
第一批進來的士子看到他,紛紛眼睛一亮,小跑過去,躬身作揖:「雲時先生!」
路雲時聞言抬眼,小幅度地點頭致意。
「您看的是程正叔的易傳。」其中一人注意到他手中的書,「學生曾讀過半卷抄本,沒想到真跡竟然收錄在此。」
路雲時把書遞給對方,這人茫然地接了,不解為什麽要給自己。
「你可以先看,但要小心翻閱。」路雲時說。
案上堆了一摞書,他隨手再拿一本翻開。他翻到哪裏,就從哪裏開始讀,若是後麵看不懂,再往前翻也來得及。
士子惶恐,忙道這怎麽可以,哪有學生奪先生書的,不合禮。
路雲時搖頭,「一本書而已。」然後指了一個方向,「你們要坐的話,那邊有椅凳。」
士子們紛紛搬了方凳過來,先前那個又大膽地問:「學生愚笨,遇到看不懂的,可以請教先生嗎?」
「可以。」路雲時當即應道。
大家便歡喜地圍繞著他坐成一圈,在剛開的一塵不染的館閣裏,讀起書來。
而另一邊,嬴淳懿迴到建在深處的內院,這一部分是先楚王在拿到薈芳館後所擴,在今春過後,對他來說僅有閑坐片刻或者更換衣衫的作用。
半個時辰後,謝靈意求見,送來幾張被勾畫過的圖紙,「士子們圈了幾個地方,請侯爺您做最終的決定。」
侯爺已經換了一套常服,兩指夾過圖紙,微微一揚,「小謝大人可有高見?」
謝靈意:「並無。」
他迴答得太幹脆,嬴淳懿挑眉道:「你也捐了不少。刻名你不要,選址你也不參與,那你辛苦忙活這一遭,幾乎是半點好處都沒得。」
「江南是下官祖地,伸以援手是應該的。」謝靈意拱手道:「請侯爺知曉,矜要的不是碑上名,而是手中權。」
「小謝大人倒是直接。」嬴淳懿把圖紙放到桌上,「那就恕本侯也直言相迴,要握權,小謝大人投入秦毓章麾下,定然會升得更快一些。秦相爺是你座師,你投他也不算攀附。」
謝靈意臉頰抽動了一下,神色木然地說:「秦氏與我,有血仇。」
嬴淳懿提起茶壺的動作頓住了,他偏過頭,看著謝靈意說:「對,差點忘了,你們兩家是有仇。」
然後他倒了一杯熱茶,屈臂高舉,再落到對方眼下。
「這一迴你既沒得多少好處,那本侯就先請你喝一杯熱茶罷。雪大天冷,暖暖。」
窗外喧囂驟停,儀式進行到關鍵之處。他們一起看去,忠義侯抬手按在薈芳館兩扇厚重的楠木門上,緩慢卻堅定地推開了大門。
張厭深隨著他的動作說:「當今陛下繼位之初,也遭遇過一次刺殺,也是在宮宴上。但有漆吾衛在,刺客依然沒能刺殺成功。刺客與漆吾衛纏鬥中欲刺太後,千鈞一髮之際,樂陽公主替太後擋下了致命的一刀。小侯爺幼年接連喪父又喪母,太後對此心痛不已。陛下將他接入宮中,放在景和宮裏由皇後撫養長大,並將薈芳館和樂陽公主府都留給了他。」
「怪哉,就算是為撫恤,為什麽會想到把薈芳館給淳懿呢?」秦幼合還是不明白,說完卻忽然靈機一動,拍了下欄杆,「難道陛下在學先帝,把淳懿哥視為長子?」
「噗!」顧蓮子趕忙偏頭,一口酒噴到了窗欞上,才迴過來教訓:「秦幼合,不該說的話,少說兩句。」
「哦。」秦幼合向他「拉上」自己的嘴巴。
張厭深眼睛裏流轉著難以言喻的光芒,看他故意逗趣的動作還帶著孩子氣,顯然隻是隨口一句,便也沒有再說什麽。
儀式已經到了入館祭祀階段,裴明憫的注意力都放在薈芳館。
顧蓮子看著這似鬆柏一般的背影,突然叫道:「裴四公子。」
在對方迴頭之前,他把自己抻直了,從酒箱裏隨手拎起一隻瓷瓶,走了過去。
一方銀盤三杯酒,送到時,杯盤裏都盛著著雪。
今冬的第一場雪大得不同尋常。凡有異象,皆昭示著變數將生。但無論吉兇,都與此時此事無關。
嬴淳懿拈起第一杯,傾倒在地。
敬先賢、祖宗和所有有名的無名的死者,薪火不衰。
第二杯,敬向在場所有前來捧場的士子與監生。
敬江南水患中所有慷慨募捐之人,也敬所有辛勤救災與奮力求生之人。
他雙手持杯,一飲而盡。
第三杯,留待三年後的鹿鳴宴,再與在座諸位英才共飲。
嬴淳懿把酒杯放迴銀盤,八名工匠用運來一座覆著紅綢布的龐然大物。
「本侯曾托小謝大人許諾,為所有募捐之人立碑著傳。」他邊說邊收緊五指攥住紅綢一角,話落,猛地掀開整麵綢布。
一麵半丈長寬一丈高的巨大石碑顯露在眾人麵前,玄黑的大理石麵被刻滿了細密的小字,筆法遒勁,刀工淩厲,觀之賞心悅目。
「碑已鑄成,至於立在哪裏,不該由本侯決定,而該由諸位一起商議。」
薈芳館裏再一次人聲鼎沸,到處可見激烈地讚嘆與討論。
館內最大的藏書樓裏,採光最好的位置,擺上了一張寬大的書案,案後坐著一位大約不惑之年的儒士,著雲水藍長袍,未戴冠,束以同色髮帶。
第一批進來的士子看到他,紛紛眼睛一亮,小跑過去,躬身作揖:「雲時先生!」
路雲時聞言抬眼,小幅度地點頭致意。
「您看的是程正叔的易傳。」其中一人注意到他手中的書,「學生曾讀過半卷抄本,沒想到真跡竟然收錄在此。」
路雲時把書遞給對方,這人茫然地接了,不解為什麽要給自己。
「你可以先看,但要小心翻閱。」路雲時說。
案上堆了一摞書,他隨手再拿一本翻開。他翻到哪裏,就從哪裏開始讀,若是後麵看不懂,再往前翻也來得及。
士子惶恐,忙道這怎麽可以,哪有學生奪先生書的,不合禮。
路雲時搖頭,「一本書而已。」然後指了一個方向,「你們要坐的話,那邊有椅凳。」
士子們紛紛搬了方凳過來,先前那個又大膽地問:「學生愚笨,遇到看不懂的,可以請教先生嗎?」
「可以。」路雲時當即應道。
大家便歡喜地圍繞著他坐成一圈,在剛開的一塵不染的館閣裏,讀起書來。
而另一邊,嬴淳懿迴到建在深處的內院,這一部分是先楚王在拿到薈芳館後所擴,在今春過後,對他來說僅有閑坐片刻或者更換衣衫的作用。
半個時辰後,謝靈意求見,送來幾張被勾畫過的圖紙,「士子們圈了幾個地方,請侯爺您做最終的決定。」
侯爺已經換了一套常服,兩指夾過圖紙,微微一揚,「小謝大人可有高見?」
謝靈意:「並無。」
他迴答得太幹脆,嬴淳懿挑眉道:「你也捐了不少。刻名你不要,選址你也不參與,那你辛苦忙活這一遭,幾乎是半點好處都沒得。」
「江南是下官祖地,伸以援手是應該的。」謝靈意拱手道:「請侯爺知曉,矜要的不是碑上名,而是手中權。」
「小謝大人倒是直接。」嬴淳懿把圖紙放到桌上,「那就恕本侯也直言相迴,要握權,小謝大人投入秦毓章麾下,定然會升得更快一些。秦相爺是你座師,你投他也不算攀附。」
謝靈意臉頰抽動了一下,神色木然地說:「秦氏與我,有血仇。」
嬴淳懿提起茶壺的動作頓住了,他偏過頭,看著謝靈意說:「對,差點忘了,你們兩家是有仇。」
然後他倒了一杯熱茶,屈臂高舉,再落到對方眼下。
「這一迴你既沒得多少好處,那本侯就先請你喝一杯熱茶罷。雪大天冷,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