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聽到張厭深說他爹「沒有徹底長大」的時候,他卻升起一種十分矛盾的感覺。顧穰生那個混蛋,和秦王切磋比武,會贏還是輸?輸了未免顯得沒用,但贏了也不好。他會怎麽做?


    「先帝真是……」裴明憫則不知該如何形容,才能避免對先帝的不敬之罪。


    在得到父皇恩賞後,大宴弟妹與好友並廣而告之的第二日,就被狠狠甩了一巴掌,哪怕先帝的本意或許隻是想一視同仁,但楚王之鬱悶可想而知。


    張厭深也隻能無奈地笑笑,把這段揭過去,「至於萃英閣被叫『秦王閣』,並不是因為秦王,而是因為秦王妃。隻是他們夫妻一體,大家並不怎麽在意起因,後來就這麽傳下去了。」


    樓下長街忽然湧入一隊兵馬司的兵員,清出了一條道,忠義侯府的馬車終於隨即到來。


    謝靈意與借調來的幾個禮部官員一同迎上去,前來觀禮的諸多監生、士子自覺地分列兩邊。


    遠遠看去,人才濟濟,馬車連成線,傘花更是挨作一片。


    張厭深看了半晌,感慨萬千:「先帝年間,尤其是中期,名臣如雨,猛將如雲,巾幗亦不讓鬚眉,是何等的盛世。而那時的薈芳館,每日來往人流也不比此時此刻差半分啊。」


    「世事輪轉,榮枯有數,盛極一時,接著就會衰退。」裴明憫亦有感觸,卻不知是因為什麽。


    張厭深嘆了口氣:「明憫說得沒錯。楚王向先帝討要薈芳館,先帝給了;轉頭秦王就來要萃英閣,先帝也給了。底下的皇子們難免會對兄長生出不滿的意見,或者是陛下也會這麽對他們的錯覺。其他還好,待到六皇子封齊王,壓在頭上他的兩位皇兄已經及冠,一個娶了承平張氏的嫡長女,進入吏部;一個娶了清河謝氏的嫡長女,進入軍中,他更加難以企及。同時,他在先帝那裏,也討不到什麽好處了。」


    先帝並非不愛他第六個兒子,隻是他作為一國之君,朝堂與戰場已經占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剩下的一小部分精力實在有限,能夠分給子女的就那麽多,先出生的孩子占了先機,越往後出生的孩子能分到的就越少。


    「我早些說過齊王隱戾。他在宮中確實能忍,但那是因為有先帝和他的兄長壓著他,在他封王之後無所束縛,府上每年無端死亡的奴婢以百計,已然變成了暴虐。他未顯露之時,常暗中挑撥兄弟相爭,楚王也因此漸漸變得睚眥必報,再加上秦王被前兩人或聯手或各自針對,三方明爭暗鬥,殃不及他們本人,卻令許多文臣武將凋零。」


    「我向先帝進言,當盡快立儲。否則以諸王個性,必起鬩牆之禍。」


    秦幼合聽故事一般,他一停,就趕忙催促:「先帝怎麽說?」


    裴明憫說:「先帝在位時,並沒有下過任何立儲的詔令。」


    張厭深想起那一天,他去見皇帝。他已經不是官,不能穿官袍,所以穿上了他最新裁的衣裳,衣裳顏色是他最喜歡的遠山紫。


    他將自己所有的想法告訴先帝,好的壞的,都毫無保留。他知道先帝不會因言語而怪罪於他。


    先帝甚至沒有生氣,認真地跟他說,不行,不能立儲。


    先帝說,張卿啊,朕這兩個兒子朕自己知道,做個宰相做個兵馬大元帥是夠格的,但繼承大位治天下不行啊。阿逍太過計較,阿迢隻想著打仗,都是不成器的,還不如晉陽。但女兒不好當皇帝啊,晉陽也不想和她兄弟們爭。你說朕立誰好?不管立誰,另外的都不服氣啊,都有禍患,我又不忍心打殺他們其中哪一個,萬一殺錯了怎麽辦?不如就讓他們爭吧,誰贏了誰就是下一個皇帝。


    先帝跟他說了好久的話,語氣就像是麵對即將到來的災難,掙紮無果之後全盤接受的平靜,平靜到讓他差點懷疑是不是替身。


    張厭深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果,令他大受打擊。


    在他眼裏,先帝文治武功,對內保天下太平四海富庶,對外一度像太祖一般打到了西涼國都所在的婆羅山下。


    先帝是如此的天縱英才,但他的兒子們都不堪儲位!


    這是何等的悲哀?


    他張厭深,聖人弟子,天子門生,不能接受。


    秦幼合見他不接著講,摸著下巴自己想自己的:「先帝那麽多兒子,總能挑出一個立儲吧,楚王齊王不好,秦王也不行嗎?聽起來他都是被動反擊,而且我覺得先帝是不是最喜歡秦王啊?要什麽給什麽,賜婚的王妃出身也是最好的。」


    人隻要有心,就會有偏愛。張厭深承認在一眾皇子裏,他自己是偏愛秦王的,甚至因此反對過家族與楚王的聯姻。他也知道肯定不止自己一個人這麽想。


    但那些都是過去好久的事了,現在的他隻說:「為人臣,不敢揣測君心偏向。秦王待人實誠,滴水恩也湧泉報,但他太衝動,也太過好戰。先帝能南征北戰是因為有上一朝的積累,且西征之後,已有民疲國敝之兆。若是秦王上位,再接著窮兵黷武,對百姓和王朝都將是滅頂之災。」


    先帝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到底什麽時候意識到的,張厭深卻摸不準了。


    「總之先帝沒有立儲,諸王之爭就這麽持續了下去,爭奪的禍端漸漸從文臣武將牽連到他們的兄弟姐妹。到最後,齊王謀逆,楚王被刺,秦王戰死,薈芳館和萃英閣沒落,產業重歸皇帝內庫。」


    秦幼合:「那這館就是咱們陛下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