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西路多出鐵礦。據史冊記載,中慶初年,寧西路就有兩座大鐵礦問世,但隨著連年開採,礦藏采盡,就此廢棄。寧西鐵礦之名也就漸漸被世人遺忘。
傅禹成今日能弄來一頭青牛充當祥瑞,恐怕鐵礦、一座或幾座不小的鐵礦已然是手到擒來。
他想到鐵礦,情不自禁地多想了些。
秦甘路大遂灘以天時地利養出大宣最好的戰馬,寧西路荼州衛則憑藉鐵礦之便造出大宣最好的鐵甲與兵器,其中就包括殺伐利器鑄鐵大炮。
西北軍主力以重騎為主,若能將火炮編成製式裝備,何須再龜縮於仙慈關。
但鐵礦做何用途不是此時的他能決定的,他想一想就算,不過心下卻已在琢磨腹稿,要把這個消息告知給軍師。
殿內通傳進獻祥瑞,青牛入殿,不多時,殿內爆發出一陣驚唿,一片譁然。
消息傳到後頭,卻不是因為那頭青牛。
而是因為工部在寧西路,除了勘探到兩座鐵礦之外,還發現了一座銀礦。
這座銀礦實在太過振奮人心,一時議論聲壓不住,大殿內外都變得十分嘈雜。
「厲害啊傅大人。」舍人院這一桌,也有人感慨。
「神不知鬼不覺就整了這麽大一出。」
賀今行依然隻聽不說,心想,國庫虧空急需進項的檔口,傅禹成身上又壓著一座太平大壩,應當不敢在礦上作假。
然而江南水患至今不過兩月半。若是之前工部勘尋幾年都沒找到的礦,偏偏在這短短兩個半月找到了,還是三座。要麽是蒼天開眼時來運轉,要麽就是早有線索藏而不報。
但老天爺讓太平大壩在這些人手裏潰毀,顯然是闔眼不視人間。
傅禹成真是好大的膽子。可皇帝與秦相爺,還有裴相爺,到底知不知曉此事呢?
內侍層層通報,申斥百官肅靜。
他再度望向崇華殿,皇帝陛下想必正在賞賜尋到礦產又請來祥瑞的功臣。
重簷廡殿之上,數不盡的星辰閃爍,耀映天地。
夜空晴朗溫柔,可他在倏忽之間,就覺得坐在這裏很沒意思。
一重又一重的喜慶樂聲如潮水漲而復落,崇和殿裏因銀礦而起的波瀾終於平靜下來。夜風吹涼了席上菜餚,同僚們開始倒酒互相勸飲。
賀今行忌酒,還是不能參與到他們之中去,兀自動筷夾菜吃菜。
反正這裏離崇和殿大門都遠得很,不需要注意君前禮儀,先飽腹一頓再管其他。
殿裏卻無人動酒席,舊事落定,已起新事,都打著十二分的精神準備應對。
太後說起旭皇子功課,贊其聰敏又孝順。忠義侯便說起上月才入京的錦州大儒雲時先生,自言願負起兄長之責,請先生入宮為小皇子教導課業。
太後在尋覓名家之時就聽說過此人,是她中意的人選之一,便準備順水推舟地答應。
她當然知道這事兒肯定不可能這麽順利就敲定,因此也存了看誰要反對她,日後就要誰好看的心思。
然而第一個表示反對的卻不是哪位朝官,也不是皇帝和皇帝身邊的裴皇後——竟是緊挨著她旁坐的年僅九歲的小皇子本人。
「旭皇子怎麽說的?」
這起伏轉折堪比話本,甚至比某些劣質話本還要精彩。隻是殿裏情況傳到殿外需要一些時間,賀今行的同僚們等不及,催促前桌的官員們再向前打聽。
他略略吃飽,放了筷子嚐試著猜道:「左不過那幾條理由。現在的先生教得很好,小皇子很喜歡現在的先生,自知學業尚有欠缺恐入不得先生的眼,等潛心學幾年再去拜師……」
前桌的官員聽了內容便向這桌傳話,一名中書舍人特地示意對方小聲,張著耳朵聽完,迴頭難以置信:「今行說的全中!」
「真的?厲害啊今行。」
「這麽快就結束了?」賀今行將剩下的猜測都吞進肚子裏,笑了笑,問:「結果如何?」
一同僚迴答:「陛下聽了旭皇子的,不準人去叨擾雲時先生,應該是打算在翰林院裏篩人吧。」
他頓了頓,一本正經地頷首道:「可見陛下也很看重旭皇子的意見。」
引起周遭好一陣笑。
宴席到這裏,接近尾聲,將要散席。
今夜宮宴一波三折,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然夜色已深,須得趕緊在宮門落鑰前迴去,明早好按時應卯。
賀今行打算去找晏塵水和江與疏一起出去,便向同僚們告辭。
卻有一名內侍匆匆小跑而來,高聲喊道:「哪個是舍人院賀今行?」
他站住腳,「我就是,不知公公有何事?」
還沒離開的同僚也紛紛問內侍「怎麽了」。
內侍直接側身做請:「陛下有召,賀大人請隨咱家來吧?」
「陛下?陛下召今行做什麽?」同僚們卻沒被一句話就打發走。
「許是江南賑災一事還有遺漏,需要我去補充。皇宮裏還能出什麽事?大家先迴去吧,咱們明日再見。」賀今行感激地向他們解釋一番,再拜託他們若是見到刑部的晏塵水和工部的江與疏,就說他有事讓後兩人先迴家。
最後向那內侍做了個拱手禮,「既是陛下相召,臣必不會推託,請公公帶路。」
第178章 卷二完結
崇和殿內的高官要員們也隨之結伴出來,或多或少都帶著些喜意。
傅禹成今日能弄來一頭青牛充當祥瑞,恐怕鐵礦、一座或幾座不小的鐵礦已然是手到擒來。
他想到鐵礦,情不自禁地多想了些。
秦甘路大遂灘以天時地利養出大宣最好的戰馬,寧西路荼州衛則憑藉鐵礦之便造出大宣最好的鐵甲與兵器,其中就包括殺伐利器鑄鐵大炮。
西北軍主力以重騎為主,若能將火炮編成製式裝備,何須再龜縮於仙慈關。
但鐵礦做何用途不是此時的他能決定的,他想一想就算,不過心下卻已在琢磨腹稿,要把這個消息告知給軍師。
殿內通傳進獻祥瑞,青牛入殿,不多時,殿內爆發出一陣驚唿,一片譁然。
消息傳到後頭,卻不是因為那頭青牛。
而是因為工部在寧西路,除了勘探到兩座鐵礦之外,還發現了一座銀礦。
這座銀礦實在太過振奮人心,一時議論聲壓不住,大殿內外都變得十分嘈雜。
「厲害啊傅大人。」舍人院這一桌,也有人感慨。
「神不知鬼不覺就整了這麽大一出。」
賀今行依然隻聽不說,心想,國庫虧空急需進項的檔口,傅禹成身上又壓著一座太平大壩,應當不敢在礦上作假。
然而江南水患至今不過兩月半。若是之前工部勘尋幾年都沒找到的礦,偏偏在這短短兩個半月找到了,還是三座。要麽是蒼天開眼時來運轉,要麽就是早有線索藏而不報。
但老天爺讓太平大壩在這些人手裏潰毀,顯然是闔眼不視人間。
傅禹成真是好大的膽子。可皇帝與秦相爺,還有裴相爺,到底知不知曉此事呢?
內侍層層通報,申斥百官肅靜。
他再度望向崇華殿,皇帝陛下想必正在賞賜尋到礦產又請來祥瑞的功臣。
重簷廡殿之上,數不盡的星辰閃爍,耀映天地。
夜空晴朗溫柔,可他在倏忽之間,就覺得坐在這裏很沒意思。
一重又一重的喜慶樂聲如潮水漲而復落,崇和殿裏因銀礦而起的波瀾終於平靜下來。夜風吹涼了席上菜餚,同僚們開始倒酒互相勸飲。
賀今行忌酒,還是不能參與到他們之中去,兀自動筷夾菜吃菜。
反正這裏離崇和殿大門都遠得很,不需要注意君前禮儀,先飽腹一頓再管其他。
殿裏卻無人動酒席,舊事落定,已起新事,都打著十二分的精神準備應對。
太後說起旭皇子功課,贊其聰敏又孝順。忠義侯便說起上月才入京的錦州大儒雲時先生,自言願負起兄長之責,請先生入宮為小皇子教導課業。
太後在尋覓名家之時就聽說過此人,是她中意的人選之一,便準備順水推舟地答應。
她當然知道這事兒肯定不可能這麽順利就敲定,因此也存了看誰要反對她,日後就要誰好看的心思。
然而第一個表示反對的卻不是哪位朝官,也不是皇帝和皇帝身邊的裴皇後——竟是緊挨著她旁坐的年僅九歲的小皇子本人。
「旭皇子怎麽說的?」
這起伏轉折堪比話本,甚至比某些劣質話本還要精彩。隻是殿裏情況傳到殿外需要一些時間,賀今行的同僚們等不及,催促前桌的官員們再向前打聽。
他略略吃飽,放了筷子嚐試著猜道:「左不過那幾條理由。現在的先生教得很好,小皇子很喜歡現在的先生,自知學業尚有欠缺恐入不得先生的眼,等潛心學幾年再去拜師……」
前桌的官員聽了內容便向這桌傳話,一名中書舍人特地示意對方小聲,張著耳朵聽完,迴頭難以置信:「今行說的全中!」
「真的?厲害啊今行。」
「這麽快就結束了?」賀今行將剩下的猜測都吞進肚子裏,笑了笑,問:「結果如何?」
一同僚迴答:「陛下聽了旭皇子的,不準人去叨擾雲時先生,應該是打算在翰林院裏篩人吧。」
他頓了頓,一本正經地頷首道:「可見陛下也很看重旭皇子的意見。」
引起周遭好一陣笑。
宴席到這裏,接近尾聲,將要散席。
今夜宮宴一波三折,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然夜色已深,須得趕緊在宮門落鑰前迴去,明早好按時應卯。
賀今行打算去找晏塵水和江與疏一起出去,便向同僚們告辭。
卻有一名內侍匆匆小跑而來,高聲喊道:「哪個是舍人院賀今行?」
他站住腳,「我就是,不知公公有何事?」
還沒離開的同僚也紛紛問內侍「怎麽了」。
內侍直接側身做請:「陛下有召,賀大人請隨咱家來吧?」
「陛下?陛下召今行做什麽?」同僚們卻沒被一句話就打發走。
「許是江南賑災一事還有遺漏,需要我去補充。皇宮裏還能出什麽事?大家先迴去吧,咱們明日再見。」賀今行感激地向他們解釋一番,再拜託他們若是見到刑部的晏塵水和工部的江與疏,就說他有事讓後兩人先迴家。
最後向那內侍做了個拱手禮,「既是陛下相召,臣必不會推託,請公公帶路。」
第178章 卷二完結
崇和殿內的高官要員們也隨之結伴出來,或多或少都帶著些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