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塵水就在賀今行震驚的目光中施施然爬到床上,將那盒凍幹放到方幾距離自己最近的位置,說:「我們衙門裏半數的斬監候都源自五城兵馬司一案,我向堂官申請了去做監刑官,到時候你要是沒事,可以和我一起。」


    刑部正值秋審之際,今年刑部獄裏斬監候的犯人尤其多,整個刑部都還得腳不沾地忙上一段時日。


    「好,到時我一定在刑場外觀刑。」賀今行緩過神答應下來,見他忙公務,便主動告辭。臨走時還是忍不住指著那些零嘴,勸道:「你節製些,牙要是壞了,可就再也吃不了。」


    晏塵水剛把一枚凍幹放進嘴裏,頓時有被抓包的感覺。


    可他隻是無意識為之。


    各地需遞到刑部的案子必是重案大案慘案,一樁樁一件件,許多罪犯手法與動機之兇惡,受害者遭迫害之慘烈,令人聞所未聞,目不忍視。然而晏塵水進刑部之後,不出一旬便成為同僚嘖嘖稱奇的猛士,隻因他雖是新人,卻能對各色慘案都能平常視之,冷靜處理。上峰便有意培養。


    他亦銳意進取,不怕自己的認知被不斷突破,他隻是需要一些東西來中和,嗜甜是最直接的方式。


    咽下許多甜,定能蓋過一口苦。


    但是好友關切,抵得上一屋零食。於是他把方幾推遠些,「今天不吃了。」


    賀今行沉吟片刻,收羅走這人一半的庫存。


    待抱著一提食盒行在街頭,觀樹影算時間,不過巳時。


    他已訪過兩位朋友,能上門的還有一位江與疏。


    不過他知道與疏需要出一份關於太平大壩的水報,以對方的性子,必求詳實而無錯漏,定要緊張地再三斟酌反覆檢查。況且他們一道從江南迴來,就不再去打擾人家。


    大家都很忙,都在為各自供職的衙門做事,盡心盡力。


    他感到高興,也為朋友們驕傲。


    他仰頭看了看天中明日,又迴頭去問晏塵水借來小黑,噠噠地出了平定門,往至誠寺而去。


    漫山漸黃,層林盡染。


    萬物將枯萎的季節,唯有山門前的臘梅孕育著花芽,靜候開花。


    賀今行將小黑驢拴在臘梅樹上,獨自進寺。


    著梓灰僧衣的住持和尚從大殿前走過,偶然一瞥,卻見數十級台階下,有少年人拾級而來。


    他轉動佛珠的手指忽停,立在原地,慈和地注視著對方走到近前,才豎掌念了一聲佛號。


    「施主緣何而來?」


    第174章 九十四


    「主持大師。」賀今行認得他是弘海法師,合掌躬身,「晚生來看望老師,他姓張。」


    法師瞭然,迴頭點了個小沙彌的法名,「就請老衲這弟子為施主帶路。」


    年輕人向他道謝,隨小沙彌折身去山石小徑。


    法師看著他們的身影掩在青鬆之後,目光轉朝少年人來的方向,天地渺茫,白雲蒼狗。


    「阿彌陀佛。」


    這會兒太陽正好,沒有風,張厭深便到院子裏練五禽戲。然而歲月不饒,有心將養,動作卻已不如去年利索。


    他看到少年前來,慢悠悠地收攏陣勢,詫異道:「怎麽來得這麽早?」


    「老師。」賀今行端正地向他一拜,才扶著他進屋,「大家都還有差事要忙,就學生得閑些。」


    然後將帶來的東西一一歸置好,「這些書和文章是學生在江南所收所記,這些抄本是明憫準備的,這些吃食都是從塵水那裏拿來的。我今日沒去找與疏,但他也十分掛念老師。」


    「你們的心意我知道,但忙些才好,好好辦差要緊。先生我在這兒如魚得水,再沒有更愜意的時候了。」


    張厭深的炕上還鋪著一件遠山紫的外袍,學生收拾時,他便慢慢地穿好長袍。而後按著炕桌坐下,倒上兩杯清茶,才問:「倒是學生走江南這一遭,可有體悟?」


    賀今行便先將他從下江南到迴京這兩個月時間裏所遇所見所聞,皆簡要地說了一遍,再談起自己從中所感所得。


    張厭深一直注視著他,仔細聽了小半個時辰,嘆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悵言越千年,其情其景卻毫無改變,不可說不是作孽。」


    賀今行喝盡一杯茶,繼續說:「學生從前讀詩文,雖皆能解義,對家國時弊一類的理解卻總不如山水田園或是邊塞思鄉之類,有切身實地之感。但一出仕,尤其是到江南賑災之後,卻漸漸體會到那些字句間所蘊含的痛苦與掙紮。因為我們個人實在太過渺小,對太多的事無能為力,抗不過山河一怒,拗不過大局權衡。到最後,徒哀民之艱難,空恨我之無能。」


    這些想法在他心中盤桓已久,不止令他痛苦,還令他茫然不安。


    他所受到的教育一直是要坦誠,要勇敢,要不懼不恥說出心中所想。但他如今能夠傾訴這些的人,隻有麵前的老者。


    張厭深聞言,一改溫和之態,嚴肅地說:「你才剛剛踏入仕途,不過一介從七品的中書舍人。江南官員禮敬你兩分,一是因欽差副使的超然,二則是因你由秦毓章舉薦。但你不被虛相蒙蔽,不因此而狂妄自大,恪職守分,不論何時何地都能盡心竭力做事,已經足夠,何須自責自傷?」


    「一人之力有限,古今如此,聖王賢相也跳不開去。但人之一族,自茹毛飲血到精衣細食,數千年改天換地,為什麽?因為一人之力雖有限,但一族之力無限,齊心協力,眾誌可成城。你的同窗,你的同僚,難道盡是庸碌貪腐之輩?難道就沒有誌同道合,可攜手共進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州歌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謜並收藏六州歌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