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王正玄還要再說,對方指了指他身後,示意他安靜。
守衛在帳外的禁軍高聲通報,隨即進來幾名北黎的侍女,送上今日的午食。
王正玄走到旁側的桌案,見盤子裏又是大塊的羊肉,還沒坐下去就有一股子腥膻之氣撲麵而來,揮之不去。他立時沒了胃口,寧願取個素餅來吃。
塞外飲食以牛羊肉為主,烹製簡單,且多麵食,少蔬菜。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大宣人來說,連著吃上這麽些天,簡直是折磨。
然而靖寧卻無妨。她收好自己的書,謝過侍女,待對方走後,用匕首將肉塊全部切細,再慢條斯理地吃下去。
她本是南地人,口味比生於北地的王大人更偏向於溫和細膩。但王大人隻需熬過一時,便能迴到適宜他口味的地方。而她如無意外,要吃上一輩子,所以必須盡快適應。
一頓飯畢,林遠山恰巧從外麵迴來,抱拳行了禮,才低聲道:「殿下,打探清楚了。」
王正玄立刻站起來,「怎麽說?」
「部落外圍比前兩日又多了不少人,皆是壯丁,粗略估計總數已經超過五百。我和唐將軍聽其交流,觀其活動,認為他們並不是本部落的人。」他說著看向與自己同行的唐參將。
隊伍過牙山時,晉陽長公主親自送他們出關後,說她無法再往前,便讓她的部下代她送靖寧公主前往王庭,並一觀大婚典禮。
這個人選就是唐參將,斥候出身,精通北黎話,此時便接著說道:「他們用的彎刀皆是內鉤雙刃,帳中所掛圖騰皆是蒼狼,且這個部落的人對他們都有些畏懼。依末將所見,若非刻意冒充,應當就是北黎王庭帳下的人。」
「毋木也是王庭的人,他將我們拖在這裏,然後王庭陸續增派了大約一個營的兵力過來……」
靖寧在行路途中無事可做,除了看書,便是讓林遠山給她說一些軍隊裏的事,日積月累,已對軍隊建製有基本的了解。但北黎似乎和大宣不太一樣,她頭一迴知曉北黎諸多部落除了信仰圖騰不同,還有武器在內的許多差別。
她記在心中,打算之後再仔細了解,此時卻下意識地思索道:「是在防備?還是養精蓄銳,要主動出擊?對象又是誰?我們?」
她邊說邊搖頭,「我們為和親而來,攜帶的大量嫁妝與僅僅八百的隨行禁軍,足夠表明誠意,有何需要防備之處?而從會麵開始,毋木的態度不算壞。除了有意拖延,不讓我們離開此處以外,其他任何要求都盡量滿足,不像是要動我們的樣子。可若說不是針對我們,這裏還有什麽其他我們不知道的勢力嗎?」
林遠山也說:「我們人雖不多,但隻要有提防,也不是一個小部落加上五百人就能吃下的。而且牙山就在背後,長公主殿下疾行軍趕到這裏用不了一日。」
「北黎能與大宣聯姻,是赤杼太子親自前來我大宣求到的恩典,為的就是鞏固他的儲君之位。若是在大婚之前與我們交惡,對他確實沒有任何好處。」王正玄浸淫朝堂多年,很快想通了其中關節,看著其他人不解的樣子,微微笑道:「但是你們不要忘了,北黎王室可不止一個王子。」
「對,與赤杼年齡相仿的就不止一個……」靖寧眉心輕蹙,起身沉吟片刻,忽道:「王大人的意思是,北黎王庭內部可能出了問題?」
「殿下聞一知十。」王正玄點點頭,拱手不吝讚許。
然而靖寧毫無欣喜之意,麵色反倒凝重起來,環視帳中諸人,輕聲問:「那被派駐到這裏的那些人,是赤杼一方的,還是與他敵對一方的?」
林遠山直言不諱:「末將習慣凡事往最壞處做打算,認為這或許是北黎其他王子想要劫持殿下,以打擊赤杼太子的陰謀。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唐參將卻道:「蒼狼是王室才能用的圖騰,代表著北黎正統,蒼狼騎兵隻聽大君與儲君調令。末將傾向於是王庭發生動亂,赤杼太子派兵防備,以應對其他王子對殿下動手的可能。或許可以嚐試合作。」
「兩位將軍是截然不同的想法,」靖寧咬了咬嘴唇,轉向第三個人,「王大人以為呢?」
王正玄的思路則是完全不同,「臣以為,不論這些騎兵是誰的人,我們都得先想辦法打探到王庭的情況。」
他看了一眼帳外,見外麵依然平靜無波,才壓低聲音繼續道:「若是赤杼一如既往,儲位穩固,那殿下自然要站在他那邊;若是赤杼敗落,甚至身死,咱們也就沒有再與勝者為敵的必要。」
靖寧聽他說完,隱隱約約知曉了他的意思,如黛的長眉擰在了一塊兒,像一片山河壓在了她的眼眸上。
「殿下是大宣的公主,為和親而來,代表的是整個大宣。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會選擇直接與我大宣結仇,這就有磋商的餘地。」王正玄果然看著她說:「咱們隻做不知,等待他們相鬥的結果,再伺機應變,最好。」
話音一落,氈包裏便安靜下來。
兩武將一文臣都盯著靖寧,等她做決定。
然而這並非決定一次宴席該怎麽操辦或是年節該怎麽給各家隨禮,這關係著異國的政局、兩國的邦交乃至他們這裏所有人的性命前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萬劫不復。
從各方麵來說,這比她從前做過的所有決定,包括自請和親,都要「重」得多。
而三人所說各有道理,靖寧一時難以抉擇,心中紛亂如麻。
守衛在帳外的禁軍高聲通報,隨即進來幾名北黎的侍女,送上今日的午食。
王正玄走到旁側的桌案,見盤子裏又是大塊的羊肉,還沒坐下去就有一股子腥膻之氣撲麵而來,揮之不去。他立時沒了胃口,寧願取個素餅來吃。
塞外飲食以牛羊肉為主,烹製簡單,且多麵食,少蔬菜。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大宣人來說,連著吃上這麽些天,簡直是折磨。
然而靖寧卻無妨。她收好自己的書,謝過侍女,待對方走後,用匕首將肉塊全部切細,再慢條斯理地吃下去。
她本是南地人,口味比生於北地的王大人更偏向於溫和細膩。但王大人隻需熬過一時,便能迴到適宜他口味的地方。而她如無意外,要吃上一輩子,所以必須盡快適應。
一頓飯畢,林遠山恰巧從外麵迴來,抱拳行了禮,才低聲道:「殿下,打探清楚了。」
王正玄立刻站起來,「怎麽說?」
「部落外圍比前兩日又多了不少人,皆是壯丁,粗略估計總數已經超過五百。我和唐將軍聽其交流,觀其活動,認為他們並不是本部落的人。」他說著看向與自己同行的唐參將。
隊伍過牙山時,晉陽長公主親自送他們出關後,說她無法再往前,便讓她的部下代她送靖寧公主前往王庭,並一觀大婚典禮。
這個人選就是唐參將,斥候出身,精通北黎話,此時便接著說道:「他們用的彎刀皆是內鉤雙刃,帳中所掛圖騰皆是蒼狼,且這個部落的人對他們都有些畏懼。依末將所見,若非刻意冒充,應當就是北黎王庭帳下的人。」
「毋木也是王庭的人,他將我們拖在這裏,然後王庭陸續增派了大約一個營的兵力過來……」
靖寧在行路途中無事可做,除了看書,便是讓林遠山給她說一些軍隊裏的事,日積月累,已對軍隊建製有基本的了解。但北黎似乎和大宣不太一樣,她頭一迴知曉北黎諸多部落除了信仰圖騰不同,還有武器在內的許多差別。
她記在心中,打算之後再仔細了解,此時卻下意識地思索道:「是在防備?還是養精蓄銳,要主動出擊?對象又是誰?我們?」
她邊說邊搖頭,「我們為和親而來,攜帶的大量嫁妝與僅僅八百的隨行禁軍,足夠表明誠意,有何需要防備之處?而從會麵開始,毋木的態度不算壞。除了有意拖延,不讓我們離開此處以外,其他任何要求都盡量滿足,不像是要動我們的樣子。可若說不是針對我們,這裏還有什麽其他我們不知道的勢力嗎?」
林遠山也說:「我們人雖不多,但隻要有提防,也不是一個小部落加上五百人就能吃下的。而且牙山就在背後,長公主殿下疾行軍趕到這裏用不了一日。」
「北黎能與大宣聯姻,是赤杼太子親自前來我大宣求到的恩典,為的就是鞏固他的儲君之位。若是在大婚之前與我們交惡,對他確實沒有任何好處。」王正玄浸淫朝堂多年,很快想通了其中關節,看著其他人不解的樣子,微微笑道:「但是你們不要忘了,北黎王室可不止一個王子。」
「對,與赤杼年齡相仿的就不止一個……」靖寧眉心輕蹙,起身沉吟片刻,忽道:「王大人的意思是,北黎王庭內部可能出了問題?」
「殿下聞一知十。」王正玄點點頭,拱手不吝讚許。
然而靖寧毫無欣喜之意,麵色反倒凝重起來,環視帳中諸人,輕聲問:「那被派駐到這裏的那些人,是赤杼一方的,還是與他敵對一方的?」
林遠山直言不諱:「末將習慣凡事往最壞處做打算,認為這或許是北黎其他王子想要劫持殿下,以打擊赤杼太子的陰謀。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唐參將卻道:「蒼狼是王室才能用的圖騰,代表著北黎正統,蒼狼騎兵隻聽大君與儲君調令。末將傾向於是王庭發生動亂,赤杼太子派兵防備,以應對其他王子對殿下動手的可能。或許可以嚐試合作。」
「兩位將軍是截然不同的想法,」靖寧咬了咬嘴唇,轉向第三個人,「王大人以為呢?」
王正玄的思路則是完全不同,「臣以為,不論這些騎兵是誰的人,我們都得先想辦法打探到王庭的情況。」
他看了一眼帳外,見外麵依然平靜無波,才壓低聲音繼續道:「若是赤杼一如既往,儲位穩固,那殿下自然要站在他那邊;若是赤杼敗落,甚至身死,咱們也就沒有再與勝者為敵的必要。」
靖寧聽他說完,隱隱約約知曉了他的意思,如黛的長眉擰在了一塊兒,像一片山河壓在了她的眼眸上。
「殿下是大宣的公主,為和親而來,代表的是整個大宣。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會選擇直接與我大宣結仇,這就有磋商的餘地。」王正玄果然看著她說:「咱們隻做不知,等待他們相鬥的結果,再伺機應變,最好。」
話音一落,氈包裏便安靜下來。
兩武將一文臣都盯著靖寧,等她做決定。
然而這並非決定一次宴席該怎麽操辦或是年節該怎麽給各家隨禮,這關係著異國的政局、兩國的邦交乃至他們這裏所有人的性命前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萬劫不復。
從各方麵來說,這比她從前做過的所有決定,包括自請和親,都要「重」得多。
而三人所說各有道理,靖寧一時難以抉擇,心中紛亂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