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可能允準,您換條件罷。」賀今行說得斬釘截鐵。
「那可就不好辦了啊。」前者對他堅決的態度起了疑,不動聲色地拿過文書翻看,「這樣吧,容我仔細考量,明早之前給你答覆。」
賀今行心知自己既來,對方不借也得借。但萬事皆有意外,他兵行險招,一步也錯不得,隻願能賭對。同時他亦知以對方的處境,下這個決定顯然極其艱難,便拱手以示說定。
目送對方離去之後,他也緊跟著離開。
從遙陵到稷州來迴要半日,中間又耽擱許久,不知冬叔與從心現下如何,漆吾衛是否追了過來。
他一路憂急,將要抵達州城時,卻臨時改了主意,向西拐去。
第142章 六十二
仲夏午後,驕陽高懸,斷續有一兩聲蔫了似的蟬鳴。
竹木掩映間,整座西山書院都在群山的懷抱裏昏昏欲睡。
賀今行馭馬在山門前停下,抬袖擦了把汗水,放下手便見那牌匾上的「積玉」二字。
頂著烈日一路疾馳的燥熱不知不覺散去,他平靜下來,拴了馬。和門房裏打盹兒的老大爺照過麵,老人一看是熟臉兒,努努嘴讓他進去。
六月正是遊學季,書院裏一片寧靜,臨近師齋才聽見一點兒響動。
最外頭的院子裏,有人正在翻曬藏書。
他在院門前站定,規規矩矩地執弟子禮高聲叫道:「子迴先生。」
「嗯?」齊子迴轉頭看了片刻,又驚又喜地說:「今行?你怎麽迴來了?我聽說,你不是被派到江南路去了麽?」
他放下手中的一冊書,向少年走過去,「你們這迴考得不錯,甲榜傳過來,學監還特意向今年新收的學生讚揚了你們。尤其你和明憫,一科兩狀元,異曲同響,他恨不能讓那些孩子們都結對向你倆學習。」
「被先生誇獎,我很高興。但認真地說,論才學,我不及明憫,能和他並列是我的幸運,學業上向他學習更好。」賀今行笑了笑,邊迎上去邊道:「我來稷州,是奉欽差之命公幹。不過來這裏並非是為公事,而是有個不情之請想勞煩蘭開先生。」
「現在?蘭開先生可不在書院裏。沾你們的光,殿試之後要來書院入讀的學生暴增,學監這些日子都在城裏同學政琢磨擴院的事。」齊子迴直言「不巧」,想了想,「你要不是非學監不可的事,說出來,我可以幫忙想想辦法。」
「也好。」賀今行便把自己來稷州的原因和柳從心重傷的情況簡單說明,「我這兩日一得王大人的準信,就要立刻趕迴臨州,沒法帶著從心一起。雖有大夫,但大夫畢竟與他不熟悉,對他的一些想法或者需求很可能覺察不出,所以想托蘭開先生不時去看看他。」
天地君親師,除去親朋好友,最能託付的關係就是師生。
這也是無奈之舉。賀冬治病救命貫來是能活就成,其餘一概不管。但他這位同窗心事重,背負太多又陡逢巨變,他怕他想不開。
「我明白,心傷難愈,是得有人不時疏導。」齊子迴聽罷,皺眉嘆道:「從心那孩子看似懂事又聽話,不需要人多操心,實則倔得很。把這些書曬完,我就隨你一起去看看他。」
「多謝子迴先生。」賀今行拱手道謝,趕忙幫著一起收攏曬了大半個院子的書。
這一叢叢書都是舊書,盡數被翻起了毛邊,書脊或騎縫間皆蓋著私印。他連著翻了幾本,訝異道:「都是雲時先生的書?」
「對啊。」齊子迴點點頭,毫不掩飾地露出自豪的笑容:「他說這些書他已看完,不會再看,就全部留給書院。」
見對方露出疑惑的神情,他解釋道:「雲時先生教完上半年,就進京去了。他在小西山執教十年,閱盡明辨樓的藏書,現下隻有京城裏的萃英閣和薈芳館,對他尚有吸引力。」
「原來如此,雲時先生潛心做學問到這個地步,著實令人佩服。」賀今行表示明白,下一刻又覺不對,「雲時先生出走,您又留在書院,那今年的遊學?」
「我本欲帶幾個學生去禹州,順道迴家一趟,結果還未出行,江南就泛起洪災。太平大壩一垮,江水無法通航,走陸路又太熱,跟我那幾個小子就都轉頭跟公陵先生到劍南躲暑去了。」齊子迴說起來就搖頭失笑,一臉無奈。
賀今行聽到「禹州」和「迴家」兩個詞,驀地想起「四姓八望」中的「浮山齊氏」祖地就在廣泉路禹州,驚聲問:「恕學生冒昧,前江南路總督齊宗源是先生的?」
「是我叔父。」齊子迴倒也不避忌,隻淡了笑,搖頭道:「家裏的事,我不願管,也管不了。他們要爭,就爭去吧。」
他說罷,轉身將裝滿藏書的竹框搬迴屋裏。
賀今行自覺失言,也不追問,一起把事情做完,便鎖門外出。
兩人撿青石小路繞到禮殿前,卻見有人剛跨過山門。雙方皆注意到彼此,隔著一坡青石長階,一上一下,默契地停步。
「今兒怎麽了?雙樓也迴來了。」齊子迴打破了寂靜,又稀罕又高興地說:「看來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午間不出門的決定是對的。」
他在西山書院一眾教書先生裏年齡最小,甚至尚未成家,但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卻一點不少。或許正是因為年輕,所以他更能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對學生們的喜愛也更親近如平輩。
「齊先生。」陸雙樓仰頭看著他們,一雙狐狸眼微狹,含著笑叫了一聲「同窗」。
「那可就不好辦了啊。」前者對他堅決的態度起了疑,不動聲色地拿過文書翻看,「這樣吧,容我仔細考量,明早之前給你答覆。」
賀今行心知自己既來,對方不借也得借。但萬事皆有意外,他兵行險招,一步也錯不得,隻願能賭對。同時他亦知以對方的處境,下這個決定顯然極其艱難,便拱手以示說定。
目送對方離去之後,他也緊跟著離開。
從遙陵到稷州來迴要半日,中間又耽擱許久,不知冬叔與從心現下如何,漆吾衛是否追了過來。
他一路憂急,將要抵達州城時,卻臨時改了主意,向西拐去。
第142章 六十二
仲夏午後,驕陽高懸,斷續有一兩聲蔫了似的蟬鳴。
竹木掩映間,整座西山書院都在群山的懷抱裏昏昏欲睡。
賀今行馭馬在山門前停下,抬袖擦了把汗水,放下手便見那牌匾上的「積玉」二字。
頂著烈日一路疾馳的燥熱不知不覺散去,他平靜下來,拴了馬。和門房裏打盹兒的老大爺照過麵,老人一看是熟臉兒,努努嘴讓他進去。
六月正是遊學季,書院裏一片寧靜,臨近師齋才聽見一點兒響動。
最外頭的院子裏,有人正在翻曬藏書。
他在院門前站定,規規矩矩地執弟子禮高聲叫道:「子迴先生。」
「嗯?」齊子迴轉頭看了片刻,又驚又喜地說:「今行?你怎麽迴來了?我聽說,你不是被派到江南路去了麽?」
他放下手中的一冊書,向少年走過去,「你們這迴考得不錯,甲榜傳過來,學監還特意向今年新收的學生讚揚了你們。尤其你和明憫,一科兩狀元,異曲同響,他恨不能讓那些孩子們都結對向你倆學習。」
「被先生誇獎,我很高興。但認真地說,論才學,我不及明憫,能和他並列是我的幸運,學業上向他學習更好。」賀今行笑了笑,邊迎上去邊道:「我來稷州,是奉欽差之命公幹。不過來這裏並非是為公事,而是有個不情之請想勞煩蘭開先生。」
「現在?蘭開先生可不在書院裏。沾你們的光,殿試之後要來書院入讀的學生暴增,學監這些日子都在城裏同學政琢磨擴院的事。」齊子迴直言「不巧」,想了想,「你要不是非學監不可的事,說出來,我可以幫忙想想辦法。」
「也好。」賀今行便把自己來稷州的原因和柳從心重傷的情況簡單說明,「我這兩日一得王大人的準信,就要立刻趕迴臨州,沒法帶著從心一起。雖有大夫,但大夫畢竟與他不熟悉,對他的一些想法或者需求很可能覺察不出,所以想托蘭開先生不時去看看他。」
天地君親師,除去親朋好友,最能託付的關係就是師生。
這也是無奈之舉。賀冬治病救命貫來是能活就成,其餘一概不管。但他這位同窗心事重,背負太多又陡逢巨變,他怕他想不開。
「我明白,心傷難愈,是得有人不時疏導。」齊子迴聽罷,皺眉嘆道:「從心那孩子看似懂事又聽話,不需要人多操心,實則倔得很。把這些書曬完,我就隨你一起去看看他。」
「多謝子迴先生。」賀今行拱手道謝,趕忙幫著一起收攏曬了大半個院子的書。
這一叢叢書都是舊書,盡數被翻起了毛邊,書脊或騎縫間皆蓋著私印。他連著翻了幾本,訝異道:「都是雲時先生的書?」
「對啊。」齊子迴點點頭,毫不掩飾地露出自豪的笑容:「他說這些書他已看完,不會再看,就全部留給書院。」
見對方露出疑惑的神情,他解釋道:「雲時先生教完上半年,就進京去了。他在小西山執教十年,閱盡明辨樓的藏書,現下隻有京城裏的萃英閣和薈芳館,對他尚有吸引力。」
「原來如此,雲時先生潛心做學問到這個地步,著實令人佩服。」賀今行表示明白,下一刻又覺不對,「雲時先生出走,您又留在書院,那今年的遊學?」
「我本欲帶幾個學生去禹州,順道迴家一趟,結果還未出行,江南就泛起洪災。太平大壩一垮,江水無法通航,走陸路又太熱,跟我那幾個小子就都轉頭跟公陵先生到劍南躲暑去了。」齊子迴說起來就搖頭失笑,一臉無奈。
賀今行聽到「禹州」和「迴家」兩個詞,驀地想起「四姓八望」中的「浮山齊氏」祖地就在廣泉路禹州,驚聲問:「恕學生冒昧,前江南路總督齊宗源是先生的?」
「是我叔父。」齊子迴倒也不避忌,隻淡了笑,搖頭道:「家裏的事,我不願管,也管不了。他們要爭,就爭去吧。」
他說罷,轉身將裝滿藏書的竹框搬迴屋裏。
賀今行自覺失言,也不追問,一起把事情做完,便鎖門外出。
兩人撿青石小路繞到禮殿前,卻見有人剛跨過山門。雙方皆注意到彼此,隔著一坡青石長階,一上一下,默契地停步。
「今兒怎麽了?雙樓也迴來了。」齊子迴打破了寂靜,又稀罕又高興地說:「看來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午間不出門的決定是對的。」
他在西山書院一眾教書先生裏年齡最小,甚至尚未成家,但受到學生們的喜愛卻一點不少。或許正是因為年輕,所以他更能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對學生們的喜愛也更親近如平輩。
「齊先生。」陸雙樓仰頭看著他們,一雙狐狸眼微狹,含著笑叫了一聲「同窗」。